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游戏-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没想得更远,就很容易上当。你可能这样想:不就是一元钱吗?只要我的出价低于面值,我就赚了,我所能出的最高价是95分,再往上就没有利润空间了,谁还会继续出价呢?
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们在课堂实验上,跟毫无疑心的本科生们玩这个游戏,很是赚了一点钱,至少足够在教工俱乐部吃一两次午饭。圈套是这样:开始你参加竞价是为了获得利润,可是后来就变成了避免损失。假定目前的最高叫价是60美分,你叫价55美分,排在第二位。出价最高者铁定赚进40美分,而你却铁定要丢掉55美分。如果你追加竞价,叫出65美分,你就可以和他掉换位置。哪怕领先的叫价达到3。60美元而你的叫价3。55美元排在第二位,这一思路仍然适用。如果你不肯追加10美分,“胜者”就会亏掉2。60美元,而你则要亏掉3。55美元。
这是光滑斜坡的又一个例子。一旦你开始向下滑,你就很难回头。最好不要迈出第一步,除非你知道自己会去到哪里。
假如不幸,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还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个游戏或博弈有一个均衡,即从1美元起拍,且没有人再追加叫价。不过,假如起拍价低于1美元又如何?这样的层层加价可是没完没了,惟一的上限就是你钱包里的数目。至少在你掏空钱包之后竞争不得不停止。这正是我们需要用到这个法则——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地方。
假定伊莱和约翰是两个学生,现在参加1美元拍卖。每人各揣着2。50美元,而且都知道对方兜里有多少钱。为了简化叙述,我们改以10美分为叫价单位。
从结尾倒推回来,如果伊莱叫了2。50美元,他将赢得这张1美元钞票(同时却亏了1。50美元)。如果他叫了2。40美元,那么约翰只有叫2。50美元才能取胜。因为多花1美元去赢1美元并不划算,如果约翰现在的价位是1。50美元或1。50美元以下,伊莱只要叫2。40美元就能取胜。
如果伊莱叫2。30美元,上述论证照样行得通。约翰不可能指望叫2。40美元就可以取胜,因为伊莱一定会叫2。50美元进行反击。要想击败2。30美元的叫价,约翰必须一直叫到2。50美元。因此,2。30美元的叫价足以击败1。50美元或1。50美元以下的叫价。同样,我们可以证明2。20美元、2。10美元一直到1。60美元的叫价可以取胜。如果伊莱叫了1。60美元,约翰应该预见到伊莱不会放弃,非等到价位升到2。50美元不可。伊莱固然已经铁定损失l美元60美分,不过,再花90美分赢得那张1美元钞票还是合算的。
第一个叫1。60美元的人胜出,因为这一叫价建立了一个承诺,即他一定会坚持到2。50美元。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应该将1。60美元和2。50美元的叫价等同起来,视为制胜的叫价。要想击败1。50美元的叫价,只要追叫1。60美元就够了,但任何低于这一数目的叫价都无济于事。这意味着1。50美元可以击败60美分或60美分以下的叫价。其实只要70美分就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一旦有人叫70美分,对他而言,一路坚持到1。60美元而确保取胜是合算的。有了这个承诺,叫价60美分或60美分以下的对手就会觉得继续跟进得不偿失。
我们可以预计,约翰或伊莱一定会有人叫到70美分,然后拍卖就会结束。虽然数目可以改变,结果却并非取决于只有两个叫价者。哪怕预算不同,倒后推理仍然可以得出答案。不过,关键一点是谁都知道别人的预算是多少。如果不知道别人的预算,可以猜到的结果是,均衡只存在于混合策略之中。
当然,还有一个更简单也更有好处的解决方案:联合起来。如果叫价者事先达成一致,选出一名代表叫10美分,谁也不再追加叫价,全班同学就可以分享90美分的利润。
你当然可以把这个例子当成耶鲁本科生都是傻瓜的证明。不过,超级大国之间的核装备升级过程难道与此有什么分别吗?双方都付出了亿万美元的代价,为的是博取区区“1美元”的胜利。联合起来,意味着和平共处,它是一个更有好处的解决方案。
启示1:有一群动物在讨论如何使自己成为更好的通才,展现自己多才多艺的本事,于是兔子开始学习鱼儿游泳,当然,鱼儿也要学兔子跳跃,同样,飞鸟必须学习跑,松鼠也得学习飞……一段时日之后,兔子不但学不会游泳,连自己最拿手的“跑”也变慢了;鱼儿忘了如何力争上游;鸟儿也失去了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乐趣——认识自己,正确选择,这是最重要的。
启示2:通过不断地修正想法、物体或过程,你就会逐渐把任务缩小为核心的部分。例如,如果你去掉一辆坦克作战的那些部分,你就会创造出一辆履带拖拉机。
“骑虎难下”与“协和谬误”
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及早退出是明智之举,然而当局者往往做不到,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这种骑虎难下的博弈经常出现在国家之间,也出现在企业或组织之间,当然个人之间也经常会碰到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介入越南就是一个骑虎难下的博弈。赌红了眼的赌徒输了钱还要继续赌下去以希望返本,也是骑虎难下的博弈,其实,赌徒进入赌场开始赌博时,他已经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因为,赌场从概率上讲是肯定赢的。
股票市场也经常出现“骑虎难下”的情况:你买进一只股票,股价下跌;于是你又在这个价位买进(股民称此为“摊平”),可是它又下跌……你再次购买的本意是减少损失,可是却越陷越深。
博弈论专家经常将这种“骑虎难下”的博弈称之为协和谬误。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
开发一种新型商用飞机简直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想开发更新更好的飞机,实际上等于把公司作为赌注押上去。难怪政府会被牵涉进去,竭力要为本国企业谋求更大的市场。
