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00-针灸逢源 >

第21章

300-针灸逢源-第21章

小说: 300-针灸逢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胃。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心主血脉。故食气之浓者归心。精气浸淫于脉也)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脉流于经。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肺为百脉之朝宗。其精气输之 
于皮毛也)毛脉合精。行气于府(毛属肺。脉属心。合一气一血之精。行气于府。言气聚膻中 
也)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宗气积于肺。神明出于心。气盛则神旺。故气府之精为神 
明。肺肝脾肾四藏无不赖神明之留以为主宰。然后藏气感得其平。而归于权衡矣。权衡平也 
)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持权衡之法。气口分其三部。成其尺寸。百脉俱朝于此。 
故可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水饮入胃。则其气化精微必先输送于脾。是 
谓 
中焦如沤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得水谷精气。则散而升之。上如云雾而归肺是谓上焦如 
雾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营运水随而注。故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谓下焦如渎也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因气生。而清浊有分。清者为精。浊者为水。故精归五脏水归膀胱 
。)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宣明五气论
属性:(次藏气生时论之后) 
五气所病。心为噫(嗳气也。心脾胃皆有是证。由火之郁。而气有不得舒伸也)肺为咳( 
肺属 
金。故邪击之有声也)肝为语(问答之声曰语。象木之仗条委曲也)脾为吞(象土包含。为物所 
归)肾为欠(呵欠)为嚏。(音帝。喷嚏也。阳未尽而阴引之故欠。阳欲达而阴。发之故嚏。故 
凡阳盛者不欠。下虚者无嚏)胃为气逆。为哕(呃逆)为恐。(胃中寒。为哕。土实伤水。故肾 
为恐)大肠小肠为泄。(泄利)下焦溢为水(下焦为分注之所。气窒不泻。则溢于肌肉而为水)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邪实膀胱。气不通利。则谓之癃。若下焦不能约束膀胱以固津液 
。则为遗溺)胆为怒(怒。肝忘也。而胆亦然者。肝取决于胆也)是为五病 五精所并(聚也) 
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五脏精气各有所藏。若合 
而并于一藏则邪气实之。各显其志如此)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言藏气有不足。则胜气得 
相并也)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血之 
余也)肺为涕(涕出于鼻)肝为泪(泪出于目)脾为涎(涎出于口)肾为唾(唾出于舌下廉泉二窍。 
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也)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辛散则气益虚耗)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血得咸则凝结不流)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苦味沉降故走骨○九针 
论曰。苦走血。火化苦也。咸走骨水化咸也)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甘能生胀)酸走筋。筋病 
无多食酸(酸能收缩。在筋则病拘挛。又令人癃也)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通评虚实论
属性:(首节)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气逆不行。则无以及于 
四肢 
。阳虚于下故足寒)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心肝脾肾各有衰旺之时。例皆同也 
。吴注时当旺之时也。如夏月人皆气虚。冬月人皆足寒。皆非肺旺之时。故生。若当秋而气 
虚。则金衰于当旺时也。故死○类经注曰。以肺虚而遇秋冬。非相贼之时故生。若当春则金 
木不和。病必甚。当夏则金虚受克。病必死也。于义似通)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 
满。是谓重实(证脉皆热)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吴注作紧)滑则从(阳气胜也)涩则逆也 
(阴邪胜)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阳虚者畏阴胜之时)春夏为从。 
治主病者(义见下文)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阴虚者。畏 
阳盛之时)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此正以络主阳。经主阴。灸所以补。 
刺所以泻也)脉气上虚尺虚(甲乙经作脉虚气虚尺虚。吴注同)是谓重虚所谓气虚者。言无常 
也(上虚为气虚故言语轻微)尺虚者。行步 然(尺虚为阴虚故行步 然怯弱也。) 
乳子而病热(阳证)脉悬小者何如(悬绝而小阴脉也)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乳子中风 
热喘 
为 
则生(阴气无伤)脉浮则死 肠 下脓血何如(赤白并下)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滑为阴血。 
大为阳气)癫疾何如。脉搏大滑。久自已(气血俱有余)脉小坚实。死不治(肝之真藏脉也)癫 
疾之脉。虚则可治(言邪气微)实则死(言邪气气盛)消瘅虚实何如(消中而热善饮善食也)脉实 
大。(血气尚盛)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腹中论
属性:(次卒痛论之后) 
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朝宽暮急。病在营血)名为鼓胀(虚大而急亦名蛊胀)治之 
以鸡矢 
醴。一剂知。二剂已(鸡矢之性。消积下气。一剂可知其效。二剂则已其病○用羯鸡矢一升 
。研细炒微焦。入无灰酒三碗煎至一半。用布滤取汁。五更热饮则腹鸣辰巳时行二三次。皆 
黑水也。次日觉足面渐有绉纹。又饮一次。而病愈矣) 
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肺气腥肝气臊)出清液(清冷臭液)先唾血 
(肝 
不能藏血)四支清(脾虚则阳气不行于四末)目眩(肝虚)时时前后血(阴失其守)病名血枯。此 
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 不来也。以四乌 骨。 
一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先药后饭也)饮以鲍鱼汁利肠中 
(乌 鱼骨涩物也 茹即蔺茹。味苦。气芳。雀卵益元阳。鲍鱼味浓益阴。) 
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难经伏梁为心之积与此不同)裹大脓血。居 
肠胃 
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切按之。谓过于妄攻也)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 
