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29-内经知要 >

第17章

429-内经知要-第17章

小说: 429-内经知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即 也。肾之脉上 内之筑宾穴。背者,五脏之所系也。 者。五脏之所主也。项者。诸阳之要道也。 
犯此五者亦名五逆)。 
《灵枢·玉版》篇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身热脉大而又腹胀,表里之邪俱盛也),腹鸣而 
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腹满而清、泄,阴症也,脉大者,是脉与症反也);衄而不止,脉大, 
是三逆也(鼻衄在阴,脉大为阳,阳实阴虚,死不治);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而溲血脱形, 
正气伤也。脉虽小而劲,邪仍在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脱形,真气已衰。身热,邪气 
未化。细小疾数,气血两败之诊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十五日交一节,言不能逾节也)。 
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大胀者,邪正甚也。四肢冷而脱形泄甚,脾已绝矣), 
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腹胀便血,阴脱也。脉大时绝;阳脱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 
三逆也(咳而溲者,气血俱损。形肉脱者,脾已绝。脉搏者,真脏见矣),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 
逆也(呕血而至胸满背曲。病已极矣。脉小属气败,脉疾属血败),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上 
为咳呕,中为胀满,下为飧泄;三焦俱病,六脉已绝)。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不及一时者,不能周一日之 
时也)。 
《标本病传论》曰∶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病在心者先心痛),一日而咳(心病传肺,火克金也), 
三日胁支痛(肺复传肝,金克木也,故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肝传脾,木克土也,脾病则闭塞不通。 
脾主肌肉,故身体重痛), 
三日不已,死(再三日不已,则脾又传肾,土克水也,五脏俱伤故死),冬夜半,夏日中(冬月夜半,水旺之 
极也。夏月日中,火旺之极也。火畏水,故冬则死于夜半。阳邪亢极,故夏则死于日中。盖衰极亦死,盛极亦 
死也)。 
肺病喘咳(肺主息,故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三日而之肝,金克木也)。一日身重体痛(一日之脾, 
木克土也)。五日而胀(五日而之胃,脏传腑也),十日不已,死(十日不已,胃复传肾,五行之数已极,故 
死)。冬日入,夏日出(此卯、酉二时,属燥金之化)。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肝开窍于目,而经脉布于胁肋),三日体重身痛(三日传脾),五日而胀(脾传胃 
也),三日腰脊少腹痛,胫 (三日传肾也),三日不已,死(三日不已,肾复传心,故死),冬日入。夏早食( 
亦卯、酉时也,燥金主之,木所畏也)。 
脾病身痛体重(脾主肌肉),一日而胀(脾传胃也),二日少腹腰脊痛,胫 (胃传肾也),三日背KT 筋痛, 
小便闭(三日而胃传膂膀胱也),十日不已,死(十日不已,复传于心,故死)。冬人定,夏晏食(此巳、亥 
时也,司风木之化,脾病畏之)。 
肾病少腹腰脊痛, (肾主下部,经脉行于少腹,腰脊, 骨之间),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闭(三 
日而传膂膀胱也),三日腹胀(三日而传小肠),三日两胁支痛(三日而上传心,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 
入胸中,故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夏伤肺金也),冬大晨,夏晏脯(此辰、戌时也。土旺四季,为水所 
畏,故肾病绝焉)。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 (五日之肾也),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闭(三日之膂膀胱也),五日身 
体重(《病传论》曰五日而上之心。此云体重疑误),六日不 
已、死(心复传肺),冬夜半后,夏日 (丑、未司湿土之化,气通于胃,失守则死)。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 (五日而之肾也),一日腹胀(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身 
体痛(一日而之心,腑传脏也。心主血脉,故为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心病不已,必复传金,故死),冬 
鸡鸣,夏下晡(丑、未时也,土能制水,故膀胱畏之,相传死期各有远近,脏有要害不同也,以次相传者必死, 
间一二脏或三四脏者,可以治矣)。 
《灵枢·经脉》篇曰∶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 
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肺属金主气,为水之母,故其气 
绝则津液去,而爪枯毛折也)。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 
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心主血脉,故心绝则血先死,其症在髦色不泽,面黑如漆,水化见也)。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 
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脾主肌肉,故脾绝则肉先死,其症在舌萎、人中满,唇反也)。足少阴 
