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9-伤寒论纲目 >

第56章

609-伤寒论纲目-第56章

小说: 609-伤寒论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发斑疮瘾疹如锦纹。素问谓之疹。愚详仲景论。无此症治。但华佗云。热毒未入于胃而下之。 
胃虚热入。烂胃。又热已入胃。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烂胃。其斑如鸡头大。微隐起。喜着两 
胁。王仲弓云。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胃故也。下之太迟。热留胃中。亦发斑。服热药不当。或 
多。亦发斑。微者色赤。五死一生。剧者色黑。十死一生。皆用化斑汤及阿胶大青汤。又索氏新 
书云。阳毒病患出斑。皆如炙迹。指面大青黑。并不免于死者。古人云胃烂。如此可信矣。世之 
人或谓斑有生者。非斑也。皆疹耳。其状如蚊虫咬。小点而赤是也。故其生多矣。今此瘾疹如锦纹 
者。疹也。非斑也。以斑即是疹。亦非也。谓表虚里实者。亦非也。如上所言。岂独两症而已乎。 
吴绶曰。凡发斑有六。一曰伤寒。二曰时气。三曰温毒。四曰阳毒。五曰内伤寒。六曰阴症。 
一曰伤寒发斑者。盖因当汗不汗。当下不下。热毒蕴于胃中。乃发斑也。千金方云。红赤者为胃热。 
紫赤者为热甚。紫黑者为胃烂也。故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一生。大抵鲜红起发者吉。虽大亦 
不妨。但忌稠密成片。紫赤难治。杂黑尤难也。凡斑既出。须得脉洪数有力。身暖足温。易治。脉 
沉小足冷。元气弱。难治。凡斑欲出未出之际。且与四味升麻汤。先透其毒。若脉弱。倍加人参。 
食少大便不实。倍用白术。若斑已出。则不宜再申发也。又不可发汗。汗之更增斑烂。又不宜早下。 
下之则斑毒内陷也。如脉红数。热盛烦渴者。人参化斑汤。若欲消斑毒。犀角元参汤、大青四物 
汤。如斑毒内甚。心烦不得眠。错语呻吟者。黄连解毒汤。加元参、升麻、大青、犀角之类。热甚。 
烦渴喘咳者。解毒合化斑汤。若斑势稍退。内实不大便。谵语。有潮热者。大柴胡加芒硝。或调 
胃承气。如未可下。有潮热。烦渴者。且与小柴胡去半夏。加山栀、黄连、黄柏、花粉。或加大 
青。如无。代以青黛。大抵解胃热胃烂之毒。必以黄连、大青、犀角、元参、升麻、石膏、知母、 
黄芩、山栀、黄柏之类。要在审察病情。合宜而用之。二曰时气发斑者。乃天行时疫之气也。感之 
则憎寒壮热。身体拘急。或呕逆。或喘咳。或胸中烦闷。 
或躁热。起卧不安。或头痛鼻干。呻吟不得眠。此皆斑候也。先用纸燃灯照看病患面部胸膛四肢背 
心有红点起者。乃发斑也。易老曰。凡大红点发于皮肤之上者。谓之斑。小红靥行于皮中不出起者。 
谓之疹。疹轻而斑重也。大抵一发鲜红稀朗者吉。若一发如针头稠密紫黑者凶。杂黑者不治。有来 
势急者。发热一二日便出斑。来势缓者。发热四五日方出。凡治。必察病患元气虚实。脉之有力无 
力为主。若脉微弱元气虚者。必先以三白汤加人参以助真气。次察斑欲出未透者。升麻葛根汤。如 
胃弱人虚者。升麻解毒汤、四君子汤合用。名曰升君汤也。若斑不透者。直指方加紫草茸。若疹斑 
初出。有表症。憎寒壮热。头痛骨疼。四肢拘急。胸中满闷者。用三因加味羌活散。或加紫草。若 
斑稠密。咽喉不利。犀角消毒饮、元参升麻汤。凡斑出。脉数大。烦渴者。人参化斑汤。发热。或 
潮热不解者。小柴胡随症增损。或人参败毒散。皆可出入用之。斑出呕逆者。必用陈皮、半夏、生 
姜、黄连之类。喘咳不止者。必用二母、栝蒌、黄芩、石膏之类。咽痛者。必用连翘、牛蒡、元参、 
升麻、桔梗、甘草之类。斑出而毒盛者。必用犀角、大青、元参、山栀、石膏、黄连、黄芩、黄 
