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第108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108章

小说: 医学衷中参西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安卧。诊其脉近七至,洪大无伦,右部尤甚。舌苔黄浓,大便三日未行。 
x诊断x 此乃阳明胃府之热已实,又误服大热之剂,何异火上添油,若不急用药解救,有危在目前之 
虞。幸所携药囊中有自制离中丹(系用生石膏一两、朱砂二分制成),先与以五钱,俾用温开水送下,过半点 
钟,心中之热少解,可以安卧。俾再用五钱送服,须臾呻吟亦止。再诊其脉,较前和平。此时可容取药, 
宜再治以汤剂以期全愈。 
x处方x 生石膏(三两) 知母(一两) 生山药(六钱) 玄参(一两) 
甘草(三钱) 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x效果x 当日将药服完,翌日则脉静身凉,大便亦通下矣。 
奉天宫某,年三十余,胸中满闷,常作呃逆,连连不止,调治数年,病转加剧。其脉洪滑有力,关前 
尤甚,知其心火炽盛,热痰凝郁上焦也。遂用朴硝四两、白矾一两,掺炒熟麦面四两,炼蜜为丸,三钱重,每 
服一丸,日两次,服尽一料全愈。盖朴硝味原咸寒,禀寒水之气,水能胜火,寒能治热,为治心有实热者 
之要品。《内经》所谓“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也。用白矾者,助朴硝以消热痰也。调以炒熟麦面者,诚 
以麦为心谷,以防朴硝白矾之过泻伤心,且炒之则气香归脾,又能防硝矾之不宜于脾胃也。 

四、医话
2.诊余随笔
属性:西人谓∶胆汁渗入十二指肠,能助小肠消化食物。此理《内经》未尝言之,似为中医疏忽之处,不知后 
世名医曾言之矣。吴鞠通《医医病书》曰∶“胆无出路,借小肠以为出路。”此非谓胆汁能入小肠乎?至于 
胆汁能化食之说,中医书中亦早寓其理。《神农本草经》之论柴胡也,谓“能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 
热邪气,推陈致新。”夫柴胡为少阳胆经之主药,而其功效多见于肠胃者,为其善理肝胆,使胆汁流通无滞, 
自能入于肠中消化食物积聚,以成推陈致新之功也。至于徐灵胎注《神农本草经》则以。“木能疏土”解之, 
是谓肝胆属木、脾胃属土。徐氏既云“木能疏土”,是明谓肝胆能助肠胃化食,而胆汁能助小肠化食之 
理,即在其中矣。 
或问∶“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夫既曰 
无阳,何以复用石膏?既曰不可发汗,何以复用麻黄?”答曰∶“人之血分属阴,气分属阳,无阳从脉微弱 
看出,是言其气分不足也。盖证既热多寒少,其脉原当有力,若脉果有力时,可直投以越婢汤矣,或麻 
杏甘石汤。今因其气分虚而脉象微弱,故用桂枝助其脉(凡脉之微弱者服桂枝则脉大),以托肌肉中外感之 
邪外出,随麻黄以达于皮毛也。其云不可发汗者,盖症止宜解肌。麻黄发汗之力虽猛,然所用甚少, 
且有石膏凉之,芍药敛之,是以服药之后,止为解肌之小汗,而不至于为淋漓之大汗也。” 
肺脏下无透窍,而吸入之养气,实能隔肺胞息息通过,以养胸中大气,由胸中大气以敷布于全身。而 
其吸入之气,又自喉管分支下达于心,由心及肝,由肝至冲任交会之处,以及于肾。故肝肾之气化收敛, 
自能容纳下达之气,且能导引使之归根。有时 
肝肾阴虚,其气化不能固摄,则肝气忿急,可透膈以干大气,肾气膨胀,可挟冲气上冲。则肝气可挟所寄之相火上逆, 
肾气可挟副肾脏之冲气上逆。于是逆气上干,排挤胸中喉中皆不能容受外气则喘作矣。 
肺劳咳嗽,最为难治之症。愚向治此症,惟用生怀山药条(切片者,皆经水泡,不如用条),轧细过罗, 
每用两许,煮作茶汤,调以糖,令适口,以之送服川贝细末。每日两次,当点心服之。若其脾胃消化 
不良或服后微觉满闷者,可将黄色生鸡内金,轧成细末,每用二三分与川贝同送服。若觉热时,可嚼服天冬。 
此方曾治愈肺痨作喘者若干人,且能令人健壮。 
x【离中丹】x治肺病发热,咳吐脓血,兼治暴发眼疾,红肿作痛,头痛齿痛,一切上焦实热之症。 
生石膏(二两细末) 甘草(六钱细末) 朱砂末(一钱半) 
