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35-黄帝素问直解 >

第24章

435-黄帝素问直解-第24章

小说: 435-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上实下虚。切而从之者,切其经之所组而从治之。索其结络脉者,索其络脉之结也。刺出其血,以 
见通之者,血出结去,见其络脉之通,病可愈也。凡此皆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而循之之法也。 
x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x 
x外踝上五指留针。x 
经脉血气,本于先天水火之所生,故举太阳以终经脉之义。瞳子高者,乃太阳水火之精,不足 
于上。戴眼者,乃太阳生阳之气,已绝于下,此以先天水火之精,决死生之要,以九候而决死生者, 
不可不察也。夫病在阴者,补阳以治之,病在足者,补手以治之,此阴阳上下,相为表里之义。手指, 
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者,言 
足太阳经脉不足,当补手太阳以治之,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出踝中,故太阳不足,当 
取手指,及手指外踝之上,乃第五指者,留针以补之,使手太阳之经脉充溢;而交于足太阳,乃为治之之法也。 
此一节,言九候七诊,经络浮沉,以决死生,以知病之所在,亦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也。 

卷之三
经脉别论第二十一篇
属性:经脉始于肺,终于肝,环转营运,度数有常,若惊恐恚劳,喘汗生病,脏气独至,失其常度,是 
谓经脉之别。知其正,则知其别,故论饮食输散之常;知其别,欲知其正,故论阴阳藏象之体,而反复明之。 
x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x 
脉,经脉也。人之经脉,行有常度。如居处之动静,用力之勇怯,经脉亦为之变乎?帝问脉变, 
所以为经脉之别也。 
x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x 
不但居处之动静,用力之勇怯,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经脉失常,皆为变也。 
x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x 
x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x 
平人之气,和于经脉,劳动喘急,则经脉失常,是以夜行劳动,气不闭藏,则喘出于肾,肾为本,肺 
为末,故淫气病肺,失其常矣;有所堕恐,因堕而内恐也,堕伤筋,肝主筋,故喘出于肝, 
肝木侮脾,故淫气害脾,失其常矣;有所惊恐,因惊内恐也,惊恐则气机内乱,肺主气,故喘出于肺, 
肺为心之盖,故淫气伤心,失其常矣;度水跌仆,则既堕且惊,甚于夜行,故喘出于肾与骨,不能上合 
于肺,淫气害骨,故曰与骨,更失其常矣。此五脏病喘,经脉失常,而为经脉之变也。 
x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脉x 
x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x 
承上文,而言当夜行堕恐惊跌仆之时,勇者经脉有余,不能为病,故气行则已;怯者经脉受伤,则 
着而为病,有如上文所云也。夫勇者则已,怯者为病,故曰诊脉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知 
其内外浅深之情,可以为诊法也。 
x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x 
x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x 
气机不和则喘,经脉不和则汗,故举汗出以明之。饮食饱甚,则胃络不和,故汗出于胃;惊而夺精, 
则心脉不和,故汗出于心,持重远行,则伤肾主之骨,故汗出于肾;疾走恐惧,则伤肝主之 
筋,故汗出于肝;摇体劳苦,则伤脾主之肌肉,故汗出于脾。不言肺者,以汗皆出于肺主之皮肤也。五 
脏之气,合于四时,故春秋冬夏四时,其阴阳不合而生病,皆起于过用。过用,即饱甚夺精远行 
恐惧劳苦也。此为常也,言以此过用为常也,过用为常,则失经脉之正矣。 
x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x 
x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x 
x口成寸,以决死生。x 
胃者,五脏之本,六腑之大源也。故食气入胃,助东方木气上达,而散精于肝,肝则淫气于筋。 
淫,浸灌也。食气入胃,助君火神气营运,而浊气归心,心则淫精于脉,肝受精,则淫气,心受 
气,则淫精,是食之精,即食之气,食之气,即食之精也。脉气留经者。无形之脉气流入于经,而合有 
形也。经气归于肺者,经液之气,肺居其首,故归于肺也。肺朝百脉者,肺受百脉之朝也。输精 
于皮毛者,皮毛受肺精之输布也。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者,皮毛百脉,合肺输之精,而行气于六腑也。腑精 
神明,留于四脏者,六腑之精,合心脏之神明,留于肺肝脾肾四脏也。皮毛百脉,六腑五脏 
之气,外内相应,太过不及,皆能为病,故气归于权衡。权衡,秤物 
而得其平也。故权衡以平,则气口成寸。气口,即左右手之脉口,寸部是也。脉之大会,在于寸口。故 
诊寸口之脉,可以决其死生。此食气入胃,行散转输,而为经脉之正也。 
x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x 
x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x 
度,入声。上文言食,此则言饮。饮入于胃,与食不同,游溢胃腑之精气,而上输于脾,脾气散 
胃腑之精,而上归于肺。肺,天也,脾,地也,脾气散精,则地气上升,而通调水道矣。上归于 
