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5-疡科心得集 >

第2章

225-疡科心得集-第2章

小说: 225-疡科心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痈为阳,诸疽为阴。又当辨其是疖、是痈、是疽、是发、是疔等证,然后施治,庶不致 
于差谬。如热发于皮肤之间,肿高根阔者为痈。五脏郁热,毒流骨髓,附骨而生,经日方觉 
,大如伏瓜为疽。酒色迷真,浓味适口;或心志不遂,郁不得伸,毒生于薄肉处;又或染禽 
兽之毒,或惹牛马之秽,初生黍米,不加谨护,而误触犯之,轻者必重,重者必危,须用药 
以解其毒,不然立见其败矣。夫痈疽发背之证,有五善七恶,不可不辨。动息自宁,饮食知 
味,一善也;大小便自调,面色光亮,二善也;神气精明,语言清朗,三善也;脓溃肿消, 
色鲜不臭,四善也;身体和平,起居如常,五善也。五善俱见,善可知矣。若夫七恶,二目 
紧小,唇青疮黑,一恶也;膊项难转,四肢沉重,目闭耳聋,二恶也;声嘶色脱,面青气喘 
弗宁,三恶也;不能饮食,纳药呕吐,口不知味,痛极渴甚,四恶也;冷汗虚汗时出,恍惚 
嗜卧,语言颠倒,五恶也;烦躁咳嗽,腹痛泄泻,小便混浊,六恶也;脓血既泄,肿起犹甚 
,脓水臭秽,七恶也。七恶俱见,则恶不可言矣。五善见三自吉,七恶有二即凶。凡治痈疽 
,初觉则宣热拔毒,既觉则排脓定痛。初肿毒成未破,一毫热药不敢投,先须透散;若已破 
溃,脏腑既亏,饮食少进,一毫冷药吃不得,须用和营扶脾。此固昔人治痈疽发背之法,无 
过于此;然更当酌以时令,审以脉理,辨其虚实,决以轻重,量势而用,庶不致夭人之天年 
也。至于伤寒流注,由可汗而失汗,由可和而失和,血滞皮肤,毒阻骨髓,故生斯毒,从上 
流下者,毒生必少,从下流上者,毒生必多,亦须解表清肌,拔毒清热,可内消而愈矣。若 
疔毒虽有三十六种之别,其害则一,宜以败毒为主,□□□证治法。至于痰核、瘿瘤、瘰 
、马刀之疾,俱由湿胜生痰,痰胜生火,火胜生风,风极而患作矣,皆成于内蕴七情,外感 
六欲,宜清痰降火之剂,宣热败毒之药,既盛必用外消,始觉行以艾灸,切勿妄行勾割。先 
医曰∶诸经惟少阳厥阴二经生痈疽,惟少阳阳明二经生瘰 ,盖由多气少血之故耳。凡 
诊外科之脉,脉浮紧,应当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必发痈疽;脉浮而数 
,身体无热,形默默,胸中微燥,不知痛之所在者,必发痈疽。未溃之先,按之有刀锋之健 
浮,既溃之后,按之略如锋之轻浮,此易收功也。若未溃之先,脉来迟缓,不疾不徐,既溃 
之后,脉来健实,或大与洪,难取效也。若一得痈疽,脉来前后虚弱,此危证也。凡刺痈肿 
,须认有脓无脓,用手按之,手起而即复者有脓,手起而不即复者无脓(此所谓引手)。重按 
乃痛,脓之深也;轻按即痛,脓之浅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至于用刀手法,刀口勿 
嫌阔大,取脓易尽而已。凡用刀之时,深则深开,浅则浅开,慎勿忽略。如开鱼口、便毒、 
背疽、脐痈、腹痈、瘰 ,宜浅开之;若臂痈、胯疽,肉浓等处,宜深开之,使流出脓,以 
泄内毒,不可不知也。凡疡初生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 
其患疮疽必深也;若起居平和,饮食如故,其疮疽浮浅也。如脓出而反痛者,此为虚,宜补 
之;亦有秽气所触而作痛者宜和解之,风冷所逼者宜温养之。如疽发深而不痛者,胃气 
大虚,必死肉多而不知痛也。凡疮疡时呕者,当作毒瓦斯上攻治之,溃后当作阴虚补之;若年 
老溃后,发呕不食,宜参 白术膏以峻补之。河间谓∶疮疡呕者,湿气侵于胃,宜倍白术。 
痈疽发渴,血气两虚,用参、 以补气,当归、地黄以养血。凡痈疽有实热者,易疗;虚寒 
邪热者,难治。肿起坚硬脓稠者,为实;肿平软漫脓稀者,为虚。凡治痈疽、发背、疔疮、 
乳痈、一切无名肿毒,先须托里,勿使毒入附延骨髓;托里之后,宣热解毒、定痛排脓,是 
为急切工夫。 

