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48-思考中医 >

第22章

048-思考中医-第22章

小说: 048-思考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つ兀空庖环矫媸蔷椋硗饩褪且⒁馊悖饫镉辛鲎炙透蠹摇5谝唬骼怼1热缟僖醪∈嫉弥捶⑷龋龀琳撸裁椿岢鱿终庋那榭觯鱿终庋那榭鑫裁匆寐榛葡感粮阶犹溃飧龅览砟惚匦敫闱宄览砬宄耍悴拍芫僖环慈卦擞迷谄渌矫妫獠庞辛榛羁裳裕坏诙旒恰N裁次颐且辉偾康餮撕Ω帽乘心兀咳绻阆氲币桓龊弥幸剑槐巢恍小<幢悴荒芤蛔植宦┑谋常鹇攵蕴跷哪阌Ω檬煜ぃ乇鹗怯蟹接兄さ奶跷模惚匦胧煜ぃ魏问焙蚨寄芟肫鹚蟾潘凳裁础V挥凶龅秸庖坏悖渡撕邸纺悴拍苷嬲闷鹄础2皇煜ぬ跷模僦ぴ趺醋ブ髦ぃ恐髦ぷゲ蛔。接闷鹄淳筒涣椋坏谌嘤谩Qб灾掠茫颐茄Ч羝鸵憧纯次遥铱纯茨悖纯从忻挥刑糁ぁ@鲜嵌阍谏罟氩皇度耍瞧鸩坏阶饔谩H绻约焊忻傲耍阋嬉槐妫吹降资翘艋故巧傺艋故翘倭礁小Qе幸降娜耍乇鹗茄Ч渡撕邸芬院螅龅礁忻盎故歉捶礁忻傲椋故恰c银翘,那你白学了,你恐怕永远是下工。应该记住,不管是什么病,你都要凭脉辨证,有这样的脉证才用这样的方法,也就是要有的放矢。这就是我要给大家谈的治病法要。大家应该牢牢记住,上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下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虽然,我们不能马上成为上工,但,既定的目标应该有。大家应该处处注意养成上工的习惯,处处注意避免下工的行为。不要这个肿瘤病来了,你就满脑子想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这些抗癌药,我想这个不是中医,充其量是半吊子中医。既然是中医,你就要有中医的思路,你就要临证察机。也只有这样,你才容易有体会,你才容易有感受。否则,这个病人治好了,你不知道是怎么治好的,治差了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了一辈子中医自己还是糊涂虫,岂不可怜!要是这样做中医,那真的没意思。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上工,至少成一个准上工。我想只要按照我们上面的这些方法去操作,我们在形式上就已经成为上工了。在正式进入太阳篇的讨论前,这个引导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一、篇题讲解

读太阳篇我们首先要看这个篇题,就像读书首先要读书名一样。这个习惯大家应该养成,特别是一些需要精读的书,那是一个字也不能放过。读经典必须弄清三义,即字义、句义、总义。三义清楚了,没有读不懂的经典。我们首先从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篇题:“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它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它主要讨论辨别与判断与太阳相关的病名、病机、脉、证及其相关的治疗这样一个问题。透过这样一个题目的分析,我们就能把握中医的一些性质。现在有一种思潮,认为中医只讲辨证不讲辨病,或者详于辨证略于辨病,所以,要与西医相结合,要辨病加上辨证。对于持这样一个看法的人,我常常说他们根本没有读过《伤寒论》,不能算是中医说的话。你读过《伤寒论》你就知道,中医怎么不辨病呢?中医首先是辨病然后才是辨证。辨病是首位,辨证是次位。你不首先确定是太阳病,你怎么去进一步肯定它是中风还是伤寒。所以,说中医没有辨病,那是个天大的误解。

1。辨释

首先释第一个辨字,辨字比较简单。《说文》曰:判也。《广韵》说:别也。合起来就是一个判断、区别之义。《康熙字典》载《礼学记》注云:“辨谓考问得其定也。”又载《周礼天官书》注云:“辨谓辨然于事分明无有疑惑也。”综合以上诸义,辨就是将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取的这些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思维,然后得出一个很确定,很清楚的东西,这个过程就叫作辨。结合中医来说,就是根据四诊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思维,然后得出明确的诊断,辨就是讲的这个过程。

2。太阳释

(1)太阳本义

太阳有些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看它的本义,就是原来的意,这个意我们通称为日。将日通称为太阳,或者将太阳通称为日,这都是大家知道的。其次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的“阳中之太阳,心也”,这里把心喻作太阳,为什么呢?张介宾说:“心为阳中之阳,故曰太阳。”太阳从它的内涵去看,也就是阳气很盛大之义,所以,王冰说:“阳气盛大,故曰太阳。”

