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疏-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經部彈有部德。及出有部失也。論。所以者何。有部徵也。所以實有朋虛妄計。
論。此非有體至如眼·耳等。經部出無現·比二量過也。一無二量失。二摺耸聹缡н‘二量者。謂無如色·受等現量可知。如眼耳等以有用故比量可知。論。又若別有至名為滅故。經部更以摺诹D聲彼事滅破。如說色滅唯遮色有非別有物。言煩惱滅。故知唯煩惱滅無別實物。如立擇滅無為與其煩惱。非是因果不定相屬。如何得稱煩惱之滅。故知言煩惱滅。但遮煩惱有名言為滅。論。滅雖別有至屬於彼事。有部釋也。由煩惱繫俊蛔C擇滅。煩惱斷時方得此滅。由此可言此滅屬於此事。論。云何因此滅定屬此得。經部問也。何因此煩惱滅屬於得也。
論。如契經言至可言獲得。有部答也。既經言獲得。故知屬得體非無也。若體是無如何非有可名獲得。論。由得對治至名得涅槃。經部通也。即得所依永摺疅⿶郎砉省C麨楂@得涅槃。論。復有拢讨撩麨槟鶚劇=洸恳涀C也。所有眾苦至極美妙。是本經文。謂捨已下經部釋也。謂捨諸依。即上所有眾苦皆無餘斷。及一切愛盡離染滅。釋上各別捨棄·離染滅·靜息·永洠АゐN苦不續·不取·不生。此總釋上苦集永斷更不生義。此極寂靜此極美妙。是總歎上滅功德也。即是釋經中涅槃之義。此之不生即是苦集不生無別實物。論。云何不許至故言不生。有部釋經。經說不生。云何得不知是即同別有實體擇滅名為不生。論。我等見此至依此無生。經部破也。經言眾苦不生。此之不生屬於眾苦。即是苦之不生。屬主之聲有其功力。經言眾苦不生。汝言不是眾苦不生。是別實體擇滅不生。此經證汝擇滅不生第七轉聲都無功力。經說不生何意。知是說滅不生非苦不生。論若依此言至涅槃常故。經部徵也。若已有擇滅故名為不生。即應一切眾生苦本不生。以擇滅涅槃是常法故。
論。若依此言至依道之得。若己得故名為不生。即應依道之得。名為不生。非擇滅也。論。故唯依道至汝應信受。經部結歸二義。令有部師信受此義。由此彼苦之滅名眾苦滅。論。由此善釋至更無所有。引經證也。故經說喻言如燈焰涅槃心解脫亦爾。此經意說。如燈涅槃。唯燈焰謝無別有物。如經說佛此夜滅度。
論。阿毘達磨至謂無體性。更引對法釋也。
論。毘婆沙師不許此釋。敘婆沙釋事與經部不同。論。若爾彼釋事義云何。徵也。論。彼言事者至無因無果。此述婆沙屬當無為。名無事者以無因故。若欲成立有部之宗。前經部難中。一一應撿正理對經部也。
論。總論已竟至何因所得。已下第二對因配果。論曰至此因所得。釋頌上兩句也。如文可解。五果次第。一異熟。二等流。三離繫。四士用。五增上。此果次第狹者先說廣者後說。因即廣者先說狹者後說。由此前因對其後果。由第三離繫非六因得此中不論。與士用果少相濫故次士用之前。及狹於士用果非士用後。故於五數之中列在士用果前。不同四果廣狹次第。所以非次異熟之後。論。增上之果名增上果。此釋名也。准下論文增上之果名增上果。以論說因名增上故。論。唯無障住有何增上。問也。能作之因唯無障住。既無力用有何增上。論。即由無障至如應當思。答也。答中有二。一以無障釋。二以有用釋。以無障。通與一切為能作因故。名為增上。有用增上如文可解。論。同類·遍行至皆似因故。釋第三句。同類·遍行因俱是相似。力用少異分為二因。果但酬因不辨力用。但據似因名等流果。