该种飞机机身大、设计豪华并且速度快。但是,英法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而停止研制将使以前的投资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作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如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等),成本太高,不适合市场竞争,最终被市场淘汰,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很大的损失。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飞机的开发工作,会使损失减少,但他们没能做到。
不久前,英国和法国航空公司宣布协和飞机退出民航市场,才算是从这个无底洞中脱身。这也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
贸然发动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为什么谈判比战争要好?一方面谈判的成本比战争的要低;另一方面,战争会打开冲突、伤害和仇恨的魔瓶,正如神话中说的那样:魔鬼一旦被放出瓶子,就很难再把它关进去了。
和平比战争可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后果的不可预见性。也许在今天看来战争是有利的,但是明天的局面可能让你悔不当初。在这方面,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是一个例子。
中东地区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长期以来,一直是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犹太人古时称为希伯来人,他们和阿拉伯人都是西亚古代闪族的后裔。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可是后来历经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族轮番占领,犹太人从此也逐渐疏散。特别是在史称“犹太战争”的反抗罗马人入侵的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
犹太人在离开巴勒斯坦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受到种族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几百年间,欧洲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被屠杀的犹太人不计其数。特别是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使600万犹太人遭到屠杀。战后,在国际社会的同情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达到高潮。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反对。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
战争一开始,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数量和装备上比以色列部队略占优势,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已处于崩溃边缘。但以色列最大限度地利用停火,扩充兵员,采购武器,进行军事改组,为尔后的战争作准备。
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夺取了阿拉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自己的战略地位。在第二次停火期间,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不断扩充军队和武器装备。相反,阿拉伯国家在第二次停火期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此后,以色列军队又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军队主动进攻,首先逼迫埃及要求停战,并同样使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
巴勒斯坦战争共历时15个月,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近百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联合国决议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美、英的矛盾。
这次战争的另一后果是开了这两个民族武力解决争端的先河,在接下来的30年间,阿以之间又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占据了大片原属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并在这些领土上建造了大批定居点。造成了占有这些领土的既成事实。如果第一次中东战争没有爆发,阿拉伯国家不可能蒙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启示: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建立,本·古里安任总理兼陆军总司令。他上任伊始就疯狂叫嚣,犹太国的命运“只能在战场上决定”。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这个人为制造出来的“国家”。5月15日,阿拉伯联盟五个成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向以色列宣战,于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焦土政策”与“破釜沉舟”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焦土政策”的两个作用:显示自己决不妥协的立场和增大对手的成本。不过,这里倒不是有意暗示说,这么一个策略无论成功或失败,其本身或结果都是可取的。不难想像社会希望避免这么一种意味着巨大浪费的破坏行动的出现。我们的目的在于解释这些策略的本质,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运用它们,或者避免使用它们。
焦土防御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