柏、知母之类。北方谓之红眼儿疮气。又避忌香臭。恐触之也。凡斑已出未出。切不可便投寒凉之 
剂。以攻其热。并饮凉水等。恐伤胃气。先作呕吐也。又不可发汗攻下。虚其表里之气。其害尤甚 
也。若脉弱者。必先有房事。要在审问之。如有夹阴者。必先助真气为要也。三曰温毒发斑者。活 
人云。初春。病患肌肉发斑。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者是也。冬时触冒寒毒。至春始发。 
初病在表。或已汗吐下。而表症未罢。毒瓦斯未散。以此发斑。宜用黑膏。又有冬日温暖。人感乖戾 
之气。冬末即病。或春被积寒所折。毒不得泄。至天暖。温毒始发斑疹如锦纹。而咳。心闷。呕清 
汁。宜葛根橘皮汤。大抵冬应大寒而反大暖。人感此不正之气而为病者。名冬温。若发斑。即名温 
毒。治例与时气同。但温毒发斑尤甚耳。黑膏、元参升麻汤、犀角大青汤、人参化斑汤。选用。凡 
温病发于春。热病发于夏。若出斑者。治与伤寒同也。此由怫郁之热自内发外。亦非轻也。四曰阳 
毒发斑者。其候狂言下利。咽痛。面赤斑如锦纹者。阳毒升麻汤、大青四物汤、人 
参化斑汤、栀子仁汤。选用。五曰内伤寒者。因暑月得之。先因伤暑。次食冷物。并卧冷处。内外 
皆寒。逼其暑火。浮游于表而发斑也。海藏治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有斑三五点。鼻中微血出。 
两手脉沉涩。皮肤按之无大热。此内伤寒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凡夹暑者。加香薷、扁豆。六曰 
阴病发斑者。略例曰。阴症发斑。亦出胸背手足。但稀少而淡红也。此人元气素虚。或先因欲事。 
内损肾气。或误用凉药太过。遂成阴症。伏寒于下。逼其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 
于皮肤而发斑点。但如蚊虱咬伤。非大红点也。与调中温胃。加白芍、茴香。寒甚脉微者。大建中 
汤。则真阳自回。阴火自降而愈。此治本不治标也。大抵发斑。身温足暖脉数大者。为顺。身凉足 
冷脉微弱者。为逆也。凡治斑不可专以斑治。必察脉之浮沉。病之虚实而治之。则为善治斑也。 
张介宾曰。发斑之由。虽分数种。然总由寒毒不解而然。如当汗不汗。则表邪不解。当下不下。 
则里邪不解。当清不清。则火邪不解。当补不补。则无力不解。或下之太早。则邪陷不解。或阳 
症误用温补。则阳亢不解。或阴症误用寒凉。则阴凝不解。凡邪毒不解。则直入阴分。乃致液涸血 
枯。斑见肌表。此实毒邪固结。营卫俱剧之症也。但斑有微甚。势有重轻。轻者只在四肢。重者乃 
见胸腹。轻者色淡而隐。重者色赤而显。若见黑斑。或大便自利。或短气。或二便不通。则十死九 
矣。凡病伤寒而汗下温清俱不能解。及足冷耳聋。烦闷咳呕者。便是发斑之候。 
凡伤寒之邪。本自外而入。深入不解。则又自内而出。此其表里相乘。势所必至。原非表虚症 
也。但使内外通达。必由表而解矣。即如犀角地黄汤。乃治斑之要药。人知此汤。但能凉血清毒。 
而不知此汤。善于解表散邪。若用之得宜。则必通身大汗。热邪顿解。何为不可汗耶。由此言之。 
则凡脉数无汗。表症俱在者。必须仍从解散。 
凡治发斑。须察表里。如瘟疫不解。热入血室。舌焦烦热发斑者。犀角地黄汤。内外俱热。阳 
明狂。躁。大渴发斑者。白虎汤。阳毒赤斑。狂言见鬼者。阳毒升麻汤。疫疠发斑。大热而躁者。 
三黄石膏汤。火郁于经。寒邪不解。脉仍滑数而发斑者。一柴胡饮。阳明外邪。阳毒不解者。升麻 
汤。 
脾肾本虚。外邪不解而发斑者。五柴胡饮。阳明表邪不解。温热发斑者。柴胡白虎煎。温热毒盛。 
咽痛发斑者。元参升麻汤。阴虚水亏。血热发斑者。玉女煎。阴虚血燥。大热大渴发斑者。归芍饮。 
