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114章

证类本草-第114章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沥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姚氏方∶卒齿痛。取苦竹烧一头,一头得汁,多揩齿上,瘥。伤 
寒类要∶治交接劳复,卵肿,腹中绞痛,便欲死。刮竹皮一升,以水三升,煮五沸,绞去滓。 
顿服。《梅师方》同。子母秘录∶治胎动,取甘竹根煮汁服。又方安胎,取竹沥服之。又方∶ 
治妊娠八月、九月,若堕树或牛马惊伤,得心痛。青竹茹五两切,以酒一升,煎取五合顿服。 
不瘥,再服之。又方∶小儿痫。刮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 
噤体热病。又方∶小儿头疮,耳上生疮。竹叶烧末和猪脂涂上。又以鸡子白敷之亦妙。产书∶ 
治妊娠误有失坠,忽推筑着疼痛。新青竹茹二合,以好酒一升,煮茹三、五沸,分作三度服。 
产宝∶治妊娠因夫所动,困绝。以竹沥饮一升,立愈。又方∶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 
沥三合,微暖服之,须臾再服。杨氏产乳∶疗疮疥。烧竹叶为末,以鸡子白和之涂上,不过 
三、四次,立瘥。又方∶妊娠苦烦,此子烦故也。竹沥不限多少,细细服之。又方∶疗胎动。 
安胎方∶甜竹根煮取浓汁饮之。姚和众小孩夜后狂语。竹沥每一岁儿连夜二合,服令尽之。 
李畋该闻集云∶爆竹辟妖气,邻人有仲叟家为山魈所祟,掷瓦石,开户牖,不自安。叟求祷 
之以佛经报谢,而妖祟弥盛。畋谓其叟曰∶翁旦夜于庭落中,若除夕爆竹数十竿。叟然其言, 
爆竹至晓,寂然安帖,遂止。别说云∶谨按旧称竹实,鸾凤所食。今近道竹间,时见开花, 
小白如枣花,亦结实如小麦子,无气味而涩。江浙人号为竹米,以为荒年之兆,及其竹即死, 
信非鸾凤之所食也。近有江南余千人来言∶彼有竹实,大如鸡子,竹叶层层包裹,味甘胜蜜, 
食之令人心膈清凉。生深竹林茂盛蒙密处。顷因得之,但日以汁枯干而味尚存尔。因知鸾凤 
之食必非常食物也。 
衍义曰∶竹叶,凡诸竹与笋,性皆微寒,故知叶其用一致。《本经》不言笋及苦竹性, 
若取沥作油,亦不必强择也。张仲景竹叶汤,用淡竹,笋难化,不益脾。邻家一小儿,方二 
岁,偶失照管壮热、喘粗、不食、多睡、仰头、呻吟、微呕逆、瞑目、多惊,凡三、五日, 
医作慢惊治之;治不对病,不愈。忽然其母误将有巴豆食药作惊药,化五丸如麻子大,灌之。 
良久,大吐。有物噎于喉中,乳媪以指摘出之,约长三寸,粗如小指,乃三日前临阶曝者干 
箭笋。是夜诸证皆定,次日但以和气药调治,遂安。其难化也如此《经》曰∶问而知之者谓 
之工。小儿不能问,故为难治,医者当审慎也。 

卷第十三
吴茱萸
属性:r吴茱萸pd308。bmpr 
味辛,温、大热,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x根x 杀三虫。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经产余血, 
疗白癣。一 
名KT 。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 
紫石英。) 
陶隐居云∶《礼记》名 ,而俗中呼为KT (音杀)子。当是不识, 字似KT 字, 
仍 
以相传。其根南行、东行者为胜。道家去三尸方亦用之。唐本注云∶《尔雅·释木》云∶椒 
KT丑, 。陆氏《草木疏》云∶椒KT 属亦有KT 名,陶误也。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吴茱萸,味苦、辛,大热,有毒。能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 
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可愈,疗遍身 痹,冷食不消,利大肠 
拥气。削皮能疗漆疮,主中恶,腹中刺痛,下痢不禁,治寸白虫。博雅云∶ KT 越椒, 
茱萸也。 (音考)孟诜云∶茱萸,主心痛,下气,除呕逆,脏冷。又皮止齿痛。又患风瘙 
