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博览群书2006年第03期 >

第13章

博览群书2006年第03期-第13章

小说: 博览群书2006年第0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志向,这像是一种能够激励人的叙事方式。正由于这样的叙事方式与励志或曰教育意义有关,因此戏剧以及其他文艺作品,包括按照某种强烈的道德期待制造出来的新闻报道在内,都很擅长于表现主人公如何战胜挫折而成就一番大事业,至于如何渲染和营造出强烈的挫折感,就成为道德教育领域一项关键的技术活。
  粗粗分来,人生可能遭遇的重大挫折有两大类,一类是遭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变,比如说洪水地震火灾或者疾病之类,或者是自己直接受到这些打击,或者是在通常还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不应该独自支撑人生重负的时候因家人不幸离去而遭受到间接的打击。当这些不幸不期然地降临到人们头上,就给了主人公以成为励志书籍与戏剧主人公的机会;但是人生的不幸还有另外一种类型,那就是遭到文化意义上的或曰心理意义上的打击,这样的打击对人类的伤害是否不亚于那些自然的灾变,并没有什么可以量度的标准,然而人们因为遭受这类打击而激发出昂扬志气的可能性,恐怕决不会亚于面对自然灾变时的反应。
  朱买臣的遭遇就属于后者,因为他遭受到一种在中国古代社会很是罕见的心理打击——被妻子休掉。我们读古书,包括读古代的文学作品,看老戏,经常读到看到的是男人如何欺侮女人,是陈世美那样的负心汉,是他们如何对女人薄情,似乎男人既然是男人,就获得了一种天然的权力,轻易地找一个理由就可以把发妻休掉,甚至理由都不用找,而女人面对男性的强权只有屈服的份儿。我们也读过无数声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之黑暗的檄文,也都是在说女性如何受男性压迫。不管这样的艺术与这样的声讨是否符合事实,至少我们还需要知道另一个方面,那就是,这个社会越是对男人有利,越是男性中心,男人遭遇女人唾弃的经历就越是难以接受,而朱买臣碰上的正是这样的事情。虽然最早的戏文以《朱买臣休妻记》为题,但无论是就史书而言,还是从戏里看,朱买臣的故事都不能与历史上常见的男人休妻的故事相提并论,无沦故事多少种讲法,始终是男人被妻子休的故事,说“休妻”那是笑话了。
  历史上很少男人被妻休的记载,尤其是这样无厘头的休。根据史书,朱买臣的妻子之所以要打离婚,是由于她觉得丈夫丢了她的人,做了让她觉得无颜见人的事情。什么事呢?“歌呕(讴)道中”。我们无从判断在朱买臣生活的时代,一个男人在大街上疯疯癫癫地吟诗或唱歌究竟有多丢人,更无从知晓他的行止究竟会让他的发妻感到多么耻辱,但是正如俗话所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结果就是朱买臣的妻子受不了了,她羞愧难当,愤而离去,即使朱买臣搬出富贵注定就要来临的天意加以诱惑也不能劝阻她。
  《汉书》的作者好像没有励志癖,这部史书并没有告诉我们朱买臣因为妻子的离去受到多强烈的刺激,只是说到他已经离异了的发妻再婚后看到他仍然落魄,很有人情味地接济他;而且,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身为平民的前妻,看到朱买臣得意洋洋地回到故里时,表现出一位有骨气的女性的人格尊严,她虽然不得不与现任的丈夫一起接受前夫的施舍,却很快就毅然自绝。但是戏里朱买臣夫妻的品格却与《汉书》大相径庭。朱买臣的故事一进入戏剧领域,关窍立刻发生巨变。
