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针灸逢源-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凡胡椒。韭菜根。橘叶。菊叶之类。皆可杵烂为丸。用绵裹塞鼻中触之。过夜则星自
落。
眼生倒睫拳毛 目病之人脾受风邪。则弦紧而外皮松。令毛倒睫。频频拭擦。毛渐侵睛
。扫成云翳。药治无效。当用手扳将内眶向外。以针刺出血愈。
青盲无所见
商阳(左取右右取左) 肝俞
雀目不能夜视 此肝虚也。盖木旺于寅。绝于申。酉戌时木气衰甚遇夜始生至卯稍盛。
是以晚暗而晓复明也。
肝俞(灸七壮又刺后穴不宜出血) 睛明 光明 临泣 三阴交
迎风冷泪 此由醉后当风。或暴赤眼痛不忌房事恣食热物所致。
头维 睛明 临泣 攒竹 风池 液门 合谷 腕骨 后溪
妇人经行与男子交。感秽气冲上头目。亦成此证。
三阴交
眼睑 动
头维 攒竹
偷针眼 眼内 生小块。须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
以针刺破即瘥。此以解太阳之郁热也。
卷五证治参详
耳病
属性:(有补遗)
耳聋 亦名重听有从外不能达者。其病在经。有从内不能通者。其病在脏。
新聋多热。取少阳阳明 久聋多虚。补足少阴。
液门 中渚 外关 翳风 耳门 后溪 听宫 听会 合谷 侠溪
耳鸣 此乃痰火上升。壅闭听户。或因脑怒而得者。少阳之火客于耳也。鸣不甚。其脉
细者多虚。
耳门 听会 听宫 前谷 腕骨 阳谷 络 肾俞
耳 生疮形似赤肉。又耳出恶水曰 。
听宫 翳风 耳门 合谷 下关
卷五证治参详
鼻病
属性:(有补遗)
鼻塞不闻香臭 鼻司呼吸。往来不息。或因风寒闭腠理。则鼻塞不利。火郁清道。则香
臭不知。或生息肉而阻塞气道。谓之鼻 。此阳明热滞留结也。
百会 风府 百劳 上星 水沟 迎香 通天
鼻痔息肉
通天 囟会(各灸七壮效)
鼻渊又名脑漏 郁热重者。时流浊涕而多臭气。谓之鼻渊。热微者。鼻流清涕。谓之鼽
上星 风府 曲差 人中 合谷 鼻衄
上星 风府(血由此而入脑。注鼻灸三壮立止) 二间 合谷 隐白
又用蒜一头捣如泥。作饼如钱大。一分浓贴脚心。左衄贴右。右衄贴左。两孔俱出。左
右俱贴即止。
卷五证治参详
舌病
属性:(有补遗)
舌肿难言 七情所郁。及心经热壅。则舌肿不得息。
金津 玉液 廉泉 少商 行间
千金曰。舌肿满口溢。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刺舌两边大脉出血(勿
刺中央)
原病式曰热结于舌中。舌为之肿名木舌胀。木者强而不柔和也。尝治一妇人木舌胀。其
舌满口,以 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针所出血几盈斗。一方用蒲黄末掺之。
小儿重舌 刺行间
舌强 中风痰滞。每有此症。
哑门 三间 中冲 行间
舌缓 治同上
舌上黄 鱼际
卷五证治参详
咽喉病
属性:(有补遗)
喉痹(俗作喉闭。闭壅也) 此症先两日胸膈气紧出气短促。蓦然喉痛。手足厥冷气闭。
少商(将患者臂以手将下十来次取油发绳扎大拇指使血聚于指刺出血喉痹即解男先针左
女先针右) 曲池 合谷 三间 关冲 风府 天突 丰隆 隐白 窍阴
一凡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者。兼以三棱针刺手大指背头节上。甲根下排刺三针。
双乳鹅 热气上行。肿于喉之两旁为双鹅。肿于一边为单鹅。此其形必圆突如乳。乃痈
疽之
类。结于喉间。故多致出毒。或宜刺出其血。并刺后穴。若毒未甚脓未成者。治之自可消散
。若生于咽下者。难治(咽在喉之后)
金津 玉液 少商
单乳鹅
海泉(在舌下中央脉上○一作廉泉,误)
