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78章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78章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建中汤    ”脾疟〔    桂枝  芍药甘草  饴糖  姜  枣桂枝加归芍汤    ”肾疟〔  桂枝  芍药  甘草  当归  姜  枣  芍药倍用。益元散    ”暑疟〔    滑石  甘草  朱砂    香茹饮    ”又〔    香茹  厚朴  扁豆子  甘草    胃苓汤    ”湿疟〔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白术  肉桂  茯苓  猪苓  泽泻  除湿汤    ”又〔    苍术  厚朴  陈皮甘草  白术  茯苓  半夏  藿香    加味二陈汤    ”又〔    半夏  陈皮茯苓  甘草  黄芩  羌活  苍术    二陈汤    ”痰疟〔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导痰汤    ”又〔    半夏  南星  赤苓枳实  广橘红    甘草  生姜    不换金正气散    ”又〔    苍术二钱厚朴  陈皮  藿香  半夏  甘草各一钱  姜一片  枣二枚    五瘟丹    ”疫疟〔    黄连火戊癸年为黄柏水丙辛年为君  黄芩金乙庚年为君  甘草土甲己年为君  香附木丁壬年为君  紫苏叶各一两  为君者倍入,皆生用,冬至日制为未,用锦纹大黄三两熬成膏,为丸,弹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再贴金箔,每一丸,井华水磨服。    补中益气汤    ”劳疟昼发疟〔人叁黄儀  白术  甘草  陈皮  归身  升麻  柴胡柴胡姜桂汤    ”牝疟〔    柴胡  乾姜桂枝  黄芩  花粉  牡蛎  甘草六君子汤    ”疟母昼发疟〔    人叁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调中益气汤    ”疟痨〔    人叁  黄儀白术  甘草  当归  白芍  柴胡  升麻  陈皮  五味子归脾汤    ”疟痨〔    人叁黄儀  当归  白术  枣仁  远志  茯神  圆眼  木香甘草  姜  枣八味丸    ”疟痨〔    熟地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附子  肉桂升阳散火汤    ”热厥疟〔  升麻  柴胡  羌活  独活  葛根  白芍  防风  甘草    理中汤    ”寒厥疟〔    人叁  白术炮姜  炙草    叁儀益气汤    ”气虚疟〔    人叁  黄儀  白术  五味  麦冬  陈皮  炮附子  炙甘草    四物汤    ”血虚疟〔川芎  当归白芍  熟地    麻黄黄芩汤    ”夜发疟〔    麻黄三钱黄芩二钱  桂心一钱  甘草一钱半  桃仁十五个  临卧服。桃仁味甘苦辛,肝者,血之海,血受邪则肝气燥,经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桃仁散血缓肝。谓邪气深远而入血,故夜发,乃阴经有邪,此汤乃发散血中风寒之剂也。    柴胡芎归汤    ”又〔    柴胡  葛根川芎各一钱  桔梗  当归  赤芍药  人叁厚朴  白术  白茯苓  陈皮各七分  红花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  枣二枚  乌梅一枚    此方能治夜发之疟,引出阳分而散,後再服人叁截疟饮,自愈矣。    