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31-本草便读 >

第8章

031-本草便读-第8章

小说: 031-本草便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可养营而止痛。下行破血。尾力为强。补血守中。归身独得。调营血自然风灭。诸痹 
仗此以宣通。行脏腑旁及奇经。胎产须知能受益。(当归性味与川芎相近。而甘味为多。不 
如川芎之走窜耗散。功专养血活血。能理血中之气。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虽为血病中 
之要药。然总属辛香走散。阴虚者仍宜禁之。肠滑者不宜用。虽能调经。妇人亦不可多服。 
易成淋滞等病。以其性滑耳。) 

草部香草类
白芍药
内容:r白芍药pq49a1。bmpr 
平肝敛营。气逆汗多均可治。安脾御木。疝疼腹痛总堪投。退营热以除烦。具酸苦 
甘寒之性。补脾阴而清肺。赖芳香润泽之功。通补奇经。产后胎前需赖。和调诸痢。里虚后 
重堪凭。若夫赤芍功能。专司行散。倘欲诸般制炒。随病相宜。(白芍药味苦微甘微酸微寒 
。虽白而略带红色。其气芳香。故入肝脾血分。上至于肺。能平肝益脾。敛虚热。护营阴。 
古人所用甚多。各随佐使取效。赤芍性味。但苦不酸。从乎火化。色赤形槁。不若白芍之润 
泽坚结。其功专司行散。无补益之功。凡痈疽疮疡一切血热血滞者。皆可用之。赤白两种。 
各随其花而异。并非别有一种。今之所旧者。不知何物之根。) 

草部香草类
荆芥
内容:r荆芥pq49a。bmpr 
邪风袭于血分者。可散可疏。浮热客于上部者。能清能利。芳香之气。用穗则更可上 
升。经产所需。炒黑又宜于营分。力可达肝而及肺。味则辛苦以微温。(荆芥辛温而香。入 
肝肺二经。疏风邪清头目。风寒初客于表者可用以解散之。炒黑能入血分故又能宣血中之风 
。凡产后疡溃血虚感风之证最宜。但辛香解散之品。阴虚无表邪者忌之。) 

草部香草类
紫苏叶
内容:r紫苏叶pq49。bmpr 
辛香快膈。宣脾肺以温中。紫赤和营。行经络而解表。子可消痰定喘。梗能顺气安 
胎。(紫苏叶辛温入脾肺。温中快膈。发表散寒。色赤气香。入血分。宣滞气。与陈皮合用 
最为相宜。梗则专主顺气。气顺则一身通泰。犹梗之一身皆达也。子则专主润降。故能治嗽 
化痰。因风寒在表而咳痰者最宜。) 

草部香草类
薄荷
内容:r薄荷pq50a1。bmpr 
轻清入肺。味辛温而气禀芳香。解散上焦。清头目而善宣风热。(薄荷辛温香窜。体 
温而用凉。入肺经轻浮上升。故能解散上焦风热。为解表之药。利咽喉。辟口气。虽因其用 
凉而能治热证。然毕竟辛散之品。阴虚有火者仍宜远之。薄荷之性味功用。与冰片相似。体 
温而用凉。其所谓清者。乃轻清之清。非清冷之清也。) 

草部香草类
白芷
内容:r白芷pq50a。bmpr 
为胃经之表药。祛寒燥湿味辛温。宣肺部之风邪。散肿排脓功达遍。升浮之气。头目 
能清。香燥之功。崩淋可用。至若肠风脏毒。缘阳明湿浊为殃。即其泽面涂容。亦肌肉瘀邪 
之滞。(白芷辛温香窜。色白。入手足阳明手太阴三经。祛风胜湿。是其所长。故为三经之 
表药。以其上至肺而下至肠。故能上清头目。下治崩带肠风。至若排脓散肿乳痈等证。皆 
肌肉病。阳明主肌肉。故白芷又为阳明主药也。) 

草部香草类

内容:r 本pq50。bmpr 
辛能达表。温可行经。风寒颠顶之疼。赖其解散。阴湿疝瘕之疾。借此宣除。气香独 
走夫太阳。色紫堪行乎血分。( 本根似川芎。色紫形虚。辛温雄壮。气香味烈。入足太阳 
经。兼通督脉。为发散风寒祛除寒湿之药。功用同于羌活。而香性独专。升性过之。至于治 
妇人寒湿疝瘕等证。亦督脉为病耳。) 