後等前流名為等流。等流即果名等流果。論。俱有相應至名士用果。釋第四句。相應·俱有之法。有力用故名為士用。士用之果名士用果。非越出體有別士用。即此士用所得名士用果。論。此士用名為目何法。問也。論。即同諸法至得士用名。如文可解。論。如世間說至醉象將軍舉喻釋也。此諸法作用名為士用。從似得名。如藥果實非鴉足。似鴉足故名為鴉足。將軍實非醉象。似醉象故名為醉象。正理論云。名士用果此有四種。俱生·無間·隔越·不生。言俱生者。謂同一時更互為因力所生起。言無間者。謂次後時由前念因力所生起。如世第一法生苦法智忍。言隔越者。謂隔遠時展轉為因力所生起。如農夫等於穀麥等。言不生者。所謂涅槃。由無間道力所得故。此既不生。如何可說彼力生故名士用果。現見於得亦說生名。如說我財生。是我得財義。若無間道斷諸隨眠所證擇滅。如是擇滅名離繫果及士用果。若無間道不斷隨眠。重證本時所證擇滅。如是擇滅非離繫果。唯士用果。謂全未離欲界貪者入見道時苦法智忍。斷十隨眠所證擇滅。如是擇滅名離繫果及士用果。若全已離欲界貪者。入見道時苦法智忍。不斷隨眠證本擇滅。如是擇滅非離繫果。先離繫故是士用果。由此忍力更起餘得而重證故。若分已離欲界貪者。入見道時。苦法智忍。於十隨眠有斷·不斷。所證擇滅有新·有本。如其次第二果·一果。如是乃至道法智忍。若全未離已離分離欲界貪者。於八隨眠全斷不斷。分斷·不斷。所證擇滅有新。有本。及有新本。如其次第二果·一果。二果·一果義如前釋。准上論文。前念因力生後法者。非唯等無間緣世第一法生苦忍等。取前生後力用。非唯取等無間緣。離緣用外理合更有力故。若不爾者即不應說生等亦是世第一法。顯宗論云。俱士用果定有又勝(二義。一定有。二又勝)故說相應俱有因得。無間隔越或有或無。設有非勝。又濫餘果。是故不言餘因所得。論。為唯此二至為餘亦然。問也。為唯相應俱有有士用果。為餘四因亦有士用。論。有說至異熟不爾。敘異說也。此說唯除異熟因皆有士用果。此師意說。士用果唯俱生無間。不許隔越。同類因等。並有無間士用力故。異熟即無。是故除之。士用果中亦有離繫。此中說六因得故不說離繫。
論。有餘師說至所收果實。第二師說。亦許隔越有士用力由此異熟因力亦有士用果也。入阿毘達磨第二釋五果名云。果不似因故名為異。熟謂成熟。堪受用故。果即異熟名異熟果。果似因故說名為等。從因生故復說為流。果即等流名等流果。擇滅無為名離繫果。此由道得。非道所生。果即離繫名離繫果(已上三果持業釋也)又云。由此勢力彼得生故。此名士用。彼名為果。士用因從喻得名。士用果是士用之果。又云。由前增上後法得生。增上之果名增上果(已上二果屬主釋也)論既此釋。無煩更解。
論。異熟等果其相云何。自下兩頌辨五果相。論曰至有異熟果。此第一異熟果相無覆無記法中有異熟者。明性唯是無覆無記。若異熟果是其善惡。即所造業無受盡期。故異熟果唯是無覆無記中攝。論。為此亦通至及所長養。問也。此中有三。一情·非情。二等流非等流。三長養·非長養。
論。應知唯是有記所生。略答三問。體是無記從有記生故。即知非是等流及所長養。此二因果必同類故。亦證此法唯有情。
論。一切不善至故名有記。此釋有記也。論。從彼後時至名有記生。釋有記生也。一因是有記。果是無記。是異義。從彼後時異熟方起非俱無間。表變異及熟義也。論。如是名為異熟果相。總結也。
