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2010年第2期-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开文动容地说道:“我是开文啊;你不认得了?”
李开香不敢相信地揉着眼;问:“你是开文哪;真的是你回来了?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李开文激动不已:“不是做梦;我是真的回来了!”
从弟弟李开香嘴里;李开文知道;他离开大别山的那一年;国民党军队很快进了村;不但烧了他的家;所有当了红军的人家房子都被烧了;还四处追杀红军家属。他老婆张氏;虽是个小脚女人;为了逃命;连夜带着儿子李锦旭;抱着才出生不久的一对双胞胎;东躲西藏;不敢回村。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天也出奇的冷;张氏躲在一个山洞里;因为没有东西吃;挤不出一滴奶;可怜那一对双胞胎眼睁睁地看着就饿死在她的怀抱里……
听说张氏为自己遭到如此大难;两个娃娃也死得这样惨;李开文泪如泉涌。
“锦旭那孩子;和你嫂子呢?”李开文小心地问。
“你媳妇……改嫁了;李锦旭也被她带走了!”弟弟闷哧了半天;才告诉李开文这个消息。
李开文只觉得有一盆凉水从头顶浇下来;脑袋里一片空白。
弟弟劝说道:“你离开家以后;就没个音信;也不知道你是死是活;她一个妇道人家带着锦旭;日子过得不容易。她等了你整整十年;最后以为你不在了;她才死心;改了嫁。”
李开文听了;不是个滋味。之前;什么样的可能他都想过:孩子他娘被白狗子打死了;打残了;或是被糟蹋了;唯独没想到她改嫁了。这十多年;许多战友;甚至首长;都劝过他趁早再找一个;他不找;就是盼望着回来的一天;偿还孩子他娘的这份情啊!现在自己终于回来了;面对的;却是这样一个难堪的局面。
李开文长叹了一口气。
李开香也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嫂子也是命不好;本来;这个男人对她还不错;没想到两年前也走了。”
“怎么;他抛弃你嫂子;走人了?”李开文不解地问。
李开香说:“他一病不起;两年前去世了。”
李开文的眼睛一下发了直;盯着弟弟问:“消息准确吗?”
李开香说:“前些时候锦旭还到我这来了一趟。那人把锦旭看成亲儿子;继父死了;锦旭难过得不得了。”
李开文说:“那我要去看看她们母子。她们住得离这里远不远?”
李开香说:“住双河;有三十多里。那人和我们一个姓;也姓李。”
到家后;李开文才想到问问大哥一家现在的情况。
只见李开香还没有说话;眼圈就红了:“大哥一家已经没有了。那年大侄子和大侄女听说你随红军走了;他俩也参加了红军;大哥大嫂这不就成了白狗子追杀的对象;到处躲藏;最后还是被还乡团逮到;活活打死。大侄子一去;至今没有消息;大侄女倒是前几年回来过一次;说她原先是在红军队伍里搞宣传;一次战斗中;被敌人俘虏了;敌人没有杀她;把她卖到湖北一个姓江的人家当老婆;姓江的人家对她还好;不然她也就寻死了……大哥一家人不能提了。”
当天晚上;李开文和弟弟挤在一张木床上;两人有说不完的话。李开文同弟弟说起他这十多年经历过的人与事;听得弟弟入了迷。他为哥哥九死一生揪着心;又羡慕哥哥居然和毛主席生活在一起。直说到鸡叫三遍了;两人仍没有一点睡意。
李开文见天已大亮了;慌忙下床就要出门;李开香问他要干什么?李开文说:“我要把你嫂子接回来!”
李开香“腾”地一下坐了起来;道:“哥啊;你疯了?嫂子虽然跟了你不少年;也吃了不少苦;可她毕竟改嫁了;成了人家的人;你现在是老革命;又在毛主席身边做过事;好歹是个官;啥样的女人找不到;非去找一个背叛过你的女人呢?”
李开文说:“你嫂子改嫁;这不能怪她;是我先对不起她!”
“哥;你听我说。”李开香从床上跳了下来;还要劝说李开文。
李开文气恼地说:“你就不该这样想!”说着就出了门。
张氏嫁到的双河乡离板棚有三十多里的路程;李开文甩开一双大脚板;一路小跑赶了过去。终于在一个半山腰的地方;找到了张氏后夫的家。但是大门却关得严严实实;敲了几下;寂然无声。不一会;远远地;就见一个小脚女人;提着一个竹篮子一摇一摆地走了过来。李开文早已认出:那正是张氏!
他激动地迎上去;然后不声不响地停在她的面前。
埋着头在走路的张氏;忽然发现一个男人挡着自己的去路;先就一惊。待抬起头细瞅;更是吓了一跳:她怎么也想不到;站在眼前的竟然是李开文!
她一步没站稳;跌坐到了地上。随即爬了起来;一句话没说;就跌跌撞撞地朝家里奔去;进屋后;把门一关。
任凭李开文怎样敲门;她就是不开。接着;就听到了女人透不过气的哭声。
李开文忍不住地喊:“你打开门来;我有话和你说。”
张氏说:“我没脸再见你。”
李开文说:“那一年;你才生过孩子;我就狠心离开了你;这一生;我欠你的太多!”
女人哭得更伤心;说:“……我也对不起你啊。可我没法子;两个孩子;连名字也没顾上取;就硬是被饿死了。为了能把锦旭拉扯大;我才想到再嫁;你不要怪我啊。”
李开文说:“我没怪你;我知道你过得不容易。你快开开门;让我好好看看你。”
女人说:“你走吧;你走吧;我不耽误你;你还是去找一个女人;好好过你的日子。”
李开文拼命地敲门:“别说蠢话了;我要找别的女人;在部队就找了;在延安就找了;何必回到大别山来呢?我回来;就是要还你和孩子的情!”
