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00-针灸逢源 >

第51章

300-针灸逢源-第51章

小说: 300-针灸逢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儿内外疳症
属性:凡小儿疳在内目肿腹胀泻痢青白体瘦羸弱疳在外鼻下赤烂频揉鼻耳或肢体生疮鼻疮用兰 
香散诸疮用白粉散。 
肝疳一名筋疳白膜遮睛或泻血面瘦。 
心疳面黄颊赤身体壮热。 
脾疳一名肥疳体黄瘦削皮肤干涩疮疥腹大嗜土。 
肾疳一名骨疳肢体瘦削皮肤疮疥喜卧湿地。 
肺疳一名气疳喘嗽气促口鼻生疮。 
若患潮热。当先补肝后泻心若误下之皆能成疳其初病者为热疳久病者为冷疳冷热相兼者 
津液短少者皆因大病亏损脾胃内亡津液所致当固脾胃为主早为施治则不变败症也。 
小儿疳眼无论肥瘦(肥疳大便如豆腐渣。瘦疳大便如栗硬燥)但见白珠先带黄兼白色睡起 
后微红生眵怕亮不睁(音净不悦视也)上下眼胞频频眨动黑珠上有膜圈堆起白晕晕内一黑一白便是 
疳眼乃食积发热既久致伤肝经竟治其疳目病自愈。用鸡肝。药忌食油面灸膊等物若疳眼声 
哑者将危矣。 
x兰香散x 治鼻疳赤烂。 
兰香叶(即省头草。二钱烧灰) 铜青 轻粉(各五分)为末敷之。 
x白粉散x 治诸疳疮。 
海螵蛸(三分) 白芨(二分) 粉(一分)为末先用浆水洗拭敷之。 
x鸡肝药x 治疳积疳眼。 
芦甘石(六钱童便 七次) 朱砂(五钱水飞不见火) 雄黄(二钱) 滑石(六钱水飞) 
(一两五钱 ) 海螵蛸(四钱 去壳) 赤石脂(三钱 ) 冰片(三分) 石为末用鸡肝不落水 
。竹刀切上开下连。每鸡肝一具。入药五分。陈酒米泔各半钟。饭上蒸熟。食之开瞽复明一云小儿每岁服药一分。 
又方 用鸡肝(一具不落水酒洗)同黄蜡(一钱)顿熟。去蜡吃。 

卷六论治补遗
鸡胸龟背
属性:鸡胸由咳嗽肺胀故渐胸膈突起一曰肝火乘于肺膈也用x宽气化痰丸x。 
杏仁 百合 天门冬 桑白皮 木通 石膏 葶苈子(各五钱) 大黄(三分) 为末蜜丸 
龟背由肾虚风入骨髓精血不能流通所致用x松蕊丹x。 
松花 防风 枳壳 独活(各一两) 麻黄 前胡 大黄 桂心(各五钱) 为末蜜丸黍米大每 
服二十丸粥饮下 外以龟尿点脊中缝即愈(以龟安在荷叶上用镜照之其尿自出或以猪发戳鼻 

卷六论治补遗
辟小儿惊风论治
属性:喻嘉言曰小儿初生。以及童幼。肌肉筋骨脏腑血脉俱未充长则阴不足。阳实有余。不比 
七尺之躯阴阳交盛也惟阴不足阳有余。故身内易于生热。热盛则生痰生风生惊。亦所时有。热痰 
风惊四字难呼节去二字曰惊风(如遇怪异形声。骤然跌仆皆生惊怖。其候面青粪青。多烦多 
哭。神识昏迷撞钟放钗。全然不闻)后人不解遂以其头摇手劲也而曰抽掣以其卒口噤。脚挛 
急。目邪心乱也。而曰搐搦。以其脊强背反也。而曰角弓反张。不知小儿之腠理未蜜。易于 
感冒风寒。风寒中人必先入太阳经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入脑。还出别下项。夹脊 
抵腰中。是以病则筋脉牵强。因筋脉牵强。生出抽掣等不通各名。而用金石药镇坠外邪深入 
脏腑难痊。间有体坚症轻而愈者。遂以为奇方可传误矣。又方书有云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 
以助惊风之说。不思小儿不耐伤寒。初传太阳经。早已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势已 
极于本经。药又乱投。不能待其传经解散。耳岂可言小儿无伤寒也况小儿易于外感。易于发 
热。伤寒为更多世所称为惊风者即是也。小儿伤寒。要在三日内即愈为贵若待其经。尽而解 
必不能耐矣又刚痉无汗。柔痉有汗小儿刚痉少柔痉多人见。其汗出不止神昏不醒遂名之曰慢 
惊风而用参 术附药闭其腠理热邪不得外越亦为大害所以凡治小儿之热但当攻其出表不当固 
其入里仲景原有桂枝法若舍而不用从事东垣内伤为治又误矣(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 
吴又可曰小儿时疫入所难窥担误者多又其神气怯弱筋骨柔脆一染时疫延挨失治即便二目 
上吊惊搐发痉十指钩曲甚则角弓反张故多误认为慢惊风也。 
以上可见小儿伤寒当解肌而从轻剂时疫用药与大人仿佛若误治必变痉也。 

卷六论治补遗
小儿热病痘疹谬治辨
属性:徐灵胎曰小儿之疾热与痰二端而已盖纯阳之体日抱怀中衣服加暖又襁褓之类皆用火烘。 
内外 
至胀闷啼哭又强之食乳以止其啼从此胸高气塞目瞪手搐即指为惊风其实非惊乃饱胀欲死耳此 
时告其父母令减衣停乳则必大愠谓虚羸若此反令其冻馁无不唾骂医者亦不明此理非用刚燥之 
药即用参 滋补至痰结气凝之后则无可救疗余见极多教之适其寒温停其乳食以清米饮养其胃 
气稍用消痰顺气之药调之能听从者十愈八九其有不明此理反目为狂言者百无一生至于痘科尤 
属怪诞痘为小儿之所必不免非恶疾也。当天气温和之时死者绝少若大寒大暑其元气虚而稠密 
者间有不治其始欲透发其后欲浆满皆顿精血为之乃未发以前即用大黄石膏数两以遏其生发之 
机而败其元气又方中多用蚯蚓蛴螬之类增其毒而倒其胃此等恶物即令医者自服之亦必胃绝肠 
裂而死况孩提乎凡用此等药者必预决此儿死于何日十不失一其父母翻盛称其眼力不爽孰知 
其即死于彼所用之药也或有元气充实幸而不死者遂以为非此等大药不能挽回而人人传布奉为 
神方矣更可异者强壮之年医者黄芩麦芽俱不敢用以为克伐孩提之子则石膏大黄成两成斤毫不 
顾虑忍心害理至此而极无奈呼天抢地以告人而人不信也又有造为螳螂子之说者割开颐内取出 
血痰此法起于明末海滨妖妇骗财之法惟苏松二处盛行割死者甚众盖小儿有痰火者吃乳数日 
必 
或大或小人因信之不知颐内空虚之处。人人有此。割去复生并非病也。不然何以普天下之小 
儿从未有患螳螂子而死者。独苏松有此病耶此亦一害故并及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