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医必背 >

第41章

中医必背-第41章

小说: 中医必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血虚者,气为血帅,养血药中佐以补气之品等。
虚实夹杂及扶正祛邪
原则:先祛邪,后补虚。
    祛邪时不伤正,补虚时不恋邪
举例:阴虚痰浊,先用温胆祛痰,再以杞菊滋阴。
冠心病的创新疗法:
冠心病是医界研究的热点,中医治疗冠心病颇见优势其治疗重点均放在〃瘀血、气滞血瘀或寒凝〃上,而疏忽了痰浊。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痰浊者变得多了。法随证变。冠心病应该痰瘀论治。痰浊与冠心病的关系追溯到《内经》,提到:〃民病饮积心痛,〃《灵枢·五味》载有:〃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这里的薤指薤白,又称〃野蒜〃,是一味温通祛痰,治疗冠心病的良药。《金匱要略》中专设:〃痰饮〃篇,正式创建祛痰温通方瓜篓薤白白酒汤类6张,对冠心病从祛痰论治作了奠基。其中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沿用至今,仍是冠心病的效方。特别是仲景提出对薤白的科学煎法要加白酒是非常正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薤白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只溶于酒而不溶于水。唐宋时期从痰论治的方剂更丰,如《千金方》立〃前湖汤〃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等等。
    近代医家也有主张从痰论治者,如蒲辅周认为:〃痰阻经络,阻遏气血〃,其治多投瓜蒌薤白半夏汤,继进十味温胆汤。任应秋以宣痹涤痰立法,投瓜蒌薤白半夏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合方。赵锡武主张通阳化痰,善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冉雪峰常以小陷胸加菖蒲、郁金、枳实,以解谈热内阻。邓铁涛认为气虚痰浊为多见,以温胆汤加党参为治。
主方:温胆三参饮:
竹茹 枳壳 云苓 陈皮 党参、丹参 苦参。其中苦参防痰热化,用在10克以下,对心血管效佳。
增效加瓜蒌 薤白(用白酒浸泡)。
辨别寒热:热痰黄连 天竺黄 浙贝母
        寒痰桂枝 姜半夏 生姜
以痰形立法:消导莱菔子 葶苈子 生山楂
          透豁菖蒲 郁金 桔梗(剂量宜少)
伍用四法:补气 仙鹤草 扁豆衣 生黄芪
        理气 柴胡 玄胡 佛手
        温通 桂枝 角霜 川椒1克
        化瘀 苏木 三七 泽兰
分利二便:利尿石苇 车前草 白花蛇舌草
        润肠(白菊花 当归合用通便润肠)  草决明
祛痰四法:
      补气生黄芪  参类 白术 仙鹤草 扁豆衣
      益肾枸杞 生地 生杜仲 寄生 佐桑白皮 野菊花
      理气莱菔子 四逆散 保和丸 陈皮 茯苓 瓜蒌 薤白
      化瘀导痰汤 血府逐瘀汤 胆南星 天竺黄 丹参 地龙 苏木 桃仁
附方:1  失眠梦多者加黄连:肉桂按3:1比例,夜交藤
入睡难加炒枣仁 生龙骨 生牡蛎 青龙齿。分辨虚实酌情配合温胆汤或杞菊地黄丸 
    2  冠心病方:生黄芪15 沙参10寸冬15瓜蒌30薤白10酒浸 石菖蒲10 郁金10 丹参30 赤芍10 西洋参5另煎 三七粉6冲服
(以上计量克为单位)
高血压病
根据临床表现,相当于〃眩晕〃,部分包含〃头痛〃。
古人治疗此病主要方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半夏天麻白术汤、独圣散、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
现代医家认为,素体阴阳偏胜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之故。病因,精神紧张,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劳逸无度,环境恶化等为其诱因。
病机归纳为风、火、痰、瘀、虚。病位上以肝肾为主,涉及心脾。证类归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上扰为主。治法上总结出,清热平肝,镇肝熄风,滋水涵木,祛痰化湿,活血祛瘀诸法。现今大多数高血压者,医生多以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为主要代表方。现代药理发现不少单味中药有有效降压成分。一味追求降压药理,疏忽了〃君臣佐使,辨证论治〃,更疏忽了〃法随证变〃。
当代临床实践发现,高血压患者,苔腻多为常见,而血循环不畅的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显露的瘀证亦非少见,痰瘀致病在高血压中日趋增多。〃无痰不作眩〃,〃死血迷闭心窍〃对当前的临证十分切中。〃毒损心络〃观是中医诊治高血压的新思路。是〃络病学说〃的诠释的新角度、新视点、新途径。它们有三个共性:
1,病机上的关联性:气血不足,痰浊血瘀。
2,症候上的相似性:肝肾阴虚,痰浊阻络。
3,治法上的一致性:痰瘀同治,补气祛痰。

