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赡恐笔樱阌惺辈恢惺敝鞫咚狄笮”悖嘀屎焯唬鱿甘Vぢ鱿嗖危镂鲅柚停懊尚陌9室钥匣牵钛迦戎沃5惫9克,丹参30克,乳香、没药各6克,连翘9克,桑枝30克,至宝丹2丸(早、晚分服)。10天后痴呆稍有改善,有时能知饥饱,一月后,饥饱、口渴已完全知晓,连续治疗两月诸证全消。局方至宝丹是《和剂局方》中的一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中暑、中风、温病之痰热内闭,神昏谵语,痰盛气粗,痉厥抽搐和小儿急惊。吴鞠通于原方稍事加减,主要用于“太阴温病……神昏谵语者”和“卒中寒湿,内夹秽浊……语乱者?”吴氏认为此方“荟萃各种灵异。皆能补心体,通心用,除邪秽,解热结,共成拨乱反正之功。”活络效灵丹是张锡纯制定的一个方剂,用于气血凝滞,痰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溃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本病肢体不灵活,神识呆钝,舌红无苔,脉细数,正瘀血阻滞经脉,痰热秽浊扰于心神所致,故以活络效灵丹、至宝丹而获愈。
耿××,女,成。脑血栓形成后一年来,神识一直不正常,时而呢喃妄语,饮食不知饥饱香臭污秽,时而瞪目直视流涎,左侧痉挛性瘫痪。舌苔黄白厚腻,脉沉滑数。此痰火郁结蒙蔽心窍,气滞血瘀,筋脉失和之证。为拟癫狂梦醒汤:桃仁9克,香附、青皮、柴胡、半夏、木通、赤芍、腹皮、陈皮、桑皮、川芎各10克,苏子30克,甘草15克。10剂稍知饥饱,呢喃妄语减少,20剂饥饱全知,并偶尔能与客人对话,走路亦稍稳健。但此时因多种原因停止治疗,实为遗憾。
癫狂梦醒汤是《医林改错》中的一个方剂。用于“癫狂一证,哭笑不体,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方中既有柴胡、香附、赤芍、青皮、陈皮、腹皮、甘草的理气疏肝,又有桃仁、赤芍的活血,半夏、青皮、陈皮、桑皮、苏子的化痰,木通的泻火,故可用于气滞血瘀,痰火郁结的痴呆、神昏、谵语等证。
咳血
曾治患者瓮××,女,成。咳血反复发作数年,近4天来反复咳血不止。某院诊为支气管扩张。与中、西药治疗无效。审其证见:咳血大口而出,一次即达半痰盂,头晕心烦,胸满胸痛,舌苔白,舌质暗而有瘀斑,脉沉弦小数。综合脉证,诊为气滞血瘀,肺热壅郁,血液妄行之证。为拟清热凉血,理气活血治之。处方:柴胡6克,枳壳9克,降香9克,茜草9克,白芍9克,黄芩9克,丹皮9克,麦冬9克。服药1剂,咳血即止,继服10剂,追查10年,一直未见复发。某医云:清热凉血,活血止血诸书均以清热解毒汤(原名犀角地黄汤)为上品,老师何不用之?前医用该方两剂治之,何故不效?答曰:清热解毒汤确实是一个凉血止血,活血通络的好方剂,但由于它从总的趋势看是一个凉血止血方,而不是一个活血止血方。本证脉见沉弦小数,证见胸满胸痛,显系一个以气滞血瘀为主的证候,气滞血瘀为主者,应以理气活血为主,不可以凉血止血为主,否则寒凉太过,血络凝滞更甚,血不归于故道,则出血更著,因此只可理气活血为主,稍佐凉血止血之品即可。”患者骆××,男,成。反复咳血两年。某院诊为肺结核。予抗痨药、止血药、三七粉内服久治无效。近一个月来咳血日渐加重,有时痰中带血,有时连续咳血数口。审其面色皓白,舌苔薄白,脉虚小数。综合脉证,诊为阴虚火旺,阴血不敛。为拟百合固金汤养阴润肺,白及收敛止血。两剂后,咳血大减,10剂后,咳血消失。某医云:咳血不止,有采用活血而止血,有的采用活血而加剧,其故何也?答曰:活血之法而取效者,其病因于瘀血;活血之法而加剧者,其病因于血脱。脱者当敛当涩;瘀者,当活当行;否则,脱者以活,瘀者以敛,其病难愈也。
多形性红斑
