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当代 2009年第1期 >

第82章

当代 2009年第1期-第82章

小说: 当代 2009年第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民间的神灵如此繁盛,可知所有相信神灵存在的人们,也同时相信另外两条法则:神灵无处不在;随时可能有全新神灵横空出世。 
              民国距今,去之未远。这些享受着祭祀的民间诸神,他们都是从哪儿来的? 
               
              2 
               
              《说文解字》词条: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对“神”进行释义时,遇到了老虎吃天的麻烦,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于是他避实就虚,用拆字法把“神”字硬生生拆解一道来搪塞。 

              古人所指的神,全名“天神”,而此天神,大体类似通常所说的“造物”。 
              以这个标准评估,民国年间将百姓民俗活动搞得风生水起的那些神灵,一个都不够资格。他们之中谁也不具备“引出万物”的能为与功劳。 
               
              3 
               
              地球上所有原始人类,全都对世界和生命从哪里来充满了迷惑和探究兴趣,都曾经假想,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不会是“从来如此”。一定应当有个“开头”。而创世之前,什么都不存在,一片虚无。这一想法,暗合宇宙大爆炸学说。 

              中国古人在考量天地万物来源的时候,也曾怀疑过,最早是出现了爆炸之类巨大的异常事件。盘古开天地就是对这一异常事件的中国化猜测。 
              那么,这个爆炸或者其他,总不能是完全的无中生有吧?绝对虚无中,导致异常发生的能量是什么?怎么想,没有第一次推动,事情就难圆其说。古人不创造出神灵,然后从神灵身上找到创世解释,天天面对这个神奇又危机四伏的世界,是太焦虑迷惘了。 

              神的栖息地与落脚点,是神话。 
              很早很早以前,一个夏初的下午,山洞前面,一群人刚刚饱餐了一顿鲜美的烤肉,愉快地抚摩着肚皮。有手脚勤快的,从火堆里选出进着火星的炭块,小心翼翼带到保存火种的地方,用灰烬将炭块掩埋妥当。其他人舀来泉水将篝火浇灭。这天是个好日子,这群人没有耗费太多时间和气力就猎杀到了足够的食物,天气在可爱地转暖,离开篝火也不会感到寒冷,太阳给以身体和情绪的感觉,远比从篝火那里得来的饱满舒适。人们各自散开,在阳光下横陈赤裸的肢体,尽情享受生命。他们眼前,是无垠的天空。 

              天气好,真是好啊!吃饱喝足,真是好啊!全身上下都通泰,没有疼或痒来骚扰,真是好啊! 
              这群人张着天真的眼睛,久久凝望天宇,思绪漫无边际飘飞而去。天好高,高到最锐利的眼睛也看不透。天时常有云层遮盖,云打算遮盖什么?天的深处,该是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吧?生活在那里的,也许是一些比我们更为强大,也更为自由快乐的生命? 

              这样的好日子,难得遇到。更多的时候,这群人备受被风云雷电以及灾变、饥饿、病痛、死亡的恐吓与折磨。大家依偎在一起,用体温相互,取暖,以此传递同类的生命支持。这种时刻,他们投射向天空的目光就充满了悲哀与祈望,他们想,住在高天深处的那些人中间,有一个就是我们生死予夺的主宰吧?如果他有权任意拨弄世间众生,他也有责任给众生以保护。我们为什么有时得到保护,有时却遭受无情的拨弄?我的主宰,这是取决于你的高兴或不高兴,还是也取决于我们惹恼了你还是取悦了你么? 

              这些无解的疑问,让那群生灵体验到迷途的茫然。也许,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的精神焦虑与痛苦。其中有人偶然将手边一片草叶当做口香糖放进嘴里嚼着,聊以排遣烦忧。忽然之间,他的大脑被一束辉煌的强光击穿,他身体飘然上升,进入一个无限光明的所在。他被无可描述的狂喜大愉悦温柔包裹,他灵魂深处不禁迸发出一声呼喊:太美了,请停留一下! 

              这个瞬间。神灵从云端降临到了地面,真实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形态确切,眉目清晰,几乎伸手就可以触摸。人们就这样学会了用那种特殊的草叶安抚心灵,并向它索取现实生命难以企及的极致快乐。 

              英国科学家近期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在加勒比海岛上找到的某种古怪人工器皿,已被认定是公元前人类用以享受迷幻剂的专用工具。更早,在5000年以前的石器时代,人类就发现了某些植物对精神与心灵的奇妙作用。 

              我们诚实面对自己内心就知道,直到今天,纵使我们被现代科技常识与无限浩瀚的认识论学说格式化了每一个思维细胞,有时,我们还是不免会像原始人那样去玄想天外有“神”或者某个主宰。 

              来去无凭、茫然无助的地球生命,稍微有点意识,都不难想明白,头顶上还是有个无所不能的主宰比较安心啊。羔羊渴望牧人,生命渴望获得解释,心灵渴望安放之所,精神渴望引领与归依…… 

              大约公元前9世纪,盲眼的歌者荷马挎着一件原始乐器,行吟在古欧洲大地。他的歌与诗,为他那个民族的诸神修建起一所永久性的宫殿,大神宙斯率领他的家小与部属,一直在荷马建筑的宫殿里逍遥自在地活到今天。 

