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187章

证类本草-第187章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 
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 
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又云仓粳米,炊作干 
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通血脉,起阳道。北人炊之,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 
五脏六腑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又,研服之,去卒心痛。白粳米汁,主心 
痛,止渴,断热毒痢。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 
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日华子云∶补中,壮筋 
骨,补肠胃。 
图经文具稻米条下。 
食疗云∶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 
外台秘要∶蛟龙子生在芹菜上,食之入腹,变成龙子,须慎之。饧粳米、杏仁、乳饼煮粥。 
食之三 
肘后方 
又渍酒 
肠胃 
哺,慎不 
粳米饭及 
衍义曰∶粳米,白晚米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 
生则 
复不益脾,过熟则佳。 

卷第二十五
青粱米
属性:r青粱米pd510。bmpr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 
陶隐居云∶凡云粱米,皆是粟类,唯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 
(音泛)胜之书》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唐本注云∶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 
青而细于黄、白粱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 
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青粱米 
,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 
十 
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 
作 
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白米,体性相似。 
精。醋拌百蒸百曝,可作糗 
粮。 
图经曰∶粱米,有青粱、黄粱、白粱,皆粟类也。旧不着所出州土。陶隐居云∶青粱出 
北方 
,黄粱出青、冀州,白梁处处皆有。苏恭云∶黄梁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今唯京东、 
西 
耳,青、黄乃稀有。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米 
也。黄粱穗大毛长,壳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襄阳有竹根者是也。白粱穗亦大 
,毛多而长,壳粗扁长,不似粟圆也。大抵人多种粟而少种粱,以其损地力而斩获少。而诸 
粱食之,比他谷最益脾胃,性亦相似耳。粟米比粱乃细而圆,种类亦多,功用则无别矣。其 
泔汁及米粉皆入药。近世作英粉,乃用粟米,浸累日令败,研澄取之。今人用去痱疮尤佳。 
外台秘要∶主消渴,煮汁饮之瘥。食医心镜∶主胃脾热中,除渴,止痢,利小便,益气 
力, 
衍义曰∶青、黄、白粱米,此三种,食之不及黄粱。青、白二种,性皆微凉,独黄粱性 
甘平,岂非得土之中和气多邪?今黄、白二种,西洛间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则不相宜。 
然其 

卷第二十五
黍米
属性: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陶隐居云∶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 
呼秫 
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与黍米相似,而粒 
殊大,食不宜人,言发宿病。唐本注云∶黍有数种,已备注前条,今此通论丹黑黍米尔,亦 
不 
即稷也,其释后条。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黍米,性寒。患鳖 
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两度愈。谨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 
昏五脏,令人好睡。仙家 
重此。作酒最胜余粮。又,烧为灰,和油涂杖疮,不作KT ,止痛 
不 
能行。若与小猫,犬食之, 
其脚便 曲,行不正。缓人筋骨,绝血 
脉。 
食疗云∶合葵菜食之,成痼疾。于黍米中藏干脯通。《食禁》云∶牛肉不得和黍米、白 
酒食 
之,必生寸白虫。千金方∶治人、六畜天行时气病,豌豆疮方∶浓煮黍穣汁洗之。一茎是 
穣则不瘥。疮若黑者,杵蒜封之。亦可煮干芸苔洗之。又方∶小儿鹅口,不能饮乳。以黍 
米汁敷之。又方∶妊娠尿血,黍穣茎烧灰,酒服方寸匕。肘后方∶食苦瓠中毒。煮黍穣汁解 
之,饮数升止。又方∶治汤火所灼未成疮。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焦杵,下以鸡子白敷之 
。经验方∶治四十年心痛不瘥。黍米淘汁,温服,随多少。孙真人黍米,肺之谷也。肺病宜 
食。主益气。又方∶黍宜脉,不可久食之成痫。食医心镜∶益气安中,补不足,宜脉,不可 
久食,多热令人烦闷。白黍饭食之。 

