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54章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54章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蜘蛛散  ”狐疝〔  蜘蛛十四枚微炒肉桂五分  每服用一钱。    二香丸  ”又〔  木香  香附各三两查肉二两  三  醋炒  蓬术醋炒  姜黄  南星各一两  黄连与吴萸同炒  萝卜子  橘核桃仁  山栀各五钱  姜汁糊丸。    蠲痛丸  ”俉疝〔  元胡索一两  川楝肉  茴香各五钱  白丑头末  当归  良姜青皮木香  乌药各二钱半  全蝎七个  姜汁糊丸,烧棉灰调酒,送下三五十丸。    此方兼治小肠气,膀胱气,一切疝痛。    杨氏麝香丸  ”又〔  木香  胡椒各一两  全蝎  巴霜各四钱  麝香一钱  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为衣,熟水下五七丸。    此方无麝香即神保元。    此方能寻诸处痛。凡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此药主之。    茱萸内消丸  ”又〔  山萸  吴萸川楝子  马兰花  大茴香  青皮  陈皮  山药  肉桂各二两  木香一两  酒湖丸,酒下五十丸。    此方治肾虚寒疝,偏坠引痛,奔豚倂癖等症。    金铃散  ”又〔  川楝肉三十枚切片,巴豆肉三十枚切片,同炒色焦,去巴豆,茴香炒等分,再入木香一钱半,每末二钱,水酒各半煎,葱白汤冲服。    此方兼治膀胱小肠气肿痛。    蟠葱散  ”厥疝〔  苍术  甘草各一钱  三    蓬术  茯苓  青皮各七分  丁香皮  砂仁  槟榔各五分  延胡索  肉桂  乾姜各三分  共为粗末,加葱白一茎煎。    此方专治脾胃虚冷,心腹攻刺,连胸胁膀胱小腹,肾气作痛。    乌头桂枝汤  ”又〔  大川乌一个,蜜一盏,同煎减半,取出,炒肉桂、白芍各三钱三分,甘草二钱半,分作二贴,入姜三片、枣二枚及前蜜煎。去乌头代附子名蜜附汤。    此方专治风寒疝气,入腹刺痛,阴缩,手足逆冷。    四神丸  ”又〔吴萸醋洒各半分浸焙  荜澄茄  青木香各五钱  香附一两  糊丸,盐汤下。    加味通心饮  ”疝瘕〔  瞿麦  木通栀子  黄芩  连翘  枳壳  甘草  川楝子各一钱  灯心二十长茎  车前草五叶    此方兼治小肠疝气热痛,小便不通。    沈氏散瘕汤  ”又〔  桃仁  枳实山栀  山楂  泽泻  木通  赤苓    此馀自制方也,用治疝瘕及小肠膀胱气痛,不得小便者,无不效。    荔枝橘核汤  ”俋疝〔  荔枝  橘核桃仁  甘草  茯苓  白术  枳壳  山楂  延胡索    橘核丸  ”又〔  炒橘核  盐酒炒海藻  盐酒炒昆布  盐水洗海带  麸炒桃仁炒川楝子各一两  酒炒延胡索  厚朴  枳实肉桂  木香  木通各五钱  酒糊丸,酒或盐汤下六七十丸。久不消,加醋炒硼砂二钱。    此方治四种俋疝,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硬如石,或少腹绞痛,甚则囊肿,溃烂出黄水。    此方治四种俋疝之久者。  橘核散  ”又〔  橘核一钱半  桃仁十五枚  山栀子一钱    川乌  吴萸各五分各炒为粗末煎。橘核单止痛。乌头散寒郁。山栀除湿热,又引乌头速下,不令胃中停留,用之甚捷。    此方亦治四种俋疝肿痛。    此方治四种俋疝之新者,二方各别。    加味通心散  ”俋癃〔  木通  山栀连翘  黄芩  甘草  瞿麦  枳壳  归尾  桃仁  山楂  川楝  灯心  车前草    丁香楝实丸  ”狐疝〔  当归、附子、川楝肉、茴香各一两。右锉,好酒三升,煮乾焙为末。每药末一两,入丁香、木香各二钱,全蝎十三个,延胡索一两。上并为末,与前末拌匀,酒糊丸,空心酒下百丸。凡男子七疝,女子带下,皆属於风。全蝎治风圣药,川楝、茴香皆入小肠经,当归、延胡和血止痛。疝气带下,皆积寒邪在小肠之间,故以附子佐之,丁香、木香为引导也。    四炒川楝丸  ”又〔  川楝肉一斤,作四分,一用麸皮一合、班猫四十九枚炒黄,一用麸皮一合、巴戟一两炒,一用麸皮一合、巴豆四十九粒炒,一用盐一两、茴香一合炒,并以麸皮黄色为度。只取川楝肉,再加木香、破故纸各一两。