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博览群书2004年第04期 >

第1章

博览群书2004年第04期-第1章

小说: 博览群书2004年第0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目  录 :::。。。
[本刊特稿]
  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王思睿 何家栋
[讲演录]
  血酬定律与历史弈局..........................吴 思
  有数存焉于其间............................陈平原
[文化观察]
  学术:政治之内,权力之外......................张远山 
  我们的忧虑:我们的汉语,我们的文化?.................金 岱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张田勘
  悲学术文化世家的消逝.........................马斗全
[学术评论]
  共同“法律现象”下的“深层共性”...................俞 江
  哈耶克与普通法:我们如何选择?....................刘海波
  同人群体.历史温情.常识理性.....................张国功
  在学术史层面上总结治学方法......................徐雁平
[往事不如烟]
  此生苍茫...............................散 木
  有罪推定:《武训历史调查记》的逻辑..................吴 迪
[搜轶]
  夏承枫的《现代教育行政》.......................谢 泳
  “李启纯’’是梁实秋的笔名吗?....................白立平
[读书时空]
  先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必要的妥协..................贾晓伟
  蒋子《政治儒学》平议.........................徐晋如
  沈昌文:空气般的“思想广告”.....................黄集伟
  趣味与考据及图与文..........................赵世瑜
  才子才女笔下的美食世界........................黑 白
[书人茶座]
  读书的欢乐..............................彭富春
  关于《列文王妃的私人信件》......................潘小松
[争鸣]
  我所经历的“章乃器传”撰稿真相....................章立凡
  究竟是谁歪曲历史?..........................张小曼
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
■  王思睿 何家栋
  为了独立、自由、文明和富强,二十世纪中国曾经成为各种主义、思潮、运动和体制的试验场。其间,它们有些消失了,有些融入后来的集体行为,有些零散了,有些潜藏了,但不管怎样,它们毕竟是中国人曾经做出的努力,渗透了中国人当时的智慧和责任,记载了中国人曾经的经验和教训。民族民主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曾经是其中比较强劲的两种,承载了许多优秀中国人的认知和理想;作为一种存在,永远构成我们回顾二十世纪重要的一环,构成我们面向未来的经验基础之一。本刊2003年12月号曾发表王思睿、何家栋的《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一文,介绍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命运。本期刊发他们的《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以便人们更深入了解中国人曾经在社会、政治等方面所做出的探索。
  
  
  
  
  
  
  
  
  
  
  
  
  
   ——编者
  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王思睿 何家栋
  从世界范围来说,社会民主主义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先后形成或表现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一种政治运动和一种政治党派。在二十世纪初和世纪末,社会民主主义达到了两个发展的高峰,而在此期间尤其是在两次大战期间,社会民主主义受到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两面夹攻,处于非常不景气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冷战结束后苏联阵营瓦解,历史似乎又回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场景,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民主主义重新成为世界政坛的主角。旧千年即将过去时,大多数欧美国家都是由社会民主主义类型的政党执政。
  社会民主主义于二十世纪初进入中国后,在很长一个时期中曾是强势的政治意识形态,很多政党和派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但正宗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中国政坛上的命运却十分不济。在前半个世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始终扮演非常边缘化的角色。1949年以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连同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都被归于反动和反革命之列,成为“打倒”和“专政”的对象。199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开始重新浮出水面。
  
  
  
  
  
  
  
  
  
  
  
  
  
  
  
  一、强势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三大流派
  大同思想在世界各主要文明都有悠久的历史,社会主义思想则属于现代性的范畴,它的目标是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而不是返回“三代”或“失乐园”前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史》一书的作者柯尔将法国大革命作为研究现代社会主义的起点。据考证,“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832年法国圣西门派的期刊《地球报》上。(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7页、第7~8页)
  恩格斯认为:“就其理论形式来说,现代社会主义开始时表现出只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诸原则之往前的、表面上更为一贯的发展。”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页)到了恩格斯所说的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那里,社会主义开始具有了自己的清晰面目和基本诉求。然后就是蒲鲁东、马克思和拉萨尔的时代,社会主义从理论学说和社会实验进而发展为社会政治运动。
  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和政治组织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流派: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一国际是由信奉蒲鲁东和巴枯宁学说的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于1864年共同建立的,又因为二者之间的矛盾加剧而解体。1875年,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和拉萨尔主义者携手建立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其他国家也陆续建立了同一类型的政党,二十七个政党于1889年建立了第二国际。列宁和托洛茨基的结盟导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夺取政权,随后,该党改名为共产党,并组建了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此外,还应该提到两个第四国际,一个是作为无政府主义分支的工团主义者的国际组织,一个是作为共产主义分支的托洛茨基主义者的国际组织。无政府主义政党和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现在都保持着自己的国际组织,共产主义政党虽然曾经盛极一时,现在仍掌握着几个国家的政权,却没有一个可以交流思想和协调行动的国际组织了。
  虽然无政府主义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蒲鲁东的无政府互助主义,巴枯宁的无政府集体主义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但他们都把国家视为政治体中产生腐化与不公正的渊薮,认为人类因追求公正而实现平等,社会将由此实现无政府的公共秩序。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念,是认为包括国家、教堂、首脑或经济精英在内的一切具有等级意义的权威集团或个人不仅没有必要存在,而且对人类潜能的最大发挥有先天的危害性。无政府主义相信人类在创造、合作等领域具备相互尊重、自行管理的能力。他们认为权力先天地带有腐败性质,因为拥有 权力的人所关心的注定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权威不受威胁,如何永久维持并不断扩展它,而不是其统辖之下的成员的利益。无政府主义赋予了权力不同的概念——以权力共有或权力协作的形式代替权力压迫的形式。这样意味着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将被建立在合作与和谐的基础之上。权力将被个人和自主集合的集体所拥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主张最终要废除国家,一方面全面否定包括民主制度在内的一切国家制度,主张用对物的管理取代对人的统治,一方面鼓吹“工人无祖国”,主张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正因为马克思与巴枯宁在思想上有不少的共同之处,他们才会在第一国际中共事。
  社会民主主义也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因为它主张“工人有祖国”,首先要在一国范围内通过民主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陈独秀曾说:“马格斯主义在德国变为国家社会主义,因为他的精神实质都是社会民主党,所以也叫做社会民主主义,因为他主张利用有产阶级底议会来行社会主义,所以也叫做议会派。”(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载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第253页)188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就采用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他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深信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主社会主义“力求为社会争取一个民主国家,以便在社会主义原则上组织社会”。他的名言是:“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一样”。(李卜克内西:《不要任何妥协》,三联书店 1964年版,第19页)1890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1899年,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与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有伸缩性的,有变化和发展能力的。用不着炸毁它们,只需要继续发展它们”。资产阶级的特权正在向民主制度让步,“在一百年以前需要进行流血革命才能实现的改革,我们今天只要通过投票、示威游行和类似的威迫手段就可以实现了”。因此,“如果社会民主党有勇气从实际上已经过时的一套惯用语中解脱出来”,愿意表现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那末它的影响将比今天更加大得多”。(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与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209、195、7、239页)伯恩施坦的主张很快成为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性理论。191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国会397个议席中获得110席,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这一选举结果促进了通过议会道路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潮在欧美各国的蔓延。
  列宁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自己则从另一个方面修正了马克思主义。他在《国家与革命》《论国家》等论著中,通过把国家消亡推迟到遥遥无期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方式,消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原本具有的那一点无政府主义色彩。在现实政治中,列宁与伯恩施坦都是国家的拥护者,不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