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92-研经言 >

第14章

392-研经言-第14章

小说: 392-研经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至于唐宋而降,治法备矣。循途守辙,弗之有误,医者之能事毕矣,然而人以为数见不 
鲜也。其黠者因摘古人之所略,矜言创获,以新一时之耳目。故于热病必称白 ,曰此古书 
所无 
也;于喉风必称白喉,曰此古书所无也。如此方可动人听闻, 
把持由我,而其术易行。呜呼!巧则巧矣, 
抑思其所用方,果能外古人治 
热病与喉症之方乎?吾知其名可改,其法不可改也。今瘪螺痧即暑月之中寒耳!其吐泻者即霍 
乱耳!其正名自在古人论中,所传治瘪螺痧十余味一方及雷公散,皆古人治霍乱及暑月中寒 
之常法,何奇之有?吾子徒受人愚耳!每见虚弱人手浸冷水久,或猝遇大冰雪,皆令螺瘪,何 
独为痧异?其痧而死也,死于汗,死于泻,非死于瘪螺。不死于瘪螺,即不言瘪螺也可。 

卷四
驳元阴
属性:近徐灵胎砭赵养葵之改太极也,曰人身有元阳无元阴,大哉言矣!人身如天地,元阳犹 
《易 
》之太极;元阳动而为阳,静而为阴,犹两仪也。惟元阳动而为阳之阳,方可以阴字对之; 
若元阳则无可与匹者,安得有元阴?夫元阳所息曰阳,所消曰阴。阳者扬也,言元阳所发扬 
也;阴者隐也,言元阳所隐藏也。不观之十二辟卦乎?息则为阳爻,消则为阴爻。阳爻作一 
象,元阳之实之也;阴爻作一象,元阳不在而位虚也。贵阳贱阴,职是之故。故谓人身有阴 
则可,谓人身有元阴则不可。至于治病,亦一以元阳为主,元阳虚则培之,亢则抑之。明乎 
此义,而阴阳二字始得其解。吾于国朝诸医,不能不推尊洄溪一老。 

卷四
驳吴喻二家说温疫之非
属性:泉昔着《温疫说》,以证其自时气来,复慨吴又可、喻嘉言之惑人也,而为此驳。吴、 
喻之 
言曰∶温疫感受,异于伤寒,异于温热,又异于非时寒疫,是天地间另有一种戾气为之。夫 
谓温疫异于伤寒、温热,与伤寒例合可;谓温疫异于非时寒疫,与例不合,而合犹可(例文 
以温疫即寒疫之变;)至谓另有一种厉气,则例无此文,不可。天地间止有六气,其浓者即 
为厉气,厉气有毒,毒者浓也。此外果有另一种气,可与并列为七,何以轩、岐、鹊、景如 
此神圣,而无一字及之?原大兵荒后所以有疫者,非谓人尸混处之故,以人忧劳倍 
苦,则正气倍虚,非时之气易入,而为病易 
深耳!要其 
所感之气,仍是六气。天何尝特设另一种厉气,以困此身遭兵荒者乎?吴、喻不解例意,妄 
斥叔和。岂知仲景书赖叔和存,无叔和即无仲景也。 

卷四
驳《临证指南》二条
属性:叶氏桂《临证指南》一书,于温热、脾胃最精,似可为初学法。然其可议者不少,如温 
热类, 
以神昏为心包络病。考古说神昏属阳明,见于《素》脉解厥逆及《金匮》中风等篇,而《灵 
》经脉篇释心包络经是动所生病,无神昏不知人之说,则叶氏之于经学可知也。脾胃类,则 
云阳明阳土,得阴始安;太阴阴土,得阳始运。夫以阴疗阳、以阳疗阴,似也。但胃若虚, 
自宜以阳药培之,仲景于伤寒下后诸治皆用干姜,义可见也;脾若虚,自宜以阴药培之,仲 
景于亡津诸治皆用人参,义可见也。自难执一而论。此二条皆徐灵胎所未及驳者,而误人 
也亦不浅。 

