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193章

证类本草-第193章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大豆许吹两鼻中,令黄水出,残末水调服之,得吐黄水一、二升,瘥。又方∶治鼻中息肉。 
少许,敷息肉上,日三。经验方∶治遍身如金色。瓜蒂四十九个,须 
四十九个,用甘锅子烧烟尽 
为度,细研为末。小儿用半字,吹鼻内及揩牙 
治大人、小儿久患风痫,缠 
喉风, 嗽,遍 
身风疹,急中涎潮等。此药不大吐逆,只出涎水。小儿服一字,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 
壮年 
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沙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 
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汤一盏,即止 
矣。麝细研,温水调下。昔天平尚书觉昏眩,即服之取涎,有效。伤寒类要∶治急黄,心上 
坚硬,渴欲得水吃,气息喘粗,眼黄。但有一候相当,则以瓜蒂二小合,熬赤小豆二合,为 
末 
一炊久当吐,不吐再服五分匕,亦减之。若吹鼻中,两、三黑 
豆许,黄水出歇。又方∶治黄胆,目黄不除。瓜丁散∶瓜丁细末,如大豆许纳鼻中。令病患 
衍义曰∶瓜蒂,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 
量 
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协议调匀,灌之,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 
用诸药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或服药良久涎未出,含沙 
糖一块,下咽即涎出。此物甚不损人,全胜石碌、 砂辈。 

卷第二十七
白冬瓜
属性: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陶隐居云∶被霜后合取,置经年,破取核,水洗,燥,乃擂取仁用之。冬瓜性冷利,解 
毒 
,消渴,止烦闷,直捣、绞汁服之。今注此物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故云白冬瓜也。前条 
即 
之效尔。陶注为子仁,非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冬瓜练, 
亦可单用,味甘,平。汁,止烦躁热。练,压丹石毒,止 
热渴,利小肠,能除消渴,差五淋。孟诜云∶冬瓜,益气耐老,除胸心满,去头面热。热者 
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日华子云∶冬瓜,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 
痱子甚良。叶,杀蜂,可修事蜂儿,并 肿毒及蜂疔。藤烧灰,可出绣点黯,洗黑 ,并洗 
疮疥。湿穣,亦可漱练白缣。 
食疗∶益气耐老,除心胸满。取瓜子七升,下同白瓜条。压丹石。又,取瓜一颗,和桐 
叶 
与猪肉食之。一冬更不要与诸物食,自然不饥,长三、四倍矣。又,煮食之,练五脏,为下 
气故 
可长食之。若要肥,则勿食。孟诜说∶肺热消渴,取濮瓜去皮,每食 
后嚼吃三、二两,五、七度良。千金方∶治小儿渴利,单捣冬瓜汁饮之。肘后方∶发背 
欲死方∶ 
取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瓜末尽,疮已敛小矣。即用膏养之。短剧 
方∶食鱼中毒,冬瓜汁最验。孙真人∶九月勿食被霜瓜,食之令人成反胃病。古今录验治 
伤寒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冬瓜一枚,黄土泥浓裹五寸,煨令烂熟,去土 
绞汁服 
病初得危急。冬瓜不限多少,任吃,神效无比。子母秘录∶小儿生一月 
至五个月,乍寒乍热。炮冬瓜,绞汁服。杨氏产乳疗渴不 
止。烧冬瓜,绞取汁。细细饮之尽,更作。丹房镜源∶冬瓜蔓灰煮汞及丹砂,淬铜、锡。 
衍义曰∶白冬瓜,一、二斗许大,冬月收为菜,压去汁,蜜煎,代果。患发背及一切痈 
疸, 