痒 
痛者。取茱萸一升,清酒五升,和煮,取一升半去滓,以汁暖洗。中贼风口偏不能语者。取 
茱萸一升,清酒一升,和煮四、五沸。冷服之半升,日三服,得少汗瘥。谨按杀鬼疰气。又 
开目者不堪食。又鱼骨在人腹中刺痛。煮一盏汁服之止。又骨在肉中不出者,嚼封之,骨当 
烂出。香港脚冲心,可和生姜汁饮之,甚良。日华子云∶健脾,通关节,治霍乱,泻痢,消痰, 
破症癖,逐风,治腹痛,肾气,香港脚,水肿,下产后余血。又云茱萸叶,热,无毒。治霍乱, 
下气,止心腹痛,冷气。内外肾钓痛,盐研 ,神验。干即又浸复 ,霍乱脚筋,和艾以醋 
汤拌 ,妙也。陈藏器云∶ 子根浓煮浸痔,有验。烧末服亦主痔病。又《尔雅》云∶栎实, 
也。其子房生为 。又赤爪草一名羊 ,一名鼠查球。此乃名同耳。 似小楂而赤,人食 
之。生高原。 
图经曰∶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木高丈余,皮青 
绿色。叶似椿而阔浓,紫色。三月开花红紫色。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成熟 
则深紫。九月九日采,阴干。《风土记》曰∶俗尚九月九日谓为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 
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又《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家,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 
可消。景如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故 
世人每至此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由此耳。世传茱萸气好上,言其冲膈,不可为服食之 
药也。 
以水五升,煎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亦主之。又其南行枝,主大小 
便卒关格不通。取之断度如手第二指中节,含之立下。出姚僧垣方。根亦入药用。《删繁方》 
疗脾劳热,有白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者。取东行茱萸根大者一尺,大麻子八升,桔皮二 
两,凡三物 咀,以酒一斗浸一宿,微火上薄暖之,三下绞去滓。平旦空腹服一升,取尽, 
虫便下出,或死或半烂,或下黄汁。凡作药法,禁声,勿语道作药,虫便下验。 
雷公云∶凡使,先去叶、核并杂物了,用大盆一口,使盐水洗一百转,自然无涎,晒干, 
任入丸散中用。修事十两用盐二两,研作末,投东流水四斗中,分作一百度洗,别有大效。 
若用醋煮,即先沸醋三十余沸,后入茱萸,特醋尽,晒干。每用十两,使醋一溢为度。食疗∶ 
微温。主痢,止泻,浓肠胃。肥健人不宜多食。圣惠方∶治阴毒伤寒,四肢逆冷,宜熨。茱 
萸一升,酒和匀湿,绢袋二只盛,蒸令极热,熨脚心,候气通畅,匀暖即停熨,累用验。外 
台秘要∶集验熨症法∶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熟,布裹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 
走,逐熨之,候消乃止也。又方∶治痈疽发背及发乳房。茱萸一升,捣之,以苦酒和,贴痈 
上。又方∶阴下湿痒。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洗,痒瘥。千金方治寸白虫。茱萸 
根洗去土四两,切,以水、酒各一升,渍一宿。平旦分再服。凡茱萸皆用细根,东北阴者良。 
若稍大如指以上者,皆不任用。又方∶治心腹内外痛。茱萸一升,酒三升,煎取半升。空心 
顿服之。千金翼∶产后虚羸盗汗时啬啬恶寒。茱萸一鸡子大,以酒三升,渍半日,煮服。又 
方∶主大人、小儿风疹。茱萸一升,酒五升,煮取一升,帛染拭之。又方∶主头风。沐头∶ 
茱萸二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染拭发根,良。肘后方治中风不能语。豉、茱萸各一升, 