内虚外热。阴盛格阳发斑者。大温中饮。太阳阳明恶热。大便秘结。邪毒在腑发斑者。调胃承气。 
凡本非阳症。妄用寒凉者。每令人泄泻。邪陷不解。余尝用大温中饮、理阴煎之类。解寒托邪。 
始得大汗。汗后邪解。多有见赤斑风饼随症而出。随出随没。顷刻即愈。活者多人。凡寒毒为斑。 
即此可见。使内托无力。则此毒终无出期。日深日甚。难乎免矣。此理甚微。不可不察。 
陶华曰。发斑者。大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热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也。轻则如疹子。 
重则如锦纹。或本属阳。误投热药。或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汗下未解。皆致此。 
陈士铎曰。伤寒发症。死症也。然而斑亦不同。有遍身者。有止心窝者。遍身。症似重而反轻。 
心窝。症似轻而实重。盖遍身。内热已尽发于外。心窝。热存于心中而不得出。必须用化斑药以 
解其热毒之在中。一方最神。名起斑汤。元参三两。当归一两。荆芥、花粉各五钱。升麻、黄连、 
茯神各三钱。甘草一钱。煎服。火毒结于内。必须尽情发出。然内无血以养心。则心中更热。火毒 
益炽。而不能外越也。故用元参、当归滋心中之血。黄连凉心中之火。花粉消心中之痰。然不开关 
以散之。则火内藏而不得泄。故又用升麻、荆芥以发之。甘草、茯神以和之。自然引火外出。而不 
内蓄。火既外越。斑亦渐消。又何至于丧命哉。 
鳌按。发斑症。或因温毒。或因热病。皆由阳邪内蕴热毒之气。不得宣泄。病至五六日。或七 
八日。必大发热。无汗。面赤。烦渴。心闷。(心闷尤切要)然后斑出。大约头面胸腹间先发。 
肌肤内。或细如蚊迹。或大如米豆。便隐隐于皮肤之间。一半日便出皮肤之外。甚者浮肿相连。如 
云片。如锦纹。其色以红润鲜明者为佳。紫色者热毒较重。黑色邪毒内陷。便为九死一生之症。治 
法于初发皮肤之时。急用化斑汤透发之。以解毒清热。邪毒内陷者。羚羊角散、大青汤、元 
参解毒汤、犀角解毒汤。选而用之。如或天气暄暖。兼用防风解毒汤。天气酷热。兼用黄连解毒汤。 
此其大法。芦根、石膏。亦可斟酌加用。 
凡伤寒发斑。虽大约从头面胸前起。但必手足背心。一齐透露为妙。凡有一处不透。毒必内陷。 
遂有棘手之肤。故前提纲虽引仲景阳毒条论。其实论中只言面赤斑斑如锦纹。并未尝及遍身上下。 
然只引以为缘起。而非伤寒发斑正文。参看诸前贤议论。自得精详。 

卷十二发斑
附录三阳治法总要
属性:缪希雍曰。太阳病。其症发热。恶寒。恶风。头痛项强。腰脊强。遍身骨痛。脉虽浮洪而不数。 
多不传经。烦躁。脉数急者。是欲传经。宜先发汗以解表邪。其药以羌活汤为主。羌活三钱。前 
胡、葛根各二钱。甘草八分。生姜三片。枣一枚。杏仁九粒。秋深冬月应用此方。亦可量加紫苏、 
葱白。如冬月严寒。感邪即发。服此药不得汗。本方加麻黄一钱。生姜四片。共前七片。得汗。勿 
再服。如病患自觉烦躁。喜就清凉。不喜就热。兼口渴。是即欲传入阳明也。若外症头疼。遍身骨 
疼不解。或带口渴。鼻干目疼。不得卧。即系太阳阳明症。羌活汤中加石膏、知母、麦冬。大剂与 
之。得汗即解。如自汗。烦躁。头疼。遍身骨疼不解者。羌活一钱。桂枝七分。石膏一两二钱。 
麦冬六钱。知母三钱。竹叶一百二十片。白芍二钱。甘草八分。如冬月即病太阳症。恶寒畏风。头 
疼。遍身骨疼。自汗不渴。宜用桂枝八分。白芍二钱。甘草一钱。枣三枚。姜一片。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之愈。其外症不解者。不可下。当先解表。表症罢。少腹急结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