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00-针灸逢源 >

第6章

300-针灸逢源-第6章

小说: 300-针灸逢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厥。)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 
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迎逆也。阳邪逆于阳经而为头痛胸满者。当刺足 
阳明 
人迎穴。)暴喑气梗。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痫眩。足 
不任身。取天柱。暴瘅(热也)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总结 
上文五穴。天牖五部者举一穴以统前后上下而言也。)臂阳明有入 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 
龋取之臂。(商阳二间三间皆治齿痛。)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 遍齿者名曰角孙 
。上齿龋。取之在鼻与 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 
地仓巨 等穴。)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 
余。盖不足。反者益甚。其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 
项中两筋间。(王枕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 。阳 
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瞑目。热厥。(阳邪有余阴气不足)取足太阴(补)少阳。(泻)皆留之 
。寒厥。(阴邪有余阳气不足。)取足阳明(补)少阴。(泻)皆留之。(此言补脾胃二经以实四 
肢。泻水火二经以泄邪气。)舌纵。涎下。烦 。取足少阴。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 
腹胀。烦 。取手太阴。(此二节。皆兼寒热二厥言。)刺虚者。刺其去也。(乘其气之去而 
随之如候呼内针也。)刺实者。刺其来也。(乘其气之来而迎之。如候吸内针也。) 
五脏。身有五部。(言五脏在内要害系于外者有五。)伏兔一。腓二腓者。 也。背三。 
五脏 
。病始头面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此三节当与刺热篇参看) 
臂太阴可汗出。(取鱼际太渊)足阳明可汗出(取内庭陷谷)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 
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阴阳平而汗自止也。当与热病篇热病而汗且出一节参看。)凡刺之 
害中而不去则精泄。(针已中病。即当去针。)不中而去则致气。(针未中病而去针邪气仍致 
。)精泄则病甚而 。(病益甚而 羸也。)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癫狂篇
属性:癫疾始生。先不乐。(神志将乱。)头重痛。视举目赤。(厥气上行。)甚作极。已而烦心 
。 
(躁急不宁。癫疾将作之兆。)候之于颜。(颜天庭也邪色必见于此。)取手太阳(支正小海)阳 
明(偏历温溜)太阴。(太渊列缺)血变而止。(泻去邪血必得其血色变而后止针)癫疾始作而引 
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穴如前)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 
强坚强左右牵引。病多在络。故用缪刺之法。)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取委 
阳飞扬仆参金门)阳明(三里解 )太阴。(隐白公孙)手太阳。(支正小海)血变而止。治癫疾 
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刺出其血)置其血于瓠壶之中。 
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 骨也(瓠壶。瓠卢也。若前病发而瓠 
中之血不动者。乃可灸之)骨癫疾者。 齿诸 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 。呕多沃沫。气 
下泄不治。(病深在骨其头齿诸穴分。肉之间。皆邪气壅闭故为胀满。形则 羸惟骨独居汗 
出于外。烦闷于内。以为危证。若呕多沃沫气泄于下者脾肾俱败必不可治)筋癫疾者。身蜷 
挛。(脉)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 
而纵。(弛纵也。)脉满尽刺之出血。(脉满胀。当刺之)不满灸之。挟项太阳。(天柱大杼)灸 
带脉于腰(少阳经穴。)诸分肉本输。(诸经分肉之间及四肢之俞凡胀纵之所皆当取也)呕多沃 
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癫疾发于阴。狂病发于阳阳多有余故狂 
发无时其状疾而暴阴多不足故癫发有时其状静而徐此癫狂之辨也。今以癫疾而如狂者。阳邪 
盛极而阴之竭也。故死不治。○以上皆言癫病) 
狂始生。先自悲也。(神不足)喜忘(志伤)苦怒(肝乘脾)善恐(血不足)者得之忧饥。(致 
伤脏 
气)治之取手足太阴阳明。(肺经太渊列缺脾经隐白公孙大肠经偏历温溜。胃经三里解 。) 
血变而止。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 
取手阳明太阳太阴。(各经穴如前)舌下(廉泉)少阴。(心经神门)视之盛者皆取之。(其血脉 
盛。)不盛抟之也。(诸治皆然。)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恐伤志故 
病 
如上。)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各经穴如前。)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 
所生也。(气衰则神恍。故妄见妄闻而惊呼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各经穴如 
前。)头两 。(义如骨癫疾者。)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 
。(见鬼善暗笑。皆伤神所致。)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各经穴如前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 
灸骨 二十壮。(若狂病新起未有如上文五节之见症。宜先取足厥阴经曲泉穴左右。皆刺之 
及诸经之脉有盛者。皆出其血。病当自已。如不已。则当照前五节求法以取之。仍灸骨脉之 
长强穴。以上皆言狂病。) 