升麻葛根汤是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等四味组成的。原用于治疗痘疹未发,或发而未透、身热头痛者。《方剂学讲义》云:“方中升麻与葛根配合,不仅解肌清热,而又最能透疹;且升麻与甘草配合,善于解毒;芍药与甘草配合,功擅和营。药虽四味,却包括着发表透疹,和营解毒的作用。故对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表有热者,及时用之,可使疹子透发。”又因升麻、葛根都是阳明升散之剂,故《汤头歌诀》云:“轻可去实,辛能达表,故用升、葛发散阳明表邪,阳邪盛则阴气虚,故加芍药、甘草敛阴和血,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亦治时疫……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由于乘虚入胃,热邪从肌而出则发斑,故用于多形性红斑常获效。例如:患者许××,男,成。三个多月来,手背、前臂、足背、小腿等处发生大量红斑,斑出之始,呈红色或紫红色,或兼水疱或大水疱,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一天左右以后,中心部变为暗红色或浅褐色,数天后又变为紫色,斑的周围出现红色圈,有的多个环形红斑彼此融合成地图样损害,有的大小环相套,形如彩虹,消失后不留瘢痕。某院诊为多形性红斑。久治不效。邀余诊治,察其证除以上表现外,舌苔薄白,脉浮。治以升麻葛根汤:升麻15克,葛根15克,赤芍10克,甘草6克。2剂后,斑疹骤退,6剂后全部消失而愈。
挤眉弄眼
曾治患者董××,男,23岁。一年多来,不断的挤眉弄眼,面部、额部肌肉拘急不适,发时不断咬牙,张口微见困难。某院反复以西药及中药镇静安神剂治疗不效。细审其证,除1~2秒钟挤眉弄眼一次外,有时说话期间即因口噤难开而暂时停顿,面色萎黄,疲乏无力,纳呆失眠,舌苔白稍腻,脉虚大弦滑。思之,弦为肝,滑为痰,搐为风。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法6剂,药后除见泄泻数次外,未见寸效。及察前医所开之方,大多为镇静安神,或化痰熄风之剂,乃悟仲景云:脉大为劳。因予十味温胆汤加减,6剂。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7日后来诊,云:挤眉弄眼次数减少,精神、食欲、睡眠好转;继服6剂,食欲、睡眠正常,咬牙消失,但挤眉弄眼仍每分钟约一次左右;为巩固效果,继予原方20剂,诸证消失而愈。
蛋白尿
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的症状消退或大部症状消退后,继续保持大量蛋白尿,甚或合并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问题,长期来能彻底解决。这种情况有的应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氮芥、氯喹、消炎痛等可以缓解,有的暂时缓解以后,刚刚停药不久又有大量的蛋白尿出现;有的则始终不见缓解,所以很多临床工作者纷纷从中、西药的配合上找办法或从中药上想办法。例如:有的主张用固涩药,有的主张用黄芪、党参,有的主张用活血逐瘀,有的主张用清热解毒等,但是由于临床上不能获得广泛的验证,所以一直不能普遍推广。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1964年以后,曾经进行了一点探索,但至1973年没有取得一点进展。长期的、反复的挫折教训,使我认识到:单纯的,生搬硬套的采用别人的经验是行不通的。为此,我又反复的学习了辨证论治的概念。《说文》说:“辨,判也。”《广韻》说:“辨,别也。”证,《增韻》认为是“候”和“质”的含义,《宋书·沈约自序》认为是证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被认为是具体应用辨证论治于临床的先驱,它明确的阐明证、脉是进行辨证论治的两大依据。而细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大量蛋白尿的方剂和使用方法,大都违反这个原则。
