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88-花韵楼医桉 >

第4章

388-花韵楼医桉-第4章

小说: 388-花韵楼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砂仁(三分) 枣仁(三钱) 茯苓(三钱) 归身(一钱五分) 胎产金丹(半粒) 
x俞x(又诊) 
血崩止之后。自觉胎元跃跃如常而动。肝升烦热。寅卯更衣。感冒寒邪。形冷发搐。郁木内扰。 
悲从中来。骤然哭泣。面色泛 。神志模糊。脉细无神。此属血去胎伤。又失于调养。胎殒腹中。 
浊向上蒙。至危至险候也。 
人参须(一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陈皮(七分) 老苏梗(一钱) 炮姜炭(一钱) 
江枳壳(一钱) 砂仁(五分) 赤苓(三钱) 广郁金(五分) 胎产金丹(半粒) 
x俞x(又诊) 
药后得寐。神志渐清。面 略转。少腹酸楚。急坠极甚。如欲大便而便闭。盖小产胎殒。重于大产。 
或有气衰血热。或因内外感触。损其根柢。漏红之后。本当调养气血。听其自然。但血去已多。 
胎涸难于下行。不得已。用平胃法。宜佐保本为要。 
人参须(七分) 元武版(五钱) 大腹绒(三钱) 炙陈皮(五分) 炮姜炭(一钱) 
元明粉(七分) 江枳壳(一钱五分) 焦白芍(一钱五分) 老苏梗(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x俞x(又诊) 
昨投平胃散加元明以下瘀浊。佛手散温通气血。刻间腹中 坠异常。秽水下行极多。即觉舒和。因知人立方 
之神妙也。但瘀浊尚有未净。胞衣或有留顿。亦宜留意虚阳上冒。慎调至嘱。 
熟地炭(四钱) 炮姜(五分) 陈皮(七分) 归身(一钱) 炒于术(二钱) 丹皮(三钱) 
云苓(二钱) 白芍(一钱) 炒枣仁(三钱) 青皮(五分) 谷芽(三钱) 益母草(煎汤代水) 
x俞x(又诊) 
瘀露下而黑色。停瘀留顿未化。胃纳渐安。寐亦稳贴。神脉皆涉和平。但恐有胎元未化。仍宜留意也。 
熟地炭(四钱) 川石斛(三钱) 煨枣仁(三钱) 川贝母(二钱) 生冬术(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 浮归身(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西琥珀(五分) 陈皮(一钱) 
云苓(三钱) 桃仁(七粒) 
x俞x(又诊) 
益阴通瘀之下。夜寐得安。脉息稍静。正气渐醒。今晨瘀中虽下茄蒂之象。此即胞胎之根柢也。前日 
或指停经。或指崩漏。定可剖析分明而无惑矣。仍守昨法。 
熟地炭(四钱) 怀牛膝(一钱五分) 川贝(二钱) 炒冬术(一钱五分) 紫石英(三钱) 
枣仁(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旋复花(三钱) 西琥珀(五分) 益母膏(三钱) 
x俞x(又诊) 
小产后。肝肾阴虚。虚阳易升。逆胃焉汗泄气急。脉见芤数。阳衰已复。阴血尚难速长。眠食向安。 
自可日臻佳境。百日内务宜慎养。 
生洋参(一钱五分) 制首乌(四钱) 川贝母(二钱) 归身(一钱五分) 生冬术(一钱五分) 
金石斛(三钱) 艽蔚子(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西琥珀(五分) 枣仁(三钱) 茯苓(三钱) 
小红枣(三枚) 
x俞x(又诊) 
日来色 已转。脉维右寸关尚弦数。由乎盗汗自汗互伤营液。故易于心悸也。今瘀已净。可以补中。 
寓以收摄法矣。 
党参(三钱) 熟地炭(四钱) 甘枸子(一钱五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炒冬术(一钱五分) 五味子(三 
分) 炒枣仁(三钱) 生甘草(三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菟丝子(三钱) 炒香谷芽(三钱) 
x蒋x 
产虚未复。郁怒动肝。肝火上薰肺胃。寅卯时咳呛缠绵。半载未能全止。纳谷勉强。五心烦热。脉细。 