              公元前9世纪。中国是不是也有过一个荷马在中国大地上漫游,且行且歌?中国荷马,是不是也歌吟并记录了人与神共享的史诗? 
              对于后人来说,没有。 
               
              4 
               
              时间抵达人类公元之前的那两千年间,地球上凡有人迹的地方,人类这种智能生命,都与“神”共生共在。这段时间内,原始图腾里广泛混乱的“神灵”,经过对人心统治权的多轮征战角逐,逐步完成了胜王败寇的历史进步。不同的地域上,都分别有某个主神终于夺得了君临天下的至尊之位,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垄断霸权。 

              这段时间内,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在上帝亲自指挥下,带着他美貌绝伦的妻子,以侠客方式流浪于埃及、腓尼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路上历经无数冒险,建立了赫赫战功,最终成功地打造出了麦加圣城。(《旧约?创世记》) 

              印度的神灵世界也有大动作: 
              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他创造了一切。这是一个完美的寰宇,无始无终。永恒的主创造了梵天、毗湿奴和湿婆,赏给他们最优越的地位。梵天是天使军长,毗湿奴和湿婆担任辅佐……(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的文字经典《沙斯陀》) 

              相比之下,我们那位“引出万物”的天神,未免势单力薄,也太过虚无缥缈。 
              童年孔子煞有介事为“礼容”的时候。也许他想到过很多,但可以断言,后世遨游在中国广大土地上的各路神灵,无一有幸进入孔子的祭祀范围。 
              因为,孔子的春秋年代,中国地面上,神不怎么露面,也不怎么被人当回事。 
              春秋年月,包括孔子在内的诸子们,个个智慧超群,文字娴熟,他们在文章里对天地与社会议论风发,无所不及,给宏伟的中国文化大厦夯打出坚实的地基。然而说到有关“神”,却是他们共同的一大空门。 

              只有一位叫庄周的先生,无人知道他是否品尝了某种草叶,反正,有一天他在梦里蝴蝶般轻舞飞扬。他突然惊悟,智慧与梦想并非人类所独有。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它们对存在的体验是否比我们更丰富和深刻?物种限制能够超越吗?如果超越,是不是就可以进入某种“生命整体”,拥抱了永恒? 

              庄子就此冷淡了过眼烟云的社会活动。一门心思为实现人类“等生死齐寿夭”这一生命科学的最高理想而奋斗。他成为孔子同代人中对神仙最有好奇心与描述兴致的一位智者。 

              有座神山,称为藐姑射之山,神山里住着一位神人。那神人肌肤晶莹,冰雕雪琢,风姿绰约宛若妙龄少女。神人不吃五谷这等浊物,只呼吸清新的山风,饮用洁净的露水。这个美貌俏神人,乘着柔软云气飞翔,其坐骑是矫健的飞龙。随便就能来几趟太空自助游。 

              有一位叫王倪的老师认为,“至人”也就是所谓的神了!那种“至人”啊,好生奇异,身体有全自动控温功能,湿地茂盛的植被燃起荒火,热不着他,冰期降临大河封冻,冷不着他。“至人”的胆量和定力更是超一流,哪怕霹雳轰塌了山峰、风雨颠翻了大海,也别想惊吓到他一星半点。这样的“至人”哪,飞翔起来,乘的还是云气,其座驾却干脆是太阳或月亮。至于生老病死,“至人”当然早已超脱。 

              庄子描述的“神仙”,洒脱迷人。但怎么看还是脱不了一个“人”字,都够不上纯自然品种的天界神灵,更像是成仙得道的人类,也就是王倪老师所指的“至人”——将人做到了某种极致。 

               
              5 
               
              孔子用多半生的时间游走于春秋时代的国际社会,“读万卷书”和“走万里路”作为古人获取知识与见识的任督二脉,全被孔子练透打通。孔老师阅历丰富见闻广阔,但可以断定,他对神灵,所知不多。不仅他本人从未有过与神灵的亲自遭遇,就连他对神灵的关注度也极有限。不好说孔子是无神论者,不过他确实不像个有神论者。不如说,孔老师对鬼神皆持一种谨慎的狐疑心态,“子不语怪力乱神”,说的是孔子给自己的科研划定了严格界限:只问人间是非。拒绝涉足天界与幽冥以及人类前生后世的那趟浑水。 

              孔子的唯物主义,审慎并有所保留。他不否认神灵存在,但在他深心里,显然不乐意与神灵发生任何实质性的亲密接触。孔子想的大概是:否认世有神灵,缺乏证据,所谓说有容易说无难;若顺应民意轻言相信,苦于自己委实不曾获得与神灵直接过往的经验。万一此生始终和神灵两无谋面之缘,岂不会给后世落个孔子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话柄,大大有损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神灵之于中国古人,很像“天外智能生命”或“超自然力量”之于今人,都是令人着迷又难以忖度更无可掌控的高风险事物,让人既盼着又怕着,因为我们完全摸不清它们的生存规范与行为特征,吃不准它们的心理性格脾气。不巧生为人类的话,应当如何与神灵进行外交沟通,又如何才能与之建立友好和谐的双边关系,这在古代现代都是智慧的迷津,认知的黑洞。 

              孔子不愧智者中的智者——不了解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相互走得太近,常说的“惹不起躲得起”。 
              孔门弟子宰我向老师讨教:我曾听别人讲,黄帝活了三百岁,请问这黄帝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