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2006年第12期-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仗赜锖桶⒗男吹闹讲荩克淙徊患跋@拔闹讲荩匆埠芸晒邸H欢裎梗庑┲讲荩绕涫前⒗闹讲荩负跷奕搜芯空怼U馄渲泄倘挥杏镅哉习囊蛩兀捕喽嗌偕俜从沉巳宓滤沂镜亩街饕寤坝锏挠跋臁T缭谙B薅嗟碌谋氏拢<熬褪瞧娣缫焖椎拇屎臀资踝诮痰姆⒃吹兀清囊煊凇拔鞣健钡摹岸健薄Q抢酱笳鞣<埃ü332年)以后,希腊文成为埃及官方语言,这是征服者使用的“文明语言”。其他语言被认为只反映了落后费解的地方传统,整理这些语言的纸草,既难以得到学界重视,也不易激发“西方人”对西方文明源头的认同,遑论整理那些全部来自阿拉伯征服埃及(641年)之后的阿拉伯文纸草了——它们不仅与西方文明不相干,还是西方文明在埃及落败的遗迹。“西方”认识“东方”的根本目的,毕竟在于通过“东方”这面镜子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自身的传统。
这种东方主义的话语体系在西方学界对待纸草证据的态度中体现得更加鲜明。十九世纪末以来,埃及的一系列发掘出土了大量文书类纸草,使埃及拥有的史料为罗马帝国任何地方所不及,但它们并没有因为二十世纪日益关注社会经济生活而对整个古代史研究产生显著影响。绝大多数罗马史学者至今对它们视而不见,理由是埃及是与众不同的,属于例外——埃及当时是罗马皇帝的私人领地,未经皇帝许可,任何元老不得擅自去埃及。这样一个与世隔绝之地,风俗习惯又截然不同,怎么能拿来研究希腊罗马世界?芬利在其影响深远、国内学者也频频征引的《古代经济》(M.I.Finley,The Ancient Economy.1973)中就始终避免严肃认真地对待埃及的证据。应当看到,这种埃及例外论,本质上是想把埃及当作希腊罗马世界里的一件古董,它的确有趣,也确实值得细细赏玩乃至浮想联翩,但古董本身是没有丝毫生气的。按埃及例外论的看法,希腊文纸草的出土不过是埃及人被动接受文明的证据,可如果用它们来说明埃及以外地区的情况,那就等于承认埃及有典型性,是希腊罗马世界活生生的一部分,而这不仅与根深蒂固的古董想象水火不容,还会动摇“西方”的话语权力。所以,有必要漠视或拒绝来自埃及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反驳这种埃及例外论是作者在《阅读纸草,书写古史》一书中的一个重要论点,他多处令人信服地举例说明,埃及的情况能够反映出更大的希腊罗马世界。
近代罗马史研究的祭酒蒙森(Theodor Mommsen)曾说,十九世纪是金石学的世纪,而二十世纪将是纸草学的世纪。不错,纸草学取得的成就在二十世纪蔚为大观。但只要埃及仍然被当作希腊罗马世界的例外,只要东方主义的话语体系依旧占据主流,“纸草学的世纪”可能尚未真正到来。
Papyrus的中文译名天花乱坠,让人感到它又重要又不太重要,难道其中就没有透露出一点这种“古董心态”?
