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

第92章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第92章

小说: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大家要明白。

如实观照
  下面就讲如实观照了。如实观照是我个人几十年来,通过对法的探讨及修很多法门后的体验,最后浓缩了所有的问题,找到了直接而又能摄受一切法,能善巧地使大家受用的一个实践的方法。先声明在前:其它的法师及法门也有很好的善巧。如实观照仅仅是将我个人的一些体验经验贡献给大家。
   “「如实」两个字的意思,就是照它‘原来’的样子,当下如何,即照着当下的因缘,去‘看’(观察)着‘它’,无论是喜怒哀乐。
  “看着它”,这个“它”是向内(身心),注意听!它不是外面的。在观察时,不需要特殊的准备,不是刻意造作在某一种状态来观察。就在生活中,在生命活着的当下,时时刻刻的行住坐卧中,去观察当时的身心,无论自己的身心处于怎样的状态都没有关系。照着它原来的样子,时时刻刻地向内观察,犹如打开探照灯。为什么要观察?上课讲过“无明”二字,我们的心一直在向外攀缘,不知道自己如何犯错造作恶业,也不知道由此而致的生死轮回,这叫无明,也就是对自己不认识不了解。上课建立了正确的知见后,现在就要观察自己,来验证知见的正确性。我们每天都在说:“我、我、我,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其实你真的认识那个“我”吗?坦白讲,你不认识那个“我”,因此糊里糊涂地随着因缘转,被过去的习性转,贪爱执取造业而不自知。现在要发觉真相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内去观察自己,认识所谓的“我”到底是谁?谁在起心动念?我们做每件事一定先有意念动机,有这些心念在前,你才会去造成行为。但我们往往发现不了自己的动机是从哪里来的。而如实的观照的目的就是向内去了解认识自己。因此不管你现在的身心处于什么状态都没有关系,只是照着你当下的样子去观察就行,这就叫“如实”,也就是照着当下原来的样子去看它——向内观察。
  “当你观照身心的当下,必须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变成客观的观察者(只负责觉知),如此才能“照见”五蕴的实相。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段话看起来简洁明了,但是里面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才要在禅修时一边指导,一面提示里面的重点。有些没有来学禅观的学员现在要注意听。
  在观察时,不管自己的身心起了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现象,都要保持一种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的状态。迎,就是看到喜欢的就会相应而接受;拒,就是看到不喜欢讨厌的就会抗拒不要。取,就是欢喜、摄取(与迎相近);舍,就是排斥、放下(与拒相近);下结论和判断:就是“我知道这是什么,嗯,原来是这样;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我知道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些都是众生的习性反应――惯性。为了要让你们脱离这个惯性,所以在观照的当下,不管你发现内在是什么状态,是好是坏(甚至起恶念邪念)都没关系。发现了就达到目的了,不要迎拒取舍,也不要下结论和判断。发现什么现象起了,就让它起,灭就让它灭,知道来去的现象就行了。这样的只是“看”(观察觉知),就超越了我们的惯性,超越了思惟模式的习性,成为一个超越出来的很客观的观察者:你好象浮到虚空来看自己。
  比如说我们身处地球,感到环境喧嚣,车水马龙,事相很繁乱。但航天员在太空看地球时,看到的地球是宁静而美丽的,没有一切的烦杂人动。因为不是在地球上看,而是远距离来看这个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说,你到山里去就无法发觉山的真相,因为你身在山中;但你在远处看那个山,就能看清楚那座山的真相。同样,我们每天迷失在这个身心及尘欲里,不了解自己身心的造作。现在你必须超越出来,它(你的身心)变成你观察的对象,那样你就会很客观的看到真相了。当你在行住坐卧、待人处事中都加上这个观察时,你就变成了一个很客观的人。这个观察是客观的,只负责观察觉知,不要干预它,不要下结论和判断,更不可试图改变它:要这样、那样。它好,就好;它坏,也行,一切都没关系,你只是看着,这才叫“如实”。很重要喔!因为唯有这样的观照,你才能客观的超越出来,发现它存在的问题,进而看到身心的真相。
  这还只是初步的基础,刚学习观照时,要做到客观的、如实的观照是很困难的,必须狠下功夫。不要看这个简单哦,试试看,你做不到的,因为你一定会落入过去的思惟模式,落入你固有的习性中――迎拒取舍、判断结论,所以你一直在陷阱中而超越不出来。这个如实观照就是要达到一种客观的观照,变成“我”(假名)在观察“我”。很重要!这是下手处,唯有透过这个方法,你才能看清真相。般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何照见?很难哪!只有深般若才能照见。现在上课建立的缘起正见就是般若深慧,然后在修行实践中客观的观察,这样就超越了主观意识,再也不会用过去思维模式的惯性习性,渐渐就会发觉真相。