卷上
申明外疡实从内出论
属性:夫外疡之发也,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 
也。其始或外由六淫之气所感,或内被七情受伤。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邪 
必凑之。又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明乎此义,则治证了然矣。如夏令暑蒸炎 
热,肌体易疏,遇凉饮冷,逼热最易内入,客于脏者,则为痧、为胀;客于腑者,则为吐、 
为泻;客于肌表者,则为 、为瘰、为暑热疮、为串毒、为丹毒游火;客于肉里者,则为痈 
、为疡;客于络脉者,为流注、为腿痈。斯时正气壮强,逼邪出外,根据法治之。在内证尤为 
易愈,或三日,或五日,或一候即霍然矣;若外疡则稍多日期。亦有暑邪内伏,遇秋而发者 
,在经则为疟,在腑则为痢,其在肌络则为流注、腿痈等证,是名阳挟阴,用药则以解散和 
营通络;即不散而成脓,亦不至有大患。又有正亏邪伏深入,交寒露霜降而发者,在内则为 
伏邪瘅疟,朝凉暮热,或昼夜热而不退,缠延不已,致阴虚化燥,痉厥神迷,内闭外脱,不 
可为治;在外发痈疡,则为正虚邪实,阴中挟阳;成脓溃后,虽与性命无妨,然收功延日, 
不能速愈。此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之大凡也,为疡科中之第一义,故首揭 
之。 

卷上
辨脑疽对口论
属性:薛立斋曰∶脑疽属太阳膀胱经积热,或湿热上壅,或风温外感,或阴虚火炽,或肾水亏 
损、阴精消涸所致。其源之浅深不同,而证之轻重亦异。初起一粒形如麻豆;至一二日微寒 
身热,渐渐加大;至七日成形,根盘红肿,顶突宽松,是为顺证。斯时憎寒壮热,朝轻暮重 
,舌白苔腻,胸痞哕恶,脉细弦数,此湿热上壅,即用黄连泻心汤,或温胆法;若面油红, 
舌干绛赤,烦躁干哕,口渴喜饮,大便坚实,是火热伤液,如犀角地黄汤,或羚羊角、银花 
、地丁、石斛、芦根、鲜首乌、黄芩、枳壳、山栀、丹皮、灯心、竹叶、夏枯草等类,清其 
火毒、解其营热。至十四日后脓透,根盘焦紫,热退身凉,脓水淋漓,倘有不能透彻,清营 
方内加甲末、制蚕、角针,以攻其毒。至二候半,瘀腐渐脱,新肉渐生,身热渐退,脾胃醒 
复。过二十八日后,腐全脱,新肉满,饮食嘉,调养好,四十日收功。 
又有一种阴证,初起形色俱不正,寒热不加重,身虽发热,面色形寒,疡不高肿,根盘 
平塌,散漫不收,过候不透,脓稀不腐,正气内亏,不能使毒外泄,而显陷里之象。此由平 
日肾水亏损,阴精消涸,阴火炽甚而成,其危险不能过三候矣。其中犹有三陷变局,谓火陷 
、干陷、虚陷也。火陷者,气不能引血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渐致神迷,发痉发厥;干 
陷者,脓腐未透,营卫已伤,根盘紫滞,头顶干枯,渐致神识不爽,有内闭外脱之象;虚陷 
者,脓腐虽脱,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脾气不复,恶谷日减,形神俱削,渐有腹 
痛便泄寒热,宛似损怯变象,皆不治之证也。大凡此证以小者为对口,大者为脑疽,俗即云 
落头疽也。由感于六淫之邪而发者,为顺为阳;伤于七情而发者,为逆为阴。余疽仿此。( 
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以上论中,自阴证起,及三陷变局,不录方药者,以其变化多端,各宜随证治之。 