(《阅读纸草,书写古史》,罗杰·巴格诺尔著,宋立宏、郑阳译,上海三联书店即将出版)
《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写作札记
王 静
《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由宁波出版社出版面世后,收到一些读者、学者的交流电函,尤其是《文汇读书周报》刊发书讯后,在沪的慈城人、学者朋友有的表示祝贺并提供素材,有的询问我的创作缘起,有的赞之尽了一份时代的责任。这里将此书的采写初衷,调查发现和研究思考,做一交待,以就教于方家。
一、写作的初衷
自元明以来,江苏、浙江等地尤其是浙东的宁绍平原,生活着一群被称作堕民的特殊“贱民”。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际等方面饱受歧视和欺凌,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处于士农工商四民之外,不准读书考官,不许经商买卖,不许做工,不许种田,不准与平民婚配,甚至不许高声说话,街中走路。为了生存,他们从事的是抬轿、剃头、在红白喜事上服侍他人等职业。本来他们的来历因各种典籍记载不一而扑朔迷离,后由于他们因政治压迫、经济盘剥和社会歧视的三重欺凌而造成的内心自卑,以致六百年间,世俗观念将从事抬轿、剃头、在红白喜事上服侍他人等职业的人视为“堕民”。
数百年来,世俗偏见的摧残和内心自卑的煎熬使堕民成了一个神秘的人群。我体验到堕民的神秘还得追溯到童年时代。我五六岁时,随外婆去乡下喝喜酒。宴席上,新娘的身后跟着一个被称作送娘子的妇人,她是人们取笑的对象。送娘子一出现,男人们就很开心兴奋,几个胆大的男人拿起酒杯,吐着酒气,走近她,先劝酒,后灌酒。而灌酒也只是假动作,无非是趁酒杯靠近之机,用手背碰一下她的脸颊……霎时,满堂的狂笑,婆娘们也跟着开怀大笑。而送娘子不恼不怒,仍笑嘻嘻地替新娘张罗着……送娘子的形象、人们对她的取笑和戏弄都显得很蹊跷。我便问外婆:送娘子是什么人?外婆不但没回答我,还怪我人小闲话多(宁波方言,意为多嘴)。当时,我不知送娘子是堕民,只觉得奇怪与神秘,而且这奇怪与神秘像一颗种子埋进了我的心田。后来,我读到鲁迅有关堕民的文章,才知道送娘子是堕民,但那时并没有深入思考。1998年在采访慈城的碑坊文化时,我听说了阿嫂一词。慈城人称呼的“阿嫂”就是送娘子,也是鲁迅笔下的堕民。此刻童年的那颗神秘种子开始发芽,什么是堕民?我想了解。
我走进了江南第一古县城——慈城的天门下。天门下其实称东门村,但老慈城人却喜欢“天门下”这个叫法。天门下的外貌与其它乡村没什么两样,那儿的村民与其他地方的村民似乎也没什么两样,但一旦走进天门下,细细地观察,再与上了年纪的老人一交谈,我就发现村民不像其他的慈城人那样会夸耀他们的过去,他们的历史。一些老人有一种异样的眼光,善良、自卑、小心谨慎,有时甚至因无奈而显得凶狠,这是为什么?
慈城,有着七千年的文明史,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二千二百年的建县史,一千二百年的县城史。慈城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悠悠数百年,素有“学风鼎盛、进士盈城”之称。我因做慈城传统文化研究结识了不少的慈城朋友,但当我采访堕民请他们当向导时,他们却不约而同借故推辞。这又是为什么呢?
堕民集中分布在浙江的宁绍两府,故而浙东堕民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清朝以来的许多地方文献和有关古籍都有提及,但他们的地位极其低下,历史文献的记载一是量少,二是轻疏,几乎都以轻蔑的文字来记述堕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与唐彛壬痛俗髁俗ㄌ馄缆邸=裉煺愣亩槊裨缫严В蛭沟兹∠硕榧膊淮嬖谒拿裼攵槊窕蛘叨槊窈笠峒涞钠缡恿恕W魑愣槊竦囊环肿印瘸嵌槊瘢淙蝗跃劬釉谔烀畔拢侵挥芯用裼肱┟窳街稚矸荨E┟窬巡渭印芭┍!焙托滦秃献饕搅票O眨痪用裰猩罾训南硎茏畹蜕畋U稀U庋谋U鲜且皇油实摹5恢裁刺烀畔碌拇迕衿鸪醪辉附幽晌遥瘸桥笥岩膊辉缸鱿虻肌庑┚褪亲咀鳌洞瘸嵌槊裉镆暗鞑椤返脑灯稹!
