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医镜-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寒传经之邪。每自膀胱入。一见太阳头痛等症。即宜发散。不使邪气入为诸经害。则膀胱
为第一关隘矣。
膀胱为太阳腑。有表症。左尺脉必浮。其症为头痛。为项脊强。为身痛。四肢拘急。为发热。为恶
寒无汗。为喘嗽。
头痛者。头脑痛而连项脊也。加味香苏散主之。甚者加羌活、葱白。项脊强者。太阳经所过之地也。香
苏散主之。身痛四肢拘急者。风伤卫。寒伤营。寒主收引也。桂枝汤主之。发热者。腠理闭塞也。香苏
散主之。恶寒无汗者。寒乘表也。麻黄汤主之。喘嗽者。寒邪客于皮毛。肺气不得升降也。麻黄汤主
之。轻者。止嗽散。
膀胱之虚。肾气不化也。脉左尺必细沉。其症为小便不禁。为劳淋。为老淋。
小便不禁者。气虚不能统摄也。十补汤主之。劳淋者。劳力辛苦。气虚不化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老
淋者。老人思色。精不出而内败。大小便牵痛如淋。宜萆 厘清饮。去黄柏。加菟丝、远志以去其精。再服
六味地黄丸。
膀胱之实。脉左尺必洪大。其症为气淋。为血淋。为关格。为膀胱气。
气淋者。气滞。水道阻塞。脐下胀痛也。假苏散主之。血淋者。蓄瘀茎中。割痛难忍也。生地四物汤加红
花、桃仁、花蕊石主之。关格者。溺闭而吐逆也。假苏散主之。膀胱气者。一名胞痹。气结膀胱少腹。热
涩于小便也。橘核丸主之。
膀胱之寒。左尺必沉迟。其症为冷淋。
冷淋者。寒气坚闭水道。肢冷喜热也。金匮肾气丸主之。
膀胱之热。左尺必数。其症为小便不通。为膏淋。为石淋。为便脓血。为发狂。
小便不通者。渴则热在上焦。四苓散加山栀、黄芩。不渴则热在下焦。滋肾丸主之。膏淋者。滴液如膏
也。萆 厘清饮主之。石淋者。下如沙石也。益元散加琥珀主之。便脓血者。心气移热于膀胱也。阿
胶散主之。发狂者。伤寒热结膀胱。下焦蓄血。少腹硬满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卷二脏腑证治
膀胱部
属性:补膀胱药。即补肾之药。肾气化则小便自行。
〔泻膀胱猛将〕羌活、麻黄、防己、木通、葶苈、猪苓〔次将〕独活、防风、蒲黄、
川楝子、前胡、 本、泽泻、葱
〔凉膀胱猛将〕甘遂、龙胆草〔次将〕车前子、茵陈、海金沙、川黄柏
〔温膀胱猛将〕吴茱萸〔次将〕乌药、茴香
卷二脏腑证治
膀胱部
属性:x假苏散x 治气淋。
荆芥 陈皮 香附 炒麦芽 瞿麦 木通 赤苓(各二钱)
x生地四物汤x 治血淋。
生地(三钱) 归身 赤芍(各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x香苏散 桂枝汤 麻黄汤 止嗽散 益元散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
气丸 调胃承气汤x(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x十补丸 萆 厘清饮 阿胶散x(三方见心部) x橘核丸x(见肝部)
x四苓散x(见脾部) x滋肾丸x(见肾部)
卷二脏腑证治
胆部
属性:(足少阳属腑)
胆者。清虚之府。居半表半里之交。与肝为表里。气血足则胆气壮。气血虚则胆气怯。胆受邪
即阴阳交战。而寒热往来。故疟症之来不一。而总不离乎少阳也。然其担事之力。犹中正之
官。不偏不倚。决断出焉。
胆有表症。左关脉必浮而弦。其症为头汗。为寒热往来。
头汗者。寒邪将化火也。小柴胡汤加丹皮主之。寒热往来者。阴阳相争也。小柴胡汤主之。
胆之虚。左关脉必细软。其症为惊悸。为太息。
惊悸者。心血不足以壮之也。安神定志丸主之。太息者。气虚也。四君子汤主之。
胆之实。左关脉必洪。其症为胸满。为胁痛。为耳聋。
