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白话阿含经 >

第14章

白话阿含经-第14章

小说: 白话阿含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而去。

  这时,舍利弗尊者正坐在距佛陀不远的一处树荫下,那拘罗长者上前行礼问讯,退坐在一旁。舍利弗尊者问道:「长者,你的身心寧静安祥,脸上焕发出光彩,想必刚才在世尊那裡听了胜妙的开示?」那拘罗长者回答道:「今天世尊为我说法,以甘露浇灌我的身心,因此我才流露出寧静安祥与光耀的神采。」舍利弗尊者问道:「世尊为你说了甚麼殊胜的法呢?」於是,那拘罗长者就将自己面见佛陀的经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舍利弗尊者听了那拘罗长者的报告后,问道:「长者,你没有问世尊 ”何人身病心也病?何人身病心不病?”吗?」那拘罗长者回答道:「尊者,我正是为此而来,请您为我进一步解说世尊那段开示的意思。」舍利弗尊者说:「善哉!长者,我现在就为你解说,请注意听。何谓身病心也病的人呢?长者,愚痴无闻的凡夫对於【色】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都一无所知。由於这个缘故,他们被以下的邪见所蒙蔽:【色】就是【我】、【色】为【我】所拥有、【色】在【我】之中、【我】在【色】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受制於『身体就是自我』、『我的身体』...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儘管如此,色身却终究归於败坏腐朽,於是他们就因为色蕴的无常,而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另有一类愚痴无闻的凡夫对於【受】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都一无所知。由於这个缘故,他们被以下的邪见所蒙蔽:【受】就是【我】、【受】为【我】所拥有、【受】在【我】之中、【我】在【受】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受制於『感受就是自我』、『我感到快乐』、『我感到痛苦』...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儘管如此,感受无论苦、乐、不苦不乐,都不断地快速灭去,於是他们就因为受蕴的无常,而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另有一类愚痴无闻的凡夫对於【想】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都一无所知。由於这个缘故,他们被以下的邪见所蒙蔽:【想】就是【我】、【想】为【我】所拥有、【想】在【我】之中、【我】在【想】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受制於『思虑、分辨的功能就是自我』、『我察觉到』、『我认出来了』...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儘管如此,思虑与分辨这类精神活动不断地快速灭去,於是他们就因为想蕴的无常,而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另有一类愚痴无闻的凡夫对於【行】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都一无所知。由於这个缘故,他们被以下的邪见所蒙蔽:【行】就是【我】、【行】为【我】所拥有、【行】在【我】之中、【我】在【行】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受制於『行为、造作就是自我』、『我在做』、『我在说』...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儘管如此,出於意志的身心活动无论身、口、意,都不断地迁流变化着,於是他们就因为行蕴的无常,而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另有一类愚痴无闻的凡夫对於【识】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都一无所知。由於这个缘故,他们被以下的邪见所蒙蔽:【识】就是【我】、【识】为【我】所拥有、【识】在【我】之中、【我】在【识】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受制於『知觉就是自我』、『我在看』、『我在听』、...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儘管如此,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六识)这些知觉作用不断地迁流变化着,於是他们就因为识蕴的无常,而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说道:「长者,以上所说,就是身病心也病的人。」

  舍利弗尊者又说道:「接下来,何谓身病心不病的人呢?长者,多闻圣弟子如实了知【色】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澈悟【色】不是【我】、【色】不为【我】所拥有、【色】不在【我】之中、【我】不在【色】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从『身体就是自我』、『我的身体』...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中解脱出来,从而色身的败坏腐朽不能再使他们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多闻圣弟子也如实了知【受】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澈悟【受】不是【我】、【受】不为【我】所拥有、【受】不在【我】之中、【我】不在【受】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从『感受就是自我』、『我感到快乐』、『我感到痛苦』...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中解脱出来,从而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不能令他们倾动染着,受蕴的无常特性不能再使他们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多闻圣弟子也如实了知【想】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澈悟【想】不是【我】、【想】不为【我】所拥有、【想】不在【我】之中、【我】不在【想】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从『思虑、分辨的功能就是自我』、『我察觉到』、『我认出来了』...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中解脱出来,从而想蕴的无常特性不能使他们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多闻圣弟子也如实了知【行】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澈悟【行】不是【我】、【行】不为【我】所拥有、【行】不在【我】之中、【我】不在【行】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从『行为就是自我』、『我在做』、『我在说』...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中解脱出来,从而行蕴的无常特性不能使他们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长者,多闻圣弟子也如实了知【识】的生起、灭去、危险、滋味、出离之道,澈悟【识】不是【我】、【识】不为【我】所拥有、【识】不在【我】之中、【我】不在【识】之中,於是他们的心智就从『知觉就是自我』、『我在看』、『我在听』、...这类虚妄的观念与习气中解脱出来,从而识蕴的无常特性不能使他们生出忧悲恼苦。」