左部虚细。右寸关弦数。虑涉损途。急挽可许向吉。 
北沙参(三钱) 天花粉(一钱五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广郁金(四分) 羚羊角(一钱 
五分) 真川贝(三钱) 炙橘白(五分) 生谷芽(三钱) 制首乌(四钱) 怀牛膝(一钱五分) 
滁菊瓣(一钱) 扁豆衣(一钱五分) 
x蒋x(又诊) 
五更咳呛得缓。癸水先期而至。舌心露质。诊脉左见数象。胁中刺痛。产后营虚肝郁也。 
北沙参(四钱) 天花粉(一钱) 栝蒌皮(三钱) 广郁金(五分) 羚羊角(一钱五分) 
川贝母(二钱) 青蒿梗(一钱五分) 炙橘白(五分) 制首乌(四钱) 阿胶(二钱) 
怀牛膝(一钱五分) 鲜稻叶(五钱) 怀山药(三钱) 
x蒋x(又诊) 
前进平肝养阴。寅卯时咳呛渐稀。脉息左部弦数。右尺虚软。经事乍过。毓阴平肝为主。 
生西洋参(一钱五分) 川贝母(三钱) 栝蒌皮(一钱五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制首乌(四钱) 
元武版(五钱) 广郁金(三分) 怀山药(三钱) 金铃子(一钱) 鲜佛手(一钱) 
x蒋x(又诊) 
郁火已化。阴血不致为其所耗矣。脾气尚弱。纳谷不多。大便少调。脾胃之根。在乎金水流行。 
水火升降。为佳。 
参须(七分) 羚羊角(一钱五分) 炒木瓜(五分) 五味子(三分) 麦冬(二钱) 
金石斛(三钱) 杜仲(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怀山药(三钱) 橘白(五分) 生谷芽(三钱) 鲜佛手(一 
钱五分) 
x俞x 
阴虚之体肝火劫伤胃液痰气凝结于胃下午腹痛。痛甚无寐。头眩便燥患经五月。防痛甚致厥。 
瓦楞子(三钱) 姜半夏(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乌梅(一钱) 使君子(三钱) 老苏梗(五分) 鲜佛手(一钱五分) 
x俞x(又诊) 
前进两和肝胃。脘痛得减。痰血未呕。大便续通未畅。唇色泛紫。瘀痰犹滞络中也。 
苏梗(五分) 炙鳖甲(五钱) 枳壳(一钱) 木瓜(五分) 瓦楞子(三钱) 使君子(三钱) 
青皮(七分) 单桃仁(三钱) 川楝子(一钱五分) 乌梅(七分) 鲜佛手(一钱) 
x俞x(又诊) 
叠进平肝和胃。蛔厥之痛势虽止。阴血已伤。起居宜慎。 
制首乌(四钱) 炙鳖甲(五钱) 川楝子(一钱五分) 香苏梗(五分) 炒山药(三钱) 
乌梅肉(一钱) 瓦楞子(三钱) 宣木瓜(五分) 川石斛(三钱) 
x沈x 
肝阳化火生风。从冲脉逆行乘胃。巅顶胀痛。不能转侧。面部肌肉跳跃。屡发屡止。今春烦劳之下。 
阳气越胃凌心。而致煎厥。每进滋纳肾肝得平。自后萌发颇稀。宗内经治肝第三法镇守中州以靖逆气。 
西党参(三钱) 杜仲(四钱) 乌梅肉(一钱) 生炒白芍(各三钱) 生炙甘草(各四分) 
大熟地(六钱) 牡蛎(一两) 宣木瓜(一钱) 北五味(五分) 新会皮(一钱) 佛手露(一两) 
x车x 
肝火逆上触心络伤血从口溢。竟有盈碗之多。近增便泄。暑湿亦兼内袭也。左脉细弦。胃气衰谷气自少旋晕。 
益气清暑为治。 
乌犀尖(一钱五分) 生 皮(一钱五分) 肥知母(一钱五分) 生甘草(三分) 鲜霍斛(五钱) 
五味子(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鲜稻叶(三钱) 麦冬(二钱) 扁豆(三钱) 
x车x(又诊) 
前进清暑益气法。纳谷知味。天气酷暑外迫。慎防呕血复萌。 
北沙参(三钱) 生牡蛎(五钱) 天花粉(一钱五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大麦冬(二钱) 
金铃子(一钱) 宣木瓜(七分) 生甘草(三分) 羚羊角(一钱五分) 紫石英(三钱) 
怀山药(三钱) 鲜稻叶(三钱) 五味子(三分) 
x周x 
心脾两亏。经行先期。心悸寐少。舌心光剥。脉息细数。气分亦怯。养血毋庸重滋。 
人参须(五分) 牡蛎(一两) 天冬(一钱五分) 大白芍(三钱) 大麦冬(二钱) 
龙齿(三钱) 杜仲(四钱) 生甘草(四分) 柏子仁(三钱) 五味子(九粒) 青蒿(二钱) 
