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83章

证类本草-第83章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削附子旁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元种者,母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 
附子,以八角者为上。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绵州彰明县多种之,唯赤水一 
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盖今时所种如此。其内地所出者,与此殊别, 
今亦稀用。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 
为 
(与侧同)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 
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崔氏治寒 
疝心腹胁引痛,诸药不可近者,蜜煎乌头主之。以乌 
头五枚大者,去芒角及皮,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润,取出焙干,捣筛,又以熟蜜丸, 
冷盐汤吞二十丸如梧子,永除。又法∶用煎乌头蜜汁,以桂枝汤五合解之。饮三合不知,加 
五合。其知者如醉,以为中病。《续传信方》∶治阴毒伤寒,烦躁,迷闷不主悟人,急者用 
大附子一个,可半两者,立劈作四片,生姜一大块,立劈作三片,如中指长,糯米一撮,三 
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体温,顿服,浓衣覆之。或汁出,或不出,候心神定, 
即别服水解散,太白通关散之类。不得与冷水,如渴,更将滓煎与吃。今人多用有效,故详 
着之。 
陈藏器云∶侧子,冷酒调服,治遍身风疹。雷公云∶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附子, 
如枣 
核者 
是,宜生用。治风疹神妙也。木鳖子,只是诸喙附雄乌侧中毗 者,号曰木鳖子,不入药用 
。若服之,令人丧目。 

卷第十
半夏
属性:r半夏pd223。bmpr 
味辛,平,生微寒、熟温,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 
胀咳逆,腹鸣,止汗,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有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 
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一名守田,一名地 
文,一名水玉,一名示姑。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射干为之使,恶皂荚, 
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陶隐居云∶槐里属扶风,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不厌陈久,用之皆 
先汤 
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须生姜者,亦以制其毒故也。唐本注 
云∶半夏,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 
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问南人,说苗乃是由跋,陶注云∶虎掌极似半夏,注∶由跋乃 
说鸢尾,于此注中似说由跋,三事混淆,陶终不识。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熟可以下痰。 
又《图经》云∶苗一茎,茎端三叶,有二根相重,上小下大,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实 
大。采 
得当以灰 二日,汤洗曝干之。药性论云∶半夏,使,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有大毒。汤淋十遍去涎方尽,其毒以生姜等分制而用之。能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 
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日华子云∶味 、辛。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图经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 
浅 
绿 
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内采 
根,以灰 二日,汤洗曝干。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然以圆白,陈久者为佳。 
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又由跋绝类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许,根如鸡卵大,多生 
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半夏主胃冷呕哕,方药之最要。张仲景治反胃呕吐, 
大半夏汤∶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二升和,扬之一百二十遍,煮取三升 
半,温服一升,日再。亦治膈间支饮。又主呕哕,谷不得下,眩悸。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 
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切,以水七升,煎取一升半,分温服之。又主心下悸。半夏麻黄 
丸∶二物等分,筛末蜜丸,大如小豆。每服三丸,日 
三。其余主寒厥赤丸,四逆呕吐。附子粳米汤乃伤寒方∶用半夏一升,洗去滑,焙干,捣末 
,小麦面一升,合和,以水搜令熟,丸如弹丸,以水煮令面熟则药成。初吞四、五枚,日二 
,稍稍增至十五枚,旋煮旋服,觉病减,欲更重合亦佳。禁食饧与羊肉。 
雷公云∶凡使,勿误用白傍 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微酸,不入药用。若修事半夏四 
两, 
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隙涎, 
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圣惠方∶治时气,呕逆不下食。用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 
去 
滑,生姜一两同锉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不计时候温服。又方∶治蝎 
五 
孔皆相通。半夏一分为末,以水调敷之。经验后方∶正胃。半夏二两,天南星二两,上以为 
末 
,用水五升,入坛子内,与药搅匀,浸一宿,去清水,焙干,重碾令细。每服水二盏,药末 
二钱,姜三片同煎至八分,温服,至五服效。斗门方∶治胸膈壅滞,去痰开胃。用半夏净洗 
焙 
干,捣罗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和为饼子,用湿纸裹,于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两盏,用饼子一 
块如弹丸大,入盐半钱,煎取一盏,温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压痰毒及治酒食所伤,其功极 
验。简要济众∶治久积冷,不下食,呕吐不止,冷在胃中。半夏五两,洗过为末,每服二钱 
, 
白面一两,以水和搜,切作棋子,水煮面熟为度。用生姜、醋调和服之。古今录验治喉痹。 
半夏末方寸匕,鸡子一枚头开窍子,去内黄白,盛淳苦酒令小满,纳半夏末着中,搅和鸡子 
内,以环子坐之,于炭上煎,药成置杯中,稍暖咽之。钱相公箧中方治蝎螫人,取半夏以水 
研涂之立止。深师方∶治伤寒病 不止。半夏熟洗干末之,生姜汤服一钱匕。子母秘录∶治 
小 
儿腹胀。半夏少许洗,捣末,酒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丸,生姜汤吞下。不瘥,加之,日再 
服 
。又若以火炮之为末,贴脐亦佳。又方∶治五绝。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三曰溺水,四曰 
魇 
魅,五曰产乳。凡五绝,皆以半夏一两,捣筛为末,丸如大豆,纳鼻中愈。心温者,一日可 
治。产书∶治产后运绝。半夏一两,捣为末,冷水和丸如大豆,纳鼻孔中即愈。此是扁鹊法 
。 
御药院治膈壅风痰。半夏不计多少,酸浆浸一宿,温汤洗五、七遍,去恶气,日中晒干,捣 
为末,浆水搜饼子,日中干之,再为末。每五两入生脑子一钱,研匀,以浆水浓脚丸鸡头大 
。纱袋盛,通风处阴干。每一丸,好茶或薄荷汤下。紫灵元君南岳夫人内传,治卒死。半夏 
末如大豆许,吹鼻中。 
衍义曰∶半夏,今人唯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 
不能 
制 
水。《经》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三 
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已。 

