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82章

俱舍论疏-第82章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論。諸惡業道何處起耶。自下半頌。第三明業道起處。論曰至四處而生。總釋頌也。謂前三根究竟中四節業道。三三一三隨其次第。有情眾具名色名身等處起也。
    論。謂殺等三至名身等處起。此別釋也。殺必於有情想成殺業道。緣假有情非名色等。粗惡語但緣有情發語。叱吒等欲令切其心腐。嗔謂有情相摺畵p害之心成其業道。非於無情成業道也。由此三種業道有情處起。盜謂他財浮 <词庆端娋咂鹚锵搿P靶兄^於妻妾等。亦是眾具。貪謂他物屬已想。亦是眾具。故三業道眾具處起。邪見業道撥無因果。不緣假有情。亦非眾具。但緣五蘊·四諦因果。故言名色處起。虛誑語等皆緣異名句文令他異解。故言名身等處起。此等皆是從多。非不少分亦緣餘法。
    論。有起加行至業道罪耶。此下第四問答分別。論曰至俱死前死。釋不成業道也。
    論。何緣如是至理不應然。釋不成業道。如文可解。
    論。若有多人至殺生業道。已下第二半頌。明他殺成自業道。論曰至亦成殺罪。釋他殺生自成業也。論。唯除若有至故無殺罪。明他殺生自不成也。如文可解。
    論。今次應辨至殺生相者。自下有四半頌明成不善業相。此半行頌。明成殺業道相。具三緣成殺生。一由故思。二由他想。三不铡畾ⅰ;蜷_為四。殺生為一緣也。雜心論云有欲殺生心。當此論故思。眾生想。當此論他想。第三緣殺生。與此論不同。此論云不铡畾ⅰV毖詺⑸舨缓喺‘。但斷前命兼上二緣即成殺罪。此據無簡別心。不铡畾⒄摺H缬杏麣娙苏‘殺尪人不成業道。此據有簡別殺。據義不同。義不相摺U撛恢翚⑸鷺I道。此據簡別心殺不铡匠蓸I道。論。有猶豫殺亦成業道。此無簡別心殺。但殺眾生即成業道。雜心據此但言殺生。論。於剎那滅蘊如何成殺生。正量部問也。問意云。如有部宗云有為蘊剎那自滅不待客因。如何成殺。謂過去已滅現在自滅。未來未至。論。息風名生至鈴聲名殺。答也。息風名生。令息後念不續名為殺。非是令前念滅名之為殺。如滅燈光鈴聲名殺者。正量部同許燈焰鈴聲剎那自滅不待客因。吹燈令滅。執鈴斷聲。但令後念不生。非令前滅。故引共許為喻。論。或復生者至殺罪所樱5诙屢病C鶠樯a峤鉃檎Ec正量等同故。婆沙一百一十八云。問殺何蘊名殺生。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悉無殺義。云何名殺。答殺未來蘊非過去現在。問未來未至云何可殺。答彼住現在遮未來世諸蘊和合說名為殺。由遮他蘊和合生緣故得殺罪。有說。殺現在未來蘊但非過去。問未來可爾。現在不住。設彼不殺亦自然滅。云何殺耶。答斷彼勢用說名為殺。所以者何。先現在蘊雖不住而滅。然不能令後蘊不續。今現在蘊不住而滅。則能令其後蘊不續。故於現蘊亦得殺罪。既無評文。義亦兼通。又婆沙云。問諸蘊中何蘊可殺。於彼得罪。有說。色蘊所以者何。唯色可為杖等所樱省S姓f。五蘊。問四蘊無樱坪慰蓺ⅰ4鸨艘郎D。色蘊壞時彼便不轉故亦名殺。如瓶破時乳等亦失。又都於五蘊起惡心而殺。故於彼得殺罪。又婆沙云。問殺壽盡者得殺罪不。答若此剎那壽應盡即爾時加害者不得殺罪。若由加害乃至一剎那壽住不生法皆得殺罪。況多剎那。
    論。此所斷命為屬於誰。執我宗問。
    論。謂命若無彼便死者。無我者答。正理云。謂命若無彼便死者。即是此命所依附身。