  一到戏里,朱买臣就成为胸怀大志勤奋好学的好榜样。但是我这里不想过多地讨论在这个勤奋好学的模范典型的塑造过程中,后人是怎样把那些令人景仰的优良品质一股脑儿地堆砌到他身上的,因为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实在是不胜枚举且早就广为人知。我想说的是塑造模范典型时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程序,那就是为模范典型寻找烘托。所以我并不打算把话题集中在朱买臣这样一个看来因为长期受压抑而精神多少有些失常的读书人如何演变为勤奋、执着、志向高远且最终取得成功的文化英雄的过程,而要着重看看这个模范典型因为有了哪些烘托和怎样的烘托,才显得如此光辉夺目。
  朱买臣的托就是我们屡屡提及的他那位结发妻子。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托,做到连名字都让后人随随便便地换来换去。朱妻在元杂剧《渔樵记》里姓刘,在昆曲《烂柯山》和京剧《马前泼水》里叫崔氏,在梨园戏《朱买臣》里姓赵,你不会因为这是戏剧就轻易地原谅那些胡乱给朱妻安一个姓氏的人,因为你会愤怒为什么朱买臣的名字从来没有被写错过,但愤怒毫无意义,因为几百年来朱妻只是一个符号,不管她姓什么,她的作用一以贯之,从她进入戏剧开始,她就成为朱买臣发愤读书并且最终考上状元的催化剂——仅仅是让朱买臣成功的托。
  这里我们需要对历史的戏剧化书写做点说明——朱买臣的时代并没有状元可考,但是从宋元年间直到明清的戏剧里,考上状元几乎是文人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比朱买臣早得多的苏秦在戏里也不得不去参加科举考试。我强调这是对历史的戏剧化书写,并不是说戏剧就可以完全不顾历史事实,而是说考上状元是后世的文人与民众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改变命运的格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人生因此完全改观,这是所谓“一步登天”最简洁的写照,用当代人的说法叫作“知识改变命运”。既然命运以这样的方式改变是如此富于戏剧性,因此一代又一代人,无论是文人还是老百姓,都已经习惯于用这样的方式来定义由普通平民而转瞬间大富大贵,这种文人最根本意义上的成功,那么我们何不坦然地接受这种描写呢?但事实不像口号那么简单,对于文人而言,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的并不仅仅是“知识”,往往还要有些其他特别的际遇,一般的戏剧,只是简单地写主人公的才气加上运气,不如朱买臣故事那样有机趣,知道用老婆做文章。
  前面说到,朱买臣的故事有好几种不同的讲法。但关键处并无二致,都是说朱买臣被迫给妻子写下一封休书,受此羞辱,他发愤读书,终于一举得中。从《渔樵记》开始故事都是这个套路,那位或姓刘或姓崔或姓赵的女人在大雪纷飞寒风彻骨之日,不惜一切地逼朱买臣休了自己,而这次“逼休”正是朱买臣最终成功走上仕途的转折点。想否认“逼休”的关键作用很难,按照戏里的说法,当时朱买臣已经49岁,结婚后至少长达二十年时间里一无所成,按照后来的戏里越来越清楚的写法,当时的朱买臣已经考过九次科举——三年一次,他应该是从20岁开始进科场,遭遇了连续九次失利。这位连续九次进考场都铩羽而归的老童生被结发的妻子劈头一顿臭骂之后,居然就高中头名状元,不由人不想起那句名言——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位女人——女性的伟大作用在这里毕露无遗。
  可惜这个故事并不是歌颂一对夫唱妇随的婚姻楷模,相反,戏剧里那位或姓刘或姓崔或姓赵的女性,在逼休时显得很没有品位和教养,一点也不像是可以做状元夫人戴凤冠霞帔的角色,她在逼丈夫休了自己时,也不像史书里所说只是有点羞耻心,不愿意丈夫在大街上装疯卖傻。从历史到戏剧,朱买臣的境遇越来越显得可怜,而女主人公则越来越刻薄,而正是由于朱买臣的可怜与她结发妻子的刻薄,才使得从失意到得意的朱买臣顺利地荣登励志故事中正面典范的宝座。
