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医必背 >

第6章

中医必背-第6章

小说: 中医必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苓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人,主治风痰迷心窍。
2.茯苓丸
指迷茯苓君半夏,风硝枳壳姜糊丸, 
痰伏中脘流经络,燥湿行气软化痰。
3.温胆汤
温胆夏茹枳陈助, 佐以茯草姜枣煮,
 理气化痰利胆胃, 胆郁痰扰诸证除。
第二节  清热化痰
1。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星蒌, 夏芩杏陈枳实投, 
茯苓姜汁糊丸服, 气顺火清痰热廖。
2.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半蒌, 宽胸开结涤痰优,
 痰热互结结胸证, 舌苔黄腻服之休。 
    【附】柴胡陷胸汤
柴胡陷胸小柴胡,更把参草枣剔除;
加入枳桔连瓜蒌,寒热消退胸闷舒。
3.滚痰丸
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
百病皆因痰作祟,顽痰怪证力能匡。
第三节  润燥化痰
1。 贝母瓜萎散
贝母瓜蒌臣花粉, 橘红茯苓加桔梗, 
肺燥有痰咳难出, 润肺化痰此方珍。 
         第四节  温化寒痰
1.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温肺化饮是良方, 
半夏杏仁均可加, 寒痰水饮咳嗽康。
2。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温肺化痰止咳逆,痰壅气逆食滞去。 
    【附】冷哮丸
冷哮冬花麻草辛,川乌牙皂胆南星;
椒矾夏曲紫菀杏,温化寒痰效特灵。
第五节  化痰熄风
1.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胜, 痰化风熄复正常。 
2。  定痫丸
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菖蒲夏;
胆星蝎蚕草竹沥,姜汁琥珀和朱砂。
第二十一章  消食剂
第一节 消食化滞
1.保和丸
保和山楂莱菔曲, 茯苓夏陈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 消食和胃食积去。
2。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曲连芩, 大黄术泽与茯苓,
 食湿两滞生郁热, 胸痞便秘效堪灵。
3.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黄柏黄连莪术齐;
大黄黑丑兼香附,泻痢后重热滞宜。
第二节  健脾消食
1。  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 肉蔻香连合砂仁, 
楂肉山药曲麦炒, 消补兼施不伤正。
2。 葛花解酒汤
葛花解酒泽二苓,砂蔻青陈并木香, 
姜曲参术温健脾,分消寒化酒湿灵。
3。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
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第二十二章  驱虫剂
1.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第二十三章  涌吐剂
1.瓜蒂散
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调酸苦凑,
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附'三圣散
三圣散中有藜芦,瓜蒂防风薤汁入;
胸中浊痰尽可祛,食物中毒能吐出。

