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35-黄帝素问直解 >

第102章

435-黄帝素问直解-第102章

小说: 435-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必有五味阴阳之用,故相继而问之。 
x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x 
x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x 
五味阴阳之用,彼此相济以成。如辛主发散,从内而外,必济以甘,故辛甘之味,为能发散而属乎阳。 
苦主涌泄,从中上涌,从中下泄,必济以酸,故酸苦之味,为能涌泄而属于阴。咸味润下,主能下泄, 
能下泄,即能上涌,故咸味涌泄为阴。五味之外,复有淡味,淡主渍渗,能渍渗,即能行泄,故淡味渗泄 
为阳。此辛甘酸苦咸淡六者,气味虽殊,功用相济,或收或散者,收而能散,散而 
能收也。或缓或急者,缓而能急,急而能缓也。或燥或润者,燥而能润,润而能燥也。或 或坚者, 
而能坚,坚而能 也。此五味阴阳相济,以为功也。各以所利而行之,疏其血气也。调其气,令其 
调达也。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故曰使其平也。 
x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x 
承调气使平之言,而复问也。谓非调气而得,则当以药治之。药 
之有毒无毒,调治何先何后,必有其道,故愿闻之。 
x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x 
治病各有其主,药之有毒无毒,以所治之病为主,更适方之大小以为制,此其道也。 
x帝曰∶请言其制。x 
请言大小之制。 
x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x 
x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x 
x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x 
x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x 
制方之道,君一臣二,无庸佐使,制济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剂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剂之大 
也。制小制中制大,大要,病寒者热治之,病热者寒治之,病微者逆治之,病甚者从治之, 
病坚者消削之,邪客者除去之,劳虚者温以治之,结聚者散以治之,留着者攻以治之,燥热者濡以治之,急疾 
者缓以治之,耗散者收以治之,损伤者益以治之,逸置者行之,惊骇者平之,或举而上之,或推而下之,或膏 
以摩之,或汤以浴之,或缓治以薄之,或急治以劫之,或开导之,或发散之。凡此皆各适其事之所宜,为复其故。 
x帝曰∶何谓逆从?x 
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何谓? 
x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小从多,观其事也。x 
逆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是为正治。从者,以热治热,以 
寒治寒,是为反治。制方小大,从小从多,则观其事之所宜也。 
x帝曰∶反治何谓?x 
正治者,治之正,反治者,治之反,故问反治何谓? 
x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x 
x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x 
反治之道,必以热治热,服药宜凉,是热因寒用也。以寒治寒,服药宜温,是寒因热用也。补药治 
中满,是塞因塞用也。攻药治下利,是通因通用也。此寒热通塞之治,后必伏其所主之病,而 
先其所因以投之,热治热,寒治寒,塞用塞,通用通,是其始则同。热者寒,寒者热,塞者通,通者塞,是 
其终则异。塞因塞用,则正气自强,故可使破积,可使溃坚。通因通用,则邪不能容,故 
可使气和,可使必已。此反治之道也。 
x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x 
上文论反治,帝欲详明正治,故问气调而得,何如? 
x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x 
气调而得,正治之法也。上文云,逆者正治,故逆之乃所以从之。逆治而从之,若从治而反为逆 
之矣。逆治之道,即上文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义。故曰∶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x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x 
中,犹内也。病有从内而外者,有从外而内者,故复问病之中外,以悉其机。 
x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x 
x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x 
x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x 
治病必求于本,故从内之外者,当调其内;从外之内者,当治 
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亦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 
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亦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内病于脏腑,故曰调,外病于肌腠,故曰治。内 
病在内,外病在外,中外不相及,则但治其主病。 
x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x 
承上文内外之病,而问寒热似疟,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在中在外何如? 
x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x 
x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x 
火热而复恶寒,恶寒而复发热,此为胜复之气;或一日发,或数日发,此为会遇之时;寒热有盛衰,发 
日有远近,此胜复之气,会遇之时,而有多少也。间数日发者,病气在阴,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间数日 
而远;一日发者,病气在阳,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一日而近。此即胜复之气相薄,而有盛 
衰之节也。虽寒热有如疟状,究之疟亦同法。 
x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x 
x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x 
此复举寒热而探其治也。上文岐伯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故问,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 
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然寒热相兼,有病热者,先寒之而热∶有病寒者,先热之而寒,寒之热 
之,二者皆在,寒之而热,热之而寒,则新病复起,何如以治? 
x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x 
诸寒之而热者,以寒为本,故取之阴,当以热药治之。诸热之而寒者,以热为本,故取之阳,当以寒药 
治之。夫寒之而热,治之以热,热之而寒,治之以寒,所谓求其属以治之也。 
x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x 
承上文之意而复问也。服寒治热,而反热;服热治寒,而反寒。新病复起,其故何也? 
x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x 
王,去声。下同。春温夏热秋清冬寒,四时之王气也。王气当 
顺之,若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治其王气,是以反热反寒也。 
x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x 
有不治王气,而反热反寒者何? 
x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x 
x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x 
故,旧本误攻,今改。不治王气,而五味之属,有以治之也。夫五味入胃,从胃而各归其所喜,故 
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味久而增其藏气,乃物化之 
常也,藏气增而日久,则此胜彼衰,乃夭之由也。所以反热反寒,而病不愈也。 
x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x 
五味不可偏胜,故方制君臣,帝相因而问之。 
x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x 
使,去声。主病之药,多其分两,谓之君。佐君之药,少其分两,谓之臣。应 
臣之药,分两更少,谓之使。非神农所取上中下三品之谓也。 
x帝曰∶三品何谓?x 
神农三品,何谓? 
x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x 
恶,如字。神农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上品一百二十五种为君,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 
下品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上品无毒,主养命延年,益气轻身。中品或有毒或无毒,主流通经脉, 
祛邪治病。下品有毒或大毒,主破坚积,除痼疾。三者之中,气味 
善恶,补泻虽殊,理复通贯,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x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x 
以三品之药,治中外之病,何如? 
x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x 
x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x 
x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x 
别,音逼。以药治病,乃调气之方,故必别其在阴在阳,定其在中在外,各守其所在之乡,而内者 
治内,外者治外。正气微者调补之,其次平定之,邪气盛者辟夺之,或汗之,或下之,或寒热温 
凉,衰之以属,逆治从治,各随其所利而行之,谨道如法,万举万全,使气血中正和平,而长有其天命矣。 
x帝曰∶善。x 
详明天道,合于人身,反复言之,诚为至真要论,帝故善之,不复问也。 

