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47章

俱舍论疏-第47章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與通過·現。應如同類·遍行二因。但非一切有增上果可取或與。故此不說。豈不此因能取果用亦通過去。如何乃言能取果者定唯現在。故本論中作如是說。過去諸法為等無間能生二心。若出無想滅盡定心。由入定心現在取者。則應二定永不現前。又非不取而有與義。故應取果亦通過去。無如是事。入二定心唯現在時。能取二定及出心果。然由二定是正所求必應先起。由此為障令出定心。非於入心無間即起。此義於後當更分別。故上所言此因取果無非現在。又非不取而有與義。其理極成。然毘婆沙有如是說。其能作因取果與果俱通過現。理不應然。論。俱有相應至必俱時故。明二因與果亦現在也。論。同類·遍行至通於過現。二因與果通二世也。
    論。過去可然至與等流果。問也。相應·俱有。因果同時。可說取時即能與果。等流因果前後不同。如何因現取時即能與果。
    論。有等流果至不應更與。答也。無間果生因現在故。若果已生至現在時。因便過去。名已與果。非正與也。問俱有·相應現在取果。爾時果法至已生位。如何說與謂果生時。有說現在亦名生故。論。善同類因至應作四句。此就不相應法作句數分別也。論。第一句者至最所後捨得。此是取而非與句。最後所捨得者。謂斷善根時所捨得。有前者即是無始已來生得善得。後者即是斷善根前最後念得名最後所捨得。即是所捨得中已生最後念得。已生之言簡未來也。最後之言簡已前也。未來之得未取果故。已前之得亦與果故。論。第二句者至續者前得。此釋第二句。與果而不取也。續善根時最初所得之者。是續善根時最初剎那所起得也。爾時此得是所取故。舉所取得顯前能取。與而不取前已取故。婆沙十八云。有時與果非取果。謂續善根時即住過去所捨善得。論主正云。應言爾時續者前得。准此正文。續者前得。即是續善根者過去世生得善得。此於爾時與而不取。故。舉果顯因相難顯故。所以正之。若准正理論彈續者前得。即是前斷善根時最後離身得。此得前時唯有取果未曾與果。今得初續。唯與不取。前位無量多剎那得。皆曾與果。今更與故。所以不說。正理彈云。經主於此謬作是言。應說爾時續者前得。今詳彼說理不應然。所以者何。非唯斷位最後所捨得。與今續時初得等流果。以於斷位先已滅得。亦與續時得等流故。如何前位多剎那得。為同類因皆取今得。而於今時但說最後一剎那得。與今得果。是故應如本文為善。今詳。續者前得。通其兩釋。一續者次前得。即是斷時最後捨得。二續者前得。是續善根時已前諸得。此論若依後釋。論主但正其文不正其義。即正理謬彈。正理論師何理證知論主定依前釋。論。第三句者至謂除前相。第三句。亦取亦與。第四句可解。論。又於不善至謂除前相。釋不善不相應四句也。如善四句釋。
    論。有覆無記至如理應說。釋有覆無記四句也。於阿羅漢得時取而不與。退時與而不取。未得亦取亦與。自餘非取非與。論。無覆無記至最後諸蘊。以無覆無始已來相續不斷。但與果時皆悉取果。入涅槃時後不續故。羅漢後蘊取而不與。先問取果亦與果。後問與果亦取果。與果必取果故言順後句也。已上皆是無緣四句。論。約有所緣至染無記心。已下就心·心所法作問答也。此是第一取而非與。論。第二句者至准例應說。義准前釋如文可解。
    論。取果與果其義云何。問取果與果義也。
    論。能為彼種至故名與果。答也。取時為因義成名為種子。與時正引果起名之為與。兩用俱在其因不在其果。舊釋為因義成名為取果義不失也。果起酬因名為與果謬也。是果力故。論。異熟與果至及無間故。明異熟因與果。如文可解。論。復有餘師至諸靜懀Ч愓f也。如文可解。論。如是四果至增上果攝。會異名也。如文可解。
    論。說因果已至諸餘善法。自此已下大門第四明法用因多少。束為四例。如文可知。
    論。如是四法。下一頌半明四例法用因多少。論曰至餘三因生。屬當因數。如文可解。講時廣云。論。如是四法至謂心·心所。明上所說因數多少。是就心·心所說。非色不相應。論。不相應行至復幾因生。問餘四法。論。如心·心所至決定無有。明色不相應。四法如前。有緣四法一一各除相應因也。極少猶有二因所生。同其外道一因生法決定無也。