以〃络活胶囊〃为主药,配合降压四味临床加减,导引实际临床。
附方:络活胶囊共五味药:莱菔子15 海藻15水蛭1 川芎10      ?装入0号胶囊每次1粒,每日三次。(第五味药物由于沈老的商业秘密专利问题,给与隐瞒,我等自己判断)。
降压四味:钩藤15泽泻10川芎10生牡蛎30成降压四味。
二十八、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
一、 口诀:
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三五七八十尾前。
二、举例说明:
例一:1996年1月16日
(96×5+96÷4+9+16)÷60=8余49,49即为六十甲子序数。9对应天干壬,49除12余1对应地支子,对应干支为〃壬子〃。
例二:1997年2月16日
(97×5+97÷4+9+16+30+2)÷60=9余26,26即为六十甲子序数。6对应天干己,26除12余2对应地支丑,对应干支为〃己丑〃。
例三:1998年3月16日
(98×5+98÷4+9+16)÷60=8余59,对应干支为〃壬戌〃。
例四:1999年4月16日
(99×5+99÷4+9+16+30+1)÷60=9余35,对应干支为〃戊戌〃。
例五:2000年7月16日
(100×5+100÷4+9+16+2)÷60=9余12,对应干支为〃乙亥〃。
例六:20001年10月16日
(101×5+101÷4+9+16+4+30)÷60=9余49,对应干支为〃壬子〃。
三、注解:
第三句中的〃整少一〃,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规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类推)。 



二十九、中医内科学总结
一、 
一、 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葱豉桔梗汤(葱白(连须)五根 淡豆豉12 桔梗、薄荷各5 连翘、淡竹叶各6 焦山栀9 生甘草2 )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麻黄 杏仁 甘草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黄芩 山栀 桔梗 甘草 贝母 知母 麦冬 桑白皮 瓜蒌仁 橘红 茯苓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 青黛8 海蛤散9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 生扁豆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芦根10~20g冬瓜仁9~12g 桃仁3~9g 生苡仁9~15g
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
加味桔梗汤桔梗 甘草 贝母 桔红 银花 薏仁 葶苈子 白芨
4。 恢复期:养阴补肺
沙参清肺汤北沙参 白芨生黄芪 太子参 桔梗 甘草 苡仁 冬瓜子 合欢皮
桔梗杏仁煎百合 麦冬 阿胶 桔梗 甘草 杏仁、贝母、枳壳 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白果9麻黄9款冬花9半夏9桑白皮6苏子6杏仁9黄芩6甘草3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蜜炙黄芪6白术12防风6
2)脾虚证: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人参9白术9茯苓9甘草6 陈皮3 半夏4。5
3)肾虚证:补肾摄钠
金匮肾气丸熟地24淮山12山萸12丹皮9茯苓9泽泻9桂枝3附子3
七味都气丸山萸肉12山药12丹皮9泽泻9熟地24茯苓9 五味子6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麻黄9 桂枝6 杏仁6甘草3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麻黄9 石膏18 杏仁9甘草6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 鱼腥草、公英、双花、连翘 杏仁、贝母、半夏、苏子 知母、射干、栝楼皮、地龙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9麦冬9五味子6 黄芪 党参 熟地 冬虫夏草 桑白皮 紫菀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熟地24淮山12山萸12丹皮9茯苓9泽泻9桂枝3附子3
参蛤散人参二两蛤蚧一对桑白皮二两知母二两贝母二两 杏仁五两 茯苓二两 甘草五两
肾阴虚
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山萸肉12山药12丹皮9泽泻9熟地24茯苓9 五味子6人参9麦冬9五味子6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党参、黄芪 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 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
补肺汤人参、黄芪、五味子 熟地黄 滋阴补肾    紫菀、桑白皮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茯苓9白术6白芍9附子9生姜9
五苓散泽泻15白术9猪苓9茯苓9桂枝6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枳实、竹茹、南星 石菖蒲、远志、郁金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
月华丸北沙参 天、麦冬 阿胶 生、熟地黄 茯苓 山药 三七 阿胶 桑叶 菊花 川贝母 百部 獭肝 功劳叶 律草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百合12熟地9生地9玄参3贝母6桔梗6甘草3麦冬9白芍6当归身9秦艽 地骨皮、青蒿、柴胡 当归       乌梅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
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党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 生、熟地黄 天、麦冬 柴胡 地骨皮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莲子心 陈皮 姜 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 五味子 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 麦冬、生地、阿胶、山萸肉 紫河车、龟板、鹿角 远志、枣仁

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12桂枝9白术9甘草6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
甘遂半夏汤甘遂 半夏 白芍 蜂蜜
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