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77章

俱舍论疏-第77章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中有說。二十一種。一一於一切有情處得而所得不異(云云)有說。此二十一種。一一於一切有情處得而所得各異。如有情數量。所得戒亦爾(已上三牒說皆無評文也)下文又云。問有於外物中得律儀不。若有得者。所得律儀應有增減。謂生草枯時。酒味壞時。應減。即彼生時。熟時。應增(云云)如是說者。於外法中亦得律儀。問若爾律儀應有增減。答無增減。以總得故。謂此律儀總於一切生草等上得一無表。而世間無有無生草等時。總於一切蒲桃等酒。則不壞時得一無表。世間無有無諸酒時。是故律儀無有增減。准此評文。故知一切有情上同發七至為正。又准道理此說為正。所以得知。且如眾生無邊。即有無邊七支無表。此等無表非俱有因。各別四大所造。一念戒體既無邊故。能造四大又多於戒。是對礙法。如何六尺之身容爾所四大。故知總發於理為善。論。已說從彼至例此應知。此下明不律儀支因。如文可解。婆沙一百一十七云。如是說者律儀漸得非不律儀所以者何。律儀難得。以難得故漸受漸得不律儀易得。以易得故頓得頓受。
    論。此中何名至名不律儀者。簡住不律儀人。謂屠羊等但起盡壽。恒有害心名住不律儀者。若限以年月起於害心。不名住不律儀者。論。論。由彼一類至名不律儀者。此釋名也。有兩釋。一以住不律儀事業故。二成就不律儀故。論。言屠羊者至當知亦爾。重釋也。為活命故要期盡壽恒欲害羊名屠羊者。餘典刑等亦要期盡壽恒有害意名典刑者。論。遍於有情至得不律儀。敘婆沙問答也。於中有二。一難普於一切有情得不律儀。二難發一切支。此即初難。論。由彼至親至有損害心。答也。由彼作害一切羊意樂故。至親作羊亦起害心。故。普於彼得不律儀。
    論。既知至親至可有害心。重難也。本欲害羊既知至親。現不是羊。如何於彼可有害心。論。又拢責o至得不律儀。引拢y也。至親可為羊。於彼得惡戒。拢裏o作羊理。如何得惡戒。論。若觀未來至得不律儀。又重難也。至親有未來羊體觀彼有害得惡戒。羊等有未來拢H體觀彼未來無害心。應不於羊得惡戒。論。於羊等現身至得不律儀。答也。既於現羊起惡心。如何不得不律儀。論。於母等現身至應求異理。難絕也。於羊現身有惡意不觀當身現不發不律儀。但觀現羊發不律儀。於現至親無有惡意。應不觀當羊發不律儀。此二既等。應求異理。正理救云。如是等例於理不齊。無善意樂故。有惡意樂故。謂彼正受不律儀時。無正思惟眨埔鈽肺耶敳缓σ磺杏星椤S行八嘉┬撞鈽贰N耶斊蘸σ磺杏星椤J码m主羊惡心寬遍。是故容有觀未來羊。於現拢H亦發惡戒。非觀來世拢爸劣H。於現羊身不發惡戒。論。又屠羊等至具支不律儀。第二難發一切也。論。彼遍損善至故得具支。答也。彼遍損七支善意樂故。得七支不律儀。論。若爾彼人至具發七支。重難也。如有先受二三學處不捨此善。後屠羊者豈得七支。今詳。此人不發惡戒但得處中。不遍損惡意樂故。
    論。毘婆沙者至不律儀人。述有部宗也。
