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 2009年第02期-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徽宗便成了大金王朝的俘虏。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英雄气慨;它的国民不再欣赏英雄主义的作品;那么国家的危机便已滋生。
有鉴于此;希望我们的领导一定要关注文艺气象。我们需要繁荣;但我们更需要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我敢断定;能写出主旋律作品的人;一定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只有更多的大师出现;只有这些大师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尊重;我们才有可能避免文艺的劣质化倾向;也从而在根本上防止了娱乐化社会对国家的侵害。
责任编辑何子英
我与《长江文艺》 作者:熊召政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作家档案:
熊召政;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现任全国文联委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兼文学艺术院院长。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熊召政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国学及中国历史研究二十余年;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已出版的小说、散文、诗集、旧体诗词集、历史札记等著作二十六种。并获得多种创作奖项。其中花十年心血写成的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一经问世;便获得读书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获得广泛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小说的里程碑。该书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1973年;我的第一首长诗《献给“十大”的歌》;发表在《湖北文艺》上。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当时;我还是一名下乡知识青年;只有二十岁。《湖北文艺》的前身是与共和国同龄的《长江文艺》;文革早期被迫停刊。1973年复刊;更名为《湖北文艺》;“四人帮”粉碎后;再恢复到《长江文艺》这个刊名。
我很小就喜欢文学。进入初中后;便开始在图书馆里读各种文艺杂志;读得最多的四份杂志是《人民文学》、《收获》、《诗刊》和《长江文艺》。记得破四旧时;学校图书馆的各类藏书都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遭到火焚。我偷偷从中抢出两本书;其中一本是《长江文艺》1964年的合订本。我下乡时;曾将这合订本带在身边;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不止一次读过。后来;这个合订本在借阅中丢失;曾让我痛心不已。
因为我是湖北人;又对《长江文艺》印象深刻。所以;当我得知《湖北文艺》复刊后;便立即投稿。《献给“十大”的歌》是我的第二篇投稿。我投的第一篇稿叫《梨沟春早》;是两首小诗。后来也于1974年元月号在《湖北文艺》刊出。应该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两次投稿全部刊发;只是次序颠倒了一下。因此我和《长江文艺》的感情由此建立了起来。
1973年时的《湖北文艺》的诗歌编辑;是沈毅和欣秋同志;两位都是资历深厚的谦谦君子。特别是欣秋同志;对我鼓励与指导甚多。后来;诗歌编辑又多了两个年轻人;刘益善与李铁柱。现在;他们也不年轻了。益善是个优秀的诗人;执掌《长江文艺》已经十余年了;每每看到他已经谢顶的苏格拉底式的脑袋;我就感叹岁月流失太快。
我与《长江文艺》的关系;最值得提起的;不是我的处女作的发表;也不是我曾担任过这份杂志的副主编(当时的主编是徐迟);而是我的获奖诗作《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发表在《长江文艺》1980年的元月号上。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文艺界率先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在拨乱反正清算文革极左思潮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浩劫中;我写出了《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这首诗。那时;既没有电脑;也没有复印机。我将该诗的手抄本寄给了刘益善。当时文联与作协并没有分家。《长江文艺》还是省文联最重要的刊物。王淑耘同志是刊物的主编;欣秋同志是诗歌组长;益善与铁柱同志是编辑。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老诗人骆文;他当时的职务是文联党组书记。当我的诗稿依次经过益善、欣秋、淑耘同志的批阅、送审;最后到了骆文同志的手上。骆老看了我的诗后;让欣秋同志通知我即速来汉与他相见。
今天;从武汉到我的老家英山的车程超不过三个小时。当时可得坐整整一天的长途车。记得严冬的一个薄暮;欣秋同志将我领到首义路93号骆文、淑耘夫妇俩的临时住宅兼办公处。骆老询问了我写作此诗的一些情况;诸如创作动机、素材来源、对时局看法等问题。谈了大约两三个小时;最后骆老说:“我们准备将这首诗发表在明年《长江文艺》的元月号上;这首诗的名字我给你改了一下。”说着;从办公桌的卷宗上拿出一张纸;上面写了一行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我原来的诗名叫《致苏区人民》;在骆老的建议下;成了这首诗的副标题。
该诗发表之后;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批评与赞扬的声音都很强烈。在主编王淑耘的安排下;《长江文艺》以《诗的光荣》为题;对这首诗进行了长达六期的大讨论。刘岱、欣秋、吴耀崚、刘益善等编辑部的领导和编辑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宣传和推介这首诗作。还在讨论进行中的时候;这首诗就获得了1979—1980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
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我写出了更多的甚至影响更大的作品;但是;我的处女作与成名作都是在《长江文艺》刊发;因此;完全可以说;我是从《长江文艺》走出来的作家。
责任编辑何子英
预约爆炸 作者:郑局廷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一
何老转从家里撤下纯净水桶;直奔舟河而去。刚才接到电话;舟河流域几个村又有渔民反映鱼塘翻塘死鱼;前天才从汉江通过起排灌进来的水;既是活水也是新鲜水;咋就又毒死鱼呢?