卷五证治参详
齿牙病
属性:(有补遗)
上 牙疼 足阳明病
人中 太渊 冲阳 吕细(在内踝尖上。灸二七壮)
下 牙疼 手阳明病
承浆 颊车 三间 合谷 列缺(旧名龙元)
一治牙痛。于耳前鬓发尖内有动脉处。随病左右。用小艾炷灸五七壮。神效。不必贴膏
如发再灸。即可断根。
齿龋 齿腐也内经注。齿痛也。
承浆 劳宫(各灸一壮) 小海 阳谷 少海 合谷 二间 厉兑
牙床腐烂。齿牙脱落名曰走马牙疳。乃热毒蕴积所致。
针穴同前 宜服清胃泻火之药。又用黄连五倍子煎水鸡毛洗口中。
龈痛 齿根肉曰龈
角孙 小海
肾虚牙疼出血
颊车 合谷 足三里 太
卷五证治参详
手足病
属性:风痹(有补遗)
外关 天井 少海 尺泽 曲池 合谷 委中 阳辅
肩臂痛
肩 天井 尺泽 少海 曲池 三里 合谷 外关 中渚
手指拘挛
阳谷 (一法灸膝眼穴)
腋肘痛或肿
小海 尺泽 间使 太陵
腿叉风(腿膝酸疼是也)
环跳 风市 阳陵泉
一凡膝以上病灸环跳 风市
膝以下病 灸 犊鼻 膝关 阳陵泉 三里
足踝以上病灸 绝骨 昆仑 三阴交
足踝以下病灸 申脉 照海
膝风肿痛(即鹤膝风。有补遗)
阳陵泉 阳辅 临泣 梁丘 膝眼 足三里 膝关 委中 阴陵泉 商丘 太冲 中封
香港脚○此因风寒暑湿所浸或饮酒浓味损伤脾胃湿热下注肝肾而成。其病先从气冲穴隐核
痛起
湿胜者筋脉弛纵浮肿。但重而不上升。四肢俱寒。治宜辛温发散继以分利祛湿。热胜者筋脉
蜷缩。枯细不肿四肢俱热有时上冲。治以清火降热其湿热分争湿胜则憎寒热胜则壮热有兼头
疼身痛状类伤寒者但初起于脚膝热肿或屈弱不能动移为异耳。
凡香港脚上攻胸膈喘急呕吐不止。自汗脉短。促者死入心则恍惚小腹痹胀左寸乍大乍小者
死入
肾则腰脚肿小便闭额黑胸满。左尺绝者死。若见危候而脉未绝者以附子为末。津调涂涌泉穴
。
一法刺 肩井 三里 太冲
神应经治香港脚 一风市(灸五十壮) 二伏兔(刺) 三犊鼻(五十壮) 四膝眼 五三里(
百壮) 六上廉 七下廉(百壮) 八绝骨
寒湿香港脚
解 (灸七壮效)
转筋
转筋在手十指者。灸手踝骨上七壮
转筋在胫骨者。灸膝下廉筋上三壮
腹胀转筋者灸脐上一寸十四壮
脚转筋 承山 脚踝上(内筋急灸内踝外筋急灸外踝)
痿 筋骨软弱。不痛不痒曰痿,足弱不能行曰 。由五内虚耗。血脉筋骨肌肉痿弱
。无力以
运所致。状与柔风香港脚相类。彼因风寒邪实。故作肿痛。痿属血气之虚。但不任用而无痛楚
。不可混同风治(有补遗)
环跳(停针待气二时方可) 中渎 三里
足不能行
三里 三阴交 复溜 行间
穿跟草鞋风
昆仑 丘墟 商丘 照海
卷五证治参详
腰痛
属性:(有补遗)
腰重痛不可忍。转侧起卧不便。脚膝挛痹。屈伸不利。灸两脚曲 两纹头。四处一齐灸
各三壮用两人两边同吹至火灭。若午时灸了。至晚或脏腑鸣。或行一二次愈。
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平脐点记。乃用度脊中。灸随年壮。灸讫藏竹
。勿令人知。
凡腰痛不能立者须刺 人中
凡腰痛身之前。刺足阳明原(冲阳)身之后。刺足太阳原(京骨)身之侧刺足少阳原(丘墟)
通治腰痛穴
肾俞 白环俞 腰俞 委中 昆仑
卷五证治参详
心胸胃脘腹痛门
属性:心痛 心痛在岐骨陷中。胸痛则横满膈间。胃脘痛在。心之下。(有补遗)
曲泽 内关 太陵 神门 中脘
诸心痛者。皆少阴厥气上冲也。有热厥心痛者。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知为热也。其
脉洪
大。当灸太 昆仑各三壮。谓表里俱泻之。热病汗不出。引热下行。表汗通身出者愈也。
又心痛针 涌泉 太冲
胸胁痛(有补遗)
支沟 天井 太陵 期门 三里 章门 丘墟 阳辅 行间
腋下痛或肿
阳辅 丘墟 临泣