卷四
十三科考
属性:十三科有两说∶大方家说寒一、内二、喉三、目四、疡五、伤六、金镞七、女八、儿九 
、痘 
疹十、针灸十一、祝由十二、符禁十三。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近王晋三《古方选注》皆 
如此。祝由家说并符禁于祝由,另立风科以足其数。考祝由无不用符禁者,符禁安得别为 
一 
科?中风之病千头万绪,自应另立,不可与内科混。且内科者,主饮食、起居、房室、情志 
之病,而中风之邪自外致,不自内生,不得属之内科。《史·扁鹊传》扁鹊至洛阳,贵小儿 
,即为小儿医;至邯郸,贵妇,即为带下医;至周,贵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夫耳目痹医 
,即风科也。则风科之自为一科也,由来旧矣。 

卷四
《金匮》马刀考
属性:注家皆谓马刀为疮,形长如马刀蛤。然经文与侠缨对举,侠缨以部位名,而马刀以形似 
名,俪语不类。马刀当亦部位之名,与侠缨相近。大约是颈侧 肉,在耳之下,而略近于后 
,下当 
肩井之上,揣之曲肖马刀者。颈侧 肉之名马刀,犹掌侧白肉之名鱼乎!取于物为假,亦古 
命名之例。夫生于侠缨之处曰侠缨,则生于马刀之处曰马刀。经之对举,义当如此。《千金 
》九 篇以马刀 、马刀肩肿二症,与掖下肿、吻伤、四肢不举、喉痹、天牖中肿等,作一 
例文法。掖下、吻、肢等既是部位,则马刀可推。其尤着者,“马刀肩肿”四字,谓马刀与 
肩俱肿也。以《千金》证《金匮》,决然已。若疮形之长者,则与圆者何别,而必提出言之 
?且侠缨之疮未必无长,颈掖之疮未必尽长,又何以别之?详经意不问长否,苟生于颈侧 肉 
间,总谓之马刀而已矣。 
此篇专明《金匮》之马刀,若执是以概近世方书则否。愿用近世书者,勿引《金匮》也 
。自记。 

卷四
命门考
属性:《难经》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 
以系 
胞。案《铜人》任脉有石门穴,一名精路,一名命门,一名丹田,在脐下二寸,三焦募也。 
其 
旁有足少阴四满二穴,一名髓府,去腹中行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是男子之精藏于脐下 
二寸也。又关元在脐下三寸,左为胞门,右为子户,去腹中行二寸五分,为足少阴、冲脉之 
会。《病源》三十八,胞门、子户主子精,神气所出入合于中,黄门、玉门、四边主持关元 
, 
禁闭子精。关元主藏魂魄,妇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从止,是妇人之胞系于脐下三寸也。 
以此推之,精宫高于胞宫一寸,非同一穴,且命门在十四椎下,去二穴远,当是《难经》混 
称之故耳!其称命门者,名同实异也。男子精自石门离宫,至横骨约四寸而出于玉茎,能射 
者为有力,不能射者为无力。其与女子交,则茎头当女子中极之下,龙门之次,其泻精正 
当关 
元,旁当胞门、子户。故《病源》有胞门、子户不受男精之论。《千金》云∶进火之时,当 
至阴节间而止。《外台》云∶下精时入玉门半寸许为佳。此茎头当龙门之证。 

卷四
胞门龙门玉门考
属性:《脉经》带下有三门∶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案已产之带,由胎育来 
,其 
属胞门易晓;若未产即已嫁,其带应由房室来,而属龙门;未嫁之带,应由邪思来,而属玉 
门何故?考胞门在关元旁,去脐三寸,再下一寸为中极,一名玉泉,其下有龙门穴,内当交 
骨孔中。《千金》云∶龙门在玉泉下,女子入阴内外际。《翼》云∶龙门是阴中上外际是也 
。女子伤于丈夫之病,多在龙门。何以言之?《千金》云∶进火之时,当至阴节间而止。盖 
谓阴内交骨节间也。《外台》云∶下精时入玉门半寸许为佳。盖玉门内半寸许,正当交骨孔 
间,与男子交时,龙门以屡开而伤,故已嫁之带属此。玉门即阴门,在交骨间,无穴。若未 
嫁,龙门尚未经开,其因邪思而致营热者,止为病在经络,玉门亦经络外候,故未嫁之带属 
此。《脉经》分别绝精。又案《病源》云∶胞门、子户主子精,神气所出入合于中,黄门、 
玉门、四边主持关元,禁闭子精。彼论三门浅深同此,则黄门当即龙门。以穴言称龙门,以 
门言称黄门,各有当也。妊娠为夫所动,则龙门伤,不能持关元,即致胎堕,故《千金》、 
《外台》诸书治胎落,有灸龙门者。 