卷第二十七
白瓜子
属性:r白瓜子pd522。bmpr 
味甘,平、寒,无毒。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主除烦满 
不乐,久服寒中。可用面脂,令面悦泽。一名水芝,一名白爪(侧绞切)子。生嵩高平泽。 
冬 
唐本注云∶《经》云冬瓜仁也,八月采之。以下为冬瓜仁说,非谓冬瓜别名。据《经》 
及下 
条瓜蒂,并生嵩高平泽,此即一物,但以甘字似白字,后人误以为白也。若其不是甘瓜,何 
因一名白瓜?此即甘瓜不惑。且朱书论白瓜之效,墨书说冬瓜之功,功异条同,陶为深误。 
按《广雅》∶冬瓜一名地芝,与甘瓜全别,墨书宜附冬瓜科下。瓜蒂与甘瓜共条。《别录 
》云∶甘瓜子,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本草以为冬瓜,但用蒂,不 
云 
俗人或用冬瓜子也。又按本草云∶瓜子或云甘瓜子,今此本误作 
白字,当改从甘也。今按∶此即冬瓜子也。唐注称是甘瓜子。谓甘字似白字,后人误以为白。 
且《本经》云∶主令人悦泽。《别录》云∶可作面脂,令人悦泽。 
仁,不见用甘瓜子,按此即 
是冬瓜子明矣。故陶于后条注中云∶取 
核水洗,燥乃檑取仁用之。且此物与甘瓜全别。其甘瓜有青、白二种,子色皆黄,主疗与白 
瓜 
经霜亦有白衣,其中子白,白瓜子之号,因斯而得。况陶居以《别 
录》白冬瓜附于白瓜子之下,白瓜子更不加注,足明一物而不能显辨尔。《别录》瓜字,侧 
绞切,今以读作瓜字。唐注谬误,都不可凭。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苏云是甘瓜子也。《 
图经》云∶别有胡瓜,黄赤,无味。今据此两说,俱不可凭矣。《本经》云∶冬瓜仁也。苏 
注 
者。且甘瓜自有青、白二种,只合云白甘瓜也。今据《本经》云 
∶白瓜子即冬瓜仁无疑也。按∶冬瓜虽色青,而其中子甚白,谓如白瓜子者,犹如虫部有白 
龙骨焉,人但看骨之白而不知龙之色也。若以甘瓜子为之,则甘瓜青、白二种,其子并黄色, 
冬瓜仁,信苏注为妄,《图经》难凭矣!孟诜云∶取冬瓜仁七升 
,以绢袋盛之,投三沸汤中,须臾出曝干,如此三度止。又,与清苦酒渍,经一宿,曝干为 
末 
悦,明目,延年不老。又,取子三、五升,退去皮,捣为丸。空 
腹服三十丸,令人白净如玉。日华子云∶冬瓜仁,去皮肤风剥,黑 ,润肌肤。 
图经曰∶白瓜子,即冬瓜仁也。生嵩高平泽,今处处有之,皆园圃所莳。其实生苗蔓下, 
大 
者如斗而更长,皮浓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故谓之白瓜 
仁 
入药须霜后合取,置之经年,破出核洗,燥乃擂取仁用之。亦堪 
单作服饵。又有末作汤饮,又作面药,并令人颜色光泽。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采瓜 
犀,以为面脂。犀,瓣也。瓤亦堪作澡豆。其肉主三消渴疾,解积热,利大小肠,压丹石毒 
。《广雅》一名地芝是也。皮可作丸服,亦入面脂中,功用与上等。 
外台秘要∶补肝散∶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白瓜子七升,绢袋盛,绞沸汤中,三遍讫, 
以 
酢五升,渍一宿,曝干,捣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瘥。孙真人∶治多年损伤不瘥。 
衍义曰∶白瓜子实,冬瓜仁也,服食中亦稀用。 

