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8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津美治郎看着眉宇依然紧皱的石原,总觉得他似乎有些过于紧张了。
“不是在担心,而是不能不能担心啊!”
站起身,石原走到墙边看着墙上的那副地图,在地图上标注着关东军与华北军对峙态势。
“之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拖延华北军的参战时间,是因为日本还需要一个夏天,明年夏天,俄作战即可宣告结束,与德国会师后,中国问题便不再是任何问题,甚至形势将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届时,不再是我们需要考虑中国的进攻,而是中国需要考虑如何避免与我国发生冲突,但是,现在……”
回头看着司令官,石原莞尔轻轻鞠躬道。
“阁下,请您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为帝国争取至少10个月的时间!”
石原莞尔之所以会说出这句话,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消息,军部计划晋升他为参谋部次长,这意味着一但命令下达,他就必须离开满洲。
“至少要争取9个月的时间!”
“我明白!”
就在梅津点头应声时,参谋会议室的房门却突然被推开了,刚刚离开会议的情报参谋再一次回来了,他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司令官阁下、参谋长阁下,驻德大使馆传来消息,德军已经占领了巴库!”
第1049章个人交易
“第1装甲集团军士兵们!高加索的战斗已经获胜!……冰冷的寒风和单薄的被服、黑暗的夜晚和敌人的坦克、成千上万的地雷和数不胜数的路障……都无法阻挡你们胜利的步伐……我们终于占领了整个高加索。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现在我们的任务是继续进攻,向俄国这个腐朽的木棚踏上最后一脚……”
随着43年元旦的来临,对于同盟国而言,过去的一年无疑是灾难性的,除去偶尔的闪光之外,整整一年,同盟国都被前所未有的乌云笼罩着。
在这一年的岁末,经过长达7个月的奋战后,德国终于在12月23日圣诞节前,占领了巴库,对于德国而言,随着高加索战役的结束,巴库油田成为德国的战利品,德国,甚至整个欧洲,都不需要再考虑石油问题,俄国战场上的巨大胜利已经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处于疯狂的亢奋之中,对于德军将于明年夏天结束前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个推断已经达成共识。
高加索战役的胜利,终于将保持“中立”却同轴心国保持亲密联系的土耳其向前推了一把26日,土耳其外交部长萨拉若卢宣布土耳其加入轴心国,并向苏联宣战!撤入格鲁吉亚以及亚美尼亚残余苏军立即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其抵抗迅速陷入崩溃。
随着土耳其加入轴心国,德国所面临的后勤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缓解,满载着兵员、坦克、油料、食品、弹药、棉衣的德国运输船队从黑海向亚速海进发,绕过乌克兰平原通过顿河直接向前线运送补给,上千万吨积压在德占区的小麦、棉花得已运往的欧洲。
在德国为高加索的胜利和新同盟的加入而欢呼时,希特勒已经开始准备对苏联进行“最后一击”了,中央集团军再次得到加强。
当德国在这个冬天开始调兵遣将的时,流亡德国的伊拉克盖拉尼政府,在德国的支持下,借道土耳其回到伊拉克,早在去年七月,德国陆军计划参谋部就制订了征服苏联后进入伊朗、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东方”计划。但此时在陆军兵员紧张的情况下是否出兵伊朗、伊拉克,就连稀特勒本人也有些犹豫不决。
这时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跳了出来,面对陆军在东线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好大喜功的提出,“……利用当地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反英情绪,只要派出很少一部分精锐部队来领导当地武装,就能牵制敌人的大部分力量,进而为将来的作战行动打下基础!如果陆军腾不出手来,那么就让空军来干!”
随后,戈林将驻扎在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戈林将军”团扩编为“赫尔曼?戈林”旅。元旦刚过,“戈林”旅通过土耳其境内的“巴格达铁路”进入伊拉克,在伊拉克军队的配合下,轻易抵达巴格达,切断了守卫巴格达的第十印度师在戈林旅和德军空降师的进攻下,其抵抗迅速被击溃,英军总司令奎南中将则撤往巴士拉。
德军在巴格达的胜利,似乎激励了试图赢得**的伊拉克人,在亲德以及民族主义团体的策动下,伊拉克各部族纷纷袭击英军以及亲英势力,整个伊拉克中北部几乎完全为德国控制。
面对空军的地面部队似乎有在中东夺取“陆军荣誉”的意图,陆军参谋部再也无法“容忍”戈林染指地面,在“切断斯大林外援,为夏季作战铺平道路”的名义下,驻高加索的德军第17军,在1月30日越过了边境,迅速击败了撤入伊朗的俄国残军以及英第5师以及印度第7装甲师,并占领了大不里士。前朝着在英苏两国共同占领下的德黑兰发起进攻。
在德国间谍的策动下,曾遭到英苏两国肃清的亲德部族军队开始建立,并接受训练,缴获自苏联的步枪甚至坦克,被源源不断的运往伊朗,用于武装伊朗地方部族。
在德黑兰,去年9月在惶恐不安中继位的新国王,则静静的等待着风暴的支来,在南方的沙普赫尔港的“波斯伊拉克部队”总司令威尔逊爵士,则指挥着英军第5、第56师以及印度第7装甲师、第5印度师和第3波兰师,为“保卫”德黑兰作着最后的准备。
在帝国中央保安总局情报处长瓦尔特?舒伦堡授意下,第502战斗营空降至伊朗南部,德国人在欧洲古董店中搜集的古董火枪、镶金错银的古猎枪、猎剑以及用贵金属和象牙装饰的其他古老武器的“贿赂”下,南部山民在德国人的指挥和武装下,四处出击破坏盟国在伊朗的交通线、切断输油管、炸毁铁路桥和隧道。
尽管英军总司令威尔逊爵士信誓旦旦的宣称“英国一定能够保卫伊朗”,但对于伦敦来说,他们清楚的知道,随着龙德施泰德元帅以及精锐德军的南下,伊拉克以及伊朗的沦陷只是早晚的事情。
沙普赫尔港,这座英国占领下的南部伊朗的“首府”,从去年9月伊朗为英苏两国占领后,这座港口便是苏联获得外部援助的最重要的港口,尤其是在日本对苏宣战以及摩尔曼斯克陷落之后,这座港口更是成为苏联获得外援的唯一通道,也正因如此,英苏两国才会在去年迫不及待的采取军事行动占领伊朗。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数以百计的万吨轮驶入这座港口,通过伊朗纵贯铁路以及公路向苏联提供了数千辆坦克以及上百万吨物资,正是在源源不断的外来物资的援助下,斯大林才得以继续抵抗德国人的入侵,而此时,第一次,在过去的一周之中,没有那怕一艘满载物资商船驶进港口,但码头上却繁忙依旧数以千计的伊朗码头工人,在英国人的指挥下将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装上轮船运送往印度。
“俄国人的战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占领了巴库的德国人正在向德里兰进攻,斯大林甚至连一滴石油都没有,他用什么去抵抗德国人的进攻?”