  发觉真相有两个层次:一是我们习性的真相,这是世俗的;另一个是超越了颠倒执着习性的真相,这是胜义空的实相。当你真正体会到诸法实相时,就灭(度)一切苦厄而解脱。真是这样吗?般若心经为证:“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这是重点。用什么方法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师父几十年的心得――如实观照。如果我们都在惯性习性的情见贪染执着里,怎么能照见?怎么照还是颠倒啊!唯有从主观意识中超越出来,从客观的角度才能看清真相。直至哪天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问题,了解真相时你会哑然失笑;啊!够糊涂的啦!就是这一念糊涂,无法了解真相,致使造业而生生世世长远的轮回。真的明白时,你也许会笑,也许会哭。
  注意,这个如实观照看起来简单,却不容易啊!在实践的过程中,单单要做到一个客观的观照,就非常非常不容易了。你就知道那个习性有多重!你会发现自己一直会回到原来的习性里,惯性的力量实在太大了,一直拉,一直拉……,使得你要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都很难,单单这一点就要下功夫了!要做到“如实”两个字不容易啊!尤其我们都处于散乱的状态,遇到事情就被外缘引走了——攀缘。禅修为什么很重要?在这段时间内,放下身边的杂事,安住自己的身心,学习一下用功的方法并有一定的体验,只有在禅修中体验深刻时,平常才能用得上。所以不管是新老学员,也不管你体验多深,每年一定要抽出时间,参加一二次的禅修,这样对你的体证是有很大帮助的!否则都会落到习性中还不自知,在世俗里安逸,即使有一点点体会、觉醒也是很肤浅的。
  “这是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观照法,对一般人是很难了解的,必须先有法住智,否则只能产生对治的功能,而无法达到见法的效应。杂阿含经说,先得法住后得涅槃,就是此意。”
  如实观照是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观照法,它有两个层次:第一是发现世俗这一边的受用,你会发现可以善用它,可以不随境转,暂时对治种种的习性及苦难,这些还只是世俗的。第二是深彻体证法性的寂灭,所谓见灭得道,这才是真正目的即直接契入法性空寂,是直接要见性、见实相的。所以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到,“人家修行都好困难,你用这个方法就要直接契入实相?”其实你们试试看就知道了,这不是自吹的。所以对一般人来讲是很难了解的,怎么能直接契入实相?一般人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了解,必须先有法住智,否则只是产生对治的功能而无法达到见法的效应。所以为什么要上课?建立缘起正见,这就是建立法住智,有了法住智的正确基础,你在观照时,这个正见自然会相应,不用再起心动念了。所以杂阿含经说:“先得法住,后得涅槃”,就是此意。
  我们不接受外面的人参加禅修,不是不慈悲、不是分门户,而是因为他们没建立法住智,任你再怎么用功,如实观照也不相应。如果上过课,建立了这些缘起正见(法住智),再用如实观照的方法来观照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有些人感到奇怪:一般人办禅修,外面的人参加愈多愈好。但我们不接受外面的人,是因为没有先建立前面的缘起正见,如实观照就变成只是在对治,无法达到契入实相的这个效应。我观察南传的禅师来台湾办禅修,他们很了不起,境界也很好,却不一定马上就有效果。因为大家没有先跟他们学一些正知见,一来就讲观照方法,大家就在那边搞,搞几年还是在境界中,不容易真正超越出来。反而有一些人跟我们上课一段时间,建立了缘起正见后,他们去参加南传的禅修,感到大欢喜,就知道知见的重要了。回过头来找师父:“师父啊,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如实观照?也明白了如实观照的重要性了。”所以我们不反对学缘起法的人去参加南传办的禅修,可以去经验建立一些基础。但回过头来,更能体会到我们大乘讲的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重要,在那里透过禅修的学习基础,反而增加了直接契入的机会。所以我们不反对参加南传的禅修,根本上没有矛盾,只是有的是有次第,有的是直接契入法性。而我们今天建立缘起的正见,就是建立法住智,才能帮助大家直接契入涅槃寂静,即“先得法住,后得涅槃”。
  “什么是『法住智』?就是『缘起』的正见,唯有知缘起,才是真『正见』,才能了知生死烦恼之因,因果的必然性,法的必归于灭,这些知见之确立,是得涅槃智的先决条件,所以上课听闻熏习,目的就是要建立缘起的正见,听闻,思维,抉择,在此阶段。(缘起是甚深复甚深的)”。
    不要以为建立缘起的正见很简单,上课那么久了,大家都知道建立正知见的不容易。这就用一个比喻:
  “缘起正见的重要,就如计算机的软件程序,影响计算机的功能,程序如果是正确的,功能不会不相应,错误的知见(无明),才带来贪瞋痴的烦恼,若知见是正确的,自与解脱的正道相应,可见正见的重要。
  观照是理论的实践,如实观照为什么要六个口诀,为了避免惯性的思维模式,大众依据的是过去知识,经验的认知,都是主观的我见,超越主观而变成客观的观照,才能认清真相,先作为纯粹的观察者,才有看清“我”的真相的可能,你必须是观察者而不是造作者。”
   这就是我刚刚讲的内容,为什么要作一个客观的观察者?为什么用如实观照不迎不拒、不取不舍?原因就在这里:如何超越过去的惯性思惟模式?我们都在运用过去的知识作为思想的准则。现在如何超越它,不受它的控制、不被拉进那个陷阱里?如果过去的思惟模式是对的,我们不会痛苦烦恼生死轮回,它根本就是有错的!所以首先要认识真相,不受过去的知识观念影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