共和匀,每服一钱,日再服,白水送。热甚者,一次可服钱半。咳嗽甚者,方中加川贝五钱。咳血多者, 
加三七四钱。大便不实者,将石膏去一两,加滑石一两,用生山药面熬粥,送服此丹。若阴虚作喘者,亦宜山 
药粥送服。至于山药面熬粥自五钱可至一两。 
下焦寒凉泄泻及五更泻者,皆系命门相火虚衰。确能补助相火之药,莫如硫黄,且更莫如生硫黄。为其为 
石质之药,沉重下达耳。不经水煮火烁,而其热力全也(硫黄无毒,其毒即其热,故可生用)。然愚向用 
硫黄治寒泻症,效者固多,兼有服之泻更甚者,因本草原谓其大便润、小便长,岂以其能润大便即可作泻乎? 
后阅西人药性书,硫黄原列于轻泻药药中。乃知其服后间作泻者,无足怪也。且其所谓轻泻药者,与中医说所谓大 
便润者,原相通也。于斯再用硫黄时,于石质药中,择一性温且饶有收涩之力者佐之,即无斯弊。 
且但热下焦而性不僭上,胜于但知用桂附者远矣。若于方中再少 
加辛香之品,引其温暖之力以入奇经,更可治女子血海虚寒不孕。 
x【坎中丹】x治下焦寒凉泄泻及五更泻。 
硫黄(纯黄者一两) 赤石脂(一两) 
共为细末和匀。每服五分,食前服,一日两次。不知则渐渐 
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温暖为度。若以治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于方中加炒熟小茴香末二钱。 
孙××按∶治此症时,恒加肉桂少许与石脂硫黄同服,且其止腹痛之力甚速也。 
x【逐风通痹汤】x治风袭肌肉经络,初则麻木不仁,浸至肢体关节不利。 
生箭 (六钱) 麻黄(三钱) 全当归(五钱) 丹参(三钱) 
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全蝎(二钱) 
脉象迟弱无力恶寒者,将黄 重用一两,再照加乌头二三钱;脉象有力恶热者,以薄荷易麻黄,再加 
天花粉一两。初服以遍体皆得微汗为佳,至汗后再服,宜将麻黄减半,或止用一钱;筋骨软弱者,加明天麻 
三钱;口眼歪斜者,加蜈蚣二条,其病剧者,可加三条。此风中身之外廓,未入于脏腑也。是以心中无病, 
而病在于肌肉、肢体、经络、关节之处。《内经》风论篇谓∶“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 
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又《内经》痹论 
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据《 
内经》二节之文观之,则风袭人之肌肉经络,可使麻木不仁,浸至肢体关节不利可知也。是以方中以黄 为主 
药,取其能升补胸中大气以通于卫气,自能逐风外出。故《神农本草经》谓∶黄 能主大风,而又以最善 
发表之麻黄辅之。一则扶正以祛邪,一则发汗以透邪,二药相济为用,其逐风之力虽猛,而实 
不至伤正气也。至 
当归、丹参、乳没、全蝎诸药,或活血以祛风,或通络以祛风,皆所以赞助黄 、麻黄以成功也。至于病 
偏凉者加乌头,更将黄 增重;病偏热者加花粉,更以薄荷易麻黄,此随病机之所宜,以细为调剂,不使 
服药后有觉凉觉热之龃龉也。筋骨软弱者加明天麻,取其能壮筋骨兼能祛风也;口眼歪斜者加蜈蚣,取其善理 
脑髓神经,而有牵正口眼之力也。 
曾治一人,夏月开轩当窗而寝,为风所袭,其左半身即觉麻木,肌肉渐形消瘦,左手足渐觉不遂,为 
拟此方。其病偏于左,又加鹿角胶二钱作引(若偏于右宜用虎骨胶作引),一剂周身得汗,病愈强半,即方 
略为加减,又服二剂全愈。后屡试其方莫不随手奏效。 
各处庭院中,多有络石与 HT ,此二种皆木本藤蔓类,而皆可入药。络石∶蔓粗而长,叶若红薯,其 
节间出须,须端作爪形,经雨露濡湿,其爪遂粘于砖石壁上,俗呼为爬山虎,即药局中之络石藤也。本草又 
名为石龙藤,其性善治喉痹肿塞,用鲜者两半,煎汤一盅,细细呷之,少顷即通。其性又善通经络,同续 
断、菟丝子煮酒(须用黄酒不宜用烧酒),日日饮之。或单用络石,煮酒饮之,善治周身拘挛,肢体作痛。若 
与狗脊、猴姜煮酒饮之,善治腰疼。若兼腿疼者,宜加牛膝。《名医别录》又谓∶此物久服能轻身、明目、润 
泽、好颜色、不老。诚如《名医别录》之所云云,则每日以之煮汤当茶饮之,其为益不亦多乎? 