正理論云。豈不異熟亦以前位異熟果體為同類因。是前異熟等流果故。則應亦說從無記生是等流性。如何乃說從有記生非等流性。無如是失。異熟果體由同類因相可雜亂。由異熟因相無雜亂。是故但說從有記生。由此准知非等流性。以等流果與因相似有雜亂故。若異熟果與因相殊無雜亂故。今詳此意。異熟果體。雖從同類因·俱有因能作因·異熟因所生。然同類因生是等流果義。俱有因生是士用果義。能作因生是增上果義。異熟因生是異熟果義。即此異熟果法。有等流士用增上異熟四果之義。異熟果義非是等流士用增上果義。各取一義以立名故。士用增上義雖是總。以總義名標別法故。因亦如此。法體是一。據用因異。後更分別。論非有情數至何非異熟。問也。諸增上果亦從業生。何非異熟。論。以共有故至受異熟果。答也。如大乘說外增上果賴耶相分。各各不同非共受也。小乘中說法體是一共業所感。若是異熟即此造。餘用。不應道理。增上果疏許共感共用。論。其增上果至何得共受。難也。論。共業生故。答也。雖同業生即有共業不共業異。增上是共業故所以共受。異熟非共業不可共受。
論。似自因法至遍行二因。第二釋等流果相也。言。似自因者。謂似同類·遍行二因。論。若遍行因至名同類因。外難也。既果似因故總名等流。二因既等相似。何不齊名同類因也。論。此果但由至乃名同類。答也。言。等流果似自因者。但粗相說。以同是染·同一地故名為相似。非是五部體類亦同名為相似。若體同名同同類因。論。故作此問至除前諸相。四句可解。論。由慧盡法至名離繫果。第三釋離繫果相也。滅是盡義。擇是慧義。由慧盡法名為擇滅。即是擇滅名離繫果。論。若法因彼至如是等類。第四釋士用果相也。如因下地加行心等。指事釋也。論擇滅應言由道力得。別釋擇滅。道士用果。前類是生。滅因道得。義不同故所以別釋。若生。若得。皆對有力名士用果。擇滅於道離繫俊x是離繫果。有力得義是士用果。
論。諸有為法至由增上果。第五釋增上果相也。除前已生者。謂前已生望後已生未生非增上果。果據取故不在因前。因但不障故通果後。問六因·五果一體義分。五類不同因何體性各別。答六因五果就用建立。用別體同。五類義門據體以分。由斯體別。如異熟位雖即等流。從別立名不據通稱。因果不爾。即一兼餘。如一邪見是相應因亦餘五因。雖具六因而無六體。六用既別亦不相攝。即將因用開合為緣。由此因緣展轉相攝。五果亦爾。若就法體具因多少。亦得相對明其句數。如遍行因對同類因四句分別。正理具述。意同不錄。
論。士用增上二果何殊。問也。論。士用果名至唯增上果。答也。如文可解。
論。於上所說至取果與果。下一頌第三明六因取與果也。論曰至彼無用故。明取果也。過去已取。未來無用故。唯現在能取果也。論。亦應如是至故此不說。別釋能作因也。現在取果與五因同。於中無為無果。所以不說。准正理論。婆沙二說。一許能作因過去取果。正理論唯現在取果。正理論云。言取果者是能引義。謂引未來令其生等。於同體類能為種子。於異體類由同一果。於非一果由同性類。於異性類而由有是自聚相續。是故一切皆名能引。如是能引名為取果。此取果用唯現在有非於去·來。唯此可名有為作用。於六因內問去何因而言五因唯現取果。謂六因內除能作因。此能作因何緣被簡。有餘師說。此能作因取果與果時無決定。故取與中俱不分別。彼說非理。所以者何。此因取果無非現在。又非不取而有與義。如何乃言時無決定。然能作因能取果者。定唯現在。與通過·現。應如同類·遍行二因。但非一切有增上果可取或與。故此不說。豈不此因能取果用亦通過去。如何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