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99章

俱舍论疏-第99章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慳結人天惱亂。或此二能惱自他眾。謂由嫉故惱亂他朋。由內懷慳亂自侶。故十纏內立二為結。
    論。佛於餘處依差別門。此下兩頌第二明五下分結也。論曰至防邏人故。此敘第一釋也。此師意以欲界名為下分。順益欲界故名順下分結。後二不令出。前三卻令入。舉喻可知。論。有餘師說至順下分名。第二釋也。此師意說。下有二種。一下有情。謂諸異生。二下界。謂欲界。由前三故不超下有情。由後二故不超。下界。論。諸得預流至斷三結耶。問也。預流果斷身見·邊見·戒取·見取·疑·邪·見六種煩惱。何故經說斷三結故得預流果。論。理實應言至但說斷三。略開二門答難也。佛依此故略說三也。論。謂所斷中至攝彼三門。牒前門釋見所斷惑總有三類。唯一。通二。通四部故。謂身邊見唯苦下。戒取通苦道。見取邪見疑通四部說。身見攝一部。戒取攝二部。疑攝四部。論。又所斷中至已說斷六。第二釋也。見斷煩惱三隨三轉。所隨是能隨根。說彼所隨即兼能隨。故說斷三已說斷六者。雙結兩釋。論。有作是釋至故說斷三。敘異說也。謂由身見怖畏解脫不欲發趣者。恐得涅槃我斷故不欲發趣。由戒禁取依執邪道者。非道計道名戒取故。由疑於道深懷猶豫者。疑於正道是道。非道。故佛偏說三兼亦顯餘。故但說三不說六也。
    論。佛於餘經如順下分。已下一頌。第三明五上分結也。論曰至名順上分。結釋也。此以不超上界順益上界故名順上分結。則是上界為上分也。正理論云。如是五種體有八物。掉舉等三二界別故。上二界別成六。唯修所斷名順上分。順益上分故名順上分結。要斷見所斷彼方現行故。見所斷惑未永斷時。亦能資彼令順下分。故未斷見惑時。上界二貪及掉舉慢無明。有力資令卻生下界。故要永斷見所斷惑方現行者名順上分。又云。於少是結。謂拢哽渡俜墙Y。謂異生有位是結。謂已離欲貪。有位非結。謂未離欲貪。又云。掉舉擾惱三摩地故。於順上分建立為結。即由此理順上分中不說惛沈。順等持故。婆沙云。問何故唯修所斷立為順上分結。答令趣上生名順上分。見所斷結亦令墮下。故不立為順上分結。復次上人所行名順上分。上人是拢侵T異生。見所斷結唯異生起。故不立為順上分結。於拢咧小Nú贿所起諸結。立順上分。問因論生論。何故預流及一來者。所起諸結。非順上分。答順上分者。謂趣上生。預流一來所起諸結。亦令生下。故不立為順上分結。
    論。已辨結俊坪巍4讼乱痪洹C魅‘也。
    論曰至作此定說。釋也。繫俊星槊疄榭‘。何緣唯說此三為俊S扇芄省<s自相續有相應·所緣隨增。若他相續唯所緣也。正理論云。以能繫俊柿⒖‘名。即是能遮趣離染義。結·俊嚯m無差別。而依本母說俊腥R徽哓澘‘。二者嗔俊H甙V俊KN諸結品類同故。攝在三中。謂五見疑同癡品類慢慳二結貪品類同。嫉結同嗔。皆三結攝。又為顯示已見諦者。餘所應作故說三俊MㄗR六識身置生死獄故。又佛偏為覺慧劣者。顯粗相煩惱故但說三俊S叙N師說。由隨三受勢力所引。說俊腥V^貪多分於自樂受。所緣相應二種隨增。少分亦於不苦不樂。於自他苦及他樂捨。唯有一種所緣隨增。嗔亦多分於自苦受。所緣·相應二種隨增。少分亦於不苦不樂。於自他樂及他苦捨。唯有一種所緣隨增。癡亦多分於自捨受。所緣·相應二種隨增。少分亦於樂受苦受。於他一切受唯所緣增。是故世尊依多分理。說隨三受建立三俊:晤愗澋日谌るx染說名為俊V^唯現行。若異此者皆成三故。則應畢竟遮趣離染。後釋同俱舍。前釋三俊ㄒ磺袩⿶赖取Ff三者。是餘染法之本母故。說三亦攝餘也。