从舟河里灌了满满一桶水;用白色杆状皮塞塞上;扛上水;便赶往车站;顺利地搭上了从兰高开往县城的公共汽车。在车上;他给在县城美星纯净水公司的送水员何三炮打了电话;让他拿上一套送水服在车站等候。何三炮和他是同宗不同房头的弟兄;晚他两年当兵;他们曾在一个连队呆过几年。
兰高紧邻县城;二十分钟即到;下了车;何三炮正候在那儿;问道;是不是当干部当腻了;想体验体验咱们做苦力活儿的滋味。何老转摇摇头;附在他耳旁低声说了几句。何三炮蹦起来;说;你穿我的这身蓝狗皮去告状呀;亏你想得出。何老转腼腆地笑笑说;这身狗皮可是特别通行证;门卫不拦;秘书不挡;出进方便。何三炮说;谁逗你来的?你这个人就是耳根子软;人家一逗;就像狼狗一样咬人。何老转正色道;没人逗呀;我实在是看不过眼了。狗日的信达;害死人啦!何三炮劝道;老转哥;信达不是那好薅的软草。他们精心编织的关系网缠都把你缠死。你斗不过他们。何老转咬咬牙;说;斗不赢就继续斗;老子不信天下就没有讲理的地方。何三炮推心置腹地说;你又是何苦呢?别人上访告状都是为自己得利;而你为的是枯老百姓。为别人的事打破自己的脑壳;值不值呀?何老转斥责道;何三炮;值不值是我的事。我问你;老连长当年是怎么教导我们的:站着是个人;坐下是尊神;死了要留魂!你这枯骷髅不会进水忘记了吧。提到老连长;何三炮顿时脸色突变;噤口不语;沉默一阵之后;他从送水的小三轮上拿下一套蓝色送水服和一顶蓝帽子递给何老转。一米六五的何老转生就颈短脖粗;俗称蔸颈脖;老来人一发胖;颈脖更像陷进了胸腔;脑袋就像一个土炖钵安放在一个圆柱体上。穿上高过自己快一头的何三炮的送水服;上衣盖住屁股;裤子遮没鞋子;送水帽罩住额头;显得很滑稽;就像一个圆滚滚的蓝包裹。
何三炮驾着小三轮;载着何老转驶向县政府。何老转扛上水;蹬蹬蹬地爬上三楼;又拐向东头;县长秘书见有人送水;赶紧开门;何老转顺利地进入到县长办公室。
县长正埋头签阅文件。何老转喘息片刻;说;县长;我给您送水来了。县长抬起头;疑惑地问;送什么水?你是……何老转走近县长办公桌;含笑而语;县长;我是兰高镇水管所长;叫何转运;今天给您送来的不是纯水;是舟河污染的水。信达化工排污;造成了很多鱼塘死鱼。县长愕然;忙问;信达化工不是上了污水处理设施吗?何老转说;那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县长愤怒地说;信达的黄布仁;真是无法无天。县长转过来问道;你们有什么要求?何老转不假思索地答道;关闭信达;治理舟河!县长面呈难色;缓了好大一会儿才说;信达是我们县打造化工板块的核心企业;也是纳税大户;不可能说关就关。我的意思是督促他们启用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滥排!何老转冷笑一下;说;县长发令;信达化工当然照办;但好不过两天;他们又会故伎重演;照排不误。县长严肃地说;我要去警告信达的黄布仁;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可不能胡搞乱来。县长突然记起什么似地问;前年在县人大会上提出关闭信达的是你吧。现在像你这种爱管闲事的人不多了;就像那三条腿的蛤蟆;成稀奇啦!
县长的话里有明显的嘲弄意味;四条腿的蛤蟆都蹦不了几下;何况是三条腿的蛤蟆;再怎么蹦也蹦不出什么花样。社会上传轰了;说县长在信达化工有干股;黄布仁和县长之间的猫腻粘乎乎的;像进口万能胶扯也扯不开。今天从县长偏袒的语气中;他闻到了这种气息。他克制着内心的愤懑;黑红着脸说;县长;您讥笑我稀奇也好;古怪也罢;偏执也行;但我何转运是在为老百姓请命;为老百姓争取他们应该得到的那份纯净的生存空间。
行啦;行啦;高调就不要再唱了;我会委托环保局去监控信达化工。县长已经有些不耐烦;站起身;一副送客的样子。
皮球又踢到了县环保局;这个皮球曾经从国家环保总局踢到省里;从省里踢到县里;从县里踢到局里;周而复始踢了多少圈;就是没人接住;像这样继续踢下去;不知踢到何日为止。何老转感到一种透心的凉。他眼噙热泪;语调坚定地说;县长;舟河污染不除;我会一直告下去!这桶水就留下来;隔几天您再打开;闻闻是一种什么气味。老百姓吃的喝的用的就是这种水。当官不作为;百姓活受罪。作为县长;您不感到自责吗?说完;扭头就走。乖乖;今天终于逮到了一次直接质问县长的机会;真是一吐为快。
坐在返回的车上;靠着车椅背;思绪像路边梧桐树上的桐花飘飘洒洒开来。
何转运于1949年10月呱呱降生;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穷得叮当直响的何家总算盼到了穷人翻身得解放;认为时来运转;便给降生的儿子取名转运。何转运过了十岁才上初小;因为成绩不太好;又加上文革来临;初小没毕业;他就下学了。在文革闹得最凶的公元1969年;他验上了兵;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何转运出身农家;舍得吃苦;在部队当了三年战士;便提升为班长;干了四年班长;又升为排长。在排座位置上磨磨蹭蹭了几年;正要向连级干部发起冲刺;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何转运总是冲在最前面;想用实际行动争取连长职位;无奈立功心切冲锋在前的他与大部队失散;最后被作为战俘交换回来;连长没提拔上;却被列入到转业名单中。回来之前;部队为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