胸满者。邪气结聚也。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主之。胁痛者。邪入胆经。布之胁下也。小柴胡汤加山栀、
枳壳主之。耳聋者。气火上冲而闭也。逍遥散加蔓荆、石菖蒲、香附主之。或小柴胡汤。
胆之寒。脉左关必迟。其症为精滑。为呕吐。为舌苔滑。
精滑者。肢肿食少。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温胆汤主之。呕吐者。邪正相争也。小柴胡汤加藿香汤主之。
舌苔滑者。邪未化火也。二陈汤主之。
胆之热。脉左关必弦数。其症为口苦。为呕吐。为盗汗。为目眩。
口苦者。热在胆。胆汁泄也。小柴胡汤主之。呕吐者。胆移热于胃也。小柴胡汤加姜炒竹茹主之。盗
汗者。热开腠理也。小柴胡汤加丹皮主之。目眩者。胆附于肝。肝窍在目。热故眩也。小柴胡汤加山栀
主之。
卷二脏腑证治
胆部
属性:〔补胆猛将〕乌梅〔次将〕枣仁
〔泻胆猛将〕桔梗、青皮〔次将〕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凉胆猛将〕龙胆草〔次将〕青蒿、槐实
〔温胆猛将〕肉桂、细辛〔次将〕山茱萸
卷二脏腑证治
胆部
属性:x温胆汤x 治胆气虚寒。梦遗精滑等症。
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实(八分) 陈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熟地
炒枣仁(各三钱) 远志(一钱) 五味子(一钱) 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 枣(一枚)
x小柴胡汤 四君子汤 逍遥散x(以上三方俱见卷一) x安神定志丸x(见心部) x二陈汤x(见肝部)
卷二脏腑证治
大肠部
属性:(手阳明属腑)
大肠者。肾阴之窍。传道之官。受事于脾胃。而与肺金相表里。故肺气虚则肠若坠。而气为之
陷。肠液少则肺亦燥而鼻为之干。其呼吸甚密迩也。然肠口上接小肠。下通谷道。为诸脏泄
气之门。启闭一失职。而诸脏困矣。大肠无表症。皆属于里。
大肠虚者。气虚也。脉右尺必沉弱。其症为久痢。为脱肛。
久痢者。气血不足也。归脾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加乌梅均可。脱肛者。气虚下陷也。
补中益气汤加荷叶主之。
大肠实者。胃实移热也。脉右尺必洪实。其症为便闭。为脏毒。为燥渴谵语发狂。为肠痈。
便闭者。实火闭也。小承气汤主之。脏毒者。肠胃不清。下如鱼肠。如豆汁也。芍药甘草汤主之。燥渴
谵语发狂者。燥屎不出也。小承气汤主之。肠痈者。当脐而痛。溺数如淋。千金牡丹皮散主之。
大肠寒者。积冷也。脉右尺必沉迟。其症为久痢。为便血。
久痢者。腹绵绵痛。寒积在肠也。鸦胆子包粉团吞之。便血者。肢冷喜热。寒在肠也。附子理中
汤加归、芍主之。
大肠热者。肺经移热居多。脉右尺必数。其症为便血。为肠风。为脱肛。
便血者。口燥唇焦。热在肠也。芍药甘草汤加黄芩、丹皮、生地。肠风者。脏腑有热。风邪乘之。
故下血而腹不痛。清魂散主之。脱肛者。肠有火则脱出难收。肿而痛也。三黄解毒汤加知母、荷叶主之。
卷二脏腑证治
大肠部
属性:〔补大肠猛将〕淫羊藿、罂粟壳〔次将〕诃子肉、百合
〔泻大肠猛将〕大黄、桃仁、雷丸、麻仁、升麻、紫草〔次将〕秦艽、旋复花、郁李仁、
杏仁、大腹皮、白芷、梨汁
〔凉大肠猛将〕黄芩、黄柏〔次将〕地榆、槐实、知母、连翘
〔温大肠猛将〕胡椒、破故纸、枸杞〔次将〕当归
卷二脏腑证治
大肠部
属性:x千金牡丹皮散x 治肠痈。
丹皮 苡仁(各五钱) 栝蒌仁(一钱五分) 桃仁(十二粒研)
水煎服。如大便闭。加大黄钱半。当归三钱。
x鸦胆子方x 治久痢。寒积在肠。
用鸦胆子一个蒸透。将米粉包作团子蒸熟。以开水囫囵吞下。空心服。
x清魂散x 治肠风下鲜血。而腹不痛者。
荆芥(炒黑三钱) 当归(五钱)