    論。經部諸師至唯除八戒述經部宗。彼宗善惡戒七支不具於境不遍。皆容名住律儀不律儀人。唯除八戒。彼宗八戒必具支故。論。由隨彼量至互相遮故。如先受五戒發願唯殺或兼盜等。由隨彼量唯摺粴⑸鹊脷⑸炔宦蓛x。不可亦遮不妄語等。隨所期限互相遮故。由此善惡二戒俱得缺支。亦得名為住二戒者。如說犯戒不捨者亦名犯戒。亦名持戒。正理論云。若汝意謂如善律儀有不具支。此亦應爾。謂如有受近事近住勤策律儀雖不具支。而亦得彼缺支攝戒。受不律儀亦應如是。此例非等。律儀不律儀用功。不用功。得有異故。謂諸善戒要藉用功。善阿世耶方能受得。以難得故。理數必應非受一時總得一切。若諸惡戒不藉用功。惡阿世耶便能受得。非難得故。理數必應隨受一時總得一切。以於欲界不善力強。惡阿世耶任叨鹪熘T重惡。不待用功。善阿世耶易毀壞故。隨受一種便總得餘。善則不然。故例非等。理見穢草不用功生。要設劬勞嘉苗方起。
    論。已說從彼至未說當說。自下有一頌。第十一明得惡戒處中方便。論曰至便發惡戒。釋由二因得諸不律儀。由二因得。一者生在不律儀家。由先現行殺等加行·者。二雖復生在餘家。由初要期受殺等事便發惡戒。婆沙一百一十七有三說不同。或有說者。亦由受得。謂手執殺具誓從今日乃至命終常作此業以自活命。爾時便得此不律儀。復有說者。雖執殺具自立誓言。然彼不得此不律儀。由二緣得。一由作業。二由受事。由作業者。謂生不律儀家最初作彼殺生等業。爾時便得此不律儀。由受事者。謂生餘家為活命故懷殺害心。往屠羊等不律儀所。作是誓言。我從今者乃至命終。常作汝等所作事業以自活命。爾時便得此不律儀。復有說者。此亦最初作彼事業時方乃獲得此不律儀。此論依第二師義。雜心正理亦同此。論。得餘無表至諸福業事。已下釋得餘處中無表由三因也。此是初因。謂由田也。不簡心之輕重。但初施園等即發無表。論。二者由受至常施食等。第二因也。等者。等施衣等及惡業等。此由受者。不簡輕重及未作業。要期誓受即發無表。論。三由重行至行善行惡。第三因也。此業無依及非誓受。必須重行乃發無表。論。由此三因起餘無表。總結三因。
    論。如是已說至未說當說。自下第十二明捨差別。於中有五。一捨別解。二捨道定。三捨惡戒。四捨處中。五捨非色。論。且云何捨別解律儀。下兩行頌。第一明捨別解脫律儀也。前一行頌明四·五緣捨戒。後一行頌敘異說也。論曰至根眨省a屄蓛x總名也。論。唯除近住至由四緣捨。此先釋七眾有四緣。後釋近住有五緣也。
    論。一由意樂至捨學處故。由意樂者。簡狂亂等。對有解人。簡對狂亂及畜生等。發有表業者。謂自云我從今已後不復能持等。此言與受戒時相摺蕭巍
    論。二由棄捨眾同分故。此命終捨。捨所依故。論。三由二形俱時生故。此是所依變故。二形非是戒所依故。論。四由所因善根斷故。此是所因斷故捨。戒之所因。所謂三種善根。善根既斷戒亦隨捨。
    論。捨近住戒至由五緣捨。釋近住戒等五緣捨。加過期限。論。何緣捨戒由此五緣。問也。論。與受相摺吝^期限故。答也。受時言能持。捨時言不能持。故是相摺pN四可解。論。有餘部說至苾芻律儀。述經部計。言。墮罪者。謂四重罪墮地獄故名為墮也。此說犯重亦捨戒故。論。有餘部言至皆止息故。述法密部計。此同婆沙持律者計。此加法滅戒亦捨故。論。迦濕彌羅國至謂持犯戒。述有部計。非犯一邊罪一切律儀應遍捨故。釋所以也。非犯餘罪有斷尸羅者。有兩釋。一云邊罪是非邊罪之餘。非犯餘邊罪令非邊罪有斷尸羅。二云餘罪者。是不犯之餘。非犯餘罪令不犯者有斷尸羅。論。如有財者至但名富人。喻顯可知。論。若爾何緣至立他勝名。經部難也。本以有戒名苾芻。名沙門。名釋迦子。戒是苾芻體。沙門性。既佛言非苾芻等。壞滅墮落立他勝名。犯四重禁既名他勝。如何得有成苾芻戒。
    論。依勝義苾芻密意作是說。有部答也。言非苾芻等。非勝義苾芻。勝義苾芻謂諸拢摺U摗4搜孕撞=洸控熞病U撔撞吆巍S胁糠磫枴U摗V^於世尊至為犯重罪緣。經部答也。有二凶勃。一解了義經令成不了。二與多煩惱者為犯重罪緣。