卷四
白虎病考
属性:唐宋人论白虎病,证治不一,猝不易晓。以泉考之,其别有三。一为年神。《病源》卷 
四十 
八云∶太岁在卯,即白虎在寅。准此推之,知其神所在,小儿有居处触犯此神者,便能为病 
,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身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螈 耳!又《外台》 
卷十三,苏孝澄云白虎病,妇人因产犯白虎,丈夫因眠卧犯白虎,其病口噤,手拳,气不出 
是也。一为粪神。《证类本草》云∶白虎鬼古人言如猫,在粪堆中,亦云是粪神。今时扫粪 
,莫置门下,令人病此。陈藏器云治法,以鸡子揩病者痛处,咒愿送着粪堆头上, 
勿反顾,不过三次瘥。白虎是粪神,爱吃鸡子也是也。今湖俗名此曰送客人。但古为白虎设 
,今则沿用而忘所自耳!一为历节风。以其百节皆痛,昼差夜剧,如虎之啮,故名。亦见《 
外台》。近世谓之白虎历节,治属风家。白虎病须别此三者,斯知古论有条不紊。 

卷四
羊胫骨考
属性: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方》卷七追命散方,治妇人血症,方中有羊胫炭,云 
即炭 
中圆细紧实如羊胫骨者,取三四寸,却作十余段,别以着灰同烧通红,淬入醇酒中,如此 
七遍,烘干为末半两。案《纲目》炭火、羊胫骨下,皆不载此方。独《苏沈良方》小儿吞铁 
方 
,剥新炭皮为末,调粥服,炭屑裹铁而下云云,与《谈野翁方》误吞铜铁,以羊胫骨烧灰, 
煮稀粥食,神效云云正合。而《纲目》卷五十二,采谈方乃入羊部,不云即炭。他书亦未有 
言羊胫骨如朱说者,则讹以传讹久矣。 

卷四
四十难义疏
属性:四十难∶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其义难明。泉拟为之疏曰∶气之 
蕴借 
而征者为色,其发越而透者为臭,其搏击而出者为声,其团聚而流者为液。阳气者升于东, 
升者阳之始也。尚被阴蒙,不得遽出,蕴借于中,而征中外,则为色。东位肝,故肝主色。 
阳气者极于南,极者阳之泄也。盛阳充满,发越于上而为臭。南位心,故心主臭。阳气者衰 
于西,阳消则阴长,阳不胜阴,反受其烁,则震荡而不靖,于是乎有声。西位肺,故肺主声 
。阳气者伏于北,伏者团聚而不散,则酿之蒸之而液生焉。北位肾,故肾主液。阳气者和于 
中央,和者阴阳平。阳主气,阴主质,气与质合而味生焉。中央位脾,故脾主味。五主之义 
如此。 

卷四
订正《素问·通评虚实论》经文并补注
属性: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实脉满,是谓重实。 
尺肤候周身之寒热。今云大热病,则尺实可知,故下文重虚一段,以尺虚对说。 
经络皆实者,是脉急而尺缓也。 
今本“脉急”作“寸脉急”。案注脉急,谓脉口急也,是王本原无“寸”字。脉谓脉口 
,统三部言。尺谓尺肤。候经在脉口,候络在尺肤。后人误以尺缓为切法,因别脉急为寸 
脉急, 
而衍“寸”字。若经本有之,注不得截去之。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 
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今本脉热、脉寒涩“脉”下皆有“口”字。盖涉注中脉口热、脉口寒而误衍,今从《脉 
经》削正。上文脉急而尺缓也,亦无“口”字。 
何谓重虚?脉虚、气虚、尺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