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杨氏家藏方-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枣仁(去皮炒)
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不拘时候。
卷第十心气方一十道
定神丸
属性:治心气虚弱,神志不宁,睡卧不安。
白茯苓(去皮,二两) 人参(去芦头,一两) 白附子(一两,炮) 酸枣仁(一两
半,炒) 麝
上件为细末,汤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送下,食后、
临卧
卷第十心气方一十道
四味补心丸
属性:益血补心,安神定志。治怔忪惊悸,恍惚健忘。
当归(酒洗焙干,二两) 朱砂(一两,别研) 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二两) 杏
仁(一百
上件为细末,以杏仁膏同和,如干,以浸药酒煮薄糊添和,杵千余下,丸如绿豆大。每
服三
卷第十消渴方六道
铅丹散
属性:治消渴,止小便。
栝蒌根 甘草(二味各一两) 泽泻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四味各五钱) 铅丹(火
飞) 糊
上件为细末。每服三钱,冷水调下,日三服。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减之。多服令人腹
痛,
卷第十消渴方六道
栝蒌根散
属性:治消渴饮水不止。
熟干地黄 生干地黄 葛根 栝蒌根
上件各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卷第十消渴方六道
猪肚丸
属性:治消渴。
栝蒌根(一两半,生用) 牡蛎粉 黄丹(别研。各半两) 水银 黑铅(二味各八钱,
结砂子)
上件为细末。男子患用米生养草猪肚一枚,妇人患用 猪肚一枚。贮药在内,以绵缝合,
用
自
饮
日
卷第十消渴方六道
缩水丸
属性:治消渴。
甘遂(半两,用麸炒透,裹黄褐色) 黄连(去须,一两)
上件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下,不拘时候,忌甘草三日。
卷第十消渴方六道
神授丸
属性:止消渴。
密陀僧(二两,研) 黄连(去须,一两)
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加五丸至三十丸止,用出了蚕者
空茧
卷第十消渴方六道
独连丸
属性:治消渴。
鸡爪黄连(去须,四两,米醋一升于研钵内熬尽,取出晒干)
上为细末,米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导水丸
属性:治男子、妇人水气肿满,众药不能治者。
人参(去芦头) 木香 丁香 槟榔 青橘皮(去白) 陈橘皮(去白) 香白芷 郁
李仁(去皮)
柳根 桑根白皮 大
皮
上件各等分为细末,每药末二两,炼蜜为丸,分作四丸。每服一丸,临卧,用冷荆芥茶
清嚼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禹余粮丸
属性:治十种水气。凡脚膝微肿,上气喘满,小便不利,即水气之候。
蛇黄(大者三两,以新铫子盛,入一秤炭火中烧,蛇黄与铫子炭火一般通赤,用钳取铫
子出
者。卖者
同煮,醋
一处研至
以上三味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治水多是用转下冷药,惟此方上件三物,
既非大
羌活(去芦头) 木香 白茯苓(去皮)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干) 川芎 肉
豆蔻(面裹
皮(去白) 京三棱(炮
以上各半两,量人虚实、老壮斟酌多少,入前三味物。如虚人、老人,全用半两;少、
壮人
丸,
可也
药只
补脾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十水丸
属性:治十种水气,四肢肿满,面目虚浮,以手按之,少时方起,喘急不得安卧,小便赤
远志(去心) 石菖蒲(一寸,九节者) 椒目(炒焦) 羌活(去芦头) 巴戟(去
心) 肉豆蔻(
牵牛(炒黄。四味各
上件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温米饮送下,空心、食
前。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茯神琥珀丸
属性:治水气乘肺,遍身浮肿,中焦痞隔,气不升降,咳嗽喘促,小便不利。
赤茯神(去木) 汉防己(二味各一两半) 陈橘皮(去白,一两三钱) 苦葶苈(拣
令净,称三
净,称一两七钱半
上件将前三味为细末,后五味各研为膏,同前药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
丸,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消肿丸
属性:治水气腹胀,小便赤涩,头面、四肢、阴囊皆肿,喘急咳嗽,睡卧不得。服之小便
肿胀悉消。须忌盐、酱、藏淹之物。
淡豉(二两,新好者,研) 巴豆(一两,去壳,河水半升煮干,去心、出油取霜) 京
三棱(
分)
上件为细末,以生面水调,搜和杵千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浓煎桑白皮汤送下,
食后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塌胀丸
属性:治水病浑身肿胀,喘急,小便不利。
白樟柳根(三两,锉细) 赤小豆(五两) 陈橘皮(去白,二两) 木香(一两)
上件为细末,滴水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煮赤小豆汤下,不拘时候。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冬瓜丸
属性:治十种水气,浮肿喘满。
大冬瓜(一枚,先于头边切一盖子,取去中间穣不用。以赤小豆水淘净,倾满冬瓜中,
再用
箩,
焙干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小便
利为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海蛤汤
属性:治水气肢体肿满,元气发动,遍身壮热,小便不通。
海蛤 泽泻 木猪苓(去皮) 木通 滑石 桑白皮 葵菜子(七味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十茎,通草二寸,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茯苓汤