肺,则天气下降,而下输膀胱矣。夫水道通调,则水精四布,下输膀胱,则五经并行。四布,则合天 
之四时,五经,则合人之五脏。故合于四时、五脏,四时之阴阳,即五脏之阴阳,五脏之阴阳,即 
四时之阴阳,故阴阳揆度,天人合一,以为人身经脉之常也。此饮入于胃,行散转输而为经脉之正也。 
此一节,论喘汗失常,以明经脉之别;饮食输散,以明经脉之 
正。知其别,必知其正,知其正,则知其别也。 
x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x 
十二经脉,合手足之三阳三阴,故复论三阳三阴之常变以明之。三阳主六腑,腑能藏物亦谓之 
脏。太阳脏独至者,阳气不和于阴,太阳脏气独至也。厥喘者,下厥冷,上喘急也。虚气逆者,言 
厥而喘,为虚气之上逆也。厥喘气逆,是真阴不足,太阳脏独至,为阳热有余也。太阳之气,起于水府, 
通于皮毛,故表里当俱泻。太阳之脉,起于足小趾之至阴,故当取之下俞。俞,俞穴也。 
x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x 
重,平声。重并者,太阳少阳之气,皆并于阳明也。故当泻阳 
之有余,补阴之不足。阳明之脉,起于足大次趾之厉兑,故亦当取之下俞。 
x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跷前卒大,取之下俞。x 
卒,音促。少阳者,初阳也,生于厥阴。少阳独至,阳气未盛,是阴厥之气也。初阳不升,故跷前卒 
大,少阳经脉,在阳跷之前也。少阳起于足小次趾之窍阴,故亦当取之下俞。 
x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x 
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少阳为一阳,故申明少阳独至者,乃一阳之过也。过,犹失也。由少阳 
而推论之,则阳明独至者,二阳之过也,太阳独至者,三阳之过也。 
x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x 
太阴藏搏者,足太阴脾脏,手太阴肺脏,两脏之气相搏也。用心省真者,或病足,或病手,当用 
心省察其真。肺朝百脉,五脉气少,手太阴也。脾胃相连,胃气不平,足太阴也。此气少不平,虽 
分手足,皆属太阴,故曰三阴也。病在三阴,宜治其下俞,阴气相搏,则阳气不足,故当补阳泻阴。 
x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x 
一阳,少阳也。少阳,三焦也。灵枢本输论云∶少阳属肾,此论一阳,所以言肾也。一阳独啸, 
上焦之气,独发于上也。上焦独发,则下焦之气,厥逆于下,故曰少阳厥也。一阳独啸,则阳并于 
上。少阳厥也,则四脉争张。四脉,肝脾心肺也。争张,不和也。四脉争张,由于肾气之不达,故气归于 
肾,言脉之争张,归过于肾也。经络内通五脏,故宜治其经络,当泻上焦之独啸,补下焦之肾厥,故泻阳补阴。 
x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 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x 
一阴,厥阴也。不曰一阴独至,曰一阴至,则阴中有阳,故为厥阴之治也。真虚,犹言真假。 , 
忧也。言厥阴治之真假,当忧心以审之,即太阴之用心省真也。厥阴为经脉之终,复注于肺,厥 
气留薄者,厥阴之气,留于肝而薄于肺也。薄于肺,则发为白汗。 
此厥阴之治,非厥阴之病,但当调食和药,以治其汗,治在下俞,以固其阴。 
x帝曰∶太阳脏何象?x 
承上文脏气不和,而详明其本然之脉象, 
x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x 
其本然之脉象,象三阳而外浮。 
x帝曰∶少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x 
其本然之脉象,象一阳初生,滑而不实。滑者,紧之浮也。滑而不实,则生阳渐升矣。 
x帝曰∶阳明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x 
两阳合明,谓之阳明,故其本然之脉象,象大而且浮。 
x太阴脏搏,言伏鼓也。x 
帝问三阳之脏象,而伯复告以三阴。太阴脏搏之脉象,乃天地 
脾肺之气,相为搏激言,伏鼓也。伏鼓者,从下而上,从地而天之义也。 
x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x 
二阴搏者,心肾相搏也。心肾相搏之脉象,搏至肾而沉,沉不浮也。沉不浮者,从上而下,从心而 
肾,即少阳厥,而气归于肾之义。不言厥阴搏者,以厥阴之治也。 
此与上节同义。脏气独至,以明经脉之别。脏象本体,以明经脉之正。知其别,必知其正,知其 
正,益知其别也。 

卷之三
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篇
属性:脏气,五脏之气也。法时,法天之四时也。天行四时,地生百物。人备五脏,皆合五行。天有一岁之五 
行,有十干之五行,有一日之五行;地有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百药,各具五味,各有五行;人 
之五脏五行,合于天地。合天,则有五色六气之上承,合地,则有五苦五欲之下应,故曰脏气法时也。 
x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x 
合人形通体经脉,外而皮毛,内而腑脏,以法天地之四时五行而延医之,何如?则法天地而从,何如? 
则不法天地而逆,反逆为从则得,反从为逆则失,愿闻从逆得失之事,而探诸岐伯也。 
x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x 
x生之期也。x 
更,平声,间,去声,下间甚同。四时之气,不外五行,五行 
者,金木水火土也。贵者,水旺于春,火旺于夏;贱者,水败于秋,火灭于冬。更贵更贱者,生化叠乘, 
寒暑往来也。以更贵更贱之理,以知病之死生,以决治之成败,而五脏之旺气可定,病之间甚,死生 
之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