草部香草类
香薷
内容:r香薷pq51a1。bmpr 
解夏月之表邪。入肺疏寒能达外。味辛温而无毒。和脾利水可行经。(香薷辛温气香 
。轻浮入肺。发表利水。辟口气。和中焦。为夏月解表之药。以长夏湿气蒸腾。用此芳香宣 
上彻下。开鬼门。洁净府。两得其宜。若阴虚而感受暑热者。不宜服之。其形似茵陈。功用 
亦相似。但性味各异。香薷长于解表。利水次之。茵陈反是。香薷温而茵陈寒耳。) 

草部香草类
藿香
内容:r藿香pq51a。bmpr 
辛能解表疏邪。入脾达肺。香可宣中快膈。醒胃清神。性属微温。能辟疫而止呕。功 
颇善散。防助火以伤阴。(藿香。辛温入肺。芳香入脾。快膈宣中。止呕吐。平霍乱。以芳 
香脾胃所喜。故能开胃助脾。然毕竟辛香宣散之品。阴虚有火。虽有表证者。不宜用之。至 
若治口疮。辟口气。皆从治法耳。藿香紫苏二味。性味功用。大抵相似。但紫苏色紫。能行 
血分。藿香之香过于苏。理气之功胜之。行血之力不及。至于宣中解郁。其理一也。) 

草部香草类
香附
内容:r香附pq51。bmpr 
入肝脾而开郁。为血因气滞之方。理胎产以调经。有气顺血行之理。其味辛甘带苦。 
故生者有解表之功。其质香燥而温。经制服得纯和之妙。乃女科之圣药。为气病之专司。( 
香附一名莎草根。其草可为衰衣。香附即其根下子也。芳香辛苦。气温入肝脾两经。兼入手 
太阴足太阳。散一切气。解一切郁。芳香可以入血分。故又能理血中之气。为妇人之圣药。 
一切小腹膀胱冷痛疝瘕。以及胸胁闪气刺痛等疾。皆可用之。同参术则补气。同归地则补血 
。得姜艾能温气血之寒。得栀连能清气血之热。或随其佐使而用。酒醋盐水童便以制之。然 
毕竟香燥之品。阴虚气不滞者忌之。) 

草部香草类
白豆蔻
内容:r白豆蔻pq52。bmpr 
性热气香。入肺部宣邪破滞。味辛质燥。行胃中止呕除寒。(白豆蔻辛热。气香色 
白。入肺。理上焦一切寒凝气滞。故又兼入胃腑。散逆气。凡呕吐呃逆等证。因于寒滞者。 
皆可用之。然辛热香燥之物。阴虚多火者。不可乱投。) 

草部香草类
草豆蔻
内容:r草豆蔻pq53a1。bmpr 
性味较白蔻为猛。芳香则中土偏宜。暖胃温中。疗心腹之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 
之乖违。又能燥湿强脾。可变胃辟除陈腐。兼解郁痰肉毒。故和羹服食馨香。(草豆蔻产闽 
省。形如龙眼。皮淡黄而薄。仁如砂仁。其气馨香而和。略带甘味。其性热。专入脾胃。故 
功用与白蔻相仿。而治上治中不同。然总属辛香燥烈之品。阴不足者远之。) 

草部香草类
草果
内容:治太阴独胜之寒。辛温入胃。破瘴疠疟邪之积。刚猛宣中。质燥气雄。味多浊恶。利 
痰解郁。性却瞑眩。(草果。滇广所产。形如诃子。皮黑浓。其仁粗大。其气辛烈而臭。其 
性热。其所入所用虽与草豆蔻相仿。而刚猛恶浊之气不同。故能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 
截疟除痰。用为劫药。然虚人服之。每易作吐耳。) 

草部香草类
肉豆蔻
内容:r肉豆蔻pq53a。bmpr 
味属苦辛。温中散逆。质原香燥。入胃除邪。逐冷滞以下气行痰。脾家所喜。治虚 
寒而浓肠止泻。肾脏偏宜。(肉豆蔻形如草豆蔻。而肉浓皮皱。内有斑纹。如槟榔式。味苦 
辛。性温无毒。能入脾胃与肾。宣导一切寒滞。煨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痢。但有火邪者禁之 
。至于平呕吐。降痰气。亦分所宜耳。) 