x十全大补汤x x补中益气汤 附子理中汤 小承气汤x(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x归脾汤x(见心
部) x芍药甘草汤x(见肝部) x三黄解毒汤x(见胃部)
卷二脏腑证治
小肠部
属性:(手太阳属腑)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上口即胃下口。水谷由此而入。其下口即大肠上口。此处泌
别清浊。俾水液注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是腑中之有鉴别者。故与心相表里。脉附于膀胱
而在左尺。小肠无表症。皆属于里。
小肠虚。左尺脉必细软。其症为溺赤短。为腰痛。
溺赤短者。水不胜火也。生地黄汤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主之。
小肠实。左尺脉必洪弦。其症为小肠气。为交肠。
小肠气者。气滞下焦。脐下转痛。失气则快也。橘核丸主之。交肠者。阴阳拂逆。大小
肠交也。五苓散主之。
小肠寒。左尺脉必迟。其症为咳嗽失气。
咳嗽失气者。小肠嗽也。止嗽散加芍药主之。
小肠热。左尺脉必数。其症为溺涩溺短。
溺涩溺短者。湿热壅滞也。导赤散主之。
卷二脏腑证治
小肠部
属性:〔补小肠猛将〕生地
〔泻小肠猛将〕木通〔次将〕瞿麦、海金沙、川楝子、苡仁、赤芍、赤茯苓、灯草
卷二脏腑证治
小肠部
属性:x生地黄汤 六味地黄丸 五苓散 止嗽散x(俱见卷一) x导赤散x(见心部) x橘核丸x(见肝部)
卷二脏腑证治
三焦部
属性:(手少阳属腑)
三焦者。人生三元之气。脏腑空处是也。上焦心肺居之。中焦脾胃居之。下焦肝肾膀胱大小
肠居之。其气总领脏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竟体调和。斯其职已。
三焦之病。属于脏腑。并无另立病名。
卷二脏腑证治
三焦部
属性:〔补三焦猛将〕淫羊藿、黄
〔泻三焦猛将〕青皮、木香〔次将〕柴胡、香附
〔温三焦次将〕乌药、白豆蔻、胡桃
〔凉三焦次将〕山栀、麦冬、黄柏、地骨、青蒿、连翘
卷二脏腑证治
心包络部
属性:(手厥阴属腑)
心包络者。即膻中。与心相附。居膈上。代君行事。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见证有手中热。心中
大热。面黄目赤。心中动诸端。而要之包络之病。即心部之病也。言心不必更言包络矣。
卷三儿科证治
儿科论治
属性:小儿之病。百倍难于方脉。其疾痛 痒不能自言。旁人又不能代言。全恃医家以意揣之。揣
之不合。杀人易于反掌。即揣得其当。而小儿纯阳之体。易虚易实。药一过分。变幻百端。此非
绝顶聪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未易胜任也。至于护惜之深。姑息之至。则饱暖失宜。果物
恣食。畏苦废药。或求速杂投。则又非医家之咎矣。然揣之之法。不过辨其表里虚实寒热。其
法与方脉无异。其症亦与方脉同。方脉中之病。小儿亦无不有也。故不能儿科者。或能治方
脉。不能方脉者。必不能治儿科。
卷三儿科证治
初生保治
属性:初生三朝。即用三黄汤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后。每日投金银花汤。至弥月而止。可保其痘稀。
而少疮疹之患。若遇寒冬之月。或小儿体寒质薄。则专用金银花汤亦可。弥月间声直发搐。
撮口脐风。是胎风也。俗名腹里惊。因其母肝气素郁。儿禀受之。再浴时断脐时。或有进风。得
外风则内风动。此症发之太早。泣不出声。泣而无泪者。皆难治。治法。痰盛者先治痰。火盛者
先清火。或用益黄散治之。视其牙龈有泡。急以绵裹指擦破之。用青黛、冰片。略涂口内为妙。
至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