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针灸逢源-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及青灵。会宗乳中犊鼻里。厥阴急脉须丁宁(
共三十五穴)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同论。石门针
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肩井客主人。针若深时。多晕倒。急补
三里可平神。要知天突低头取。背部诸 切莫深。
卷三群书汇粹
禁灸穴歌
属性: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光哑门风府逆。睛明攒竹下迎香。天柱素 上临泣。脑户耳门 脉通。
禾颧 丝竹空。头维下关人迎等。肩贞天牖心 同。乳中脊中白环 。鸠尾渊液和周荣。
腹哀少商并鱼际。经渠天府及中冲。阳池阳关地五会。漏谷阴陵条口逢殷门申脉承扶上。伏
兔髀关连委中阴市下行寻犊鼻。诸穴休将艾火攻。
卷三群书汇粹
逐日人神所在歌
属性:人神之法将何起。一日先从足大指。二日外踝三股内。四在腰髀五口里。六手七居内踝
次八
腕九尻十腰背。十一鼻柱二发际。十三牙齿皆相类十四胃脘五遍身。六胸十七气冲寻。十八
股内十九足二十外踝须分明。廿一在手小指间。廿二外踝三足肝(廿三日在足并肝经)廿四手
阳明勿错。廿五足阳明一般。廿六在胸廿七膝。廿八阴中勿相逼廿九元来膝胫前。三十足趺
须记得。
卷三群书汇粹
四季避忌日
属性:春甲乙 夏丙丁 四季戊己 秋庚辛 冬壬癸
太乙即八极也。故太乙立于中宫而斗建其外。然后可以朝八风。占吉凶。所谓北辰北极
。天之枢纽者以此。
卷三群书汇粹
太乙所在天忌歌
属性:r太乙所在天忌图pi…i16。bmpr
x灵枢九宫八风篇。以八节分八宫而称为太乙所居者正合月建之序盖。月建所在之方。实时令所主之
位。人身之气无不应之。故凡针灸家当知避忌者。恐伤其王气耳。x
立春艮上起天留。己丑戊寅左足求春分震位仓门定左胁东。方乙卯投。立夏戊辰与己巳
。巽
宫阴洛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离宫膺至喉首头。立秋哀委当右手。己未戊申坤上游。秋
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从右胁谋。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干位收。冬至坎方临叶蛰。壬
子腰尻下窍流。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戊巳应中州。
卷三群书汇粹
针灸不拘三伏
属性:(裴子言医)
针灸诸病。从未有以时令拘也。而世俗专泥于伏暑之月。不思病之感也。有浅有深。其
治疗
也。有缓有急。岂可概至伏暑之月而后针且灸。耶考诸素问灵枢以及月令禁忌等书不见有伏
暑始宜针灸之说。不知世俗何所据而云然。但一岁之中最不可犯者。独在冬至前后旬余日。
盖此时正在剥极复生。阴盛阳微之候。君子于此。自宜深潜玩密。保护微阳。而不便有所泄
易谓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素问谓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去寒就温。无泄皮
肤。皆此义也。当此之际。则又考诸针灸禁忌。有太乙人神。周身血忌。逐年尻神。逐日人
神男忌除女忌破。男忌戌。女忌巳之类。医者不能知此避忌。反致气怯神伤其病难瘳。理固
然也。但卒仆痰厥。唇疔喉痹等急症宜即用针灸治疗。若论忌神少缓。恐至不救。薛立斋治
疔患。适值望日针之其症。乃愈。大抵尻神日忌遇有急症。亦不可拖泥也。
r九宫尻神图pi…i18。bmpr
x此尻神禁忌。一岁起坤。二岁至震逐年顺飞九宫周而复始。行年到处。所主伤败。切忌针灸若误犯之。
恐变生他病。x
卷三群书汇粹
问疑
属性:(针灸大成)
问用针浑是泻而无补。古人用之所以导气治之以有余之病也。今人鲜用之。或知其无
补而
不用欤抑元气禀赋之薄而不用欤或斫丧之多而用针无益欤。抑不善用而不用欤。经曰。阳不
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针乃砭石所制。既无气。又无味。破皮损肉。发窍
于身。气皆从窍出矣。何得为补。经曰。气血阴阳俱不足。勿取以针。和以甘药是也。又曰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皆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竭其气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若
此谓者。皆是有泻而无补也。
问病有在气分者有在血分者不知针家亦分气与血否。曰气分血分之病。针家亦所当知。
病在
气分。游行不定。病在血分。沉着不移以积块言之腹中或上或下或有或无者。是气分也。或
在两胁或在心下。或在脐上下左右一定不移以渐而长者。是血分也。以病风言之或左手移于
右手。右足移于左足移动不常者气分也或常在左足或偏在右手。着而不走者。血分也。凡病
莫不皆然须知在气分者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在左取右在右取左在血分者。随其血之
所在。应病取之。苟或血病泻气。气病泻血。是谓诛伐无过咎将谁归问皮肉筋。骨脉病。咎
曰。百病所起皆始于荣卫然后淫于皮肉筋脉。故经言是动脉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先为是
动而后所生病也。由此推之则知皮肉经脉亦是后所生之病耳。刺法但举荣卫逆顺。则皮骨肉
筋之治在其中矣。
问呼吸之理。答曰此乃调和阴阳法也。故经言呼者因阳出。吸者随阴入。虽此呼吸分阴
阳。
实由一气而为体。盖呼则出其气。吸则入其气。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
气入入针。气出出针。呼而不过三口。是外随三焦之阳。吸而不过五口。是内迎五脏之阴。
先呼而后吸者。为阳中之阴。先吸而后呼者。为阴中之阳。乃各随其病气阴阳寒热而用之。
问针入几分留几呼。答曰。不如是之相拘。盖肌肉有浅深。病去有迟速。若肌肉浓实处
则可深。浅薄处则宜浅病去则速出针。病滞则久留针。
问补泻有不在井荣 经合者多如何。答曰。如睛明瞳子 治目疼。听宫丝竹空听会治耳
聋。迎香治鼻病。地仓治口 。风池头维治头项古人亦有不系井荣俞经合者如此。盖以其病在上。取