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 
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已死, 
土胜水也(肾属水,故为冬脉。肾主骨,故肾绝则骨先死。其症在骨肉不相亲附,则齿长而垢,精枯发无泽 
也)。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当作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 
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肝绝者筋先死。其症 
在唇青舌卷而卵缩囊蜷也)。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晕,目晕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五 
脏之精上注于目,故五阴气绝则目转而晕,志先死矣。志藏于肾,真阴已竭,死在周日间耳)。六阳气绝则阴与 
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阳气不能卫外而为固,则汗泄,绝汗者,其形如 
珠,凝而不流,或气喘不休,汗出如洗者是也)。 
《阴阳类论》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冬三月阴盛之时,而见阳病 
者,至春初阳气发动之令,脉必有死征矣。出春者,交夏也,阳病当阳盛,则亢极而不可免矣)。冬三月之病, 
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在理已尽,谓色脉形症皆无生理,则交春草色青、柳叶见,皆其死期也)。春阴阳 
皆绝,期在孟春(冬月之病,甫交春而阴阳皆绝,则不待仲季,即于孟春是其死期矣。阴绝者,脉形不至,阳 
绝者,脉形微细,或上不至关为阳绝,下不至关为阴绝)。春三月之病,曰阳杀(杀音赛,阳气衰也,阳气方 
生之令,而阳气衰败,不能应令也),阴阳皆绝,期在草干(春令木旺之症,而阴阳俱绝,至秋令草干之时,金胜 
木而死矣)。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金匮真言论》曰脾为阴中之至阴,五脏六腑之本也。 
以至阴之脏而当阳极之时,苟犯死症,期在十日),阴阳交,期在 (音廉)水(阴阳交者。阴脉见于阳,则 
阳气失守,阳脉见于阴,则阴气失守。夏月而见此逆象,则仲秋 水之期,不能保其生矣),秋三月之病,三 
阳俱起,不治自已(秋时阳气渐衰。阴气渐长,虽三阳之病俱起,而阳不胜阴,故自已)。阴阳交合者,立 
不能坐,坐不能起(阴阳交合者,阴阳合病也。起坐不能者,屈伸不利也)。三阳(阳当作阴)独至,期在石 
水(阴病而当阴盛,则孤阴不生矣。冰坚如石之候,不能再生,即上文三阳俱起,不治自愈。下文二阴;期在 
盛水,则此为三阴无疑)。二阴独至,期在盛水(二阴病比之三阴病者差缓焉、故期在盛水。盛水者,正月雨水 
也)。 
《诊要经终论》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戴眼者,目睛仰视 
而不能转也。反折者,腰脊反张也,筋急曰螈,筋缓曰 。绝汗者,汗出如油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 
额交巅入络脑,下项夹脊抵腰中,下至足之小指。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臂上肩,其支者循颈上颊,至 
目之外 ,故其病如此。又太阳为三阳之表,故主色白汗出)。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 绝系,绝系 
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手足少阳之脉皆入于耳中,亦皆至于目锐 ,故为耳聋目 也, 者,直 
视如惊也,因少阳之系绝,不能旋转也,胆应筋,故百节纵也。木之色青,金之色白,金木相贼,则青白先见 
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手足阳明之脉皆挟口入目,故口目动 
作也。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是阳明善惊也。骂詈不辨亲疏,是阳明妄言也。黄者,土色外见也。上下经盛、谓头、颈、 
手、足,阳明之脉皆躁动而盛,是胃之败也。不知痛痒,谓之不仁,是肌肉之败 
也)。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手少阴气绝则血败,足少阴气绝则色如 ,故 
面黑也。肾主骨,齿者骨之余,故齿不固而垢也。手少阴之脉下膈络小肠,足少阴之脉络膀胱贯肝膈,故为腹 
胀闭、上下不通,是心肾不交也)。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 
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闭。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不得息、惟 
胀闭不得息,故为噫为呕。气逆于上,故面赤。不逆则脾之地气不上升,肺之天气不下降。上下不通者,天地 
不交也。脾败无以制水,故面黑。肺败不能主气,故皮毛焦也)。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 
卵上缩而终矣(手厥阴心主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足厥阴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其下者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故为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等症。舌者心之官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 
而脉络于舌本,故甚则舌卷卵缩也)。 
愚按∶人之有病,犹树之有蠹也。病之有能,犹蠹之所在也。不知蠹之所在,遍树而斫之,蠹未必除而树 
先槁矣。不知病之所在,广络而治之,病未必去而命先尽矣。故病能至赜即较若列眉,犹惧或失之,病能未彰 
而试之药饵,吾不忍言也。世医矜家传之秘,时医夸历症之多,悻悻卖俗而不知其非。叩之三因之自与其所变, 
翻以力赘,是不欲知蠹之所在,而弟思斫树以为功者,嘻!亦惨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