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51章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51章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川断  南星  白花蛇  蝉退  天麻  杜仲  川芎  半夏  菟丝子  白术        土茯苓  白附子)     风经则镇(真珠  金箔  银箔  夜明沙  代赭石  石决明)    一法,木郁则达之,谓吐之令条达也。    标(初病为标,渴欲饮者,少少与之则愈,此虽在里,即是标也,囊缩,四逆汤、吴茱萸汤)    本(烦满当归,脉沉滑脉力皆倍者,当下之。此即大小二闭闭,虽用承气汤,不若四物汤加大黄尤嘉。胸烦满,囊缩自下,不治自愈。厥阴本无下症,大概言伤寒传入里可下之。)    又一转厥阴症(标,亦为初病,宜甘温;本,宜用热)    无汗(麻黄  旋覆花  苍术  ? Y)    有汗(桂枝  地骨皮  白术  黄  )    汗之而发(麻黄)    清凉为汗(细辛)    和之而汗(柴胡)    下之而汗(大黄)    吐之而汗(瓜蒂  防风)治肥气方二    肥气丸    ”总治〔  柴胡二两  黄连七钱  川椒二两  厚朴五钱  甘草二钱  广皮  昆布  人叁各钱半  川乌钱二分  皂荚  茯苓各一钱六分  乾姜  巴霜各五分春、夏再加黄连五钱。丸法、服法,同息贲丸。    增损五积丸    ”又〔  黄连  厚朴  川乌  乾姜  人叁  茯苓  柴胡  川椒  蓬术  皂角  昆布  增减法及分量,详在息贲条内。治  侸肋痛方三十     沉香降气散    ”气郁〔  姜黄  陈皮  甘草各一钱  煨山棱  煨蓬术  益智仁  厚朴各七分  白术  苏叶  香附  神僸  麦芽  乌药备五分  大腹皮  人叁  诃子各二分半    此方专治气滞侸肋刺痛,胸膈痞塞。    枳壳煮散    ”又〔  枳壳二钱  细辛   桔梗  川芎  防风各一钱  葛根七分  甘草五分  姜三  枣二煎服。    此方专治悲哀伤肝,两侸痛,又治七情伤肝,两腋两侸牵痛。    枳壳散    ”又〔  枳壳两二钱半  炙草三钱七分半  每末二钱,浓煎葱白汤调下。    此方专治侸痛如有物刺之,乃气实也。    桂枝汤    ”又〔  小枳壳一两  桂枝五钱  每末二钱,姜枣汤下。    此方专治惊伤肝,侸骨里疼痛。     小龙荟丸    ”又〔  当归  山栀  黄连  川芎  大黄  龙胆草各五钱  芦荟三钱  木香一钱  麝香少部  粥丸,姜汤下五七十丸,仍以琥珀膏贴患处。    琥珀膏    ”外占〔  大黄  朴硝各一两  为末,大蒜捣为膏,和匀,作片贴之。一方加麝五分,名硝黄膏。    此方兼贴一切积块痞块。    小柴胡汤    ”死血〔    四物汤    ”又〔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桃仁承气汤    ”又〔  桃仁  大黄  芒硝  桂枝  甘草  加鳖甲、青皮、柴胡、当归、川芎。    复元活血汤    ”又〔  柴胡  花粉  当归  红花  穿山甲  甘草  大黄  桃仁    十枣汤    ”痰饮〔  甘遂  炒大戟   芫花微炒等分  为末,别取大枣十枚,水一盏,煎半盏调下,壮人一钱,弱人半钱,大便利下,以粥补之。   此方有毒,不可轻用。    控涎丹    ”又〔  甘遂  大戟  白芥子等分  糊丸临卧温水下七丸至十丸。    二陈汤    ”又〔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芎夏汤    ”又〔  半夏  赤苓各一钱   陈皮  青皮  枳壳各五分  白术  炙草各二分  姜五片    调中顺气丸    ”又〔  姜半夏  大腹子各一两  木香  蔻仁  青皮  陈皮  三棱各五钱  砂仁  尖槟榔  沉香各二钱半  粥丸,陈皮汤下。    神保丸    ”食积〔  全蝎全者七个  巴豆十粒  木香  胡椒各二钱半  朱砂一钱半为衣  蒸饼丸,麻子大,每五七丸,枳实汤下。    当归龙荟丸    ”又〔  当归  龙胆草  山栀  黄连  黄柏  黄岑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蜜丸,姜汤下二三十丸。    芎葛汤    ”风寒〔  川芎  葛根  桂枝  细辛  枳壳  人叁  麻黄  芍药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和侸饮    ”气痛〔  枳壳  青皮  姜黄  香附  甘草    归脾汤    ”补益〔  人叁  黄    当归  白术  茯神  枣仁  远志  龙眼  木香  甘草  姜  枣    加味逍遥散    ”又〔  白芍  白术各钱二分  知母  当归  地骨皮各一钱  茯苓  麦冬  生地各八分  山栀  黄柏各五分  桔梗  甘草各三分   补肝散    ”又〔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防风  羌活  共为末。    枳壳疏肝散    ”肝实〔  枳壳  枳实  川芎  柴胡  陈皮  香附  白芍  炙草    推气汤    ”痰气〔  姜黄  枳壳  肉桂  甘草  陈皮  青皮  木香  穿山甲    分气紫苏汤    ”气喘〔  紫苏  桑皮  桔梗  甘草  茯苓  陈皮  五味子  大腹皮  姜  盐    香附汤    ”怒伤〔  香附  川芎  当归  柴胡  青皮    沉香导气散    ”痞塞〔  沉香  人叁  槟榔  白术  乌药  麦芽  神僸  紫苏  厚朴  香附  姜黄  橘红  甘草  红花  三棱  蓬术  益智  大腹皮  诃子皮    大瓜蒌散    ”受暑〔  大瓜蒌一个捣烂加红花少部  甘草    枳壳散    ”微热〔  枳壳  桔梗  细辛  川芎  防风  葛根  甘草    八物汤    ”怒劳〔治腋臭漏腋方二    蜘蛛散    ”腋臭〔  大蜘蛛一个,盐泥包,?     N,去泥研细,入轻粉一字,醋调成膏,夕敷腋下,明日登厕,必泻下黑汁臭秽,於僻处埋之。    六物散    ”隔腋〔  枸杞根  甘蔷薇根  甘草各二两  商陆根  胡粉  滑石各一两  为末,以苦酒少部和涂,当微汗出,易衣更涂,不过三着愈。1
 
卷十一  奇经八脉门2
