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生的一天(全文) >

第18章

医生的一天(全文)-第18章

小说: 医生的一天(全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情的复发,严重时,甚至出现全身的扩散和转移。这位患者手术后随访至今,肿物未见复发,她的健康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病理科医生的责任之重大。 
  人体疾病的特点是,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绝没有完全相同的病症与体征。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和以往成功的经验都不可能在疾病的诊治上照搬硬套,而是要每一例都作为一次新的医疗实践去对待。因此,医生每诊治一个病人,都要从头开始,不带任何已有的套路,打开思索的大门,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才有可能诊断正确,治疗有效。 
  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一门内容丰富而又深奥的综合性学科。有人说:名医是从死人堆上站起来的。再高明的医生误诊误治都是不可避免的。经验的获得来自大量病例的诊治实践。从事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除了大量接触病人,从病人身上获得经验外,还要求对病人有特别的同情心,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愿意为病人做好事,注重自我修养,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经验。知识会青睐心地善良、品质纯正的人。   
  苦乐行医(1)   
  ◆韩宏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中医风湿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长春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风湿病分会常委 
  91sqs/155 
  医生的职业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几十年的医院生涯使我热爱我的工作,尤其热爱风湿这个具有诊断的复杂性和治疗的挑战性的专业。现在,每周我有两天门诊日要忙碌于病房与门诊之间。 
  周一是忙碌的门诊日,从较为松弛的生活节奏中还未来得及适应,就要迎接病人了。他们带着许多需要你解决的问题来找你,他们的文化教育、经济水平、生活环境、临床表现以及对疾病的反应都大不相同,作为医生,我要把一切疲惫、一切杂念都抛开,全神贯注地面对每一个病人。 
  一个双手关节肿痛3年的病人,已在外院诊为类风湿,但她极其排斥药物治疗,进行针灸理疗等3年,自感肿胀疼痛时轻时重,病人诊断清楚,但就是对治疗依从性差。为了让病人接受正规治疗,我提检了双手X片,检查结果触目惊心,病人双手已出现了严重的骨破坏。经过我的说服教育和X片的事实,病人同意接受正规治疗。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正规治疗(应用了控制病情的慢作用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日见好转。在我国,许许多多致残性风湿病未能得到这种正规治疗,致使病人出现了骨破坏和致残,看到这样的病人真让人痛心。 
  下一个是40岁左右的女病人,带着一身的不适和疲惫由母亲陪同前来,主述周身关节不适,但无手的关节肿胀及明显的晨僵。详细追问病史,病人在少年时代出现过大关节肿痛,自述上学要同学背着去,可见这是一个病史很长的病人。经过详细体检,我发现病人右踝关节有些肿胀,病人主述有疼痛,而且在劳累后加重。我提检了右踝关节正侧位的X光片,并且为排除血清阴性脊柱病,拍了骶髂关节片,化验了血沉及类风湿因子,相关检查结果证实了病人患的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炎,劳累后加重。这个病人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骨节病,并无成骨明显变短和身材矮小,可能是大骨节病病情较轻,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继发性骨关节炎开始困扰病人。我把诊断结果告知病人后,病人很感慨,她说她走了很多家 
  医院,也未明确诊断,连她爱人都因为医院说她没什么病,也不太在意她的不适和痛苦了。我对她进行了保护关节软骨及补钙等治疗,虽然该病不可治愈,但明确了诊断,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延缓了病人的关节衰老,对病人的后半生意义还是很大的。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欣慰。 
  还有一个病人却使我的欣慰变成了阵阵酸楚和无奈,这是一位老年女性病人,双手关节稍肿胀且有轻微晨僵。我从病人表现看,不排除骨关节炎和早期类风湿,且感染又可致反应性关节炎。我没有给病人开药,而是让病人先复查一下血沉和尿常规,因为想治疗泌尿系感染后,看关节是否有恢复,再决定下一步治疗。可意想不到的是,病人家属事后极不满意地质问为什么一周又重复抽血,且态度极其恶劣,说是不是我开化验有什么提成?真是让我无奈和心寒。在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什么可能都会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唯有医生的工作是不能和经济利益挂钩的。有些个体和虚假广告确实让好多患者上了当、吃了亏,但是病人的鉴别力还是应该提高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为了钱。医患共生,确实难呀! 
  我经常想,什么叫厚德载物,就是你有天大的本事,没有了德行,是承载不起你的本事的,所以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医生,一定要有德行。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当中,我很注意自己的修养。医生每天接触的是病人,病人最宝贵的又是生命,可想而知,生命所系的重托有多么重要,所以我还是理解了一些病人的无礼,理解了一些病人及家属让人费解的举动。我经常和全科同志这样说,病人能在这让你诊治,让你输液和把发给他的药吃下,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我们也就必须把病人当人对待!当亲人一样来对待!这种换位思考会给我们的从医道路带来很多益处。我们大家也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把自己的病人治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理解医生。 