但是;直到最后张氏也没有开门;没有让李开文进屋。
没有进屋的李开文;心里却仍然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踏实。离开前;他冲着屋里大声说道:“你等着我。我把工作落实了;就接你回去!”
李开文在路过响山寺时;才发现;过去比较热闹的响山寺这一片;也被敌人破坏得面目全非了;到处是残垣断壁。没变的;似乎只有响山寺的大庙。
这是建于隋朝的一个古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李开文的记忆里;它曾经长年香火缭绕;有几名僧人;多时甚至有十几名僧人在此念经打理;四邻八村的乡亲们常会来此求神拜佛;是一处远近闻名的佛门净地。国民党军队占领的时候;赶走了众僧人;现在寺庙内四十多间房子;被人民政府利用起来;已经变成了响山寺粮站。
这一意外的发现;使得李开文大为振奋。他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而且;寺内又有那么多的空房子;到时把张氏接过来;住的地方也无须再操心。在去双河乡的路上;他还一直犯着愁呢;没个窝怎么安家呀?现在好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李开文再去六安地委时;他便明确提出:要到家乡附近的响山寺粮站工作。
地委领导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山窝窝里的粮站;那是哪一级?一个从中央机关下来的老红军;怎么可以派到那种地方去工作?
但是;李开文的主意已定;地委只得先把他介绍到金寨县。
金寨县委领导看了李开文的档案;知道了他的要求后;也十分为难。力劝他留在县里工作。
李开文说:“我当了半辈子炊事员;后半辈子就让我还同粮食打交道吧!”
最后;县委也不得不依了他;只好说:“你就先到那儿去;干干再说。”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6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7
无奈;县里只好重新研究;就在响山寺给李开文盖了一处房子。在选址的时候;特地征求了李开文的意见;就盖在粮站后面不远的山坡上。对这处上下两层、两小幢的土墙瓦房;李开文十分满意:两幢都是底三间;上一间;外有走廊;楼上还有房廊。他同张氏住东边一幢;西边那幢则给了儿子李锦旭一家。这时李锦旭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如果还都挤在一起;显然也已经不行了。
那正是火红的“大跃进”年代;李开文虽然离开了粮站;却来到了一个更大的舞台。金寨县作家王京隆;在《红军寿星》一文中这样写道:
李开文离休以后;他更加忙碌了。
乌家河电站的电灯亮了。响山寺加工厂的机器响了。陈冲的砖厂出砖了。万冲的小水库灌满水了……他们都不会忘记李开文的一份功劳。他们的发电机、柴油机、磨面机、压砖机、动力线、祼体线、钢筋、水泥……差不多都是李开文帮他们从外地采购来的。
只要你对他说一声“我急着呢”;他就会比你更急。他上合肥;去蚌埠;奔阜阳;跑芜湖;风风火火;热心地为大家办着事业。
每次出去为响山寺的乡亲办事;同李开文做伴的都是大队会计陈从发。提起和李开文一道出差;陈从发直叫苦:“哎哟妈!简直受不了。他规定:一天伙食不超过五毛;一天的住店费不超过一块。有一回;饭太硬;他的五分钱小菜吃完了;还有半碗饭没咽下;我说:‘给你再添五分钱青菜下饭吧!’他说:‘不用;我咽得下去。’就倒一碗免费的白开水;硬把半碗饭吞下了。吞下后;他敲打我:‘不要大手大脚!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我就和他争论:‘哪有你这样省法的?社员托你办大事;还在乎你多花个块儿八毛的?’他一下生气了:‘你这是什么话?抱着人家的孩子就不怕鬼了?社员一个劳动日只有一毛多钱;挣一块钱;得掉一块肉啊!’我真的服了。”
大家最服他的;还是那时许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得凭计划;只要李开文出面;人家知道他当过毛泽东的炊事员;都会给面子。再难开的锁;找到他;一捅就开了。
那时;也有不少人提醒过李开文;说你闹革命那些年;李锦旭娘俩在家吃尽了苦头;眼看李锦旭都三十多岁了;趁你现在还‘风光’;快替孩子找个工作吧。李开文却不以为然;说:“当农民有啥不好?没听广播里说;甘祖昌将军解甲还乡还当了农民!”
当然;这以后;李开文也有过不少苦恼。比如;说是为了“赶超英美”;全民大办钢铁;响山寺的农民也建起了炼钢炼铁的小高炉;炼出的是不是钢铁;他不清楚;却心疼山上那些合抱粗的大树全被砍光。接着;上面就叫各家各户把留作种子和口粮的稻谷都缴了上去;社员们没东西吃;就上山挖野菜;剥树皮;这让他联想到了当年红军过草地。接下去;响山寺就开始饿死人。他感到震惊。
他想到过给毛主席写信汇报:现在下面的官僚主义不光“露了头”;已害死人。中央知道不知道?
他已经把信写好了;甚至准备直接去北京找毛主席。最后却被县里阻止了。
不过;李开文怎么也想象不到;随着席卷全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猝然而至;只因为他有着曾工作在毛主席身边的那段经历;尽管这时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却迎来了一生最为辉煌难以忘怀的黄金岁月:人们对他的敬慕与尊崇;让他受宠若惊。
一时间;隐在千山万壑深处的响山寺;成了许多人想往的去处。先是一批又一批红卫兵小将;随后便是成群结队的社会各界的革命群众。最多时;他家屋前的场地上;周围的山坡上;通往他家的山道上;全挤满了人。红旗招展。欢声雷动。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