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156章

证类本草-第156章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一寸许,捏扁,置所患足心下。擘葱白盖药,以帛缠定。于暖室中,取热水浸脚至膝上, 
久则水温,又添热水,候遍身汗出为度。凡一、二日一次浸脚,以知为度。 

卷第二十上品
文蛤
属性:味咸,平,无毒。主恶疮,蚀五痔,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 大孔出血,崩中漏下 
。生东海。表有纹,取无时。 
陶隐居云∶海蛤至滑泽,云从雁屎中得之,二、三十过方为良。今人多取相 ,令磨荡 
似 
之尔。文蛤小大而有紫斑,此既异类而同条,若别之,则数多,今以为附见,而在副品限也。 
凡有四物如此。唐本注云∶文蛤,大者圆三寸,小者圆五、六分。若今妇人以置胭脂者,殊 
非海蛤之类也。夫天地间物,无非天地间用,岂限其数为正副耶!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海蛤 
,主水 。取二两先研三日,汉防己、枣肉、杏仁二两,葶苈子六两,熬研成脂为丸,一服 
十丸,利下水。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背上有斑纹者,今出莱州掖县南海中,三月中 
旬采。萧炳云∶出密州。陶隐居云∶按海蛤,是海中烂壳,久在泥沙,风波淘漉,自然圆净, 
有大有小,以小者久远为佳,亦非一一从雁腹中出也。文蛤是未烂时壳,犹有纹者。此乃新 
旧为名,二物元同一类。假如雁食蛤壳,岂择纹与不纹。苏恭此言殊为未达,至如烂蚬蚌壳 
,亦有所主,与生不同。陶云副品,正其宜矣。《说文》曰∶千岁燕化为海蛤,一名伏老, 
伏翼化为,今亦生子滋长也。 
图经文具海蛤条下。 
千金翼∶治急疳蚀口鼻数日尽,欲死。烧文蛤灰,腊月脂和,涂之。 
衍义文具海蛤条下。 

卷第二十上品
魁蛤
属性:味甘,平,无毒。主痿痹,泄痢便脓血。一名魁陆,一名活东。生东海。正圆两头空 
,表有纹,取无时。 
陶隐居云∶形似纺 (音狂),小狭长,外有纵横纹理,云是老蝙蝠化为,用之至少。 
而《本 
经》海蛤,一名魁蛤,与此为异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形圆长,似大腹槟榔,两 
头有孔,今出莱州。 
图经文具海蛤条下。 
食疗寒。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服丹石人食之,使人免有疮肿及热毒所生也。 

卷第二十上品
蠡(音礼)鱼
属性:r蠡(音礼)鱼pd426。bmpr 
味甘,寒,无毒。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疗五痔,有疮者不可食,令人瘢 
(音盘)白。一名 (音铜)鱼。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陶隐居云∶今皆作鳢字,旧言是公蛎蛇所变,然亦有相生者。至难死,犹有蛇性。合小 
豆白 
煮以疗肿满,甚效。唐本注云∶《别录》云,肠及肝,主久败疮中虫。诸鱼灰,并主哽噎也 
。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鳢鱼,下大小便,拥塞气。又作脍,与香港脚、风气人食之,效。 
又∶以大者洗去泥,开肚,以胡椒末半两,切大蒜三两颗,纳鱼腹中缝合,并和小豆一升煮 
之。 
临熟下萝卜三、五颗如指大,切葱一握,煮熟。空腹服之,并豆等强饱,尽食之。至夜即泄 
气无限,三、五日更一顿。下一切恶气。又十二月作酱良也。日华子云∶鳢鱼肠,以五味炙 
贴痔 及 ,良久虫出,即去之。诸鱼中,唯此胆甘,可食。 
图经曰∶蠡(通作鳢字)鱼,生九江池泽,今处处有之。陶隐居以为公蛎蛇所变,至难 
死,犹 
有蛇性。谨按《尔雅》∶鳢,鲩。郭璞注云∶鳢, (音同)也。释者曰∶鳢,鲩也。《诗· 
小雅》云∶鱼丽于 ,鲂鳢。《毛传》云∶鳢,鲩也。《正义》云∶诸本或作鳢, (音重) 
也 
。陆机谓鲩即鳢鱼也,似鳢,狭而浓,今京东人犹呼 鱼,其实一类也。据上所说,则似今 
俗间所谓黑鳢鱼者,亦至难死,形近蛇类,浙中人多食之。然《本经》着鳢鱼,主湿痹下水 
,而黑鳢鱼主妇人妊娠。《千金方》有安胎单用黑鳢鱼汤方,而《本经》不言有此功用 
,恐是漏落耳。肝肠亦入药,诸鱼胆苦,唯此胆味甘可食为异也。又下鲍鱼条,据陶、苏之 
说, 
乃似今汉、沔间所作淡干鱼,味辛而臭者。苏又引《李当之本草》,亦言胸中湿者,良。其 
以暴鱼不以盐,外虽干而鱼肥,故中湿也,中湿则弥臭矣。一说,鲍鱼自是一种,形似 
小鱼,生海中,气最臭。秦始皇取置车中者是也。此说虽辨,亦无的据。《素问》治血枯 
雀卵丸 
,饮鲍鱼汁,以利肠中。 
外台秘要∶疗患肠痔,每大便常有血。鳢鱼脍,姜齑食之,佳。任性多少,瘥。忌冷毒 
物。 
又方∶疗痔。鳢鱼肠三具,炙令香,以绵裹,纳谷道中,一食顷虫当出,鱼肠数易之,尽三 
枚瘥。食医心镜∶治十种水气病不瘥垂死。鳢鱼一头,重一斤以上,右熟取汁,和冬瓜、葱 
白作 
羹食之。又方∶治野鸡病,下血不止,肠疼痛。鳢鱼一头,如食法作脍,蒜齑食之。灵苑方∶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药至即瘥,病深 
则水 
衍义曰∶蠡鱼,今人谓之黑鲤鱼。道家以谓头有星为厌,世有知之者,往往不敢食。又 
发故疾,亦须忌尔。今用之疗病,亦只取其一端耳。 