  因此我们可以说,朱买臣正面形象的塑造过程,就是一部完整的典型生成教材,更是一部成功运用了反衬法以烘托出一个光辉典型的形象生动的教材。
  是啊,在元杂剧里,那位姓刘叫玉天仙的女性,面对的本是个实在难以容忍的丈夫。至少从玉天仙和她父亲的角度看,他们逼朱买臣写下这纸休书并没有任何的不当,用玉天仙的话说,“你是一个男子汉家,顶天立地,带眼安眉,连皮带骨,带骨连筋,你也挣(门坐)些儿波。”元杂剧最精彩的是大量的市井语言,《渔樵记》也是这样,读读这个剧本里朱买臣夫妻怎么吵架,是很让人开眼界的,你刀我枪真让人感慨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朱买臣耍起无赖根本就不让玉天仙半分;但是按照戏里的写法,当玉天仙讲出这句话时,朱买臣受不了了。我怎么也想不出玉天仙这段话有什么毛病,她无非是叫自己的丈夫要有点出息,那前提是在当时,朱买臣确实是个没一点出息的男人,而当老婆抱怨家里没米时他居然还狡辩道咱家里不是还有柴吗?我想听到这样的话这世界上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女人都会比玉天仙更愤怒。但是朱买臣好像唯一受不了的就是老婆说他没有出息——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夫妻斗嘴时玉天仙说出的最接近于事实的真话,而残酷的真话总是比起哪怕是很恶毒的假话更有可能刺疼人心——他就是听到这句话以后才下决心给玉天仙写下休书,并且走上了他获取状元的阳关大道。
  《渔樵记》的结局很勉强,朱买臣做了官回到故乡,听说玉天仙想复婚,前思后想,“想着那凛冽寒风,大雪漫天,想着我那身上无衣,肚里无食,怀内无钱”,因此是“当初你要休离我便休离,你今日呵要团圆我不团圆”。他自然是断断不能与刘氏重归于好,而玉天仙只不过骂骂咧咧地说:“我想他在俺家做了二十年夫婿,每日家偎慵堕懒,生理不做。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这厮原来是个忘人大恩,记人小恨,改常早死的歹弟子孩儿。”但是故事前面有个元杂剧里很常用的伏笔,说是刘氏逼休本是他父亲的激将之计,是由于“男子汉不毒不发”,用刘二公的话说,“他每日家偎妻靠妇,四十九岁,全不把功名为念。我生逼的他求官去,我是歹意来?”而即使刘氏逼他写了休书,以前几十年的情分总无法否认吧,“他全不想在我家这二十年,把冷水温做热水,热水烧做滚汤与他吃。”按照这样的设计,朱买臣虽然也很牛地让刘氏把一盆水泼在地上眼看着她无法收回,最后却还是依情依理地与刘氏复婚,覆水难收的典故在这里,就显得有些可笑。
  但是在传奇和京剧里,朱买臣的夫人就没有那么好的命,元杂剧里的这个伏笔不用了,而且那盆决定朱的结发妻子——现在她姓崔——命运、也很让小人得志的状元郎解气的水也由朱买臣自己泼了,而且他还要趁机忆苦思甜大唱特唱,以京戏为例:“想当年我将你娶家下,实指望夫唱妇随我宜室又宜家。朱买臣贫穷并非假,正所谓家徒四壁我日对着芙蓉花。日用三餐费用虽不大,怎奈是我肩不能担担,手不能够提篮,我又不能买卖做生涯。那一日深山把柴打,偏遇着北风冽冽、大雪飞飞上山滑,我才无可奈何转还家。你逼定我休书来写下,那时节鸳鸯两分叉。也是我买臣福份大,你看我身穿大红,腰扣玉带,足蹬朝靴,头戴乌纱,是颤颤巍巍两朵红花。十字街前拦住了马,你叫我将你带回家。我若是将你带家下,岂不被街坊邻人耻笑咱。千差万差你自己差,恩爱的夫妻就变成了活冤家。来来来,将桶水泼地下。你若能收覆水我带你回家。”
  且不说朱买臣拒绝复婚的理由越来越充分,在这里朱的结发妻子崔氏也不再像在元杂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