卷之九
着至教论第七十五篇
属性:下凡七篇,皆黄帝语于雷公。着至教者,雷公请帝着为至教,开示诸臣,传于后世也。黄帝继神农而 
立极,故曰上通神农。黄帝上通神农,神农上通伏羲,故曰拟于二皇。盖伏羲知天,神农知 
地,黄帝知人,三才之道,一脉相传,故曰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且以知天下,何难别阴 
阳,应四时,合之五行。帝从雷公之请,着为至教,备言三阳如天,阴阳偏害之理。公未悉知,诚切研求,是以 
此下复有《示从容》,《疏五过》,《征四失》,《阴阳类》,《方盛衰》,《解精微》,开示雷公,皆至教也。 
x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x 
《黄帝素问》九卷,计八十一篇,上凡七十四篇,皆访诸岐伯阐明医道。此下七篇,则召雷公而证 
明其道也。 
x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x 
别,音逼,下俱同。诵而能解,知其义矣。由解而别,别而明,明而彰,可以互为阐明,今也未能。 
但足以治群僚之平等,为之讲论,不足以至侯王之尊贵,为之彰明也。 
x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x 
x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着至教,拟于二皇。x 
上古树八尺之臬,参日影之斜正长短,以定四时,故愿得受树 
天之度,以定四时之阴阳。即以四时阴阳,合之星辰日月,分别明 
辨,以彰玑衡之经术。使后世益明四时阴阳日月星辰之理,此上天之道,自古为然。故曰∶上通神农,愿得着 
为至教,不但上通神农,且拟于二皇,二皇伏羲神农也。此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一脉相传,言大道也。 
x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x 
x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x 
帝善其请,着为至教,因以名篇,故曰无失之。雌雄者,阴阳之谓也。阳在表,阴在里,阳在上,阴 
在下,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