人叁载疟饮    ”截一切疟〔    人叁白术  茯苓  当归  青皮  厚朴  柴胡  黄芩知母  酒常山  草果  醋鳖甲各八分肉桂  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  枣三枚  乌梅一个  桃仁七粒水煎,露一夜,五更空心服,渣再煎,朝服,糖拌乌梅下药。忌鸡、鱼、豆腐、面食、辛辣物。此方虚人尤妙。    截疟饮    ”又〔    黄儀二钱  人叁白术  茯苓各钱半  砂仁  草果  橘红各一钱五味子八分  甘草六分  乌梅三个  姜三片  枣二枚此方治虚人久疟不止,极效。    截疟方    ”又〔    人叁自四钱至一两,姜皮或生姜相配,露一夜,发日五更服,必止。甚者连进二服或三服。如贫,以白术代叁。夜发者加当归,无不应手取效。此必久疟料无处邪内滞,方可服。    人叁养胃汤    ”似疟非疟〔    人叁白术  橘红  半夏曲  丁香  木香  藿香神曲  麦芽  茯苓  砂仁  厚朴  建莲  甘草各七分  姜三片附载倪涵初治疟四方    第一方    广皮  姜半夏  茯苓  威灵仙各一钱  制苍术  姜厚朴  柴胡  黄芩各八分  青皮  槟榔各六分  炙甘草三分  头痛加白芷,加姜三片,上咀片,如法炮制,河井水各一杯,煎九分,饥时服,渣再煎服。此方平胃消痰,理气除湿,有疏导开先之央,受病轻者,二贴即愈,勿再药可也。若二贴後病势虽减而不全愈,必用第二方,少则三贴,多则五贴而已。    第二方    生首乌三钱  知母  醋鳖甲各二钱  白术  威灵仙  当归各一钱  茯苓活黄芩  柴胡  陈皮各八分  炙甘草三分姜三片  井水、河水各一杯,煎八分,加无灰酒五分,再煎一沸,空心服,渣再煎服。此方补泻互用,虚实得宜,不用人叁、黄儀,屏去常山、草果,平平无奇,却有神效,即极弱之人犯极重之病,十贴後,立有起色,央奏万全,所云加减一二即不灵应者,正此方也。    第三方    黄儀  当归各一钱二分  人叁  白术各一钱  柴胡  陈皮各八分  升麻四分  炙甘草三分  或加首乌二钱,炒知母一钱。或又加麦芽一钱,青蒿子八分皆可。姜一片,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半饥时服三五贴,元气充实,永不发矣。方虽有三,第二实为主方,既不刻削,亦可峻补,央独归之。其第三方专为有力者设,若贫家,只多服第二方可也。疟之为害,南人患之,北人尤甚,弱者患之,强者尤甚,虽不至遽伤人命,然不治则发无已时,治之不得其道则邪怒内伏,正气日虚,久而久之,遂不可治。予所定三方,甚为平易无奇,绝不入常山、草果等劫剂,且不必分阳疟阴疟,连日间日三日,及非时疟,人无分老幼,疾不论久近,此三方不用加减,惟按次第服之,无不应手而愈也。    久疟全消方    威灵仙  醋莪术  炒麦芽各一两  生首乌二两  金毛狗脊八钱  青蒿子  黄丹  穿山甲水煮切细炒成珠  醋鳖甲各五钱  如小儿,加炙鸡肫皮五钱。用山药粉一两,饴糖一两,水一小碗为糊丸,每半饥时,姜汤下二三钱。凡处暑後冬至前,或间日,或非时,缠延日久,须治疟母,予尝酌定此方以治人,服不半料,无不全愈收央。附载缪仲淳治疟诸法及诸药要品热多(贝母  麦冬  葛根竹叶知母黄芩  柴胡乌梅首乌鳖甲  牡蛎  石膏  橘红  滑石  牛膝茯苓)    寒多(桂枝姜皮  人叁  白术苍术黄儀  归身炙草半夏  橘红  蔻仁  草蔻仁)    汗多(人叁  白术  黄儀  秋冬加桂枝)。    无汗(葛根  柴胡  石膏  羌活  姜皮  人叁  苍)    疟母(鳖甲  射乾  牡蛎三    砂仁  肉桂人叁青皮陈皮  甘草)2