卷第二十七
甜瓜
属性:寒,有毒。止渴,除烦热,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发虚热,破腹。又令 
人 弱,脚手无力。少食即止渴,利小便,通三焦间拥塞气,兼主口鼻疮。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无毒。 
x叶x 治人无发,捣汁涂之,即生。 
图经文具瓜蒂条下。 
陈藏器序云∶甘瓜子,止月经太过,为末去油,水调服。千金方∶治口臭。杵干甜瓜子 
作 
末,蜜和丸,每旦洗净漱,含一丸如枣核大。亦用敷齿。孙真人食忌∶患香港脚人勿食甜瓜, 
其患永 
沉水者杀人。又,多食发黄胆病,动冷疾,令人虚羸,解药力。两蒂者杀 
热,去烦渴。甜瓜去皮,食 
后吃之,煮皮作羹亦佳。 
衍义曰∶甜瓜,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气,多食未有不下利者。贫下多食,至深秋作痢为 
难治 
,为其消损阳气故也。亦可以如白甜瓜煎渍收。 

卷第二十七
胡瓜叶
属性:味苦,平,小毒。主小儿闪癖,一岁服一叶以上,斟酌与之。生挪绞汁服,得吐下 
。根捣敷胡刺毒肿。其实味甘,寒,有毒。不可多食,动寒热,多疟病,积瘀热,发疰气, 
令人虚热,上逆少气,发百病及疮疥,损阴血脉气,发香港脚。天行后不可食,小儿切忌,滑 
中,生疳虫。不与醋同餐。北人亦呼为黄瓜,为石勒讳,因而不改。以上二种(新补) 见 
《千金方》及孟诜、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文具瓜蒂条下。 
千金∶髓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 
空 

卷第二十七
越瓜
属性:味甘,寒。利肠胃,止烦渴。不可多食,动气,发诸疮,令人虚弱不能行,不益小儿 
,天行病后不可餐。又不得与牛乳、酪及 同餐,及空心食,令人心痛。(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越瓜,大者色正白,越人当果食之。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 
宣泄热气。小者糟藏之,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图经文具瓜蒂条下。 
食疗∶小儿夏月不可与食。又,发诸疮。令人虚弱,冷中。常令人脐下为症,痛不止。 
又, 

卷第二十七
白芥
属性:味辛,温,无毒。主冷气。色白,甚辛美,从西戎来。子,主射工及疰气,上气发汗 
,胸膈痰冷,面黄。生河东。(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白芥,生太原。如芥而叶白,为茹食之,甚美。日华子云∶白 
芥,能安五脏,功用与芥颇同。子,烧及服,可辟邪魅。 
图经文具芥条下。 
陈藏器云∶主冷气。子主上气,发汗,胸膈痰冷,面目黄赤,亦入镇宅用之。外台秘要∶ 
治 
反胃,吐食上气。小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又方∶三种射工即水弩子。以芥子杵令熟, 
苦酒和,浓敷上。半日痛即便止。又方∶治游肿诸痈。以芥子末、猪胆,和如泥敷上,日三 
易之。肘后方∶治中风,卒不得语。以苦酒煮芥子,敷颈一周,以帛苞之,一日一夕乃瘥。 

卷第二十七

属性:r芥pd523。bmpr 
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 
陶隐居云∶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莨(音郎),以 
作菹, 
甚辣快。唐本注云∶此芥有三种∶叶大粗者,叶堪食,子入药用,熨恶疰至良;叶小子细者 
,叶不堪食,其子但堪为齑尔;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 
别录》云∶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当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臣禹锡 
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一种叶大,子白且粗,名曰胡芥。啖之及药用最佳,而人间未多用之 
孟诜云∶芥,煮食之亦动气,生食发丹石,不可多食。日华子云∶除邪气,止咳嗽上气,冷 
气疾。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 
痛,酒、醋服之。 
图经曰∶芥,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似菘而有毛,味极辛辣,此所谓青芥也。 
芥之 
种亦多,有紫芥,茎、叶纯紫,多作齑者,食之最美;有白芥,子粗大色白,如粱米,此入 
药 
又云生河东,今近处亦有。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 
菜茹之美者,非药品所须,不复悉录。大抵南土多芥,亦如菘类。相传岭南无芜菁,有人携 
种至彼,种之皆变作芥,言地气暖使然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