俱舍論疏卷第六

一交了
保延三年十月二十四於南新屋點了
依維摩會并光明山
八講事日來達念非人角覺
俱舍論疏卷第七
  
               沙門法寶撰
            
      
         

分別根品第二之五

    論。廣說因已緣後云何。此下大文第二辨四緣也。於中有二。初明四緣。第二重明等無間無間緣。此明四緣也。論曰至增上緣性。因無正文。緣有經說。如契經中說四緣性。謂因緣性乃至增上緣性。論。此中性者是緣種類。釋上性也。界性之名是種類別義。如十八界等。即顯四種類別立四緣也。正理釋云。此中緣性即是四緣。如四所居即所居性。為顯種類故說性言。意辨諸緣隨事差別有無量體。然括其義。無非攝入四種類中。謂一切緣無過此性。論。於六因內至是因緣性。自此已下釋四緣體性也。此文第一釋因緣體。若依婆沙。能作因中四大造色五因。亦因緣性。此中略也。唯說全因相攝。故婆沙一百七云。因緣者。如種子法。等無間緣者。如開避法。所緣緣者。如任杖法。增上緣者。如不障礙法。准此四義攝法不盡。如有力能。非唯不障故。婆沙十六云。問為因攝緣。緣攝因耶。答互相攝。謂前五因是因緣。能作因是餘三緣。有作是說。緣攝因。非因攝緣。謂前五因是因緣。能作因是增上緣。等無間緣·及所緣緣。非因所攝。然無評家。今詳二說不同意者。前師兼有作用為能作因。除五因外所有作用。皆能作因攝。由此開避·任杖之用亦能作因攝。後師取不障礙義為能作因。故即六因攝用不盡。由斯不障礙是增上緣義。非是開避及任杖義。今詳二說相攝為善。問若爾何故。顯宗論云。六因·四緣體雖無別而義有異。且等無間及所緣緣既非因攝。故知餘二義亦有殊。緣義等故與因皆別。故有總辨因緣異言。因謂能生。緣能長養。猶如生養二母差別。又緣攝助因方能生。生已相續緣力長養故。或有說因唯有一。緣乃眾多。猶如種子糞土等異。又因不共。共者是緣。如眼。如色。又作自事名因。若作他事名緣。如種糞等。又能引起名因。能任持者名緣。如花。如蔕。又近名因。遠者名緣。如殊。如日。又因能生。緣者能辨。如酪出生蘇。人鑽器能辨。又正有義名因。能助顯發名緣。如字界字緣於義有差別。如斯等類差別眾多。是故因·緣別立名想。此總意顯因親緣疏。故因親中親五疏一。疏緣之中疏三。親一。已隨理·教略辨諸緣。論既此說何理證知相攝為善。答總說因之與緣非無有異。因是親稱緣是疏名。六因之中五是親故以親名同。四緣之中三是疏故以疏名同。然因中有疏。謂能作因。緣中有親因緣也。不可以緣義疏故因緣疏能作。不可以因義親故能作親因緣。故顯宗云。六因四緣體雖無別而義有異。又准婆沙云。我說作用以為因果。諸法實體恒無轉變。非因·果故。准此故知。因緣以作用為體。作用既一故知無異。又顯宗云。且等無間·及所緣緣既非因攝。故知餘二義亦有殊。緣義等故。今詳此說義有餘也。以一師說因不攝二緣即謂因緣及增上緣。因亦不攝。何不以因緣增上是因攝故。二緣亦合攝在因中。又此二緣。婆沙兩師同許攝在因中。二緣。一師說攝。一說不攝。如何以一師偏義例破兩師之義。又一師說因不攝等無間緣·所緣緣者。有別意也。能作因有二義。一但不障。二兼有力。若但取不障即唯攝增上。