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17章

证类本草-第17章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误为蛇全。《唐本》注云∶ 
全字乃是合字,陶见误本改为含,尚如此不定 
。后有铁浆,其义同此。又《道藏经》有金饭玉浆之文,唐·李商隐有琼浆未饮结成冰之 
诗,是知玉诚可以为浆。又荆门军界有玉泉寺,中有泉,与寻常泉水无异,亦不能治病。寺 
中日用此水。又西洛有万安山,山腹间有寺曰玉泉。尝两登是山,质玉泉之疑,寺僧皆懵不 
能答。寺前有泉一派,供寺中用。泉窦皆青石,与诸井水无异。若按别本注玉泉,玉之泉液 
也,以仙室玉池中者为上。如此则举世不能得,亦漫立此名,故知别本所注为不可取。又有 
燕玉出燕北,体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药,当附于此。 

卷第三
石钟乳
属性:r石钟乳pd5。bmpr 
味甘,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 
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 
不老,令人有子。不炼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 
。采无时。(蛇床为之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 草。) 
陶隐居云∶第一出始兴,而江陵及东境名山石洞亦皆有。唯通中轻薄如鹅翎管,碎之如 
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为 
善。长挺乃有一、二尺者。色黄,以苦酒洗刷则白。《仙经》用之少,而俗方所重,亦甚贵。 
唐本注云∶钟乳第一始兴,其次广、连、澧、朗、郴等州者, 
虽浓而光润可爱,饵之并佳。今峡州、青溪、房州三洞出者,亚于始兴。自余非其土地,不 
可轻服,多发淋渴,只可捣筛,白练裹之,合诸药草浸酒服之。陶云钟乳一、二尺者,谬说。 
今按别本注云∶凡乳生于深洞幽穴,皆龙蛇潜伏,或龙蛇毒瓦斯,或洞口阴阳不匀,或通 
风气。雁齿涩,或黄或赤, 
乳无润泽,或其煎炼火色不调,一煎以后不易水,则生火毒,即令服人发淋。又乳有三种∶ 
有石乳、竹乳、茅山之乳。 
石乳者,以其山洞纯石,以石津相滋,阴阳交备,蝉翼文成,谓为石乳。竹乳者,以其山洞, 
遍生小竹,以竹津相滋, 
乳如竹状,谓为竹乳。茅山之乳者,山有土石相杂,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为乳,乳色稍黑 
而滑润。石乳性温,竹乳性 
平,茅山之乳微寒。一种之中;有上、中、下色,余处亦有,不可轻信。凡乳,光泽为好也。 
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 
扁鹊∶甘,无毒。生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 
阴干。《药性论》云∶钟乳 
亦名黄石砂,有大毒。主泄精,寒嗽,壮元气,建益阳事,能通声。忌羊血。萧炳云∶如蝉 
翅者上,爪甲者次,鹅管者 
下。明白薄者可服。日华子云∶补五劳七伤,通亮者为上。更有蝉翼乳,功亦同前。凡将合 
镇驻药,须是一气研七周时,点末臂上,便入肉不见为度。虑人歇,即将铃系于棰柄上,研 
常鸣为验。 
图经曰∶石钟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今道州江华县及连、英、韶、阶、峡州山中皆有 
之。生岩穴阴处,溜山液而 
成,空中相通,长者六、七寸,如鹅翎管状,碎之如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善,色白微红。 
采无时。旧说乳有三种∶ 
有石钟乳者,其山纯石,以石津相滋,状如 
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状, 