 冲脉病源流    (冲脉起於会阴,夹脐而行,直冲於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此与任脉主身前之阴。)    经曰:冲脉为病,气逆而里急。又曰:上冲作躁热。又曰:咳唾,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面翕然热如醉,下流阴股,小便难持。又曰:暑月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四技如火,或如冰,心烦。仲景曰:寒气客脉不通,气因鸣动应手,起关元,随腹直上,疝瘕遗溺,侸支满烦。女子绝孕,动气在上下左右,不可发汗与下。合此数条观之,冲脉既为十二经之海,而下为血海,又与督脉为十二经之道路,及与任脉、阳明脉会於气街,则督任二脉皆可谓之冲,故古人不分冲任督,而总名曰太冲。如经云:广明之後,即为太冲是也。说太冲云者,以一身为精气上升言之,不止为血海言之也。然冲任督虽同起下极,毕竟三脉分行。故冲则独主血海,而其所以主血海,以其为先天精气之主,能上灌诸阳,下渗诸阴,以至足跗,故其治常在血海也。若阴阳和而精气足,则阳和之精,升运於一身之间,自然无病;稍有不调,必逆而上僭。而其为病,一曰寒逆,阳不足也,脉来中央实坚,径至关,尺寸俱牢,直上直下,症见胸中寒,少腹痛,中满暴胀,疝瘕,遗溺,侸支满烦,女子绝孕(宜理中汤去白术,或加肉桂。)一曰火逆,阴不足也,脉来阴阳俱盛,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症见咳唾,躁热上抢心,眩仆,四肢如火,心烦,恍惚痴狂(宜加味补阴丸。)此等脉症,皆冲之病。仲景以动气在上下左右,俱不可发汗与下者,凡以冲气逆,则阴精虚,阴精虚,则阳气竭,故不可汗下也。况乎发汗与下,必右犯肺,左犯肝,上犯心,下犯肾,诸经皆受害矣。犯肺则奈何?汗之气躁而逆,故衄渴,苦烦,气隔,饮水即吐。下之津液内渴而不下,故咽燥鼻乾,头眩心悸。皆冲气犯肺,肺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五苓散。)犯肝则奈何?汗之伤血而引肝上逆,故头眩,汗不出,筋惕肉润。下之伤气,故腹内拘急,食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则欲  。皆冲气犯肝,肝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防风白术牡蛎汤。)犯心则奈何?汗之气逆上冲,正在心端。下之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皆冲气犯心,心受其害。且汗下则心液泄,故见如是等症也(宜甘李根汤。)犯肾则奈何?汗之必寒起,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能进。下之腹胀满,卒起头晕,食则清谷不化,心下痞。皆冲气犯肾,肾受其害。肾主五液,汗下则五液耗,故见如是等症也(宜大橘皮汤。)以是知冲不治则血海治,脐之上下左右皆无犯,而病自愈也。此则仲景之微旨,促景之良法也。然其气实起於少阴,发於厥阴,若三阴之开合失职,则本原之真水真火两虚,而为患种种,必犯於冲。经言冲病传肝肾而为痿厥者,三阴之患犯冲,则又不止於痿厥二症,为冲之自致矣。  
【奇经八脉总说】  濒湖曰:凡人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几十二,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是也。络凡十五,十二经各有别络,而脾又有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不得休息,故阳脉营於五脏,阴脉营於六腑,阴阳相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入於奇经,转相灌输,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於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说正经犹沟渠,奇经犹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於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流湖泽。此发《灵素》末发之秘也。八脉散在群书者,可考而悉也。  
【冲脉经行诸穴】  《内经》曰:冲为经脉之海,又名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於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於气冲(一名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足阳明穴也,)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到横骨(足明去中行二寸,少阴去腹中行五分,冲脉行於二经间,横骨在阴上横骨中,宛如半月,去腹中行一寸半,)夹脐左有,各五分,上行历太赫(横骨上一寸、)气穴(即胞门,太赫上一寸,少阴冲脉之会、)四满(气穴上一寸、)中注(四满上一寸、)肓哄(中注上一寸、)商曲(肓哄上一寸、)石关(商曲上一寸、)阴都(石关上一寸、)通谷(阴都上一寸、)幽门(通谷上一寸、)凡二十四穴。  
【脉法】  《脉经》曰: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阴阳皆盛,此冲督之脉也。冲督之脉为十二经之道路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於寸口,其人苦恍惚狂痴。又曰: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又曰: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乃冲脉,胸中有寒疝也。  
【冲脉经行原委】  《灵枢》曰:冲任皆起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於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妇人有馀於气,不足於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脉不荣其唇口,故髭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写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天宦不脱於血,而任冲不盛,宗筋不强,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又曰: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於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於少阴之大络,起於肾下,出於气街,循阴股内廉斜入  中,伏行肝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後,入足下。其别者,并於少阴,渗三阴,斜入踝,伏行出属跗,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间,渗诸络而温足胫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