风逆。(风感于外厥气内逆。)暴四肢肿。身漯漯。(皮毛寒栗。)唏然时寒。(气咽抽息 
而噤 
也。)饥则烦。饱则善变。(寒变也。俗云嗳腹气。)取手太阴表里。(肺与大肠)足少阴阳明 
之经。肉清(音倩。寒冷也。)取荥。(鱼际二间。然谷内庭。)骨清取井经也。(少商经渠。 
商阳阳 涌泉复溜厉兑解 。)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懊 。痛 
楚也。)烦而不能食。(气逆于中也。)暖(身体温暖。)取足少阴。(马注筑实穴。)清(身体清 
冷。)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张景岳曰。足少阴则涌泉然谷。足阳明则厉兑内庭 
解丰隆。皆主厥逆。)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足 
厥阴之期门章门。)与背 。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又当取足大肠之肺俞膈俞○以上皆言厥 
逆之病。)内闭不得泄。(病在水脏。)刺足少阴(涌泉筑实)太阳。(委阳飞扬仆参金门等穴。 
)与 上以长针。(督脉长强穴。长针。第八针也。义未详)气逆则取其太阴(脾经隐白公孙。 
)阳明(胃经三里解 。)厥阴。(肝经期门章门。)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谓察其所病之 
经而刺之也。)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气怯)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此皆 
精虚不能化气当刺复溜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刺亦如上 
。但察有血络。则当去之。○以上皆言厥逆兼症也。后二节皆属气虚。不补手太阴而补足少 
阴者。阳根于阴气。化于精也治必求本。于此可见用针用药。其道皆然)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热病篇
属性: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 
。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痱亦风属犹言废也。上节言身偏不用而痛。 
此言身不知痛而四肢不收。此偏枯。痱病之辨也。○痱。肥沸二音。)智乱不甚。其言微知 
可治。(其言微有知者。神气未为全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神失则无能为矣。)病先 
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当刺其表也。若病始于阴直中脏也 
。多不可治。故不复言之。) 
风痉。(强直也。)身反折。(反张向后此风症在膀胱经也。)先取足太阳及 中。(京骨 
。及委中。)及血络出血。(又刺浮浅之络。皆出其血。)中有寒。取三里(若中气有寒。当取 
足阳明之三里温补胃气而风寒可除也。○此节本在后。)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病在三阳。)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 
实其 
阴以补其不足者。(泻阳邪之实。仍补三阴之不足也。五十九刺法如下文。)身热甚。阴阳皆 
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阳症得阴脉故不 
宜刺若察其可刺者。当急取之。虽不汗出。则邪亦从而泄矣。此言勿刺者。以其脉症相反有 
死征也。下文皆然)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弦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少商穴○弦一本作短。)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正气虚也。)病者溲血。口中干。(伤其阴 
也。)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脉要精微论吴氏注。五来一止。七来一止。曰代脉)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气)喘。且复热。勿刺其肤。(刺则重伤其气)喘甚者死。热病七 
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脉躁盛。为将汗之兆。入热病七日八日而脉犹不躁即有躁意。而力不散大。至不数疾皆正气 
衰微。不能鼓动。故当再俟三日。庶得有汗若三日不汗。又逾四日。阴阳不应期当死也。凡 
若此者。既不得汗。其气必虚故勿为肤腠之刺。)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 
一针五十九。(邪在肤腠。肺经病也。当用 针以刺五十九穴之皮部。)苛疹鼻。索皮于肺。 
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苛疥也轸当作疹鼻上生疹。皆属于肺。求之于皮。即所以求于肺 
也 
属邪火烁金。治肺不应故泻心火以泄热。)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 。干唇口嗌。取之脉。以 
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涩燥涩也。倚 
身无力也。兼之热而烦闷唇口与嗌俱干者。邪在血脉。心经病也。故当用 针以刺五十九穴 
之脉分。肤胀口干令汗出。亦皆脉病。求之于脉即所以求于心也。如刺此而不得效则当求之 
于水。水旺足以制火。而心热自退矣。)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 
针五十九。目 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邪在肤肉脾经病也。当用员利 
针以刺五十九穴之肉。分也,若目 青者。木气乘土。亦为脾病。求之于肉即所以求于脾也 
。 
如刺此而不得。效则当补。其肝木。木能胜土而脾热当自平矣。)热病面青。(肝色。)脑痛 
。(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手足躁。(木病在四未。)取之筋间。(筋结之间。)以第四针于 
四逆。(用锋针泻其四逆等症。)筋 。(足不能行。)目浸。(泪出不收。)索筋于肝不得。索 
之金金者肺也。(此皆肝病。其合在筋。故但求之于筋。即所以求于肝也。如刺此而不得效 
则当补其肺金。金能胜木。而肝热可平矣。)热病数惊。螈 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锋针) 
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此皆心经病也。若阳极阴虚而病癫 
疾发为血余。故毛发亦去。心主血脉。求之于血即所以求于心也。如刺此而不得效。当补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