    論。已分別俊‘眠云何。自下一句。第三明隨眠。論曰至如前已說。指前說也。
    論。隨眠既已說隨煩惱云何。自下半頌。第四明隨煩惱。論曰至如雜事中。釋頌文也。根本煩惱亦名隨煩惱。以隨心為惱亂事故。此即心為所隨。煩惱為能隨。復有此餘異諸煩惱忿等染污心所是行蘊攝。隨煩惱起故亦名隨煩惱。此是根本煩惱為所隨。忿等為能隨也。非是忿等不名煩惱。但隨他故。廣說如法蘊足論第九卷雜事品中說。
    論。後當略論纏煩惱垢攝者。生下文也。下明纏·垢。先辨其纏故言且也。自下有兩行半頌。第五明纏。前一行頌出纏名體。後一頌半明纏從生。論曰至更加忿覆。敘異說也。准經說欲貪纏為緣。故知根本煩惱亦名為纏。品類足八。毘婆沙十。正理論云。如是十種繫俊R。置生死獄故名為纏。或十為因起諸惡行。令拘惡趣故名為纏。論。無慚無愧如前已釋。指前根品釋也。論。嫉謂於他至如前已辨。此釋嫉·慳惡作指前。論。眠謂令心至亦如前釋。釋眠掉舉惛沈指前釋也。悔通善·惡唯取不善。眠通三性唯取染污為纏。正理論云。令心昧略。惛沈相應不能持身。是為眠相。眠雖亦有惛不相應。此唯辨纏故作是說。又云。眠不與加行善相應性相摺省Nㄉ蒙啤P再庸省Mú簧啤び懈矡o記。又云。無覆無記唯異熟生。起工巧等眠便壞故。有餘師說。於眠位中亦有威儀·工巧心起。然非初位彼可即行。於後夢中方可行故。婆沙三十七云。無覆無記者。謂威儀·工巧異熟生。非通果。威儀者如夢中自謂行等。工巧者如夢中自謂畫等。異熟生者如夢中除前所說餘無記轉。有餘師說。唯異熟生是睡眠中無覆無記。以心惛昧不發·身語。故無威儀·及工巧性。
    論。除嗔及害至說名為覆。釋忿覆也。
    論。於此所說至是疑等流。自下釋十纏是根本煩惱等流。由此名隨煩惱。不名煩惱。
    論。有說覆是至如其次第。敘異說。如文可知。
    論。餘煩惱垢其相云何。自下一行半頌。第六明六垢也。前之半頌出垢名體。後一頌明從生。論曰至名煩惱垢。此說是煩惱之垢也。相粗故別與垢名。釋六垢相也。別釋相可解。正理論云。恨與忿相有差別者。如樺皮火。其相猛利。而餘勢弱說名為忿。如冬室熱。其相輕微。而餘勢強說名為恨。由此故有說恨相言。忿息已續生令心濁名眼。又釋誑名云。謂先籌度設此方便。令彼後時生顛倒解故名為誑。然世間說。為利為名現相惑他。名為誑者。諸誑所引身語業事。是誑果故假立誑名如以通名說通果事。論。於此六種至諸見等流。釋六垢從根本煩惱等流。如文可解。論。此垢及纏至隨煩惱名。釋十纏六垢名隨煩惱所以。
    論。此垢及纏為何所斷。此下大文第三義門分別。就中有五。一三斷。二三性。三三界。四六識。五五受相應。此一頌三斷分別也。
    論曰至見此諦所斷。謂無慚·無愧·惛沈·掉舉·睡眠。此五。通與見修所斷煩惱相應故。通見·修斷也。論。餘嫉·慳悔至名自在起。明唯修斷。如文可解。
    論。此隨煩惱誰通何性。下半頌。第二三性分別也。論曰至皆唯不善。明眠惛掉三。在欲界中。身邊見相應是無記。餘是不善。自餘纏垢皆不善性。論。上二界中至無記性攝。明上二界唯無記也。
    論。此隨煩惱誰何界繫。下半頌。第三界繫分別也。論曰至今復重辨。釋諂誑通二地所以。如文可解。論。惛掉憍三至唯欲界繫。十纏六垢之中。諂誑通二地。惛掉憍三通三界。此五如前已辨。自餘十一唯欲界繫。
