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106章

证类本草-第106章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瞑。别说云∶谨按榆白皮焙干为末,妇人妊娠临月,日三服方寸匕。令产极易,产下儿身尚 
皆涂之,信其验也。又湿捣治如糊,用粘瓦石极有力,京东西北人,以石为碓觜,每用此以 
胶之。 
衍义曰∶榆皮,今初春先生荚者是。去上皱涩干枯者,将中间嫩处,锉、干、 为粉, 
当歉岁,农将以代食,叶青嫩时收贮,亦用以为羹茹。嘉 年,过丰、沛,人阙食,乡民多 
食此。 

卷第十二
酸枣
属性:r酸枣pd313。bmpr 
味酸,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 
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恶防己。) 
陶隐居云∶今出东山间,云即是山枣树。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与此 
疗不得眠,正反矣。唐本注云∶此即 (贰)枣实也,树大如大枣,实无常形,但大枣中味 
酸 
者是。《本经》唯用实,疗不得眠,不言用人。今方用其人,补中益气,自补中益肝以下, 
此为酸枣仁之功能。又于下品白棘条中,复云用其实。今医以棘实为酸枣,大误。今注陶云 
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 
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也。此乃棘实,更非他物。若谓是大枣味酸者,全非也。酸枣小而圆, 
其核中仁微扁;大枣仁大而长,不类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今河东及滑州,以其木 
为车轴及匙箸等,木甚细理而硬,所在有之。八月采实,晒干。药性论云∶酸枣仁,主筋骨 
风,炒末作汤服之。陈藏器云∶按酸枣,既是枣中之酸,更无他异,此即真枣,何复名酸, 
既云其酸,又云其小,今枣中酸者,未必即小,小者未必即酸,虽欲为枣生文,展转未离于 
枣,若道枣中酸者,枣条无令睡之功,道棘子不酸,今人有众呼之目。枣、棘一也。酸、甜 
两焉。纵令以枣当之,终其非也。嵩阳了曰∶余家于滑台。今酸枣县,即滑之属邑也。其地 
名酸枣焉,其树高数丈,径围一、二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其树皮亦细纹似蛇鳞。其枣 
圆小而味酸,其核微圆,其仁稍长,色赤如丹。此医之所重,居人不易得。今市之卖者,皆 
棘子为之。又云山枣树如棘,子如生枣,里有核如骨,其肉酸滑好食,山人以当果。五代史 
后唐刊《石药验》云∶酸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日华子云∶酸枣仁治脐下满痛。 
图经曰∶酸枣,生河东川泽,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 及城垒间。似枣 
木而皮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 
当月采实,取核中仁,阴干,四十日成。《尔雅》辨枣之种类曰∶实小而酸,曰 枣。《孟子》 
曰∶养其 枣。赵歧注∶所谓酸枣是也。一说唯酸枣县出者为真,其木高数丈,径围一、二 
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邑人用为车轴及匕箸。其皮亦细,纹似蛇鳞。其核仁稍长而色赤 
如丹,亦不易得。今市之货者,皆棘实耳,用之尤宜详辨也。《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 
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 
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 
四服。深师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二汤∶酸枣仁二升, 母、干姜、茯苓、芎 
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枣,减三升后,纳五物,煮取三升,分服。一 
方更加桂一两。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乎? 
雷公云∶酸枣仁,凡使,采得后晒干,取叶重拌酸枣仁蒸半日了,去尖皮了,任研用。 
食疗酸枣,平。主寒热结气,安五脏,疗不得眠。圣惠方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用酸 
枣仁一两,炒令香熟,捣细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不计时候服。又方治夜不眠睡。 
用酸枣仁半两,炒黄研末,以酒三合浸汁,先以粳米三合煮作粥,临熟下枣仁汁,更煮三、 
五沸。空心食之。又方治骨蒸劳,心烦不得眠卧。用酸枣仁二两,水二大盏,半研绞取汁, 
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更渐煮过。不计时候食之。外台秘要疗齿虫腐烂,棘针 
二百枚即是枣树棘朽落地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日四、五度,即瘥。又方疗刺在仁 
肉中不出。酸枣仁核烧末,水服之,立便得出。简要济众治胆风毒瓦斯,虚实不调,昏沉睡多。 
酸枣仁一两生用,金挺腊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七分, 
煎六分,无时温服。 
衍义曰∶酸枣,微热,《经》不言用仁,仍疗不得眠。天下皆有之,但以土产宜与不宜。 
嵩阳子曰∶酸枣县,即滑之属邑。其木高数丈,味酸,医之所重。今市人卖者皆棘子,此说 
未尽。殊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居崖堑则难生。故棘多生崖堑上,久不 
樵则成干,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则曷若是也。其实一本。以 
其不甚为世所须,及碍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为人樵去。然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 
但 
并可取仁。后有白棘条,乃是酸枣未长大时,枝上刺也。及至长成,其刺亦少,实亦大。故 
枣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强分别尔。 

