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法上部(法尚部)、賢胄部(賢乘部)及密林山部(密林
部、六城部)皆是因為補充《舍利弗阿毗曇》時,觀點不同
而分立。
由以上分析,今可總結此時期的四拢考笆瞬咳缦漏s
拢献炕夭浚ǚ謩e說部)、法藏部、雪山部、銅鍱部。
拢蟊姴扛敬蟊姴浚ㄒ徽f部)、說出世說、雞胤部、
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
拢隣僮硬繝僮硬俊⒎ㄉ喜俊①t胄部、六城部、正量部。
拢f有部根本說一切有部、飲光部、說轉部。(裕41)
以上拢f有部有三部,拢献坑兴牟浚}犢子部有五
部,拢蟊姴坑辛俊a岽性S多支部產生,此處不再詳
述。
拢隣僮硬吭诜ㄕ娽峤Y集出《舍利弗阿毗曇》(今已佚失
),其後拢献恳鄴裼么苏摚珜⒄摿x修改成符合己派的
看法,仍稱為《舍利弗阿毗曇論》(接近今日所傳),置於
律藏與經藏之後,至華氏城結集時,目犍連子帝須將此論眨
整為六論,並加上《論事》,即為今日南傳的七論(法聚、
人施設、分別、界說、雙對、發趣及論事)。拢蟊姴康恼
藏,則是採用迦旃延下傳的九分毗曇,主要由說假部來弘揚
。拢f有部早期並不重視論藏,到了目犍連子帝須編了《論
事》後,才有提婆設摩(天護)著作《識身足論》來駁斥﹔佛
滅五百年時,迦旃延尼子著作《發智論》,确立了說有的思
想,至迦膩色迦王時期,有部學者們編成《大毗婆沙論》,
成為拢f有部最主要的論藏,而拢f有部是將論藏置於經藏
與律藏之後。
八、十八部的師資傳承
二律系、四拢考笆瞬康淖兓^程中,前已述及與釋
尊弟子們的傳承系統有關聯,今更進一步將十八部相關的師
資傳承分別列出。此中數字(1)(2)(3)等,各代表釋尊第一
、二、三代等弟子。「缺名」,表示其名字不詳。
37頁
甲、拢献康膫鞒
(一)、化地部(大不可棄部)
(1)大迦葉、阿難(2)薩婆伽眉、蘇寐、離婆多、屈闍
須毗多、耶須(耶舍)、娑那參復多(3)缺名(4)缺名(5
)摩訶勒棄多。
此中第二代弟子耶須(耶舍)為發起毗舍離結集的主要人
物,他聯合了阿那律的弟子修摩(婆及娑伽眉,以及優波離
系的第三代釋尊弟子蘇那拘,舉行第二結集。釋尊第五代弟
子摩訶勒棄多(大不可棄)未參加華氏城結集。
(二)、法藏部、雪山部、銅鍱部
(1)優波離(2)大象拘(陀娑婆羅)(3)蘇那拘(4)悉
伽符及栴陀跋闍(5)目犍連子帝須(6)曇無德、摩(陀。
(1)大迦葉阿難(2)薩婆伽眉等六人(3)(4)(5)缺名…
…(6)末示摩。
此中(2)薩婆伽眉等六人及(3)蘇那拘參加毗舍離結集。
(5)帝須及(6)參加華氏城結集。此處第六代的曇無德、末示
摩及摩(陀各往邊地弘法,分別形成法藏部、雪山部及銅鍱
部。雪山部到了巽迦王朝,遭到滅法,後來印度南部大眾部
再傳入而興起,只是思想與最初不同了,因此後代所傳的雪
山部的教義與戒律,變得較為混雜。
乙、拢f有部
(三)、根本說一切有部
┌…(5)末闡提
(1)大迦葉、阿難(2)(3)(4)缺名─┤
└…(5)商那和修(6)優波崛多
此部未參加毗舍離結集,故其律(說有律、十誦律)與大眾律
甚接近(戒經條文次第等),此中(5)商那和修末闡提往邊地
弘法,(5)商那和修則在末突羅弘法,第六代優波崛多為阿
育王後期的重要人物,目犍連子帝須卒後,雞胤部的耶舍建
議阿育王迎請優波崛多至華氏城,並巡行拢兀淠甏s佛
滅後二四八年頃(帝須卒於佛滅二四四年)。在北傳中,铡畬
末闡提及商那和修(還有上座部的摩(陀)當成是阿難的親傳
弟子,結果將年代弄亂,相差了約一百年。優波崛多這一系
,後來亦傳至罽賓,因而此系與末闡提系在後代混而為一,
同稱根本說一切有部。(5)商那和修與化地部的(2)娑那參復
多不是同一人。
(四)、飲光部與說轉部
38頁
┌(4)大飲光…(5)飲光弟子(飲光部)
(1)大迦葉、阿難…(2)(3)缺名┤
└(4)缺名…(5)(6)缺名(說轉部)
此中(4)大飲光曾參與法諍。飲光部未曾參與毗舍離結集,
故飲光律亦接近大眾律。說轉部上承阿難(慶喜),此部至後
代才轉成經量部(說經部)。
丙、拢蟊姴
(五)、雞胤部
(1)優波離(2)陀娑婆羅(大象拘)(3)樹提陀娑(4)
鬱多羅(5)耶舍
此處之鬱多羅為枺〉闹匾宋铮鴧⑴c法諍,其伽耍
為「雞園」(裕42),形成雞胤部,其弟子為阿育王時期的耶
舍(不是毗舍離結集時的耶舍),為一開明的人物。
(六)、根本大眾部、說出世部、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
┌(5)根護(一說部)