草部香草类
姜黄
内容:r姜黄pq53。bmpr 
入肝脾破气行瘀。味苦辛蠲痹散肿。片子横行肢臂。气温解逐风寒。(姜黄形似郁金 
。但色黄为异。苦辛温之性。入脾达肝。其苦能破气行血。消痈肿。治症瘕。其辛能横行肢 
臂。故又能逐风痹寒湿等疾。形扁者为片子姜黄。非别有一种也。姜黄色黄气香。血病药也。 
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无壅滞。而后知其治风痹等证。皆出于行血理气之功耳。如风 
痹等证由于虚者忌之。) 

草部香草类
砂仁
内容:r砂仁pq54a1。bmpr 
启脾胃以宽中。辛温有效。逐寒凝而快气。香燥多功。治呕吐腹疼。结滞冷痰可解化 
。能导归肾部。附根缩密有收藏。(砂仁形似龙眼而小。色黄专入脾胃。以其附根而生。故 
又入肾。辛温香窜。和中散逆。醒胃强脾。止呕吐。辟口气。凡中焦一切寒凝气滞之证。皆 
可用之。虽无草蔻白蔻之猛烈。而辛香燥散之性。阴不足者仍不宜用。砂仁密藏于根。能引 
诸气归束于下。故有缩砂密之名。今人用以制熟地。不特使之不腻。且有归束密藏之意。合 
于肾耳。) 

草部香草类
郁金
内容:r郁金pq54a。bmpr 
解郁宽胸。心肺可通肝可及。辛开苦降。血瘀能逐气能宣。因其质属芳香。豁痰涎于 
心窍。却谓性偏寒燥。疗癫痫于肝家。广产者色黄。善行气而有功肺部。川产者色紫。能破 
血而兼达营中。(郁金辛苦而寒。善宣善达。入上焦心肺二经。功专破血行气。气行血开。 
则郁自解。痰自降。其所以祛心窍痰涎恶血者。皆无非辛散苦降之功。川产者色紫质坚。稍 
有区别耳。郁金之功。皆取其苦辛香燥。逐瘀行气力量。若病因虚而致者。不可用也。) 

草部香草类
莪术
内容:r莪术pq54。bmpr 
辛苦入肝脾。破气行瘀磨积聚。温香疏脏腑。除痰散滞逐寒凝。(莪术肝经气分药也 
。能破气中之血。辛苦而温。性刚猛。善克削。攻一切 癖积聚。血凝气滞等证。每每与三 
棱并用。或嫌其峻厉。当以醋炒用之。) 

草部香草类
三棱
内容:r三棱pq55。bmpr 
味苦平用以入肝。能磨积攻坚。善破血中之气。性克削。偏于伤正。虽消症化癖。还 
防病里之虚。(三棱肝经血分药也。专于破血。而能行血中之气。故每与莪术相辅而行。其 
根形如鲫有棱。出楚荆地。故名。性苦平。无毒。破血积症瘕等证。功与莪术相似。而微有 
区别耳。) 

草部香草类
补骨脂
内容:r补骨脂pq56a1。bmpr 
兴阳事。止肾泄。甘温辛苦之功。固精气。愈腰疼。益火消阴之力。虚寒咳嗽。补 
纳有权。滑数便遗。摄虚可赖。梦遗湿火当须禁。便约津枯切勿投。(补骨脂一名破故纸。 
辛热入肾。助火益阳。凡命门真火不足。以及五更泄泻。肾冷精流等证。皆可服之。其所以 
治喘者。亦惟肾脏虚寒。真气上逆之证。但辛热香燥之物。善助湿热。倘下焦有湿。阴虚有 
热者。均须远之。) 

草部香草类
泽兰
内容:r泽兰pq56a。bmpr 
辛香无毒。甘苦微温。行水消瘀。入肝脾而解散。除风逐湿。行经络以分消。若夫另 
有佩兰。开郁功多。能省头中垢腻。且可宣除陈腐。辛香较胜。堪医脾病消瘅。(泽兰生泽 
旁。其叶如兰而香。苦辛而温。入肝脾二经消瘀行水。以其温而带甘。故不伤正气。妇人 
多用之。治血化为水之证。尤为入彀。治风者亦血行风自灭耳。况兼味辛而为叶者乎。佩兰 
一名省头草。辛平气香。入肺脾肝三经。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 
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至于行水消瘀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 
优。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