问经穴流注。病在各经络。按时补泻能去病否。答曰病着于经。其经自有虚实补虚泻实
亦自
溪东垣有一剂愈者。有至数十剂而愈者。今人用一针不愈。则不再针矣。且病非独出于一经
一络者。其发必有六气之兼感。标本之差殊。或一针以愈其标而本未尽除。或独取其本。而
标尚复作必数针方绝其病之邻也。
问内经治病。汤液少而针灸多。何也。答曰。古者劳不至倦。逸不至流。食不肥鲜以戕
其内
。衣不蕴热以伤其外。起居有节。寒暑知避。恬澹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生。虽有贼风虚
邪。不能深入。不过凑于皮肤经滞气郁而已以针行气。以灸散郁。则病随已。何待汤液耶今
者道德日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纵欲以竭其精。多虑以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解御神。务快
其心。过于逸乐。起居无节。寒暑不避故病多从内生。外邪亦易中也经曰针刺治其外汤液治
其内。病既属内非汤液则不能济也和缓以后。方药甚行而针灸兼用。固由世不古若今非昔比
。亦丛针法之不精。传授之未得耳。非古用针灸之多。今用针灸之少。亦非汤液之宜于今而
不宜于古也。
不可遽执四时俱宜针灸之说贼及天和也。
卷三群书汇粹
审经辨证论
属性:(经络考)
张嗣泉曰。脏腑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所主。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舍
此而
欲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南行。岂不逾劳而逾远哉方书云。不读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诚
确论也。世人以经络为针灸家书。皆懵然罔究。妄举妄谭。即如头痛一症左右分经前后异位
。同一腹痛也。而有中脘当脐少腹之分。同一害眼也。而有大 小 黑珠白珠。上下胞之异
。在肺而用心药。则肺病不去。而复损心经在血而用气药。则气反伤。而血病益滋。东垣曰
。伤寒邪在太阳经。误用葛根汤。则引邪入阳明。是葛根乃阳明经药。非太阳经药也。即此
而推。其夭于药者不知其几矣。仁人君子。慎勿轻议。当留心于此焉。
卷三群书汇粹
病同人异论
属性:(医学源流)
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害者。则以病同而人异
也。
夫七情六淫之感。而受感者。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
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
寒暖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气体相反。利害亦相反矣。故医必细审其
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极详。即针灸外科治法尽
然。故凡治病者。皆当细审也。
卷三群书汇粹
治法
属性:(慎疾刍言)
凡病只服煎药而愈者。惟外感之症为然。其余诸症。则必用丸散膏丹。针灸砭镰。浸洗
熨
。蒸提按摩等法。因病施治。乃今之医者既乏资本。又惜功夫古方不考手法无传。写一通治
煎方其技已毕而病家不辞远涉不惜重聘。亦只求得一煎方。已大满其愿。古昔圣人穷思极
想。制造治病诸法。全不一问。如此而欲愈大症痼疾。无是理也。所以今人患轻浅之病。犹
有服煎药而愈者。若久病大症。不过迁延岁月。必无愈理也。故为医者。必广求治法。以应
病者之求。至尝用之药。一时不能即合者。亦当豫为修制。以待急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
利其器。奈何事救人之术。而全无救人之具也。
卷四经穴考正
骨度
属性:(古数如左。然骨有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
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头骨谓之髑髅。男子自项及耳并脑后共八片。惟蔡州人多一共
九片
脑后横一缝当正直下至发际别有一直缝。女人头骨六片亦脑后一横缝。当正直下则无缝也)
发所覆者。颅至项一尺二寸。(覆者。言前发际至后项发际也。)发以下至颐长一尺。两颧相
去七寸。(目下高骨曰颧)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完骨。耳后
发际高骨也。左右相去广九寸。○以上头部前后之尺寸)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天突穴处也。)缺盆以下至 长九寸。( 鸠尾也。)
以下至天枢长八寸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当作五寸。横骨阴毛中曲骨也)横骨横长
六寸半。(一曰七寸半。)胸围四尺五寸。(乳之间为胸。胸前横骨三条左右肋骨各十二条。
八长四短。女人多檠夫骨二条。左右各十四条。)腰围四尺二寸。(平脐周遭曰腰。人之肥瘦
不同。腰之大小亦异。四尺二寸。以中人之大略言也。)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
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以上胸腹部)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
头侧大骨曰角颈项根曰柱骨。)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自柱骨通腋中。不见之处也。)腋以
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自腋至胁下尽处也)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足股曰髀。髀上外侧骨
缝曰枢。此运动之机也。○以上头身侧部。)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三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灵枢作二寸半。图翼作三
寸半
。今根据折法为三寸。)膂骨以下至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