    論。寧知此言是了義說。有部問也。
    論。由律自釋至是了義說。經部答也。言。名想者。身是俗人名號苾芻故言名想苾芻。言。自稱者。是具戒比丘犯重之人實非苾芻。而自稱言我是苾芻。故言自稱苾芻言乞丐者。出家之人以乞自活。故名乞丐苾芻。言破惑者。謂諸拢叩脽o漏道真破惑故。故名破惑苾芻。破惑苾芻即勝義苾芻。律既自釋。犯重之人實非苾芻自稱苾芻。明知犯重無有戒體。此義中言非苾芻者。謂非白四羯磨苾芻非約勝義言非苾芻。若犯重人先是勝義。後由犯重成非勝義可得說言依勝義說。言非苾芻。非犯重人先是勝義。後由犯重成非勝義。何得釋言依勝義苾芻言非苾芻。經言犯重非苾芻者。謂非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芻。勝義苾芻謂得見道已上。此無退故。非為勝義苾芻故敘五偏七聚。五偏七聚者。是白四羯磨苾芻犯重之人。既先是白四羯磨受具足戒。今破此戒名非苾芻。故是非白四羯磨苾芻。非先是勝義今非勝義。如何言就勝義苾芻言非苾芻。故知此經是了義。說。論。然彼所說至犯重亦然。破有部成立也。大師立喻如多羅樹若被斷頭必不復能生長廣大。諸苾芻等犯重亦然。大師此喻顯犯一邊餘戒不復生長廣大。汝今言非犯一邊一切律儀應遍捨者。是徵詰大師。正理救云。豈斷一多羅樹頭。即餘三不能生長廣大。喻法非等。論。大師此中喻顯何義。有部問也。論。意顯於戒至一切律儀。經部答也。意顯犯重捨一切戒。論。又犯重之人至驅儐眾中。經部又引教證(毘訶羅者。義為寺也)論實非苾芻至其相如何。經部問有部也。論。隨相是何體必應有。有部答也。論。以世尊說至四污道沙門。有部引文證也。婆沙六十六解云。勝道謂佛自能覺故。一切獨覺應知亦爾。示道謂身子等。命道謂居學位。污道者謂犯重之人(言准陀者。舊云純陀此云稚小)論。雖有此說至火輪死人。經部通也。此是假名苾芻。非有實也。
    論。若犯重人至授學比丘。有部難也。若犯重人非比丘者。如何佛說盡身學悔授學比丘。論。不說犯重人至制立如是。經部通也。梵名波羅夷此名他勝罪。惡是善他。惡勝於善。名為他勝。若初犯重。無有一念覆藏之心。不成他勝罪即不捨戒。若一念已上覆藏。即成他勝罪即捨戒。論。若犯他勝至出家受戒。有部難也。若犯重罪以無戒故不名比丘。何不重為受具足戒。既不許受故知不捨。論。由彼相續至重出家故。經部釋也。如文可解。論。於此無義至如是類比丘。經部戲有部也。正理論云。經主釋言。雖有此說。而彼唯有餘沙門相故名沙門。如被燒材。假鸚鵡□。涸池。敗種。火輪。死人。此但有言所引眾喻皆無能故。以諸材木少被火燒。世間說名被燒材木。非全成炭名被燒材。若謂隨燒全分一分二種皆許名被燒材。則喻及法二俱猶豫。喻於所喻無證功能。名涸池中容有少水。但無池用故立涸名。設水全無亦名涸者。同前豫於證無能。由此已遮死人敗種。謂雖猶有少種功能。而諸世間亦說敗種。或雖不敗。被損功能不復生芽。亦名敗種。有同死法亦名死人。故契經中言放逸者常死。假鸚鵡□。及旋火輪二喻。皆摺踅浰f。沙門有四更無第五。若唯形相得名沙門。如世有人須沙門相矯設方便作沙門形。應名沙門說為第五。非彼假□及旋火輪。可得說名□輪餘相。非實□輪為其先故。如是應有先非沙門作沙門形立為第五。然佛說四無第五言。為止如斯相沙門執。故引眾喻皆無證能。論。正法滅時至無有捨義。破異說也。如文可了。有人云。以今說戒羯磨未止息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