    論。已辨隨眠及隨煩惱。此下一頌。第四六識分別也。論曰至無容起故。明唯意識。相應有三種。一見所斷。二慢。睡眠。三自力起隨煩惱地。此三種或五識無容起也。
    論。所餘一切至皆容起故。釋通六識者。謂修所斷貪·瞋·無明。及無慚無愧惛沈掉舉。及大煩惱地所攝隨煩惱。依六識身起。
    論。如先所辨樂等五受。自下有四行頌。第二明受相應。就中有二。一明本惑。二明隨惑。此兩頌第一明本惑。論曰至遍六識故。明貪·瞋·無明三相應也。如文可解。
    論。邪見通與至罪福業故。此釋邪見。受相應也。先造罪者。後謂無因果。心則生歡喜。先造福者。後謂無因果。心則生慼。
    論。疑憂相應至心愁慼故。釋疑。受相應也。疑心猶豫求決定智。正疑之時於境不決故生憂慼。論。餘四見慢至唯意地故。明四見慢相應也。以歡行轉唯意地故不通樂受。正理論云。有餘師說。不應此五。唯喜相應。現見此五現行位中亦有憂故。謂世。現見。執有我者。亦自感傷。我受苦故。執我斷者亦生憂慼。故契經言。諸愚夫類於我斷壞心生驚恐。執自苦行為淨勝者。內心必懷極愁慼故。已之聞智族等下劣。每為他人所輕凌者。與慢俱起必有慼故。由是此五亦憂相應。彼說不然。異心起故。謂自感傷我受苦者。此但緣苦而自感傷。當於爾時不執有我。若起我見現在前時。於我必應有歡行轉。懷斷見者見斷德故。不因斷相而生驚恐。懷常見者於斷生怖。然生怖位則不計常。執自苦行為淨勝者。必異心中緣自所受種種苦事而生愁慼。若執苦行為淨勝時。必應生歡。見彼德故。為他輕淩而生慼者。如是憂慼必在異心。誰有為他輕淩生慼。而即起慢侮蔑於他。故五。喜俱諡樯普f。
    論。已約別相至必住捨受。明諸惑皆捨受相應。如文可解。論。欲界既爾至諸受相應。釋上地也。論。若諸地中至故不別說。重廣述也。初禪有四識。受有喜樂捨。喜意。樂三。捨通二禪已上唯有意識。二禪有喜捨二受。三禪有樂·捨二受。四禪已上唯有捨愛。上地煩惱隨其所應通四識一識。即與彼識所有諸受相應。顯宗二十七云。何緣二疑俱不決定。而上得與喜樂相應。非欲界疑。喜受俱起。以諸煩惱在離欲地。雖不決定。亦不憂慼。雖懷疑網。無廢情怡。如在人間求得所愛。雖多勞倦。而生樂想。又說色界喜樂。與疑得相應者。俱寂靜故。依平等義建立相應。既等寂靜。相應無失。如欲喜根。非處生故相不寂靜。疑即不然。由此喜疑無相應理。謂世現見。有貪賤人。乃至。匱食。乏衣。復為重擔之所鎮壓。雖遭此等種種艱辛。而有歡娛歌舞嚕г伝蛞娝喽瓷鷼g。如是喜根有非處起。疑即不爾故無等義。由不等故無相應理。有說色界雖復懷疑。而於疑中生善品相。故彼得與喜樂相應。謂彼現見。諸離欲者多分因疑能引正定。有說初二·三靜懀е信c疑俱生。應全無受。故但應與本性受俱。
    論。已辨煩惱諸受相應。自下有兩行頌。第二明隨煩惱受相應也。論曰至唯意地故。嫉·悔·忿·惱·害·恨六隨煩惱。唯戚行轉故憂根相應。唯意地故。非苦相應。正理論云。有餘師說。惱喜相應見取等流。故下破。
    論。慳喜相應至極相似故。此注別有文。憂相應。慳得即喜。慳。不得即憂。已上注。
    論。誑諂眠覆至憂慼心行。此四通二行故憂喜相應。唯意地故非苦·樂相應。或時以歡喜心行諂·誑·眠·覆。即與喜相應。或時以憂慼心行此四種。即憂相應。正理論有餘師言。既說誑是貪等流故。但應歡行。不應說與憂根相應。是歡等流。不應慼故。又正誑時不應慼故。或應說誑是癡等流。論。憍喜樂相應至與喜相應。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