十四、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1。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 
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2。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 
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3。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 
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3。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
 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5。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 
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6。圣愈汤《兰室秘藏》  
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芎归芍地黄, 
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7。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 
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8。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 
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9。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 
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10。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 
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肾安胎此方咨。  
11。固阴煎《景岳全书》  
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 
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12。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芪归术炮姜匡, 
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13。固经丸《医学入门》  
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龟芍香附依, 
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14。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
 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  
15。保阴煎《景岳全书》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16。胎元饮《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胎元饮,八珍去芎与茯苓, 
加入陈皮杜仲炭,补血益气安胎灵。  
17。香棱丸《济生方》  
香棱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术宜,
 再入枳壳川楝子,行气导滞痞块移。  
18。举元煎《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 
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19。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养精种玉女科方,归萸芍药熟地黄, 
血虚不孕经不调,滋肾养血冲任康。
20。宫外孕Ⅰ、Ⅱ号方《经验方》  
宫外孕方第Ⅰ号,丹参赤芍桃仁俏, 
Ⅱ号莪术三棱加,活血止痛症瘕消。
21。胶艾汤《金匮要略》  
金匮胶艾四物先,归芍地芎炙草煎, 
冲任虚损生崩漏,调经止血病可痊。  
22。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调肝汤中山药草,芍萸戟归阿胶找, 
冲任虚损经量少,补益肝肾功效好。  
23。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 
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24。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清肝止淋用芍归,地丹黄柏阿胶随,
 牛膝黑豆香附枣,养血清肝此方最。  
25。温经汤《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 
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带效力彰。  
26。毓麟珠《景岳全书》  
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 
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十五、方剂汇总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S
外感风寒表实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麻黄加术汤S
风寒湿痹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麻黄(去节,9克) 桂枝(去皮,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去皮尖,6克) 白术12克)
麻杏苡甘汤S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麻黄(6克) 杏仁(6克 ) 薏苡仁(12克) 甘草炙(3克)
大青龙汤S
外感风寒里有郁热
发汗解表,清除烦热
麻黄(12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 杏仁(6克) 石膏(12克) 生姜(9克) 大枣(3克)
三拗汤T
感冒风邪
宣肺解表
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30克)
华盖散T
素体多痰肺感风寒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15克
2。桂枝汤S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大枣3枚
桂枝加桂汤S
心阳虚弱寒水凌心奔豚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桂枝(15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桂枝加芍药汤S
太阳病误下腹痛
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桂校(9克) 芍药(18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生姜(9克)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羌活、 防风、苍术各9克 细辛(3克) 川芎、 白芷、 生地、黄芩各6克  甘草(6克)
羌活胜湿汤《此事难知》
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4。香薷散T
阴暑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香薷9白扁豆6厚朴6
新加香薷散W
暑温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香苏散
外感风寒兼气郁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120克、甘草炙 30克、陈皮不去白60克
5。小青龙汤S
外寒内饮证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麻黄去节、芍药、半夏洗、桂枝去皮各9克 细辛、干姜、甘草炙 、 五味子各6克
射干麻黄汤J
痰饮郁结,气逆喘咳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射干(9克) 麻黄(9克) 生姜(6克) 细辛(6克) 紫菀(6克) 款冬花(6克) 大枣(3枚) 半夏(9克) 五味子(3克)
6。止嗽散《医学心语》
风邪犯肺证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紫菀(15克) 百部(12克) 白前(12克) 桔梗(15克) 荆芥(10克) 陈皮(15克) 甘草(6克)


金沸草散T
伤风咳嗽
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旋覆花(90克) 麻黄(90克) 前胡(90克) 荆芥穗(120克) 炙甘草(30克) 半夏(姜汁浸)(30克) 赤芍药(30克)
7。银翘散W
温病初起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连翘、 银花、牛蒡子、芦根各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8。桑菊饮W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苇根(6克)
9。麻杏甘石汤S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麻黄(5克) 杏仁(9克) 甘草(6克) 石膏(18克)
越婢汤J
风水加热
发汗利水
麻黄18克 石膏24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5枚
10。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解肌清热
(陶氏)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 芍药(6克) 桔梗(3克)
柴葛解肌汤〃医学心语〃
外感风热里热亦盛
解肌清热
柴胡(6克) 葛根(6克) 黄芩(6克) 赤芍(6克) 甘草(3克) 知母(5克) 生地(9克) 丹皮(3克) 贝母(6克)
11。升麻葛根汤
麻疹初起
解肌透疹
升麻(300克) 芍药(300克) 炙甘草(300克) 葛根(450克)《闫氏小儿方论》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痧疹透发不出
透疹解表,清热生津
西河柳(15克)麦门冬(去心,9克)玄参(6克)干葛(4。5克)鼠粘子(炒,研,4。5克) 蝉蜕、薄荷叶、荆芥穗、知母(蜜炙) 甘草、竹叶各3克
12。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气虚,气虚外感湿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去瓤,麸炒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各900克   生姜、薄荷少许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疮肿初起
发汗解表,散凤祛湿
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4。5克   甘草 1。5克 
13。参苏饮T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前胡、茯苓各6克 枳壳、桔梗、木香、陈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