水五升,煮取二升,稍稍服之。又方∶治肠痔、大便常血,下部痒痛如虫咬者。掘地作坑烧 
令赤,酒沃中捣茱萸二升纳中,乘热板开小孔,以下部榻上,冷乃下,不过三、四度即瘥。 
孙真人备急方赤痢,脐下痛。茱萸一合,黑豆汤吞之效。经验方治脾元气发歇痛不可忍者。 
茱萸一两,桃仁一两,和炒令茱萸焦黑后,去茱萸,取桃仁去皮尖,研细,葱白三茎,煨熟, 
以酒浸,温分三服。经验后方补水气药。赤茱萸二两,米醋煮烂,细研为膏,丸如梧桐子大, 
椒汤下七丸,空心服。兵部手集∶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 
顿服。纵浓亦须强服,近有人,心如蜇破,服此方后,二十年不发。又方∶治中风腹痛,或 
子肠脱出。茱萸三升,酒五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又方∶小儿火灼疮。一名瘭浆疮,一 
名火烂疮。用酒煎茱萸拭上。杨氏产乳∶疗中恶心痛。吴茱萸五合,以酒三升,煮三沸,分 
三服。 
衍义曰∶吴茱萸,须深汤中浸去苦烈汁,凡六、七过,始可用。今文与注及注中药法 
皆不言,亦漏落也。此物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卷第十三
槟榔
属性:r槟榔pd323。bmpr 
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生南海。 
陶隐居云∶此有三、四种。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涩。核亦有大 
者,名猪槟榔。作药皆用之。又小者,南人名 子,俗人呼为槟榔孙,亦可食。唐本注云∶ 
槟榔生者极大,停数日便烂。今人北来者,皆先灰汁煮熟,仍火熏使干,始堪停久。其中仁 
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道。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生交州、爱州及 
昆仑。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白槟榔,君,味甘,大寒。能主宣利五脏六腑拥滞,破坚满 
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广志云∶木实白槟榔树,无枝略如柱,其颠生 而秀,生 
棘针,重叠其下,彼方珍之,以为口实。陈藏器云∶ 子,小槟榔也。生收火干,中无人者, 
功劣于槟榔。顾征《广州记》云∶山槟榔,形小而KT 细。 子,土人呼为槟榔孙。日华 
子云∶槟榔,味涩。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 
破症 
图经曰∶槟榔,生南海。今岭外州郡皆有之。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 
似青桐,节如桂竹。叶生木巅,大如 头,又似甘蕉叶。其实作房,从叶中出,旁有刺若棘 
针,重叠其下。一房数百实,如鸡子状,皆有皮壳。肉满壳中,正白。味苦涩,得扶留藤与 
瓦屋子灰同咀嚼之,则柔滑而甘美。岭南人啖之以当果实。其俗云∶南方地温,不食此无以 
祛瘴疠。其实春生,至夏乃熟。然其肉极易烂。欲收之,皆先以灰汁煮熟,仍火焙熏干,始 
堪停久。此有三、四种,有小而味甘者,名山槟榔。有大而味涩核亦大者,名猪槟榔。最小 
者名 子。其功用不说有别。又云∶尖长而有紫纹者名槟,圆而矮者名榔,槟力小,榔力大。 
今医家不复细分,但取作鸡心状、有坐正稳心不虚、破之作锦纹者为佳。其大腹所出,与槟 
榔相似,但茎、叶、根、干小异,并皮收之,谓之大腹槟榔。或云∶槟榔难得真者,今贾人 
货者,多大腹也。 
海药∶谨按《广志》云∶生东海诸国。树、茎、叶、根、干与大腹小异耳。 
又云∶如棕榈也。叶茜似芭蕉状。隐弘景云∶向阳曰槟榔,向阴曰大腹。味涩,温,无 
毒。 
主贲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香港脚论》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