HT ∶蔓类络石而稍细,花叶若鸡爪形,又多分歧,以其须缠于高树之枝柯上。其藤中多通气细孔,截 
断吹之有浆出,可擦疮疡肿毒。其性亦善治淋,煎汤当茶,最善止渴。取其叶捣汁饮之,善治呕哕。其所结之 
实,大如广红豆,形圆色红而亮,中有浆微甘微酸,其功用能止渴,益气力,悦颜色。俗传有谓其善解 
砒石毒者,然未见其出载,此则待质高明也。 
愚于诸药多喜生用,欲存其本性也。有如石膏为硫养轻钙化 
合,若 之则硫养轻皆飞去,其凉散之力顿失,而所余之钙经 即变质,断不可服。故斯编之中于生石膏之 
能救人, 石膏之能伤人,反复论之,再三致意,以其关于人命之安危甚重也。又如赭石原铁养化合,其 
重坠凉镇之力最善降胃止血,且又能生血,分毫不伤气分。至药局中所鬻之赭石,必 以煤火,则铁养分 
离,即不能生血,且更淬之以醋,转成开破之性,多用之即可令人泄泻。又如赤石脂原系粉末,宜兴茶壶 
即用此烧成。为其质同粉末,有粘滞之性,研细服之可保护肠胃之内膜,善治大便泄泻。而津沽药局中竟将 
石脂为细末,水和为泥,捏作小饼, 以煤火,即与宜兴壶瓦无异,若为末服之,其伤人脾胃也必矣。又 
如山萸肉,其酸温之性能补肝、敛肝、治肝虚自汗以固元气之将脱,实能挽回人命于至危之候。药局多酒 
浸蒸黑用之,其敛肝固气之力顿减矣。如此者实难枚举。此所以愚于药品多喜生用以存其本性也。 
药有非制过不可服者,若半夏、附子、杏仁诸有毒之药皆是也。虽古方中之附子,亦偶生用,实系卤水 
淹透,未经炮熟之附子,亦非采取即用也。凡此等药,方中虽未注明如何炮制,坊间亦必为制至无毒。若其 
药本无毒,原可生用者,斯编方中若未注明制用,皆宜生用。有用斯编之方者,甚勿另加制法,致失药之本性也。 
威灵仙、柴胡诸药,原是用根。坊间恒杂以茎叶,医者不知甄别,即可误事。细辛之叶,其功用亦不 
如根,故李濒湖《本草纲目》亦谓用根。至樗白皮与桑白皮,亦皆用根上之皮,其真伪尤属难辨,用者必自采 
取方的。如樗根白皮,大能固涩下焦。而带皮樗枝煎汤,又能通大便。俗传便方,大便不通者,用带皮樗 
枝七节,每节长寸许,煎汤服之甚效。其枝与根性之相异如此,用者可不慎哉。 
煎时易沸之药,医者须预告病家。如知母若至五六钱,微火煎之亦沸,若至一两几不能煎。然此药 
最易煎透,先将他药煎十余沸,再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