生谷芽(五钱) 炒枣仁(三钱) 
x周x(又诊) 
叠进养血安神。颇合病机。诸恙皆轻。拟守前法。 
生洋参(一钱五分) 龙齿(五钱) 柏子仁(三钱) 生白芍(二钱) 大麦冬(二钱) 
钩勾(三钱) 枣仁(三钱) 生甘草(三分) 青蒿(一钱) 谷芽(三钱) 鲜藕节(一两) 
白荷花露(一两) 
x张x 
前进养血平肝法。哮发减轻过半。脉息左数右弦。心中似乎烦扰。寐不安贴。癸水将至。 
营虚血热。再防反复。当加意养金水为妙。 
乌犀尖(一钱五分) 细生地(四钱) 杜苏子(五分) 秦艽(一钱五分) 羚羊角(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莱菔子(一钱五分) 白薇(一钱五分) 川贝母(三钱) 银杏肉(三钱) 
左金丸(五分) 
x张x(又诊) 
喘哮每发于经至之前。营虚显然矣。今值癸水将至。其病必发。无外感可驱。急先存阴平木。兼以 
治风先治血法。冀能由渐转轻为幸。 
羚羊角(二钱) 广郁金(五分) 焦杏仁(三钱) 归身(一钱五分) 细生地(四钱) 
栝蒌皮(三钱) 怀牛膝(二钱) 赤芍(五分) 秦艽(一钱五分) 川贝母(三钱) 银杏肉(三钱) 
左金丸(五分) 
x蔡x 
脾经素亏。经事愆期。血不养肝。肝木挟痰。上循少阳经络。结为瘰 成串。交节续增。自颈下连于 
季胁。约有二三十枚。曾经溃过。时有寒热。乃虚劳根柢也。仿逍遥归脾合而加减。 
羚羊角(一钱五分) 广郁金(三分) 川贝母(二钱) 归身(一钱五分) 制冬术(一钱) 
制首乌(四钱) 生 皮(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左牡蛎(五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枣仁(三钱) 云苓(三钱) 鲜稻叶(三钱) 元眼肉(五枚) 
x蔡x(又诊) 
日来 串痛缓。核俱流动。癸水逾期未至。五心焦热。头目眩晕。培太阴脾土。畅少阳木火以治。 
绵黄 (一钱五分) 杭甘菊(一钱) 川贝母(二钱) 归身(一钱五分) 制冬术(一钱五分) 
白蒺藜(一钱五分) 杞子(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枣仁(三钱) 云苓(三钱) 鲜稻叶(三钱) 
x华x 
肝脾气陷。便后下血。患经数载。近则脱肛。血下无度。小溲淋痛。寒热时作。舌光起刺。脉形 
芤数虚弦。情志内伤药力断难奏效者也。所虑秋令肃降。有血从下脱之变。 
柴胡(三分醋炒) 丹皮(一钱五分) 归身炭(一钱) 炙川柏(七分) 生冬术(一钱) 
黑山栀(一钱) 地榆炭(三钱) 赤苓(三钱) 细生地(三钱) 小青皮(五分) 
x华x(又诊) 
寒热二日未作。纳谷亦增。便血未下。溲淋痛楚仍然。适交冬至。加意慎调焉嘱。 
生冬术(一钱五分) 鹿角霜(一钱五分) 左牡蛎(一两) 木瓜(五分) 细生地(四钱) 
元武版(五钱) 川柏(五分) 生甘梢(四分) 西琥珀(四分) 青皮(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x华x(又诊) 
淋痛减轻。稍有咳嗽。舌干虽润。光剥未能立苔。心肾阴虚也。 
细生地(五钱) 焦米仁(四钱) 麦冬(一钱五分) 木通(五分) 川连(三分) 五味子 
(五分) 生甘梢(五分) 送服补中益气丸(三钱) 
x师太x 
脾虚血热。湿火生疮。耳菌翻花。流血之后。目光四散。旋有蝇飞撩形。拟清脾甘露饮加减治之。 
生冬术(一钱五分) 鲜霍斛(一两) 丹皮(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细生地(四钱) 
川连(四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云苓(三钱) 橘白(五分) 白茆根(五钱) 
x顾x 
郁火湿热。内伤肝脾。痰火化风。升扰阳明。脉弦舌红。有类中之机。防眩晕倾跌。 
人参须(七分) 生冬术(一钱) 杜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