胃脘痛 胃之上口曰贲门。与心相连。故胃脘。当心而痛。亦由痰食积气郁遏清阳浊阴
不降
。阻碍道路而为痛其或满胀。或呕吐噎气吞酸不能食。或大便难或泻痢不止。或面浮面黄。
本病与客邪杂见也。
内关 膈俞 胃俞 商丘
腹痛(有补遗)
内关 膈俞 脾俞 肾俞 中脘 三里 陷谷 太白 商丘 行间
绕脐痛
天枢 气海 水分
小腹胀满痛
阴交 气海(凡脐下三十六疾小腹痛甚欲死者。灸之即生) 三里 内庭 太白 大敦
中封
阴寒腹痛欲死 人有房事之后。或起居犯寒。致脐腹痛极者。急用大附子为末。唾和作
饼如
钱浓。置脐上以大艾炷灸之。如仓卒难得大附。即用生姜或葱白头切片代之。若药饼焦。或
以津唾和之。或另换之。宜待灸至汗出体温而止。或更于气海丹田关元各灸二七壮。使阳气
内通。逼寒外出。手足温脉息起。则阴消而阳复矣。
卷五证治参详
中蛊
属性:(有补遗)
五蛊毒注 中恶不能食
中脘 照海
凡人饮食后忽然腹中不快。或烦躁如狂。心腹搅痛欲吐不吐。蓦然仆晕。面目青黑。四
肢逆冷。涎唾沉水或嚼生豆而不知腥。或嚼生矾不涩者。是中蛊也。
卷五证治参详
积聚门
属性:(有补遗)
胁下积气
期门 章门 尺泽(治肺积) 行间(治肝积)
伏梁 环脐而痛
中脘
贲豚气 从少腹起。气上冲胸腹痛
肾俞 章门 气海 关元 中极
痞块 气壅塞为痞。凡人饮食无节。以致阳明胃气一有所逆。则阴寒之气得以乘之。而
脾不
及化则胃络所出之道以渐留滞。结成痞块。必在肠胃之外。膈膜之间。故宜用灸以拔其结络
之根。
上脘 中脘 通谷 期门 (灸积块在上者) 肾俞 天枢 章门 气海 关元 中极
(灸积块在下者) 脾俞 梁门 (灸诸痞块)。
凡灸宜先上而后下。皆先灸七壮。或十四壮以后渐次增加。多灸为妙。以上诸穴择宜用
之。
然有不可按穴者。如痞之最坚处。或头或尾。或突或动处。但察其脉络所由者。皆当灸之。
火力所到。则其坚聚之气。自然以渐解散。第灸痞之法。非一次便能必效须择其要处。至再
至三。连次陆续灸之。无有不愈者。
一治痞须灸痞根。在脊骨十三椎下当中点记。两旁各开三寸半。以指揣摸觉微有动脉。
此即
痞根也。多灸左边。或左右俱灸。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皆效 长桑君针积块 瘕法。先
于块中针之。甚者又于块头一针。块尾一针。讫以艾灸之立应(块头二七壮。块中三七壮块
尾七壮)。
卷五证治参详
黄胆
属性:(有补遗)
黄胆发浮
百劳 膏肓俞 腕骨 中脘 三里 阴陵泉(治酒疸) 丹田(治色疸)
遍身面目俱黄。小便黄赤或不利。
脾俞 然谷 涌泉 (并以上各穴选用)
脾疸 口甘病
脾俞 阴陵泉
胆疸 口苦病
胆俞 日月 阳陵泉
卷五证治参详
肿胀门
属性:(有补遗)
水肿 阳水先肿上体肩背手膊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 足三阴经。肿属脾。胀
。肿则阳气犹行。如单胀而不肿者名蛊胀。为木横克土难治。肿胀朝宽暮急为血虚。暮宽朝
急为气血两虚。肿胀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
者。皆难治。
胃俞 肾俞 神阙 水分 (以上宜灸) 水沟 足三里 解 公孙 阴陵泉 复溜
中封 曲泉 (以上随宜灸刺)
单腹胀
脾俞 水分 公孙 复溜 行间
血鼓
脾俞 肾俞 足三里 复溜 行间
卷五证治参详
泻痢
属性:胃泄色黄。饮食不化。胃俞。
脾泄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脾俞
大肠泄色白。食已窘迫。肠鸣切痛。
大肠俞
小肠泄。溲涩。便脓血。少腹痛。
小肠俞
大瘕泄。腹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