 痢疾源流    诸痢,暑湿病也。大抵痢之病根,皆由湿蒸热壅,以至气血凝滞,渐至肠胃之病。惟由湿热,故多偏於燥,里急後重,小便赤涩,皆其症也。惟由气血郁滞,故血主於心,而热郁伤血者,心亦由是而病。气生於肺而凝滞伤气者,肺亦由是而病。至心之表为小肠,肺之表为大肠,二经出纳水谷,转输糟粕,而胃又为二经之总司,故心移病小肠,则血凝而成赤痢,肺移病大肠,则气结而成白痢,而血与气之凝结,必挟饮食痰涎,始成积滞。其饮食痰涎,皆贮於胃,故痢之病,不离乎胃,此病起心肺而及於胃者也。亦有胃家本经湿热,传染於大小肠者,则以大小肠为出纳转输之官,而胃家饮食痰涎之积滞,必由大小肠出,故病又从胃而及二经,其所痢又必兼黄。说以黄为土色也,则就所痢之色,其或是赤,可知病因於血,即病根於心;其或是白,可知病因於气,即病根於肺;其或是黄,可知病因於饮食痰涎,即病根於胃。从其根而治之,各投以引经之药为向导(心,黄连、细辛;肺,桔梗、升麻、白芷、葱白;胃,白芷、升麻、葛根、大黄),岂可概从汤胃之说乎哉。特所谓从根而治者,伤气分则调气益气(宜导气汤、异央散、四七汤、木香化滞汤),伤血分则和血补血(宜阿胶四物汤、四物地榆汤加山栀、槐花等),伤胃分则安胃养胃(宜胃苓汤、香砂枳术丸、保和丸),固各有所主矣。而要法则必先祛暑邪兼渗湿(宜茹苓汤、胜湿汤),虽病在气血,亦必兼理脾胃为主,经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此之谓也。至於痢久则伤肾,则以肾为胃关,开窍於二阴,病既或由心肺而及胃,以注於二经,或专由胃以及大小肠而注於二经,总未有不伤肾者,故治必当补肾(宜熟地炭、丹皮、沉香、山药、远志、黄柏),使命门之火旺,有以生土,将饮食自进,垢滞自化矣。此各经致痢之原,不可不别而治也。若但拘痢无止法一言,概行攻伐,必愈损血耗气,或又拘初则行、久则涩之语,每至固涩之後,壅滞气血,变为肿胀喘急(宜木香调气汤、苏子降气汤),非不审其经以治其根而及其流之过哉。总之,痢之由於气者,必疏通之。由於血者,必调和之。由於饮食痰涎者必推荡之。以至由气血而伤及脾胃,必培补中宫(宜归脾汤、六君子汤)。由气血与脾胃而伤肾,必峻补元阳(如附、桂、五味、补骨脂、赤石脂、禹馀粮等,俱可选用。此治痢之大凡也。然而病之由来不一,更变无穷,固不得不求其详也。试条举之:或发痢冒暑而成,自汗发热面垢,呕渴,腹痛,小便不通,此暑湿积滞皆有之(宜香茹饮、五苓散,藿香正气散中加木香、黄连、香茹)。或初发时即里急後重,所下无多,才起腹又痛,此湿热凝滞之故(宜藿香正气散加木香、黄连、枳壳,或檀香、乳香、冰片、麝香)。或里急,登圊反不出,则由於气滞(宜苏子降气汤、木香化滞汤,重者承气汤)。或里急而频见汗衣,则为气脱(宜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肉果)。或後重而至圊稍减,则为火迫(宜治痢方中加黄连为主)。或後重而至圊不减,则为虚滑(宜真脏汤)。或後重而到圊转甚,则为下陷(宜治痢方中加升麻举之,甘草缓之)。或腹中疼痛不止,则由肺邪郁在大肠(宜桔梗、苏子为君,白芍、甘草、陈皮、木香、当归以佐之;恶寒加乾姜,恶热加黄连,虚弱用建中汤。一方,枳壳、黄连等分,槐花一两拌炒,去槐花,用二味,煎好入乳香、没药各八分,为治腹痛神妙之品)。或大孔痛,宜分寒热为治(热治於下,宜芩、连、槐花、木香、槟榔;挟寒,理中汤,外以炒盐熨之)。或痢已止,但虚坐努责不得解,则由血虚(宜四物汤去川芎,加红花、陈皮、甘草)。或老人深患痢呃逆,最宜小心(宜黄柏末,米饮丸,叁、苓、米汤下)。或胎前作痢,不可轻用伤胎药(宜芩、连、白芍、炙草、橘红、枳壳、红曲、莲肉,略用升麻亦可,未满七月,勿用滑石。或产後作痢,积滞虽多,腹痛虽极,不可轻用荡  涤药(如大黄、芒硝之类),恐伤胃气,致不可救(宜人叁、白术、当归、红曲、升麻、炙甘草、滑石、益母草)。恶露未尽者兼治之(宜加乳香、没药、砂仁)。血虚者稍清理之(宜加阿胶)。以上总言治痢之法也。    而赤白之人发,亦有宜别者。赤则如下脓血,由脾经受湿也(宜苍术地榆汤)。下血不止,热毒凝滞也(宜郁金散)。纯下血而色鲜红,心家伏热也(宜犀角丸)。赤痢久而百法不效,脉沉弦而左为甚,秽物甚少,但有紫黑血水,此瘀血也(宜乳香、没药、归尾、桃仁、木香、槟榔,甚者加大黄)。白则如鼻涕,如冻胶,此由气分致病,亦名冷痢(宜先用沉香、木香、蔻仁、砂仁,次用理中汤加木香)。甚有不能食者(宜肉果、陈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