谓之竹乳;竹乳性平。有茅山之乳者,其山土石相杂,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乳色稍黑而 
滑润,谓之茅山之乳;茅山 
之乳性微寒。凡此三种,尤难识别。而唐·李补阙炼钟乳法云∶取韶州钟乳, 
无问浓薄,但令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唯黄、赤二色不任用。柳宗元与崔连州论钟乳 
书云∶取其色之美而已,不必唯土之信。是此药所重,唯明白者,不必尽如上所说数种也。 
今医家但以鹅管中空者为最。又《本经》中品载殷孽云∶钟乳根也,生赵国山谷,又生梁山 
及南海。又云∶孔公孽,殷孽根也。生梁山山谷。又云∶石花、石床,并与殷孽同。陶隐居 
云∶凡钟乳之类。有三种,同一体。从石室上汁溜积久盘结者,为钟乳床,即此孔公孽也; 
其以次小 者,为殷孽,今人呼为孔公孽。殷孽复溜轻好者为钟乳,虽同一类,而疗体为 
异。苏恭云∶二孽在上,床花在下。陶谓孔公孽为乳床,非也。又有石脑云∶亦钟乳之类, 
凡此五种,今医家稀复用之,但用钟乳耳。又观二孽所出州郡不同,陶云三种同根,而所出 
各处,当是随其土地为胜,既云是钟乳同生,则有孽处,皆当有乳,今并不闻有之,岂用之 
既寡,则采者亦稀乎?抑时人不知孽中有乳,故不尽采乎?不能尽究也。下品又有土阴孽, 
《 
出渭州,生平地土窟中。土人云∶服之亦同钟乳,而不发热。又云∶是土之脂液,状如殷孽 
,故名之。今亦不见用者。 
雷公云∶凡使,勿用头粗浓并尾大者,为孔公石,不用。色黑及经大火惊过并久在地上 
收者,曾经药物制者,并不得用。须要鲜明,薄而有光润者,似鹅翎筒子为上,有长五、六 
寸者。 
凡修事法,以五香水煮过一伏时,然后漉出,又别用甘草、紫背天葵汁渍,再煮一伏时, 
凡八两钟乳,用沉香、零 
陵、藿香、甘松、白茅等各一两,以水先煮过一度了,第二度方用甘草等二味各二两再煮了, 
漉出拭干,缓火焙之,然 
后入臼杵如粉筛过,却入钵中。令有力少壮者三、两人不住研,三日夜勿歇。然后用水飞澄 
了,以绢笼之,于日中晒令 
干,又入钵中,研二万遍后,以瓷合子收贮用之。伤寒类要∶治舌瘅,渴而数饮,用钟乳石 
主之。柳宗元与崔连州书∶ 
论石钟乳,直产于石,石之精粗疏密,寻尺特异,而穴之上下,土之薄浓不可知,则其根据而 
产者,固不一性。然由其精 
密而出者,则油然而清,炯然而辉,其窍滑以夷,其肌廉以微,食之使人荣华温柔,其气宣 
流,生胃通肠,寿考康宁。 
其粗疏而下者,则奔突结涩,乍大乍小,色如枯骨,或类死灰,淹悴不发,丛齿积 ,重浊 
顽璞;食之使偃塞壅郁, 
泄火生风,戟喉痒肺,幽关不聪,心烦喜怒,肝举气刚,不能平和。故君子慎取其色之美, 
而不必唯土之信,以求其至精,凡为此也,太清石壁记∶炼钟乳法,太清经云∶取好细末, 
置金银瓯器中,瓦一片密盖瓯上,勿令泄气,蒸之自然化作水。丹房镜源∶乳石可为外匮。 
青霞子∶补髓添精。 
衍义曰∶石钟乳,萧炳云∶如蝉翼爪甲者为上,如鹅管者下。《经》既言乳,今复不取 
乳,此何义也?盖乳取性下, 
不用如雁齿者,谓如乌头、附子不用尖角之义同。但明白光润轻松,色如炼硝石者佳。服炼 
别有法。 

卷第三
矾石
属性:r矾石pd6。bmpr 
味酸,寒,无毒。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除固热在骨髓, 
去鼻中息肉。炼饵服之,轻 
身、不老、增年。歧伯云∶久服伤人骨。能使铁为铜。一名羽涅,一名羽泽。生河西山谷及 
陇西武都、石门。采无时。(甘草为之使,恶牡蛎。) 
陶隐居云∶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绝白,蜀人 
又以当硝石名白矾。其黄黑 
者名鸡屎矾,不入药,唯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仙经》单饵之,丹方亦用。 
俗中合药,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疗齿痛,多即坏齿,是伤骨之证,而云坚骨齿,诚为疑也。 
唐本注云∶矾石有五种∶ 