在脉、证并重原则指导下,我对一些病证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发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大都具有以下特点:①全身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仅有尿色黄赤,脉沉弦细涩;②全身没有任何曰觉症状,仅有尿色黄赤,排尿时泡沫多,脉弦细涩;③全身尢任何自觉症状,仅有尿色黄赤,脉滑小数;④全身无任何自苋症状,仅见尿色黄赤,面色皓白,脉弦滑稍大;⑤仅见尿色黄赤,咽喉干痛,脉浮;⑥仅见口渴口干,尿黄赤,舌苔薄黄或薄白,舌尖红赤,脉细;⑦仅见口干口渴,尿黄赤,舌苔白,舌尖红,脉弦滑;⑧仅见面色皓白,口干口渴,尿黄赤,脉虚弦滑;⑨仅见面色皓白,口干口渴,尿黄赤,腰酸,脉虚弦滑;⑩仅见面色皓白,轻度浮肿,口于口渴,腹满纳呆,腰酸,尿黄赤,脉虚弦滑;⑾仅见面色皓白,轻度浮肿,下肢沉重,尿黄赤,腰酸,脉虚弦滑;⑿下肢浮肿,沉重乏力,尿色黄赤,舌苔黄,脉浮滑等。事实证明,这些患者都没有明显的脾虚、肾虚、瘀血脉证,或很少具有脾虚、肾虚、瘀血的脉证。从此以后,我就以事实为根据对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大量蛋白尿者进行了观察。例如:凡见尿黄赤者,即根据情况酌加知母、黄柏、连翘、瞿麦、萹蓄、茯苓、泽泻、茅根、木通;咽喉疼痛,鼻干者,酌加桑叶、蝉蜕、僵蚕、苏叶、牛蒡子、薄荷;若咽喉干痛久久不愈者,酌加元参、麦冬、生地;口干渴较甚者,酌加花粉、知母、生地、山药、元参,甚者加大黄、滑石;舌尖红赤者,酌加木通、滑石、连翘;面色皓白者,酌加黄芪、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面色萎黄者,酌加健脾除湿之苍术、白术、苡米、山药、青皮、陈皮;腹满纳呆者,酌加苍术、白术、青皮、陈皮、茯苓;腰酸者,酌加生地、五味子、山萸肉;脉浮者,酌加蝉蜕、苏叶、薄荷、桑叶、牛蒡子、僵蚕;脉滑者,酌加清热之知母、黄柏、芦根、花粉,或化痰之半夏、竹茹、陈皮、桔梗;脉虚者,酌加补气养阴或补气养血之黄芪、当归、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脉濡者,酌加山药、苡米、白术、扁豆;脉弦者,酌加附子、肉桂;脉涩者,酌加温阳之附子、肉桂,活血之益母草、桃仁、红花,理气之青皮、陈皮。并分别根据桑菊饮、生脉散、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当归补血汤、橘皮竹茹汤、瓜蒌瞿麦丸、六味地黄汤、资生丸、导赤散、升降散、芪脉地黄汤、十味温胆汤、参芪丹鸡黄精汤进行化裁,初步取得了一些疗效。例如:宋×,男,11岁。慢性肾炎3年多。先在某院以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两年多,后又配合补脾补肾药治疗一年多,虽然浮肿已经消退,但却明显的出现向心性肥胖,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激素减量后,尿蛋白很快上升至++++,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2~3个。并反复感冒,咽喉干痛,疲乏无力,尿黄赤,腹满,舌苔黄白微腻,脉虚大弦滑。综其脉证,诊为气阴两虚,湿热不化,乃拟补气养阴,燥湿清热之剂,芪脉地黄汤加减:黄芪15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山药15克,生苡米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茅根30克。服药2个月后,反复感冒、咽喉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