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与詹森的对话,用的一直都是英文,而最后一句话时,管明棠却用沉着而坚定的语气说道。
“中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了!”
面对着眼前这位闻名世界的“常胜将军”,面对着这位将军目光中流露出的坚毅,詹森似乎明白了,中国确实已经无路可退了,而眼前的这位军阀又一次担负起了保卫国家的责任,用一地之力,去阻挡一个国家,他能够成功吗?
唐。吉诃德……
詹森的心底突然浮现出这个念头,是了,正如唐吉诃德一般,他骑了那匹瘦弱的老马,义无反顾的冲向了磨坊,突然之间,詹森似乎明白了,为何在美国,这位年青的、有着传奇一般经历的将军,会受到广泛的赞誉,原因非常简单——他的行动让骨子里充满的那种浪漫主义倾向的美国人为之着迷。
正如同美国人着迷于一个个具有冒险主义精神的冒险家一般。
“将军阁下,如果您失败了呢?”
在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詹森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的草率,他从未犯过如此低级的错误。
“如果我失败的话……”
美国大使的问题,让管明棠沉默了片刻,随后目光更显得坚毅。
“那么,我想这面旗帜……”
手指着窗外,管明棠用沉重的口吻说道。
“将永远不会在中国升起,它将会被取代、被遗忘,所以,我不能失败,我的民族亦不会接受我的失败,詹森大使,明天阅兵之后,阅兵部队将会在阅兵结束之后,直接开赴北方前线,我们将在北方构建人类史上最为坚固的一道防线,一道属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防线!”
阅兵部队直接开赴前线,詹森惊诧的看着管明棠,他似乎很难理解这种特殊的安排,但这种特殊的安排,似乎又有着某种象征,象征着胜利,亦或是决心,而这一切无不意味着一点——他们绝不会对苏俄作出任何可能的让步。
“那么……”
站起身来,詹森伸出自己的右手,用沉稳的声音说道。
“将军阁下,我预敬您和您的军队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同时,我想,我将为能够观看这场阅兵,将是我的荣幸!”
阅兵,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安排,尽管管明棠并不迷恋于阅兵,甚至可以说反感阅兵,但他并不介意在这个时候用一场规模宏大的阅兵,向世人展现华北集团军群的力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给百姓吃一颗定心丸,通过阅兵,让他们相信,相信中国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相比于其它,有时候,信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北平、天津一带,一共驻有六个师近十万余军队,而参加阅兵的部队,却多达两个师,近三万人,这场规模庞大的阅兵,在某种程度上既是示威,同样也是为了向国民展现华北集团军群的战斗力。
“全体整队!”
随着清晨时分,随着一声声嘹亮的口令声响起,北平城外的道路上顿时忙碌了起来,到处都是行走的军人,从北平、天津一带赶至这北平的新五师、六师,两个师的部队,已经一个小时前完成了集结,等待着入城,新五师、第六师隶属于华北集团军第二集团军新一军,它的前身是第三十二集团军,也就是由南京守城部队整编的部队,而新五师在战前则是赫赫有名的第88师,从中央军精锐摇身成为“地方军”,在中国,这是极为少见的,但对些中央似乎有着自己的安排,正如新一军既有“老五八”又有中央军一般,或许,正因如此,才使作为地方军的华北军群,才有了自己的不同之处——既不是纯粹的地方军阀部队,又不是纯粹的中央军,或许,这才是国家军队的未来——无论杂牌也好、精锐也罢、地方也可、中央亦妨最终,都将归属于一面旗帜之下,成为一支效忠于国家的国家军队。
因为是阅兵,几乎每一个老兵的都在列队集合的时候,都相互整理着身前的军功章,他们胸前的军功章,既有首都保卫者勋章,亦有夏季攻势勋章,同样也有敌后抗敌勋章,除去战役勋章外,许多官兵亦佩带着由国防部勋发的勋章,而军人们胸前的一枚枚“忠勇勋章”、“云麾勋章”、甚至“宝鼎勋章”无不意味着这是一支极为擅战且有着光荣历史的群体。
确实,在中国没有比华北集群军功更为显赫的部队了,他们曾保卫过华北,曾保卫过京沪,曾收复十数万平方公里国土,曾在一个个战场上让敌人为之胆寒,而现在,这柄雪藏的利剑再一次出鞘了,只不过,他们的敌人却是另一位来自北方敌人。
在勤务兵为自己整理着胸前的勋章时,高致嵩朝着周围的同志们看去,此时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昨天晚上,在公署的壮行会上,那位年青的穿着上将军装的主任所说的话语。
“我等身为军人,能生于今时是何等之幸!但,于国家、民族又是何等之悲!”
是了,战争是军人的天堂,军人能值此战时,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国家而言,频遭敌寇入侵,又是何等之悲哀,幸运与悲哀在此时此刻形成一种微妙的共同,作为军人,他庆幸自己能够身逢战时,如此方能尽展军人之使命,但国家呢?
“希平,希望此战之后,再得胜一次,国势即可以平定吧!”
突然的一声看着身边的副师长华品章,高致嵩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他似乎理解了华品章为何将字改为“希平”。
“但愿吧!”
华品章默默的点了点头,他们是作为军官团中的一员组成一支五百人将校方阵,他们随部队一同接受检阅,随后则指挥部队前往火车站搭乘早已等待多时间列车,前往张家口,从张家口前往前线,作为军人,他知道,他们将会成为点燃这场大战的最后一根导火索。
“全体集合!”
终于随着口令的响起,无论是将军亦或是一等兵,立即排成整齐的队列。
“立正!”