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内溃之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言 
勿得动胃气行大便而数。夺之也。) 
人有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病名伏梁。此风根也(风毒根于中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 
于肓 
。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言不可下之而动其便)何以 
知 
怀子之且生也(生者。无后患之意)身有病而无邪脉也(如有呕恶头痛诸症而脉不病。若经闭 
知其为胎气也)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风论
属性:(次刺腰痛论之后)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寒则胃气凝滞)其热 
也则 
消肌肉(热则津液燥涸)故使人 (音突)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栗。犹战栗也)风气与阳明 
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风内郁故热中)人瘦则外 
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腠理疏故寒中)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 
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愤 。肿起也。疡痈毒也)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 
其肉有不仁也(顽痹不知痛痒)疠者。有荣气热 。(腐同)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 
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溃破也)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 
门户。所中则为偏风(即偏枯也)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眼系在脑后)则为目风 
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 
口干善渴。不能劳事)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风乘虚犯。令人遗精咳血。寝汗骨蒸)新 
沐中风。则为首风(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纳。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久风人中。则为肠风飧泄(传入肠胃。热则下血。寒则泄泻)外在腠理。则为泄风(多汗。汗 
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 
乃为他病。无常方(所也)然致有风气也。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 
差。(瘥同)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音烹上声)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 
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焦。喉舌燥也。绝唇口裂也。心脉侠咽喉而主舌。 
故见此诸症)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肝衰则恶色)诊在 
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惰同)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 
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疣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骨衰)其色 (音壹)隐曲 
不 
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痹论
属性: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壅闭经络。血气不行而病为痹)共风气胜者为行痹(走注历 
节疼 
痛之类)寒气胜者为痛痹(阴寒之气乘于肌肉筋骨阳气不行故痛)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着于一处 
。或为疼痛或为顽木。湿从土化。病在肌肉)以冬过此者为骨痹(冬主骨。此指风寒湿也)以 
春遇此者为筋痹(春主筋)以夏遇此者为脉痹(夏主脉)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长夏主肌肉)以秋 
遇此者为皮痹(秋主皮)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肺脉循胃口)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肾水上逆故令 
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上下牵引。腹大如有所怀)肾痹者。善胀。尻以 
代踵(足不能伸也)春以代头。(头不能举也)脾痹者。四肢解(懈同)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隔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下焦气闭。水液混于大肠)胞痹者少 
腹 
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胞。同脬。膀胱也○脬音抛)六腑亦各有 
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 
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旧本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无 
营血充养)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寒从中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 
。病气胜。阳遇阴(甲乙经改阳乘阴)故为痹热(阳盛逢阴。则阴不能胜阳)其多汗而濡者。此 
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具备有之也)凡痹 
之类逢寒则急(急旧本虫误)逢热则纵。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痿论
属性: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热乘肺金。在内为叶焦。在外则皮毛虚 
弱而为急薄。若热气留着不去而及于筋脉骨肉。则病痿 ○ 。音璧。足弱不能行也)心气热则 
下脉。(足三阴)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枢纽关节之处。 
如折而不能提挈。又足胫纵弛而不能任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 
。发为筋痿(血液干燥)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肉不知痛痒)肾气热。则腰 
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 
发肺鸣。鸣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