酒糊丸,每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    此方兼治一切疝气肿痛,缩小,久服断根。二陈汤    ”又〔    茯苓  陈皮  半夏甘草青木香丸  ”寒疝〔  黑丑头末三两补骨脂  荜澄茄  槟榔各二两  青木香一两水丸,盐汤下。当归四逆汤    ”又〔    当归一钱二分附子  肉桂  茴香各一钱  白芍  柴胡各九分  延胡索  川楝子  茯苓各七分  泽泻五分    腰子散    ”水疝〔    黑丑、白丑并炒,等分,取头末,猪腰子批开,入药末三钱,川椒五十粒,小茴香百粒,以牵牛末遍掺之,湿纸包扎好,煨令香熟,空心,温酒嚼下,取下恶物便愈。    秘传茱萸内消散  ”又〔  吴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  山萸  马兰花醋浸焙  川楝肉  肉桂  黑丑头末  盐炒茴香  延胡索去白青皮  去白陈皮  海藻  白蒺藜  桃仁大香各五钱  酒糊丸,盐汤或酒下。此方专治阴俋偏大,或生疮出黄水。    加减柴苓汤    ”筋疝〔    柴胡  泽泻各一钱    半夏  赤苓  猪苓  白术  山楂山栀  荔枝核各七分  无荔枝核,以橘核代之。    此方兼治诸疝因湿热,肿痛出水。    龙胆泻肝汤  ”又〔  龙胆草  柴胡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  木通  赤苓  酒洗生地  酒拌当归  山栀  黄芩  甘草各五分    复元通气散  ”血疝〔  白丑头末二两  茴香  穿山甲各两半  去白陈皮  延胡索  炙甘草各一两  木香五钱  每末二钱,酒或姜汤下。    神圣代针散  ”又〔  乳香  没药当归  白芷  川芎  制芫青各一钱  共为末,每服一分,甚者五分,先点好茶一盏,次糁药末在茶上,不得吹搅,立地细细呷之。    此方兼治诸疝剌痛。    气疝饮  ”气疝〔  黄连以吴萸煎水浸炒二钱  人叁  白术各一钱  白芍  陈皮各七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聚香饮子  ”又〔  乳香  沉香  檀香  木香  藿香  丁香各八分  姜黄  乌药桔梗  肉桂  甘草  延胡索各四分  姜三枣二    此方专治七情所伤,结成疝气。    天台乌药散  ”俋疝〔  川楝子十个将巴豆十四粒同麸炒黑色去麸豆  乌药  木香  茴香  良姜  青皮各五钱  槟榔三钱每末一钱,酒下。痛甚,炒姜、热酒下。    理中汤  ”奔豚〔    夺命丹  ”又〔  吴萸一斤,作四分,一酒浸,一醋浸,一白汤浸,一童便浸,并焙乾。泽泻二两。酒糊丸,盐汤,空心下。一名四制茱萸丸。    胡芦巴丸  ”又〔  白丑头末  茴香各二两  川乌  巴戟肉  吴萸各两半  川楝子  胡芦巴各一两  酒糊丸,空心,酒下二三十丸。    一捏金散  ”又〔  延胡索  川楝肉全蝎  茴香  每末二钱,热酒下神效。    此方兼治小肠气脐腹痛。当归羊肉汤    ”寒痛〔  羊肉一斤生姜五两  当归二两  水八升,煮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乌头栀子汤  ”因虚〔  川乌头末  山栀子木香楝子散  ”久疝〔  石菖蒲  青木香  荔枝核      川楝子  每末二钱,入麝少部,茴香炒盐,用热酒冲调下。2
 督脉病源流  (督脉起於会阴,循背而行於身之後,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其别与厥阴脉同会於巅。此主身後之阳。)    人身阴阳原气,皆起於下。经曰:广明之後,即为太冲。太冲之地,属之少阴,少阴之前,乃为厥阴。其部有血海,尝与太冲腾精气而上,灌渗阴阳。可知元气固起於下,精气亦起於下矣。尝按精气之自下而上也,实分三道:其阳者,起胞中,从少阴之後,行太阳夹脊之中道上巅,历百会、都庭,以统宗诸阳,其名曰督。其阴者,起中极之下胞中,由前阴地道而上行阳明之表,中循关元,历承浆,上与督脉会,以统宗诸阴,其名曰任。其中央一道,起胞中,循血海,腾精气而上,上行伏脐,积於胸中,为宗气以司呼吸,会於咽喉,其名曰冲。是三脉者,同起於胞中,一源而三歧,故古人统三者而总名之曰太冲。且三者之气,与阳明胃气同住中州,亦与营俱行於十二经,故三者之气,能贯於一身也。而督之所以为督,从可识矣。杨氏曰:督之言邮也,是人阳脉之都纲。吕氏亦曰:阳脉之海下极者,长强也。