“哗!”
靴根的轰击中在空气中击荡着,那击荡声只让街道两旁看热闹的国人无不是心头一震,在这一瞬间,所有人的呼吸都不自主的屏住了,
“开步……走!”
随着阅兵部队指挥官的一声喝令,军靴声在街道上回荡着,还有那战车的轰鸣声……
第三百三十六章征前校阅(求月票!
首义纪念日,和许多人一样,胡先生早早的便和家人还有邻居金树仁一家人一同挤到了长安街,对于长安街的阅兵作为一个老北平人并不陌生,他曾听到过八国联军的军靴在紫禁城踏响的声音,在两年前,长安街也曾回荡着日军进城仪式时的阅兵,但,这却是第一次,他目睹中**队的阅兵。
尽管现在北平早都光复了,不过他的儿子还是没有回来,儿子去了什么地方,他并不知道,但是现在,他很少为儿子担心,因为他知道,儿子没有回来,肯定有他的原因,人,有时候,想开了,也就不会再去考虑那么多了。
而现在,在等待着这场阅兵的时候,他的心里甚至有一种期待,如果他的儿子也是其中的一员,那该有多好?
“哒、哒……”
整齐的军靴声远远的从打开的宣武门外传来,人们探着头,听着那边传来的脚步声,那军靴声听起来不像像过去那般让人倍觉屈辱,反倒是一种无法言状的自豪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弥漫着、酝酿着。
“快看,来了,来了……”
“来了,他们来了!”
在宣武大街两旁观望的人群中一声尖叫响起,原本吵闹的就像菜市场的现场气氛猛的一窒,北平市民们以及都不约而同的踮起脚尖向着路口望去。
整条大街慢慢的安静了下来,这时候人们才听见从远处隐隐的传来的轰鸣声。
北平的市民们都禁不住屏住了呼吸,他们分辨着耳边那种充满节奏感的轰鸣声,似乎像是旗帜在狂风中被吹动发出的抽击声,好像还混杂着一些其他的声音,浑厚而荡人心魄,带着让人为之一振的强烈节奏。
“噢……”
站在城门边的市民们发出了一阵阵激动赞叹声,夹杂着无数刻意压抑住的激动。
“快看,是我们的军队!”
是的,是我们的军队!
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在这一瞬间,于每一个人的心间弥漫着,当部队开始进城的时候,人们不由得伸长了脖子,有的人已经不顾警察的警告向街边的垃圾桶,邮箱,窗台、店前石狮子以及任何比他现在所站位置高的东西上爬去。
“那是步兵!”
在人们的惊呼声,一支步兵纵队从宣武门进入宣武门大街,按照阅兵路线的安排,阅兵部队将由宣武门进入,然后经西长安街进入**,在**集结之后,再转向中华门,于中华门登上北上的火车,这是整场阅兵的安排。
当步兵方阵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时候,路边的不断的欢呼着,一束束鲜花被投向了那些战士,如果不是有警察和宪兵的阻拦,也许,人们会拥挤上去将一个个慰问袋塞到战士们的手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场阅兵之后,这些战士们将踏上北方的战场,去迎接一个北方强国挑战,用生命去悍卫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尊严。
与普通人看热闹不同,在观看的人群中亦有一些外国人,尤其是一些未接到观礼邀请的低级军官,他们同样也在拥挤的人群中,军人敏锐的直觉使得他们从步兵双肩上沉重的背包中,呼吸到了战争的气氛。
荷枪实弹的步兵方阵在北平市民充满复杂情感的视线注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以一种极度昂然以及无法言喻的骄傲姿态转入了东长安街。
多少年来,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在他们的印象中,中**队是那种贫弱的,士兵们没有任何精神,长官们喝着兵血,以至于士兵们每天只能吃非常简陋的食物。自然的士兵个个都缺乏营养,瘦峭精干,除了步枪他们再也背不动其他东西。
但此时,这支步兵部队在阅兵时目光坚定的目视前方,没有一个人视线转向两旁,方阵坚实整齐,那种肃穆的气势给所有人都带来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虽说只是简单的齐步兵,但是上万双军靴踩在地面上只发出一种整齐的轰鸣,那轰鸣声却在整个北平上空回荡着,而在每一个方阵的身旁是高举军旗的旗手,一面面军旗随着部队的行进而行进着,在震撼人心的军靴声中,向前,向着军旗所指之向。
“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强军啊!”
天下第一强军,这是人们给予的,属于华北军群的骄傲,这是华北军群用一个个胜利,一滴滴血汗获得的荣誉,对于他们而言,这荣誉是名副其实的,而现在,他们将再一次用鲜血与生命悍卫这份荣誉,去肩负起属于他们的重任。
“中国必胜!”
突然,人群发出一声吼喊,那吼喊声随之汇成了一团,人们知道,这一次阅兵,与其说是阅兵,倒不如说是出征仪式,阅兵的部队将会开赴前线,以保卫国家的领土,悍卫民族的尊严,在市民们震耳欲聋的吼声中,士兵们更挺起了胸膛,阳光照耀在他们胸前勋章上,照耀出些许炫目的光彩。
在那属于军人的无声的骄傲中,士兵们进入了阅兵线,随着军乐队奏响进行曲,“开步走”变成“正步走”,相比于开步走,无疑正步走更具震撼力。
“哒、哒……”
整齐而又有力的正步在长安街上行成一种共振,整齐的靴声不断的冲击着观看台上每一个中外来宾的视线,那些来自各国驻华军官团的军官们,无不是神情凝重的看着这支接受阅兵,或者说检验的部队。
与和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