(2)太阳经义

以往研究《伤寒论》的人,有的认为六经就是讲经络,有的认为除了经络还有藏府,有的认为六经是讲界面,这就告诉我们,六经的概念内涵很丰富,它不是一个方面,它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只从经络的角度看看太阳的意义。太阳的经络有手足太阳经,特别是足太阳经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强调过。足太阳具有什么特色呢? 足太阳起于睛明,上额交巅,然后下项夹脊,行于背后,沿着人的身后、腿后,最后到达至阴。我们比较十二正经,足太阳是最长的一条。它的分布区域在十二经中是最长最广的,特别是布局于整个身后这一点非常有意义。大家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特别是对风比较敏感的人,如果风从前面吹来,你会觉得无所谓,要是风从后面吹来,你会马上不舒服。为什么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内经》一再强调“圣人避风如避矢石”,所以,对这个风大家不要小看了。在《内经》的时代,能够远距离,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伤人的有什么呢?就是这个矢石。而矢石从前面发过来,你还容易察觉,容易躲过去,如果矢石从后面打来,那就不容易躲过了。有几个人真能像金庸小说里写的,脑后生目,辨器听声呢?圣人把风比作矢石,可见风对于人体的危害之大。而前面来的风我们容易察觉,后面来的风就比较困难了。这个风从后面来,偷偷摸摸的,所以,又叫贼风。人体靠什么对付从后而来的贼风呢?这就要靠太阳。太阳居后的意义正在于此。前人把太阳比作六经藩篱,就与太阳居后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说太阳经的位置最浅表。对于经络循行的这样一些部位,大家要很留心,伤寒的六经辨证有很大一部分与这个相关。病人的腿痛,或者其他的什么地方痛,你要问得很具体,不是光问一个腿痛就了事,是前面痛还是后面痛?是外侧痛还是内侧痛?如果是后面痛,胋窝的地方痛,那肯定与太阳有关,你要从太阳去考虑它的治疗,这就很自然地把你带入了六经辨证。所以,要学好伤寒,弄清楚经络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3)太阳府义

太阳府有足太阳膀胱府,手太阳小肠府。“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所以,膀胱是津液之府,是水府。那么,这样一个水府为什么要跟太阳相连呢?这个连接正好昭示了水与气化的密切关系。一个水、一个气化,太阳篇的许多内容都与这个相关。另外就是手太阳小肠府,小肠府与太阳篇的关系虽然没有膀胱那么直接,但是,它的内涵值得在此一提。《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对于这个“受盛”,王冰解释说:“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复化,传入大肠,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而张介宾则云:“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以上王张的两个解释,都将“受盛”作复词看,这个看法未必恰当。因为受即承纳、接受之义,已经具备了上述的复词意义,盛呢?《说文》云:“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故盛的本义原非盛受,而是置于器中以备祭祀用的谷物。“盛”是用来作祭祀用的,王冰把受盛释作“受盛糟粕”,而张介宾虽然未全作糟粕讲,可是也有糟粕的成分,这怎么可能呢?古人祭祀所用,必是精挑细选的上好佳品,怎么可能是糟粕?因此,王张的这个解释值得怀疑。盛为祭祀用的精细谷物,这与小肠接纳经胃熟化、细化的水谷甚为相合。另外一个方面,盛是作祭祀供奉用的,在这里小肠承纳的“盛”用于供奉什么呢?当然是供奉五藏,因为五藏乃藏神之所。用水谷之精微来营养藏神的五藏,这不就是一种祭祀供奉吗?这样的解释才基本符合“受盛之官”的涵义。从这个涵义我们看到,古人若不知道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决不会用“受盛”这个词。

(4)太阳运气义

谈过了太阳的本义、经义、府义,下面来看太阳在运气方面的意义。在运气里,太阳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合起来就是太阳寒水。太阳为阳中之阳,为什么要与寒水相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思考。

① 水义释

有关水的意义,我想大家应该很熟悉。水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是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东西,水是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生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男的称起来有 100多斤,女的有 90 多斤,但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水。大家还可以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占绝大多数的是什么?依然是水,陆地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老子说“人法地”,所以,我们人身也是这样,水占绝大部分。从这个组成,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重要性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二十多年前,唐山发生大地震,死的人有几十万,可是有的人被埋十来日竟又奇迹般的活过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水。所以,一个人一个星期不吃东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没有水。西医的看法也是这样,病重了,他最关心的是什么呢?还是这个水。小便量多少?液体量多少?水电解质平不平衡?总之,水对生命来说,它的重要再怎么形容也不过分。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要过生活,那你看看这个“活”字怎么来?没有水(氵),活得了吗?所以,要活下来,就必须得靠水。水作为生命的要素,它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层面,这个层面我们可以通过易卦来体悟。易卦里代表水的叫坎(聏)卦,水本来是最阴的东西,用卦象来代表这样一个东西应该都用阴爻,可是我们看一看坎卦却并不是这样,它是阴中挟阳,这就构成了水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有了这个阳,这个水就是真正的活水,就能为生命所用。没有这样的一个阳,这个水是死水一潭,死水对生命有用处吗?没有用处!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将进酒》,其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淑子教授在看到李白的另一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时,从现代科学方面作了许多有启示的联系。那么,作为一个中医,我们看到李白的这首《将进洒》会不会有所感受,会不会问个为什么?黄河之水为什么会从天上来?天上哪来的水呢?这就存在一个“搬运”的过程,肯定有一个东西将水搬运到了天上,这个东西就是阳,就是太阳。《内经》讲“地气上为云”,就是指的这个过程。地气怎么上为云呢?阴的东西它总是往下沉的,我们读读《尚书·洪范》的五行就知道: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水总是往下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就会知道,泼出一碗水,看它往上升还是往下走。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