  舍利弗尊者说道:「长者,以上所说,就是身病心不病的人。」

  经过这番开示,那拘罗长者充满法喜,起身向舍利弗尊者顶礼告退。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一○七经、增一阿含利养品第四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1。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而阿耨罗陀比丘则住在城郊的灵鷲山上。这一天,有一大群游方的外道行者来参访阿耨罗陀比丘,寒喧问讯后,坐在一旁,向阿耨罗陀比丘问道:「我们想提出一些问题,不知您是否有空赐教?」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各位请说,我会尽我所知来回答。」

  於是,外道行者之中有人问道:「尊者!有情眾生在死后还以另一种形态活着吗?」阿耨罗陀比丘答道:「根据世尊的教导,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外道行者接着问道:「那麼有情眾生在死后就一无所有了?」阿耨罗陀比丘答道:「根据世尊的教导,这个问题也没有意义。」外道行者闻言,追问道:「这麼说来,有情眾生死后的世界既可说它存在,也可说它不存在?死后的世界既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阿耨罗陀比丘答道:「根据世尊的教导,这类问题都没有意义。」

  听了阿耨罗陀比丘的回答,外道行者不满地问道:「为何你不针对有情眾生死后的情况如何,给我们肯定而明确的答案,只是一昧地说我们的问题没有意义?难道你的老师沙门乔达摩既没有知识又毫无证量?!」阿耨罗陀比丘答道:「世尊并非既无知识又无证量。」经过这番对话,这群外道行者很不高兴,随口骂了几句,起身离去。

  外道行者们离去后,阿耨罗陀比丘前往佛陀的住处,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向佛陀稟报了事情的整个经过,然后问道:「世尊,对於那些外道所提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合於正法?有没有误解世尊您的教导?有没有可责难之处?」

  佛陀开示说:「阿耨罗陀,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你依着自己的见解来回答。【色】是常还是无常?」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世尊,【色】是无常的。」佛陀又问道:「它的本质是苦还是乐呢?」阿耨罗陀比丘答道:「它是苦,世尊。」佛陀问道:「那麼,【受】、【想】、【行】、【识】是常还是无常呢?」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它们也是无常的。」佛陀又问道:「它们的本质是苦还是乐呢?」阿耨罗陀比丘答道:「它们是苦,世尊。」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无论何时何地,一切的【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迁流不定的。圣弟子应以内明的智慧澈见它们无常的本质,从而如实了知五蕴不为【我】所拥有、五蕴不是【我】、五蕴不在【我】之中、【我】不在五蕴之中。圣弟子藉着正观五蕴无常、苦、非【我】,就会对它们生起厌离心,断除对於五蕴的喜贪,而得到解脱。於是,圣弟子能自行记说『此生是长夜轮迴的终点,清净圣洁的梵行已坚立;完成了所有的行持,不会再受各种生存状态的羈绊』。」

  佛陀接着问道:「阿耨罗陀,【色】是『有情眾生』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不是。」佛陀又问道:「那麼【受】、【想】、【行】、【识】是『有情眾生』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它们也不是。」

  佛陀问道:「阿耨罗陀,『有情眾生』是存在於【色】之中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不是。」佛陀又问道:「那麼,『有情眾生』是存在於【受】、【想】、【行】、【识】之中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不是。」

  佛陀接着问道:「阿耨罗陀,在【色】之外,别有所谓的『有情眾生』存在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没有。」佛陀又问道:「那麼,离开了【受】、【想】、【行】、【识】,别有所谓的『有情眾生』存在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没有。」

  佛陀接着问道:「阿耨罗陀,【色】、【受】、【想】、【行】、【识】合起来就是『有情眾生』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不是。」佛陀又问道:「那麼,『有情眾生』没有【色】、【受】、【想】、【行】、【识】吗?」阿耨罗陀比丘回答道:「不是。」

  佛陀接着问道:「阿耨罗陀,既然只有迁流不定的五蕴,而所谓的『有情眾生』在究竟法上并不存在,那麼有关『有情眾生』死后存在与否的各种论断还有意义吗?」阿耨罗陀比丘答道:「世尊,它们的确没有意义。」於是,佛陀告诉阿耨罗陀比丘说:「你不置答那些外道所提的问题,而直接告诉他们问题本身没有意义,乃是正确的回应,合於正法,没有诬谤於我,也无可责难。在如来的教法中,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说的只是灭苦之道,不作餘说。」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阿耨罗陀比丘充满法喜,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一○六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8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