    論。既標第六非我而誰。執我宗難。第六轉聲必有所屬。若非屬我。所屬者誰。論。破我論中當廣思擇。指下釋也。論。故薄伽梵至其理決然。引經證命所屬是身非是我也。論。離繫者言至亦被燒害。敘外道計破也。論。若爾汝等至有苦他罪。引例破也。所引例者。皆是無心欲苦他者。論。又所殺者至能殺得罪。汝引火為例。無心樱鸲换馃R鄳馃渌稀K鶜⒌米锓悄軞⑷恕U摗S智菜麣⒅两逃|火者。例火教他無罪難也。
    論。又諸木等至亦害生故。同人無心得罪難也。論。又非但喻立義可成。夫立義法須有宗·因。非唯立喻義可成也。婆沙一百一十九云。頗有故思害眾生命後不受遠離而於一切有情得防護耶。答有如起殺加行中間證見法性。此顯不因受諸學處。但由入正性離生時得不作律儀。昔有釋種名掣迦。先是世尊祖父僮僕。乃至。佛應彼機為說法要。諸子聞已亦證離生。得預流果。生淨法眼。深心歡喜瞻仰世尊。時林野中無量蟲粗衝諸機阱死傷非一。由拢懒α钪T子等殺生業道無表不生。問殺何等生於加行位可入拢馈S凶魇钦f。殺傍等生。但非殺人。有作是說。亦通殺人。唯除已起無間加行。故作是說。如應殺加行而於中間證見法性。一百一十八云。頗有未害生殺生未滅。此業異熟定生地獄耶。答有。如作無問業加行時命終。其事云何。謂如有人欲害其母。適起加行。或為官司所獲。或母有力反害其子。或母福德天神為殺其子墮地獄而母猶存。或起加行致母必死。而便中悔自害其命亦生地獄。如害母如是造餘無間應知亦爾。
    論。已分別殺生當辨不與取。自下半頌。第二述成盜相。論曰至不與取罪。辨盜相也。有分別無分別應如殺說。不铡す仕剂髦玲衢T。一發盜故思。二於他物中。三起他物想。四起盜加行。五不铡×顚偌荷怼H羲锛合胗I四铡I五等皆非業道。論。若有盜取至望守護者。此兩釋中前解為勝。正理論云。有說。此罪於能護人。則彼自盜應無有罪。是故前說於理為勝。婆沙一百一十三多解。評取佛處得罪。
    論。若有掘取至餘例應思。迴轉物者。即云比丘物等。正理云。若盜他人及象·馬等出所住處業道方成。婆沙論云。若取兩國中間伏藏。若轉輪王出現世時輪王處得。若無輪王都無處得(今詳。應於兩國王處得。地兩國共故也)。
    論。已辨不與取當辨欲邪行。自下半頌。第三述成欲邪行。論曰至亦犯邪行。總開四種行不應行。如文可解。論。有說若夫至方謂非時。敘異說。無評文也。論。既不铡灾炼菢I道。非道等者。等取非處非時等。铡圆怀蓸I道也。論。若於此他婦至成業道耶。問也。論。有說亦成至於餘究竟故。兩說無評。正理亦同。
    論。於苾芻尼至得業道耶。問也。論。此從國王至況出家者。答也。此論引自妻妾·為例。而釋從國王得。更無異解。正理論云。苾芻尼等。如有戒妻若有侵淩亦成業道。有說。此罪於所住王。以能護持及不許故。若王自犯。業道亦成。故前所說於理為勝。論。若於童女至得業道耶。問也。
    論。若已許他至皆於王得。答也。此。謂童女。餘。謂他妻等。雖於別人得罪。一切并於王處得罪。不忍許故。此與正理不摺Mㄕf於王。別即不定。正理據別。此中說通。婆沙一百一十三云。問於寄客女人行不淨行。彼於誰得罪。如是說者。於王處得。問於貨女行不淨行。於誰得罪。答若有與價。都無處得。若不與價。於王處得。
    論。已辨欲耶行當辨虛誑語。自下第四明虛誑語。於中有二。前半頌。正明成虛誑語相。後一頌。非見·聞·覺·知。論曰至成虛誑語。正釋具緣成業道也。一於所說義異想發言。二及所誑者。解所說義。三染心。四不铡>愦怂木壋商撜N語。論。若所誑者至此言是何。問也。論。是雜穢語。答也。雜穢語寬。餘所不攝即雜穢語攝。