在沙普赫尔港海关署的办公楼上,费希这位英国派遣海关总监,面对着来访的高子荣,这位北方贸易公司伊朗分公司的总经理,毫不客气的说道。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问题,不再是我们是否继续援助俄国人,而是在于,我们是否应该继续资助德国人!”
费希这位主掌着伊朗海关的英国官员的话声落下时,他站起身面对着繁忙的沙普赫尔港,望着港口上一辆辆吊运至船上的m4坦克,现在积压在港内的m4坦克都将用于武装英印军团,至于俄国……在三个月前,根据伦敦的命令,费希便人为的制造困难,从而导致了数十万吨援苏物资的“积压”。
一个星期前,在美国人的默许下,英国得到了这些物资,这些积压于港内的物资,都将用于武装英印军团,以用于未来在印度对德国人的抵抗。但受于商船以及其它的原因,英国不可能将所有的物资运用,对于其它人来说,战争或许意味着牺牲与付出,但对于费希而言,战争同样也意味着财富。
“确实如此,费希先生!”
这会高子荣自然不会去反驳这一观点,从斯大林将俄国的首都从米比雪夫撤往乌法的时候,英国恐怕已经决定放弃对俄国的希望了。
“美国人为了扩建波斯湾的港口向伊朗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援助,在沿岸的港口还积压着十几万吨钢轨、几百辆机车以及几千节车厢,还有数十万吨筑港物资、设备,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一个问题,是把这些物资留给德国人,还是运走他们!”
望着视线尽头已经停工两周的扩建港区,现在英国的工兵已经在那里安放了**,如果需要的话,他们随时会炸毁那里,炸毁港口很容易,但是运走这些物资却非常困难。而这正是费希会找到高子荣。
“你们现在正在马达加斯加修建港口,相信你们会需要这些物资,如果……”
“费希先生,您是知道的,现在,我们的商船同样也很紧张!”
出人意料的是高子荣并没有表示感激,反倒是大倒着苦水起来,他知道,眼前的这个英国佬是绝不可能把价值数亿美元的物资“白送”给他。
“高先生,这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费希突然眨了下眼,看着高子荣突然放低声音说道。
“许多人都认为,也许,这些物资应该由你们用在合适的地方!而不是白白的沉入大海!”
尽管费希没有透露太多信息,但是从他最后一句话中,听懂了他的意思,难道……想通这一点,高子荣的心底不禁一动。
“费希先生,现在,抽调商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
不待高子荣说完,他看到重新坐在办公桌边的费希拿起一张便签,在上面写了一个数字,只是一个简单“1”,然后费希将这纸递给高子荣,看着他的双眼说道。
“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数字!”
像是刻意提醒对方一般,费希又特意补充道。
“仅在这个港口上积压的铁路设备,就足够弥补你们的支出!”
第1050章北方的视线(光棍节快乐)
(又到光棍节了,祝大家光棍节快乐,脱光、脱光、脱光……)
窗外灰蒙蒙的,黑色的柏油路两侧带着些许白色的残雪,北方新区,对于中国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这里是中国工业的中心,一辆辆拖车从工厂区方向驶来,在这些拖车上满载着产自北方动力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被运往分散在山东、河北的工厂,在那里被生产成战车、飞机以及汽车。而在列车的站台上,一辆辆平板货车上卧着30式战车,那些产自北方福田的战车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以供应急剧扩张北方边防军,在空中,只要天气条件可以,每天都有飞机飞离北方航空工业的机场,飞往华北的一座座机场。
邯彰以及北方新区,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进行着一场战争,也许,可以放之整个华北,在华北,近十万家工厂,正在用他们的方式为一场并没有宣战的战争服务着。
在表面上,这些或是拥有数万名工人或是仅只拥有十数名工人的大大小小的工厂都是在“华北工业委员会”的命令下,或者在“产金联”的指导下为战争服务,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北方公司“管理”下进行生产。
几年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