卷第二十上品
(音夷又音题)鱼
属性:r (音夷又音题)鱼pd427。bmpr 
味甘,无毒。主百病。 
陶隐居云∶此是 (音题)也,今人皆呼慈音,即是 (乃兼切)鱼,作 食之,云补。 
又有 
鱼相似而大;又有 (五回切)鱼亦相似,黄而美,益人,其合鹿肉及赤目、赤须、无鳃者, 
食之并杀人;又有人鱼,似 而有四足,声如小儿,食之疗瘕疾,其膏燃之不消耗,始皇骊 
山冢中用之,谓之人膏也。荆州、临沮、青溪至多此鱼。唐本注云∶ 鱼,一名 鱼,一名 
鱼。主水浮肿,利小便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有三种。口腹俱大者名 (音护) 
,背青而口小者名 ,口小背黄腹白者名 ,一名河豚。三鱼堪为 ,美而且补。陈士良云∶ 
鱼,暖。 
图经曰∶ (音夷又音题)鱼,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浙多有之。大首方∶口,背青黑, 
无鳞 
,多涎。其类有三。陶隐居云∶即 (音题)鱼也。 即 (乃兼切)鱼也。又有 (音护) 
鱼,相似 
而大。 (五回切)鱼亦相似,色黄而美。三种形性皆相类,而小不同也。 亦名 。《诗· 
小雅》云∶鱼丽于 , 鳢。《传》云∶ , 也。《尔雅·释鱼》∶ , 。郭璞注云∶ 
今,额白鱼。 别名 ,江东通呼 为 是也。今江浙多食之,不可与牛肝合食,令人患 
风多噎。涎,主三消。取生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饮下五、七丸,渴便顿减。 
,四季不可食,又不可与野猪肉合食,令人吐泻。 ,秦人呼为 鱼,能动痼疾,不可与野 
鸡、野猪肉合食,令人患癞。此三鱼大抵寒而有毒,非食品之佳味也。 
食疗∶ 与 ,大约相似。主诸补益。无鳞,有毒,勿多食。赤目、赤须者,并杀人也。 
千金翼∶治刺伤中毒,水烧鱼目灰涂之。 
衍义曰∶ 鱼,形少类獭,有四足,腹重坠如囊,身微紫色。尝剖之,中有三小蟹,又 
有四 