堕民是个古老而陌生的课题。古老是因为时间跨度至少六百余年;陌生的原因至少有两个,其一是典籍记载极少,由于堕民地位低下,历史上对这一阶层从无系统的记载,更无研究,以至它的产生、沿革,堕民的组织体系、生活习俗都是历史之谜。其二是我初作田野调查时,因缺少向导指引,只好从随机的访问开始。调查没有设计固定对象和路线,碰上一个采访一个,不过采访对象倒不少,至少有百余人。当从无目的的访问结果中理出基本轮廓后,我回到案头,边整理笔记、边对照现存历史文献进行梳理排比,研究取舍,终于2003年秋天写成了“慈城堕民调查报告”。我又离开案头再回到田野,开始了有目的访问和专题性调查访问,访问对象有原来采访过的,也有新发现的。采访对象为两类,一为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学历和不同出生年代的堕民和堕民后裔(前者从事过堕民的职业,后者是前者的子孙,没有从事过堕民的职业);二为了解堕民的人群。采访路线首先是东门村的堕民和堕民后裔;其次是慈城周边乡村;再扩大到宁波的乡村,最后是绍兴的三埭街。采访形式有个别访问、座谈会等。这样前后历时七年,足迹遍及宁波城北的百余个行政村和绍兴三埭街。
二、调查的发现
堕民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其中浙东的宁绍平原、江苏的常熟、昭文二县最为集中。二十世纪的中国大地,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堕民居住地——堕民村几近消失,比如在绍兴,中国堕民集居人数最多的三埭街已改造成唐皇苑,而慈城却保留着比较完整的一个“堕民村”,它是我作本田野调查的基础,即上面提到的天门下。天门下位于千年古城——慈城的边缘,生活在这里的堕民既受着小城特有的慈孝文化、科举文化、儒学文化的影响,又长期受着在这些文化熏陶下的四民(士、农、工、商)的压迫和歧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慈城堕民文化,因而我最初的打算是写一篇有关慈城堕民的调查报告。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发现浙东堕民因乡风民俗的不同而各异,尤其是在职业行当、宗族形态等方面。经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周静书先生指导,我改变了原来的写作提纲,将慈城堕民置于浙东堕民的大背景下思考。我的视角因思路拓宽而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发现祖堂(祠堂):堕民有家没有族,也就更说不上家族的宗法制度。他们形如同宗,却不同姓;有的同姓却不亲。也许正因如此,《绍兴市志》《绍兴鲁迅研究》《鄞县志》大量有关堕民研究资料记载,浙东堕民聚居地,或者说堕民村没有祠堂,也没有族规之类的宗族形态。而慈城堕民的生活形态虽也是以各自的家庭为单位,依靠一家一户的脚埭(意指“堕民”的活动范围)生存,但有的堕民家庭,为了祭祀祖宗,自创了祖堂。慈城堕民的祖堂虽然和居室没有两样,但说明堕民们渴望四民那样的宗族制度。民国年间,慈城出现了堕民祠堂,这是浙东堕民建造的第一座祠堂。是由慈城虹星村的郑姓堕民建于民国二十年初,他因开酿酒作坊赚钱致富,为聚居在一起的堕民做了这件好事。祠堂虽然比相邻四民的祠堂简易,低矮,但郑家子孙一直记着此事,众口相传。
堕民祠堂与四民的祠堂有两点不同:一是称谓不同,堕民一般不敢称其祠堂为祠堂,大多称为祖堂。二是女堕民可以自由进出自己的祠堂(或者祖堂)。而慈城的四民祠堂是绝对禁忌女性入祠的。
发现家谱:浙东堕民没有祠堂、没有家谱,一直是学术界的定论。而慈城天门下的堕民不但自设祖堂,而且还自编家谱。这是目前堕民文化田野调查中的重要发现。
发现的三本家谱是慈城顾姓堕民后裔提供的。其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