卷第十二
柏木(黄柏也)
属性:r柏木(黄柏也)pd314。bmpr 
味苦,寒,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x根x 一名檀桓。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久服轻身延年,通神。生汉中山 
谷及永昌。(恶干漆。) 
陶隐居云∶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浓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 
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柏,亦主口疮。又一种 
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唐本注云∶子柏,一名山石榴,子似女贞,皮白不黄,亦 
名小柏,所在有。今云皮黄,恐谬矣。按今俗用子柏,皆多刺小树,名刺柏,非小柏也。今 
按陈藏器本草云∶柏皮,主热疮 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臣禹锡等谨按 
蜀本图经云∶黄柏,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 
本 
黄柏,使,平。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日华子云∶安 
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回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 
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身皮力微次于根。 
图经曰∶柏木,黄柏也。生汉中山谷及永昌,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木高数丈, 
叶类茱萸及椿、楸叶,经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黄色。根如松下茯苓作结块。五月、六月采 
皮,去皱粗,曝干用。其根名檀桓。《淮南万毕术》曰∶柏令面悦,取柏三寸,土瓜三枚, 
大枣七枚,和膏汤洗面,乃涂药,四、五日光泽矣。唐·韦宙《独行方》主卒消渴,小便多。 
黄柏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意饮,数日便止。别有一种多刺而小,细叶 
者,名刺柏,不入药用。又下品有小柏条,木如石榴,皮黄,子赤如枸杞,两头尖,人锉以 
染黄,今医家亦稀用。 
雷公云∶凡使,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 
尽为度。凡修事五两,用蜜三两。外台秘要∶口中及舌生疮烂,锉黄柏含之。千金方∶治小 
儿重舌。以黄柏、苦竹沥浸沥点舌上。肘后方∶咽喉卒肿,食饮不通。黄柏捣敷肿上,冷复 
易之,用苦酒和末佳。又方∶伤寒时气温病,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亦治毒攻阴肿。细锉 
黄柏五斤,以水三升煮渍之。《伤寒类要》同。葛氏方∶男子阴疮损烂,水煮黄柏洗,白蜜 
涂之。又方∶卒喉痹。取黄柏片切含之。又黄柏一斤 咀,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恣饮便愈。 
又方食自死六畜肉中毒。黄柏末服方寸匕,未解再服之。经验方治呕血。黄柏好者以蜜涂之。 
干杵为末,和麦门冬熟水调下二钱匕,立瘥。梅师方∶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不 
急治之,即煞人。 
慢火上炙焦捣 
末。每服二钱,温糯米饮调下。十全博救∶治小儿热泻。用黄柏削皮后,焙杵为末,用薄米 
饮为丸如粟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深师方∶疗伤寒热病口疮。黄柏皮削去上粗皮,取里好 
处薄削,以崖蜜渍之一宿,唯欲令浓,含其汁良久吐,更含。若胸中热,有疮时,饮三、五 
合尤佳。《 
衍义曰∶柏木,今用皮,以蜜匀炙,与青黛各一分,同为末,入生龙脑一字,研匀,治 
心脾热。舌颊生疮,当掺疮上,有涎即吐。又张仲景柏皮汤,无不验。《伤寒论》中已着。 

卷第十二
楮实
属性:r楮实pd315。bmpr 
味甘,寒,无毒。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生少室山。 
一名谷实。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实,晒干,四十日成。 
x叶x 味甘,无毒。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可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x树皮x 主逐水,利小便。 
x茎x 主瘾疹痒。单煮洗浴。皮间白汁,疗癣。 
陶隐居云∶此即今谷(音构)树也。仙方采捣取汁和丹用,亦干服,使人通神见鬼。南 
人 
呼谷纸,亦为楮纸,武陵人作谷皮衣,又甚坚好尔。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树有二种, 
取有子叶似葡萄者佳。八月采实,所在皆识也。药性论 谷木皮亦可单用。味甘,平,无毒。 
能治水肿气满。叶干炒末,搜面作 食之,主水痢。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构,谷田久废必 
生构。叶有瓣曰楮,无曰构。日华子云∶楮实,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谷。又云楮叶,凉,无毒。治刺风身痒,此是斑谷树。又云谷树汁, 
敷蛇虫蜂犬咬,能合朱砂为团,名曰五金胶漆。 
图经曰∶楮实,生少室山,今所在有之。此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文,谓之斑谷,今人 
用为冠者;一种皮无花,枝叶大相类。但取其叶似葡萄叶作瓣而有子者为佳。其实初夏生, 
如弹丸,青绿色,至六、七月渐深红色,乃成熟。八月、九月采,水浸去皮、穣,取中子。 
晒干。仙方单服其实。正赤时收取中子,阴干。筛末,水服二钱匕,益久乃佳。俗谓之谷。 
一说∶谷田久废必生构,叶有瓣曰楮,无曰构。《诗·小雅》云∶爰有树檀,其下唯谷。陆 
机疏云∶幽州谓之谷桑,或曰楮桑。荆、杨、交、广谓之谷。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 
为纸,长数丈,光泽甚好。又食其嫩芽,以当菜茹。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其叶主鼻洪。 
《短剧》云∶鼻衄数升不断者,取楮叶捣取汁饮三升,不止再三饮,神良。久衄亦瘥。纸亦 
入药。见刘禹锡《传信方》治女子月经不绝,来无时者。取案纸三十张,烧灰,以清酒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