├(5)缺名(說出世部)
(1)優波離(2)陀娑婆羅(3)樹提┼(5)缺名(多聞部)
陀娑(4)耆多(堅意) └(5)大天(制多山部)
(1)迦旃延(2)缺名(3)缺名(4)缺名(5)缺名 (說假部)
此中(5)根護下傳的,稱根本大眾部,即一說部,為摩
訶僧祇律的主要傳承。(5)大天往邊地弘法,成制多山部。
迦旃延的系統在第四代曾參與法諍。耆多又名堅意是法諍的
重要人物。
丁、拢隣僮硬
(七)、犢子部、法上部、賢胄部、密林山部、正量部
┌(5)可住子弟子(犢子部)
│(5)法上(法上部)
(1)舍利弗、羅怙羅(2)缺名(3)缺名┤(5)賢胄(賢胄部)
(4)犢子上座 │(5)缺名(密林山部)
└(5)勒棄多 (正量部)
此中(2)(3)未參加毗舍離結集,屬會外的跋耆比丘眾。
此中犢子上座舉行論藏大結集,集出《舍利弗阿毗曇》。勒
棄多往邊地弘法,形成正量部。此處釋尊第五代皆未參加華
氏城結集。密林山部又稱六城部。
九、各部的律藏與戒條次第
39頁
部派佛教的律藏內容,分成廣律、戒經及律論三部份。
現存的廣律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摩訶僧祇律》。
(二)拢f有部﹕有《十誦律》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三)拢献咯s有化地部的《五分律》,銅鍱部的《銅鍱律》。
現存的戒經(波羅提木叉經,別解脫戒經)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摩訶僧祇大比丘戒本》
及《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二)拢f有部﹕有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十誦戒本》及《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十誦比丘尼戒本》、《根本說一
切有部苾芻尼戒經》。飲光部的《解脫戒經》。
(三)拢献咯s有化地部的《彌沙塞五分戒本》,《五
分比丘尼戒本》。法藏部的《四分戒本》、《四分僧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銅鍱部的《比丘波羅提木叉》、
《比丘尼波羅提木叉》。
現存的律論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舍利弗問經》(為二部
共通)、《佛阿毗曇經》、《律二十二明了論》(後二本屬
拢隣僮硬康穆烧摚
(二)拢f有部﹕有《戒因緣經》、《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優波離問佛經》。
(三)拢献咯s有雪山部的《毗尼母經》、銅鍱部的《
善見律毗婆沙》及巴利文律論。
以上各部的律藏中,提供了部派變化的一些基本資料。
例如,戒經的八部(波羅夷法、僧伽婆尸沙法、不定法、尼
薩耆波逸提法、波逸提法、波羅提提舍尼法、學法、滅諍法
)中波逸提法的條文次第,以前學者已曾研究過(裕43),但
是係以《優波離問經》中的條文次第為主來研究,較不明顯
。因為依上文所述,最接近原始律的,應是摩訶僧祇律。故
整個波逸提條文的變化應有兩個系統,一個是由近乎原始律
的摩訶僧祇律,經毗舍離結集,變動次第成化地部的五分律
,而後再由華氏城結集,將五分律變動成銅鍱部的銅鍱律及
法藏部的四分律,這是第一個系統,為拢献柯刹刈兓
系統。另一個系統,是拢f有部律藏變化的系統,此是將原
始律(近乎摩訶僧祇律)再加上一點點的變動而已。拢蟊姴
、拢隣僮硬考奥}說有部,皆不屬毗舍離結集的會內上座律系
,皆未將條文次第特別變動。只是拢f有部在罽賓的長期發
展下,曾將律藏的內
40頁
容不斷充實而已。了解以上四拢康淖兓^程後,取摩訶僧
祇律的波逸提的條文次第為主,其次比對五分律的次第,最
後比對五分律變化成銅鍱律及四分律的次第,即可明顯看出
拢献康穆捎酗@著的變化。同樣,以摩訶僧祇律的條文次
第為主,來比對十誦律、根本說有律、優波離問經、解脫戒
本的波逸提次第,即可看出拢f有部對條文次第只有略微的
變化而已。由此比對,即可證知拢f有部這一系統與拢蟊
部都同屬毗舍離結集的會外大眾律系。
十、結語
以上總述佛滅後,經由結集及法諍,印度佛教形成二律
系、四拢考笆瞬康恼麄過程,此中涉及釋尊歷代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