长强乃督脉之别名。下极者,尾侱骨也。以其循脊上项散头,故实则脊强而厥,虚则头重。夫脊强者,五倅之总名,其症卒口噤,背反强而瘛  也。而督之所以为病,又从可识矣。    ”督脉经行诸穴〔《内经》曰:督乃阳脉之海,其脉起於肾下胞中,至於少腹,乃下行於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到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俱绕篡後屏翳穴(前阴後阴之间也)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由会阳(在阴尾尻骨两旁,凡二穴)贯脊,会於长强,穴在侱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哄(二十一椎下)、阳关(十六椎下)、命门(十四椎下)、悬枢(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枢(十椎下)、筋缩(九椎下)、至阳(七椎下)、灵台(六椎下)、神道(五椎下)、身柱(三椎下)、陶道(大椎下)、大椎(一椎下),与手足三阳会合,上  门(项後入发际五分),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项後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会足太阳、阳维,入脑中,循脑户(枕骨上)、强间(百会後三寸)、後顶(百会前一寸半),上巅,历百会(在头中央旋毛中)、前顶(百会前一寸半)、囟会(百会前三寸,即囟门)、上星(囟会前一寸),至神庭(囟会前二寸,直鼻上,入发际五分,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侫(鼻准头也)、水沟(人中也),会手足陶明,至兑端(唇上端),入龈交(上齿缝中),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督脉别络,自长强走任脉者,由小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会太阳於目内嘜睛明穴(见阴  下),上额,与足厥阴同会於巅,入络於脑,又别自脑下项,循肩胛,与手足太阳、少阳会於大杼,第一椎下两旁,去脊中一寸五分隐中。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脉  法〔  《脉经》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  。又曰: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    ”督病原由症治〔  《灵枢》曰:头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内经》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癫  。风入脑,则为风目眼寒。注云:脑乃督脉,足太阳之会故也。又曰:督脉生疾,从小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後,为冲疝,女子不孕,癃闭遗溺,嗌乾,治在骨上(谓横骨上毛际中,曲骨穴),甚者在脐下营(脐下一寸阴交穴)。注云:此乃任冲二脉之病,不知何以属之督脉。李厥明云∶督脉虽行於背,而别络自长强走任脉者,则由小腹直上贯脐中,贯必入喉,上颐环唇,而入於目之内嘜,故显此诸症。王注说未深考尔。又曰∶督脉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难经》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海藏云:此病宜用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细辛、? 说B黄连、大黄、乌头、附子、苍耳子之类。张洁古曰: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任者,妊也,为阴脉之妊养。王海藏曰:阴  、阳  同起跟中,乃气并而相连;任脉、督脉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