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疮 
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 
之赤色, 
故名绛矾矣。出瓜洲。今注陶云蜀人用白矾当硝石,误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矾石 
,使一名理石。畏麻黄,有小毒。能治鼠漏、瘰 ,疗鼻衄,治 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日华子云∶白矾,性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仁、葱 
汤浴,可出汗也。 
图经曰∶矾石,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今白矾则晋州、慈州、无为军,绿矾则 
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 
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矾。凡有五种,其 
黄矾、黑矾、绛矾也。白 
矾则入药,及染人所用者。绿矾亦入咽喉、口齿药及染色。黄矾丹灶家所须,时亦入药。黑 
矾唯出西戎,赤谓之皂矾, 
染须鬓药或用之。绛矾本来绿色,亦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有绛名,今亦稀见。又有矾精、 
矾蝴蝶,皆炼白矾时,候 
其极沸,盘心有溅溢者,如物飞出,以铁匕接之,作虫形者,矾蝴蝶也。但成块光莹如水晶 
者,矾精也。此二种入药, 
力紧于常矾也。又有一种柳絮矾,亦出矾处有之,煎炼而成。轻虚如绵絮,故以名之。今医 
家 
佳。刘禹锡《传信方》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 
谓之巴石。取一大两细研, 
治以熟猪肝作丸,空腹饮下,丸数随气力加减,水牛肝更佳。如素食人,蒸饼丸之亦通。或 
云白矾中青黑者,名巴石。 
又治蛇咬蝎 
力者数十人。正元十三年, 
有两僧流向南到邓州,俱为蛇啮,令用此法救之,敷药了便瘥,更无他苦。 
又崔氏方∶治甲疽,或因割甲伤肌,或因甲长侵肉,遂成疮肿痛,复缘窄靴研损四边肿 
,黄水出,浸淫相染,五 
指俱烂,渐渐引上脚趺泡浆四边起,如火烧疮,日夜倍增,医方所不能疗者。绿矾石五两, 
形色似朴硝而绿色。取此一 
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看沸 
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挪 
为末,色似黄丹,收之。先以盐汤洗疮,拭干,用散敷疮上,唯多为佳,着药讫,以软帛缓 
裹,当日即汁断疮干。若患 
痛急,即涂少酥,令润。每日一遍,盐汤洗濯有脓处,常洗使净,其痂干处不须近。每洗讫, 
敷药如初。但急痛即涂酥, 
五日即觉上痂,渐剥起,亦根据前洗敷药,十日即疮渐渐剥尽痂落,软处或更生白脓胞,即擦 
破敷药,自然总瘥。刑部张 
侍郎亲婴此病,卧经六十日,困顿不复可言,京众医并经造问,皆随意处方,无效验。唯此 
法得效如神,故录之,以贻 
好事者。又有皂荚矾,亦入药。或云即绿矾也。《传信方》∶治喉痹用之,取皂荚矾入好米醋, 
或常用酽醋亦通,二物同 
研,咽之立瘥,如若喉中偏一旁痛,即侧卧,就痛处含之勿咽,云此法出于李谟,甚奇。黄 
矾入药,见崔元亮《海上方》灭瘢膏,以黄矾石烧令汁出,胡粉炒令黄,各八分,唯须细研, 
以腊月猪脂和,更研如泥,先取生布揩令痛,即用药涂五度。又取鹰粪、白燕窠中草,烧作 
灰等分,和人乳涂之,其瘢自灭,肉平如故。 
雷公云∶凡使,须以瓷瓶盛,于火中 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蜂窠于赤瓶子 
中,烧蜂窠尽为度,将钳夹出放 
冷,敲碎入钵中研如粉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