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入二谛+阿底峡造论 >

第2章

入二谛+阿底峡造论-第2章

小说: 入二谛+阿底峡造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谛的心识状态】                                                       
                                                                               
      8。脱离有与无,       |  完全脱离有和无两处,
        无分别离缘,       |  完全无分别而离所缘,
        无住与住处,       |  没有停留和停留的地方,
        无来去离喻。       |  没有去来,无可比喻。
      9。离言无可观,       |  没有言词可以表诠,也无可观察,
        无变异无为,       |  没有变化,纯粹是无为法。
                                                                               
      【见谛的作用】                                                           
                                                                               
        瑜伽师悟彼,       |  如果瑜伽师证悟了那空性,
        断惑所知障。       |  就能断除烦恼和所知障。                           
                                                                               
     D、悟空的方法                                                             
                                                                               
      【以理成立不需现比量】                                                   
                                                                               
     10。现量与比量,       |  现量和比量,
        佛徒纳彼二。       |  是佛教徒所采纳的两种正确知识。                   
        短视愚人说:       |  短视浅见的愚人说:                               
        以二量悟空。       |  使用这两种量可以证悟空性。                       
     11。则外道声闻,       |  (果真如此)那么外道和声闻众,
        皆悟法性矣!       |  岂不是都证悟法性了吗!                           
        何况唯识宗!       |  更何况是大乘的唯识宗呢!                         
        中观宗无异!       |  那么中观宗也就没有什么不同了!⑤                 
     12。故一切宗派,       |  因此,由于一切的宗派
        以量量同故。       |  都以量来衡量空性,所以他们都相同。
        众思辩异故,       |  但是由于一切的思辩立场不同,
        量所量法性,       |  所以他们用量所量得的法性,
     13。岂非亦成多。       |  岂不是也成了许多种?                             
        无需现比量,       |  (由此看来)现量和比量是不需要的,
        为退外道诤,       |  只是为了驳退外道的诤辩,
        故诸智者说。       |  所以有智慧的学者才说了《量论》。                 
                                                                               
      【引教证成】                                                             
                                                                               
     14。硕学清辨说:       |  大学者阿奢黎清辨(Bhabya)说:
        教中亦明言:       |  经教里面也明白地说到:                           
        分别无分别,       |  以有分别和无分别两种认知,
        二识不能悟。       |  不能证悟空性。                                   
                                                                               
      【证空需依口诀】                                                         
                                                                               
     15。依何悟空性?       |  问:要用什么证悟空性呢?                         
        如来所授记,       |  曾经被如来在经中授记,
        且见法性谛,       |  而且又现观过法性真谛的
        龙树徒月称,       |  龙树的弟子月称,
        依彼所传诀,       |  用他所辗转传授下来的要诀,
        将悟法性谛。       |  将可□证悟法性真谛。                             
     16。经说众法蕴,       |  佛经所说的一切
        有八万四千,       |  八万四千法蕴,
        皆入此法性,       |  都消融在这个法性中,
        悟空得解脱,       |  能证悟空性将可达成解脱,
        余修皆为此。       |  其它的修持都是为了证空。                         
                                                                               
     E、二谛相辅相成                                                           
                                                                               
      【俗谛不可废】                                                           
                                                                               
     17。若舍正世俗,       |  如果断舍正当的世俗
        修习于空性,       |  而修习空性,
        则因果善恶,       |  那么世俗的因果善恶等等,
        他世将诳彼。       |  将在来世诳惑他。                                 
                                                                               
     18。依少分听闻,       |  只凭著一点点的听闻,
        不解真谛义,       |  不足以了知究竟的真谛义理,
        亦不修福德,       |  而且不会修集福德,
        沦为卑劣人。       |  这种人将沦落为卑鄙下流之徒。                     
        若误解空性,       |  如果误解空性的义理,
        劣慧者将堕。       |  那些智慧狭劣者将惨遭堕落。                       
     19。阿□黎耶月称云:   |  阿□黎月称曾经这么说:                           
        诸世俗谛是方便,   |  作为方便的世俗谛、
        胜义谛从方便生,   |  以及从方便所产生的胜义谛,
        不知此二差别者,   |  不了解这两种差别的人,
        因误解故行恶趣。   |  将因为误解而走向恶趣。                           
     20。不依靠名言,       |  不依靠名言概念,
        不能悟胜义。       |  不能悟解最殊胜的义理。                           
        无正世俗梯,       |  没有正世俗的阶梯,
        智者将不能         |  有智慧的人                                       
        拾级而上达         |  将无从拾级登上                                   
        真理大厦顶。       |  真理大厦的顶楼⑥。                               
                                                                               
      【依俗入真义之理】                                                       
                                                                               
     21。此世俗所显,       |  世俗所显现的这个现象,
        理观无所得,       |  如果以正理去观察分析将毫无所得。
        不得即胜义,       |  这无所得的本身就是胜义,
        本住之法性。       |  也就是原本安住的法性。                           
                                                                               
      【成立世俗谛】                                                           
                                                                               
     22。因缘所生故,       |  既是众因缘所生,
        世俗显现成,       |  因此,世俗便如其所显现而成立。
        若不能成立,       |  倘若这样还不足以成立,
        水月由谁生?       |  那么水月等倒世俗又凭何而生呢?                   
     23。故众因缘生         |  因此,各种因缘所生的一切现象
        一切现象成。       |  都能成立。                                       
        若诸缘断绝,       |  如果各种因缘条件断绝了,
        世俗亦不生。       |  那么即使在世俗中也不会生起任何现象。             
                                                                               
      【依正见修行得成就】                                                     
                                                                               
     24。如是见不愚,       |  有了这种见解就不会愚痴,
        且行极清净,       |  而且修持也将变得极为清净,
        则不入歧途,       |  这样就不至于误入歧途,
        上行至兜率。       |  而且将往升到兜率天宫。                           
                                                                               
      【劝修精要】                                                             
                                                                               
     25。所知类多寿苦短,   |  人生苦短而知识的种类却那么繁多,
        寿量尚且不能知,   |  人寿几何尚且无从知晓,
        故如鹅取水中乳,   |  所以应该像鹅泸取水中的乳汁一样,
        但取清净己所欲。   |  只选取自己的清净欲求⑦。                         
                                                                               
      【咐嘱】                                                                 
                                                                               
     26。吾乃短视一愚者,   |  我只是一个□视的愚笨凡夫,
        无力抉择二谛义,   |  自己没有能力抉择二谛的义理,
        然依诸上师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