  过去,医生的职业是白衣天使,是让人羡慕的,但作为医生本身,我们深知医生的辛苦。门诊日,每天要接待那么多不同表现的病人,要根据病人的经济实力为他进行相关的、必需的、能为我们诊断提供证据的检查,再根据这些为病人潜方用药,要不停地去询问、不停地思考,一天下来真是疲惫不堪。查房日,又要对每位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进行详细的思考及分析,使每一个病人都得到最佳的个体化、针对化的治疗。如果有重症、疑难病人的话,下班后思维中也离不开病人的情况,只有病人康复后才有一种无上的快乐在心头。这就是医生的职业,但社会上对医生的不理解和敌意让我们真有股寒意袭上心头。所以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再从事我们的职业,因为我们没有休息,没有假期。希望病人也理解医生苦衷,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沟通,我们的医患和谐也就能早日实现。 
  我经常把协和专家的敬业精神及协和的经典语言讲给大家——肩负神圣使命,饱含智慧金光,终生上下求索,锻造协和精神。我把它演绎为锻造医学精神吧!愿我们的医学更加发展,愿我们的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愿广大同仁有快乐的心情、有健康的体魄、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为了我们的事业而努力!     
  第七辑 医生的无奈   
  没有自豪感的医生   
  ◆刘坚 
  91sqs/1060 
  我爷爷是一位医生,他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在我们当地可谓是小有名气,备受尊重。办公室里锦旗也很多,什么“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等等。爷爷高大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我,潜移默化间,我也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长大一定也要像爷爷那样成为一名好医生。我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医学院校,如今又成了一名临床医生,而我爷爷也渐渐老去,不能给人看病了。想起过去爷爷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幸福、惬意、自豪,很有成就感;再想想我现在的每一天,就不那么幸福和自豪了。我的每一天都紧张忙碌,偶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但丝毫没有自豪感。 
  真的很羡慕爷爷,羡慕爷爷那时代的医生。从上大学那天起,记不清有多少老师跟我们说过,我们行医将会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这些年,回头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也许是选择了医疗就选择了付出,从上大学始我们要学的东西就比别人多,毕业后又要面临住院医生训练的煎熬。总算是住院医生熬出头了,还要主治、副高、正高一步步熬。 
  现在,每天早上6点我就被闹铃唤醒,匆匆洗漱,然后两步并一步地往车站紧赶,到单位草草解决完早餐问题,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除了烦琐的病房查房,我还要出门诊。因为是风湿免疫科,病人大多有疼痛或行走不便,饱受病痛的折磨,多有心烦和抑郁,碰到胡搅蛮缠的,有一个就够我受。近期我碰到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后出现皮疹、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很快消失。但病人一天到晚缠着我,并多次找院领导要讨个说法。我的心都凉了半截,吃饭不香,睡觉不稳,连做梦都想着这事,甚至有了改变职业的冲动。所幸我是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行事,严格按适应症给药,定期检测安全指标,因此不必承担医疗责任。 
  我一直在想,难道我们医务人员还会希望病人有事吗?非也。我们想看到的,是患者发自内心的笑,因为只有患者快乐,我们才快乐得起来。 
  紧张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菜市场,当别人问起我是干什么的,我不敢说我是医生,因为医生被贬得太不是东西了,人们总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看病贵、看病难,难道是医生的错?我们所从事的确实是高风险的人命关天的职业,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但有些东西是不可抗拒的,是人力所不及的,是现有科学水平无法解释或解决的。不可否认,医生队伍里存在少部分败坏医生形象的人,但别忘了大部分是好的,怎么能让大部分人去承担骂名呢。 
  爷爷真幸运,他所处的是“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可以去为病人冒险,而不必惧怕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骂名、纠缠甚至殴打;他不用面对世人冷漠的眼神,他在世人心目中永远是天使,人们总是对他肃然起敬。而我就要痛苦多了,谁要我处的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时代呢。这就决定了我的医疗行为是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我不能仅仅懂得医学,还要知道社会的、哲学的、人文的知识。我的一天除了身体劳累,还有心理的紧张疲惫,因为我要随时提防病人及家属告我。 
  我是个从来没有自豪感的医生。   
  “好”医生难做   
  ◆方勇飞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中医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首批优秀青年中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 
  91sqs/668 
  现如今,做一个好医生实在太不容易了。在小医院工作可能没有多少事情干,而在大医院工作,病人又多得应接不暇,让人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在大学教学医院,看病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精力还要放在科研、写论文上。中国的医生做科研必须做得非常基础,非常深入,因为临床课题很难有高层次的课题支持,大多数人只能去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在每年的任职考核、无人能够逃避的职称评定中,基金、课题、论文总是评分的重点,因为临床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