卷上
脑疽后论
属性:脑疽之证,前言从外感受者轻,从五脏蕴结内发于外者重,兹复举而申明之。由外感发 
者,多生于正中,属督脉所主。督脉起于尾闾穴,贯脊而上,气血交会,毒瓦斯得之,乃能外 
发,故易于高肿溃脓,生肌收口,此为易治之证。从内发者,多生于偏旁,属太阳膀胱经所 
主。太阳膀胱主司寒水,性质多沉,起于巅顶,贯项两旁,夹脊而下,此处发疽,气血与疮 
毒交会下流,故疮多平塌,根脚走散,两肩漫肿,膊项难转,背如负石,难以成脓,难溃难 
敛,此不易治之证。夫所谓从五脏蕴结而成者,其源有五∶心绪烦扰,煽动不宁,以致火旺 
而沸腾,行于项间,与寒水交滞而为脓者一也;恼怒伤肝,项乃三阳经统筋之所,肝伤则血 
脉不潮,筋无荣养,凝结为肿,故项紧急强痛,不能转侧,其患未溃前,肉色紫暗,坚硬漫 
肿,破流血水,木痛无肿者二也;思虑伤脾,脾气日损,又或膏粱损胃,胃汁干枯,以致中 
脘痞塞,气不营运,逆于肉里,乃生壅肿,其患外皮虽腐,内坚不溃,口燥舌干,饮食不进 
,根脚走散,脓秽色散者三也;忧郁伤肺,肺伤则毛窍闭塞,腠理不通,气不舒畅,纵横经 
络,结而为肿,其疮形多平陷,色淡不荣华,皮腐脂流,形如汤泼,气粗短促,鼻煤鼻 , 
漉漉生痰,殷殷发嗽者四也;恣欲伤肾,肾伤则真阴之气败,真阴一败,相火即生,此火最 
能自升自降,或动或静,疮形紫黑,脉数乖度,烦躁口干,随饮随渴者五也。故云内发者重 
。 
外疡中脑疽为第一险证,易成易败,变化多端,故再细论之,特揭篇首。 

卷上
辨百会疽玉枕疽论
属性:百会疽者,一名玉顶疽。起于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督脉、足太阳之交会处 
。初起寒热大作,形如粟米,根盘坚硬,疼痛彻脑,头如顶石,色赤者,可治。此由阳经亢 
极,热气不散,气血凝滞,结聚巅顶而成;或由六阳经受风邪,风火相煽,脏腑热毒上攻所 
致,其证为阳。治以真人活命饮、泻心汤或犀角地黄汤。至七日成脓,脓泄毒化,调理可愈 
。若因心事劳攘,或真阴耗竭,虚阳浮泛而发,其色紫黑,三、五日后,闷乱而神不定,则 
不可治矣。证虽发于阳,实由阴精之消涸也。 
玉枕疽,即后脑发,生于脑后枕骨中。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滞而成。 赤高肿者,易 
治;平塌漫肿,未脓先腐,但流血水者,难治。治与脑疽同。 

卷上
辨夭疽锐毒虚实论
属性:夫夭疽锐毒者,发于耳后一寸三分,属少阳胆络,左名夭疽,右名锐毒,俗谓之耳后发 
。此证有虚有实,初起根盘散漫,顶不高突,平塌色白,形神俱静,微恶寒,微身热,渐减 
谷食。此由肝邪久郁,微感温邪,触动而发。如正旺者,气血亦能化脓,溃后肿消郁散,月 
余收功。治法用疏肝流气饮,或羚羊角散加石决明、牡蛎、刺蒺,或真人活命饮。如阴亏肝 
旺,化风逆络,半边头痛彻脑者,正气不能引血成脓,毒必内攻,或手足逆冷,或气喘呃逆 
,或痉或厥,或七日,或两候而毙,此为真阴证也。 
又有温邪阻络,耳后发肿,根松顶高,初起虽色白,成脓却 红,憎寒壮热,痛则朝轻 
暮重;溃后即热退肿消,脓尽收口。是即风热轻证,名火痰毒也。治以疏散凉解为主,如万 
灵丹、荆防败毒散、羚羊角散之类。 

卷上
辨大头瘟抱头火丹毒论
属性:大头瘟者,系天行邪热疫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一名时毒,一名疫毒。其候发于鼻面、 
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初起状如伤寒,令人憎寒发热头疼,肢体甚痛,恍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