属性:治脾气不实,手足浮肿,小便秘涩,气急喘满。
白茯苓(去皮) 泽泻 香附子 橘红 大腹皮 干生姜 桑白皮(细锉,炒。七味各
等分)
上件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桃仁散
属性:治脾弱下虚,气不升降,荣卫不调,水道不利,三焦不顺,面目虚浮,环脐肿胀,
不安。
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 大腹子(面裹煨黄色) 白术 赤茯苓(去皮) 紫苏
子(五味各
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煎紫苏汤调下,不拘时候。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木通散
属性:治胁肋刺痛、膨胀、小便赤涩,及大便不利,或作浮肿。
紫苏梗 木通 陈橘皮(去白。以上三味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件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灯心十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不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商陆散
属性:治十种水气,取水。
商陆根(取自然汁,一盏) 甘遂末(一钱)
上用土狗一枚,自死者,细研同调上药,只作一服。空心服,日午水下。忌食盐一百日,
忌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分水散
属性:治面浮水肿。
土狗(一枚) 轻粉(一字)
上件为细末。每用少许搐鼻中,其黄水尽从鼻中出。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消胀丸
属性:治蛊胀,推气退肿。
法曲(四两,焙) 干葛(二两) 肉桂(去粗皮,一两) 蕤仁(三十粒) 巴豆(二
十五粒,去
(一两) 黑牵牛(一
上件为细末,用 猪肚一枚净洗,将前件牵牛盛在内,用无灰酒五升,慢火煮之,酒尽
肚烂
温
卷第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
萝卜子丸
属性:治蛊气胀满,四肢虚浮,上气喘急,大小便秘涩。
萝卜子(四两,炒令黄色) 雷元(一两,炒煮) 白附子(一两半,炮) 槟榔(半
两) 陈橘皮
上件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橘皮汤送下。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神仙保真丸
属性:治真元不足,脏气虚弱,触冒寒气,闭塞下元,心腹绞痛,自汗厥逆;及奔豚
下有声,腹急胀。
川楝子(去核,一两炒) 蓬莪术(煨切,半两) 肉豆蔻(去核,面裹煨香) 木香
(半两) 槟
两,将一半炒香,一
夹石者三分,用无灰法酒
将附子细末再打糊搜和余
上件除附子、 砂外,余药并为细末,将熬下附子、 砂糊搜和上件细末,为丸如梧桐
子大
大痛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金铃子丸
属性:治小肠气发动疼痛。
金铃子(去核炒,四两) 茴香 益智仁 石菖蒲 巴戟(去心) 破故纸(炒) 葫
芦巴(炒。
上件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饮送下,食前。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三茱丸
属性:治膀胱疝气,时发疼痛,久而不除,渐至坚大,此药以内消。
山茱萸 吴茱萸(汤洗七次) 食茱萸 青橘皮(去白) 茴香(微炒) 肉桂(去粗
皮) 金铃子
上件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食
前。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内消丸
属性:治小肠膀胱疝气,下部等疾。
木香 茴香 沉香 硫黄(别研) 附子(炮,去皮脐。以上五味各半两) 砂(二
钱,别研)
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绵灰温酒下,食前。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必效丸
属性:治偏坠膀胱疝气,小肠气痛不可忍者。
桃仁(半斤,用茱萸四两炒桃仁令紫色,去茱萸,令碾桃仁为细末,却入和后众药) 茴
香(
胆虫
上件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温盐汤送下。仍用前件炒药,茱
萸捣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消疝丸
属性:治寒在下焦,脐腹牵痛,膀胱重坠,久而不愈,渐至肿大,甚者生疮,时有脓汁,
赤痛,不可忍者。
金铃子(去核炒黄) 赤朴儿(焙) 茴香(炒,称。三味各二两) 肉桂(去粗皮,
半两) 甜瓜
上件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
汤下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气宝丸
属性:治一切气滞,心胸痞满;及酒食所伤,脾胃积滞,膀胱疝气,攻注腰脚。
茴香(炒,称二两) 陈橘红(一两) 木香(一分) 黑牵牛(四两,以吴茱萸二两,
慢火炒,
上件为细末,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姜汤下。更看虚实
加减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解铃丸
属性:治奔豚气疼痛,手足蜷缩,不可忍者。
茴香(一两,用青盐一两研细同炒,和盐用) 蝎梢(一分,去毒炒) 蓬莪术(用纸
数重裹,
上件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送下,空心、食前。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
橘核散
属性:治寒温腰痛,小肠气。壮筋骨,暖下元。
五灵脂(去砂石,用醋少许炒干) 延胡索 破故纸 茴香(盐炒黄色) 草(去
梗生用)
川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