卷第二十上品
鲫鱼
属性:r鲫鱼pd428。bmpr 
主诸疮,烧以酱汁和涂之,或取猪脂煎用,又主肠痈。 
x头灰x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云∶头,温。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一名鲋 
(音父)鱼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鲫鱼,味甘,温。止下痢,多食亦不宜人。又,注云∶形亦似鲤, 
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所在池泽皆有之。孟诜云∶鲫鱼,平胃气,调中,益五脏,和 
作羹 
食,良。又鲫鱼与 ,其状颇同,味则有殊。 是节化,鲫是稷米化之,其鱼腹上尚有米色 
。宽大者是鲫,背高腹狭小者是 ,其功不及鲫。鱼子调中,益肝气尔。日华子云∶鲫鱼, 
平,无毒。温中下气,补不足。作脍,疗肠 ,水谷不调及赤白痢。烧灰以敷恶疮良。又酿 
白矾烧灰,治肠风血痢。头烧灰疗嗽。又云∶子不宜与猪肉同食。 
图经曰∶鲫鱼,《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所在池泽皆有之。似鲤鱼,色黑而体促,肚 
大而 
脊隆。亦有大者至重二、三斤。性温,无毒。诸鱼中最可食。或云稷米所化,故其腹尚有米 
色 
。又有一种背高腹狭小者,名 鱼,功用亦与鲫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种重唇石鲫鱼 
,亦其类也。 
陈藏器云∶头主咳嗽,烧为末服之。肉主虚羸,五味熟煮食之。脍亦主赤白痢及五野鸡 
病。 
食疗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和 作羹良。作脍食之,断暴下痢。和蒜食之,有少热; 
和 
姜、酱食之,有少冷。又,夏月热痢可食之,多益。冬月中则不治也。骨烧为灰,敷 疮上 
,三、五度瘥。谨按其子调中,益肝气。凡鱼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寒冬月水过后, 
亦不腐坏。每到五月三伏时,雨中便化为鱼。食鲫鱼不得食沙糖,令人成疳虫。丹石热毒发 
者 
,取茭首和鲫鱼作羹,食一、两顿即瘥。圣惠方∶治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面黄羸瘦 
,益脑。用鲫鱼胆滴于鼻中,连三、五日甚效。外台秘要治患肠痔,大便常有血。食鲫鱼羹 
及随 
意任作饱食。《孙真人》同。千金方∶小儿头无发。烧鲫鱼末,酱汁和敷之。梅师方∶鲫鱼 
不可合猪肝食。孙真人∶治牙齿疼。取鲫鱼纳盐花于肚中,烧作灰末,敷之即瘥。又方∶主 
恶 
核肿不散,取鲜鲫鱼杵敷之。又方∶主香港脚及上气。取鲫鱼一尺长者作脍,食一、两顿,瘥。 
食 
医心镜∶治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鹘突羹∶鲫鱼半斤细切,起作脍,沸豉汁热投 
之,着 
胡椒、干姜、莳萝、桔皮等末,空心食之。集验方∶热病瘥后百日食五辛者,必目暗。鲫 
鱼作 熏之。子母秘录∶治小儿面上忽生疮,黄水出。鲫鱼头烧末,和酱清汁敷,日易之。 
又方 
∶小儿丹。鲫鱼肉细切五合,小豆捣屑二合,和更,杵如泥,和水敷之。杨氏产乳∶疗妊娠 
时行 
伤寒。鲫鱼一头烧作灰,酒服方寸匕,汗出,瘥。《伤寒类要》同。又方∶中风寒热,腹 
绞痛。以干鲫鱼一头烧作末, 
三指撮,以苦酒服之,温复取汗,良。 
衍义曰∶鲫鱼,开其腹,纳药烧之,治齿。 

卷第二十上品
鳝(音善)鱼
属性:味甘,大温,无毒。主补中,益血,疗沈(音审)唇。五月五日取头骨烧之,止 
痢。 
陶隐居云∶鳝是荇芩根化作之。又云∶是人发所化,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尽是变化也。 
性 
热,作 食之亦补。而时行病起,食之多复,又喜令人霍乱。凡此水族鱼虾之类甚多,其有 
名者,已注在前条,虽皆可食,而甚损人,故不入药用。又有食之反能致病者,今条注如后 
说,凡鱼头有白色如连珠至脊上者、腹中无胆者、头中无鳃者,并杀人。鱼汁不可合鸬 肉 
食之。鲫鱼不可合猴、雉肉食之。鳅(音秋)鳝不可合白犬血食之。鲤鱼子不可合猪肝食之。 
鲫鱼亦尔。青鱼 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并麦酱食之。虾无须及腹下通黑及煮之反白,皆不可 
食。生虾脍不可合鸡肉食之,亦损人。又有 (音脯) (音秕)亦益人,尾有毒,疗齿痛。 
又 
有(乌郎切) (乙八切)鱼,至能醒酒。 (音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