卷第十
虎掌
属性:r虎掌pd224。bmpr 
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 
阴下湿,风眩。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陶隐居云∶近道亦有。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尔。 
方 
药亦不正用也。唐本注云∶此药是由跋宿者。其苗一茎,茎头一叶,枝丫(音鸦) (古协 
切) 
茎。根大者如拳,小者如鸡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圆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其由跋是新 
根,犹大于半夏二、三倍,但四畔无子牙尔。陶云虎掌似半夏,即由跋,以由跋为半夏,释 
由跋苗,全说鸢尾南人至今犹用由跋为半夏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其茎端有八、 
九 
叶,花生茎间。根周遭有芽,然若兽掌也。吴氏云∶虎掌,神农、雷公∶苦,无毒。歧伯、 
桐君∶辛,有毒。立秋,九月采。药性论云∶虎掌,使,味甘。不入汤服,治风眩目转,主 
疝瘕肠痛,主伤寒时疾,强阴。 
图经曰∶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 
而扁 
, 
累年者,其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回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 
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 
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 
,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残取根,以汤入器中,渍五、七日,汤冷乃易 
。日换三、四遍,洗去涎,曝干用之。或再火炮。今冀州人菜园中种之,亦呼为天南星。江 
州有一种草,叶大如掌,面青背紫,四畔有芽如虎掌,生三、五叶为一本,冬青。治心痛寒 
热积气,不结花实,与此名同,故附见之。 

卷第十
由跋
属性:主毒肿结热。 
陶隐居云∶本出始兴,今都下亦种之。状如乌 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摩涂 
肿, 
亦效。不入余药。唐本注云∶由跋根,寻陶所注,乃是鸢尾根,即鸢头也。由跋,今南人以 
为半夏,顿尔乖越,非唯不识半夏,亦不知由跋与鸢尾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半夏高 
一、 
二尺,生泽中熟地,根如小指,正圆,所谓羊眼半夏也。由跋苗高一、二尺似苣 ,根如鸡 
卵,生林下,所谓由跋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春抽一茎,茎端直八、九叶,根圆 
扁而肉白。 
图经文具半夏条下。 
右由跋一种,古本所有,政和监本脱漏不载,今照根据嘉 监本补之于此。 

卷第十
鸢尾
属性:味苦,平,有毒,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大水,下三虫,疗头眩,杀 
鬼魅。一名乌园。生九疑山谷。五月采。 
陶隐居云∶方家云是射干苗,无鸢尾之名。主疗亦异,当别一种物。方亦有用鸢头者, 
即应 
是其根。疗体相似,而本草不显之。唐本注云∶此草叶似射干而阔短,不抽长茎,花紫碧色 
。根似高良姜,皮黄肉白,有小毒。嚼之戟人咽喉,与射干全别。人家亦种,所在有之。射 
干花红,抽茎长,根黄有臼。今陶云由跋,正说鸢尾根、茎。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此草 
叶名鸢尾,根名鸢头,亦谓之鸢根。又《图经》 
云∶叶似射干,布地生。黑根似高良姜而节大,数个相连。今所在皆有。九月、十月采根, 
日干。 
图经文具射干条下。 
陈藏器云∶鸢尾,主飞尸,游蛊着喉中,气欲绝者。以根削去皮,纳喉中,摩病处,令 
血出 
为佳。 
右鸢尾一种,古本所有,政和监本脱漏不载,今照根据嘉 监本补之于此。 

卷第十
大黄(将军)
属性:r大黄(将军)pd225。bmpr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