卷第二十五
丹黍米
属性:r丹黍米pd511。bmpr 
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陶隐居云∶此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药用。又,黑 
黍名 
,供酿酒祭祀用之。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 ,黑黍。 ,一稃二米。释曰∶按《诗· 
生民》云∶诞降嘉种,维 维 。李巡云∶黑黍一名 黍。 ,即墨黍之大名也。 ,是黑 
黍 
。若然 , 皆黑黍矣。而《春官·鬯人》注云∶酿 为酒, 
如黑黍,一 二米。言如者,以黑黍一米者多, 为正二米。则 中之异,故言如以明 有 
二等,则一米者亦可为汁。又云∶ 即皮,其稃亦皮也。 、稃,古今语之异耳。汉和帝时 
,任城县生黑黍、或三、四实,实二米,得黍三斛八斗是也。日华子云∶赤黍米,温。下气 
,止咳嗽,除烦,止渴,退热。不可合蜜并葵同食。 
图经曰∶丹黍米,旧不载所出州土。陶隐居云∶出北间,江东亦时有种,而非土所宜, 
今京 
东西、河、陕间皆种之。然有二种种米∶粘者为秫,可以酿酒;不粘者为黍,可食。如稻之 
有 
云∶ ,赤苗。 ,黑黍。 ,一稃二米。释者引《生民诗》云 
∶诞降嘉种,维 维 ,维糜(与 同)维芑, 即嘉谷赤苗者。李巡云∶ 即黑黍之大者 
名也 
者,别名为 。若然 、 皆黑黍矣。《周礼·鬯人》注∶亦以一 
二米者为 ,一米者为黑黍。后汉和帝时,任城县生黑黍,或三、四实,实二米,得三斛 
八斗是也。古之定律,以上党黑牡黍之中者累之,以生律度量衡。后之人取此黍定之,终不 
能说协律。一说∶ ,黍之中者,乃一稃二米之黍也。此黍得天地中和之气乃生,盖不常有 
。有则一穗皆同二米,米粒皆匀无大小,得此,然后可以定钟律。古今所以不能协声律者, 
以无此黍也。他黍则不然,地有腴瘠,岁有凶穣,则米之大小不常,何由知其中者,此说为 
信然矣。今上党民间或值丰岁,往往得二米者,皆如此说,但稀阔而得之,故不以充贡耳。 
北人谓秫为黄米,亦谓之黄糯,酿酒比糯稻差劣也。 
食医心镜∶主除烦热,止泄痢并渴,丹黍米饭食之。伤寒类要∶伤寒后,男子阴易。米 
三两煮薄饮,酒和饮之。发汗出愈,随人加减。子母秘录∶小儿鹅口不乳,丹黍米汁敷上。 
衍义曰∶丹黍米,黍皮赤,其米黄,唯可为糜,不堪为饭。粘着难解,然亦动风。 

卷第二十五
白粱米
属性: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餐,亦以除热。唐本注云∶白粱 
穗大 
,多毛且长。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为黄粱 
之亚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黄粱,非白粱也。然粱虽粟类,细论则别,谓作粟餐,殊乖的称 
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白粱米,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 
服之。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热,移五脏气,续筋骨。此北人长食者是,亦堪作粉。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千金方∶主霍乱不吐。白粱米五合,水一升,和之顿服如粥食。肘后方∶手足忽发疣。 
取粱粉,铁铛熬令赤以涂之,以众人唾和涂上,浓一寸,即消。食医心镜∶治虚热,益气和 
中,止烦 
食之。 
衍义文已具青粱米条下。 

卷第二十五
黄粱米
属性: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 
陶隐居云∶黄粱,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尔。唐本注云∶黄粱,出蜀、汉,商、浙间 
亦种 
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根 
黄。而陶注白粱云∶襄阳竹根者是。此乃黄粱,非白粱也。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去客 
风,治顽痹。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外台秘要∶小儿面身生疮如火烧。以一升末,蜜水和敷之,瘥为度。又方∶治霍乱烦燥。 
以黄粱米粉半升,水一升半,和绞如白饮,顿服。糯米亦得。肘后方∶治霍乱吐下后,大渴 
多饮 
水一斗,煮取三升清澄,稍稍饮之。食医心镜∶主益气和中,止泄痢,去 
中等病。以作饮食之。兵部 
手集∶治孩子赤丹不止。土番黄米粉、鸡子白和 
衍义文已具青粱米条下。 

卷第二十五

属性:味苦,无毒。主寒中,下气,除热。 
陶隐居云∶此是以米为 尔,非别米名也。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肤悦泽,为热不及 
麦 
也。唐本注云∶ 者,生不以理之名也。皆当以可生之物为之。陶称以米为 ,其米岂更能 
生乎?只当取 中之米尔。按《食经》称用稻 ,稻即 谷之名,明非米作。臣禹锡等谨按 
日华子云∶ 米,温。能除烦,消宿食,开胃。又名黄子。可作米醋。 
唐本余取半生者作之。 
衍义曰∶ 米,此则粟 也,今谷神散中用之,性又温于大麦 。 

卷第二十五
舂杵头细糠
属性:主卒噎。 
陶隐居云∶食卒噎不下,刮取含之即去,亦是舂捣义尔。天下事理,多有相影响如此也。 
今移自 
圣惠方∶治膈气,咽喉噎塞,饮食不下。用碓觜上细糠,蜜丸如弹子大,非时含一丸咽 
津 
不 
衍义文已附陈廪米条下。 

卷第二十五
小麦
属性:r小麦pd512。bmpr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 
,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陶隐居云∶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面则温,明 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 
不 
及大 麦,犹胜于米尔。唐本注云∶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 
。小麦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 ( 
音桓)子;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今按陈藏器 
本草云∶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面热麸冷,宜其然也。河、渭以西 
,白麦面凉,以其春种阙二时气,使之然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以作 ,微寒。主消渴 
,止烦;以作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萧炳云∶麦酱和鲤鱼食之,令人口疮。 
药性论云∶小麦,臣,有小毒。能杀肠中蛔虫,熬末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