    論。既虛誑語至何時成業道。問也。論與最後字至皆此加行。答也。有二時成。一最後字俱生表聲。及無表業。二隨何時所誑解義表無表業成此業道。後解為勝。解不定故。論。所言解義至能解名解。兩關問也。論。若爾何失。問兩關失也。
    論。若據已聞至可名能解。出兩關失也。
    論。善言義者至名為能解。釋兩關難也。取正聞時故通表無表難。善言義者無迷亂緣故。通然未了知難也。論。如無有失應取為宗。論主評取正聞能解成業道也。
    論。經說諸言至名為拢浴=浿杏惺浴0朔锹}言。八是拢浴0朔锹}言。是虛誑語。謂定見等言不見等。八拢浴J菍嵳Z。謂見等言見等。依集異門論第十二加。有實已見等起不見等想言我已見等。如是雖名非拢浴6幻灰娧砸姷取1藢嵰岩姷裙省S衷啤S袑嵅灰姷榷鹨姷认胙晕也灰姷取H缡请m名非拢浴6幻娧圆灰姷取1藢嵅灰姷裙省S衷啤S袑嵰岩姷绕鸩灰姷认搿6晕也灰姷取H缡请m名拢浴6幻灰娧圆灰姷取1藢嵰岩姷裙省S衷啤S袑嵅灰娖鹨姷认胙晕乙姷取km名拢浴6幻娧砸姷取嵅灰姽省W即苏撐摹_‘想順境非拢詳z。摺稠樝胧锹}言攝。若想說於一見中有四。一實見見想言見。二實不見見想言見。三實不見不見想言不見。四實見不見想言不見。此四皆是拢运鶖z。翻此四種名非拢浴B劇びX·知境應知亦爾。若想說四境。有十六拢浴J锹}言。所以順境摺胧欠锹}言。有誑心故。所以順想·摺呈锹}言無誑心故。婆沙一百七十云。問何故此語名非拢4鹨圆簧乒拭锹}。復次於非拢嗬m中現前故名非拢痛畏锹}所成故名非拢痛畏锹}所說故名非拢痛畏锹}由此得非拢拭锹}。拢苑稀VT釋可知。
    論。何等名為所見等相。自下一頌因八義便明見·聞·覺·知。論曰至偏立覺名。述婆沙釋義也。婆是一百二十一云。見聞覺知是根非識。然舉識者。顯眼等根必由識助方能取境。以同分根能有作用非彼同分故。問何故眼等三識所受各立一種。而鼻·舌·身三識所受合立一種名為覺耶。尊者世友說曰。三識所緣皆唯無記。境無記故根立覺名。又以三根唯取至境與境合故立以覺名。大德說言。唯此三根境界鈍昧猶如死尸。故能發識說名為覺。此論言無記性。是世友義。如死無覺。是大德義。此論說識意欲取根。如婆沙釋。論。何證知然。問。如何理教證知眼見·耳聞·意知三識覺耶。論。由經理證。略答也。論。言由經者至不爾大德。引經證眼見也。欲等七句此是貪之異名。阿賴耶者。此云執藏。尼延底者。此云執取。或云趣入。或云沈滯大母答言不爾大德者。貪是別相煩惱。必不於不曾見色不當見色等起貪等故言不爾。論。諸所有聲至不爾大德。重引經證耳聞意知。廣說乃至。同前眼見。
    論。復告大母至何名所覺。此證能覺是三識也。前告鬘母云。眼見耳聞意知。雖不言三識能覺。復告鬘母。所見所聞所知所覺。既離所見聞知。外別立所覺。故知三境是其所覺。能覺即是鼻·舌·身三。若不許三是所覺者。色聲法境定非所覺。是所見所聞所知境故。汝將何境為所覺耶。論。又香·味·樱T谒姷韧狻<确撬X。論。於彼三境應不起言是名為理。前是經文。後是理也。論。此證不成。論主總非經理。
    論。且經非證至愛·非愛相。釋經非證。佛告鬘母。經不欲決判此是眼唯見。耳唯聞。意唯知等四所言相。此經欲令鬘母於六境中。及於見等四言事中。知但有所見等言。不應於境上增益愛·非愛相。愛·非愛相但是自心妄增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