若兼作用即攝三緣。由此二師說有差別。又顯宗引餘處釋因緣別義云。因如生母·種子等。緣如養母·糞土等者。此說親因為因。疏因名緣。如婆沙問四大造色為是因義。為是緣義。此以因緣為因義。增上為緣義。豈即因義是六因。緣義是四緣耶。又能作因中。親謂四大造色。根識依等。疏謂但不障礙。等無間緣·及所緣緣。若言疏故不攝入因。豈疏但不障礙若言親故不攝入因。豈得親於根識依等。故知說不攝者是有餘說。諸論皆言除能作因所餘五因是因緣性。性是體義。類義。此類之法是因緣體。又婆沙云。增上緣如不障法。解能作因亦云不障。故知同也。豈可因不障緣不障。二不同也。一種不障豈得有親有疏。有人於此全不開悟。自問答云。於二說中明其相攝。為約體說。為約用說。若約體說。應能作因攝彼四緣。增上一緣攝彼六因。體皆寬故。若約用說。六因·四緣作用各別。如何相攝。解云。夫六因四緣展轉相攝有其二義。一約體以明。二據用相似。婆沙初師約體以明。因緣攝五。能作攝三。若據能作體寬實攝四緣。增上體寬能攝六因。所以但言能作攝三。增上攝一者。此師意說。六因四緣相對明攝。且據一相攝體盡。即休故說因緣攝五。能作攝三。為能作因外有餘五因。增上緣外有餘三緣。明其相攝。故不別說能作攝四。增上攝六。問若據體性明相攝者。體性恒有。是即六因四緣無別。如何相攝。故婆沙云。我說作用以為因果。諸法實體恒無轉變。非因果故。解云。據體無變。因與緣同。以體從用。故說差別。若婆沙第二師及此論。據用相似以辨相攝。若論六因四緣作用各別。互不相攝。然說因緣攝五因。增上攝能作因者。據用相似以明相攝也。其等無間及所緣緣。不似因故。故因不攝。詳其此釋未得論意。一何諸德總無覺者。論既皆云五因是因緣性。如何說是以為似也。又不障之義是能作因。亦是增上緣義。因之不障。與緣不障。有何差別而言相似非即是也。又言相似故攝。及云且據一相攝體盡。即休者。懀谓浾摗陀泻卫S帜茏饕蝮w即四緣體。因緣何疏能作唯三緣。又增上緣即六因體。五因何疏。增上獨攝能作。准此解釋未為當理。問四大造色生等五因。為是因緣。為是增上。答准婆沙一百三十一云。大種與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謂生因·依因·立因·持因·養因。增上者謂不礙。及唯無障。解云。是釋發智文。此是約四緣作論。言因者是因緣也。婆沙一百二十七云。問造是何義。為是因義。為緣義耶。設爾何失。俱見其過。若是因義。此四大種於所造色五因皆無。如何可言能造諸色。若是緣義。諸所造色各除自體餘一切法。無不皆是此增上緣。如何但言大種所造答應作是說。造是因義。問此於造色五因皆無。如何因義。答雖同類等五因皆無。而別有餘五種因義。謂生因·依因·立因·持因·養因。由此能造。有餘師言。造是緣義。問諸所造色各除自體餘法皆是增上緣。如何但言大種所造。答增上緣義有親。有疏。有近。有遠。有合。有不合。有在此生。有在餘生。諸親近等說名為因。諸疏遠等說名為緣。由此義故。說諸大種與所造色為因增上。亦無摺怼S治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