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23章

如意宝树史-第23章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藏文)宝眼者,
    诸王皆赞供,
    彼等诸梵志,
    供养圣佛教。”
    “东方大海岸,
    地连荒原边,
    具慧罗{}多;
    此外北雪域,
    西部迦尸城,
    则摩城亦然;
    其中有国王,
    弘扬佛陀教,
    名曰五狮王。”
  如是等语,授记了诸行于密咒的善巧和国王。此外,还云佛入灭后一百年,在华氏城有无忧王(阿育王)出世。享寿一百五十岁,供养佛塔八十七年;继后,有离无忧王供奉佛塔七十六年;继后,由勇军王(藏文)执政七十年;继后,由难陀王(藏文)执政五十六年,其友为婆罗门波尼(藏文);继后,将出{}陀罗掘多王(藏文),其子频头莎罗王(藏文)执掌国政七十年,其臣遮那迦(藏文),即“赴地狱”,比丘难陀之后,将有寿高三百岁的{}檀护(藏文)出世;继后,将出{}肃王(藏文),梵毁东印度至迦湿弥罗之下的佛堂和佛塔,杀死出家人,其后,有觉芳王(藏文)降生;继后有寿享三百岁的遍现喜王(藏文)降生,其子深方(藏文)王将生于般着罗城(藏文);雪山之北的逻些'16'地方将有寿享八十岁的人之天王(藏文)出世;在汉地,将有称作“尤格宁布”(藏文)、享寿一百五十岁的国王出世,在彼地“菩萨摩{}萨,文殊大光明,显身于彼土,将以童身往”;在北部,将出世享寿三百岁的突厥王(藏文);继后,将有享寿二百岁的突厥众敬王(藏文),在西印度邬{}衍那国西部的罗陀(藏文)地方,将有{}毗罗王(藏文)执掌国政三百年;继后,将出享寿五十五岁零五月的遮罗王(藏文)。并授记这些人均证得菩提等。
  《{}主现证菩提续》中云:“有一渔父,被大鱼吞噬而亡,变为瑜伽师陀梨迦波(藏文),彼掷酒与恒河,仅一时辰'17',变出婆陀{}地(藏文),其密法之果,为缚空行与空行母”。又云:“在肴娄毗萨(藏文)地方,将有一瑜伽自在,其名于第一组字母之(藏文)字,庄严以第一元音,第七组字母之第四字母,下加(藏文)字,彼将获得八大悉地。”此即授记黑行师等(藏文)。亦云“彼之六大瑜伽师弟子将证得舍弃真身之大手印”;“诸班智达之首法称及六位上士将饶益佛教,住于梵行,证得悉地;继后,又将有摩{}罗(藏文)、僧迦罗(藏文)、跋恰瞿{}、萨{}支迦罗那(藏文)师,受法称等护持,修习十三年,将获得成就”。“彼地之南,将出现阿{}罗肴格尼城(藏文),该城由名叫龙树的瑜伽师向辛沙宣波瞿波罗(藏文)委以王政治理,其王之子死后,将出婆{}那之侄等国王。”
  《时轮后续》中云:“比丘龙树饶益无余功德生处一切有情,阿{}梨慧示(藏文),终生修习能断法一万次,”“以十善道获得成就的圣天(藏文)和常着毪衣的马鸣(藏文)”、“陈那(藏文)利他意乐如月莲”、“摩贡跋萨罗(藏文)之证悟国王无余黑色(藏文)因陀罗补底(藏文)”,“名‘智慧’者手持金刚铃,用颅骨来饮酒;惠施铁锤、骨饰酒器及长腰{}骨者,其名为‘黑色’”。诸如此类,授记了诸有成就的瑜伽师。此外,在显密经典中还授记了许多佛教敌人和持教者,此处恐繁未录。
  丙二    诸贤哲、檀越弘法业绩
  印度为佛法之源地,曾出无量贤哲,在印藏颇负盛名者,如多罗那他所言:
      “南方婆罗门,
      力友及龙顶,
      另有增{}出。
      伽伽梨、童喜,
      慧童、贤庆喜,
      施贤及婆呼,
      部{}、中道慧,
      楞伽提婆等,
      往昔阿{}梨。
      佛祖付法藏,
      实传有七师,
      加日中为八。
      郁多罗、耶舍,
      复施及伽叶,
      括地、大娄摩,
      大舍、难陀迦,
      法胜、胁尊者,
      马密、难陀等,
      护教阿罗汉。
      无上及饮光,
      化多与化地,
      法护、善岁部,
      犊子及红衣,
      多闻与法上,
      守护、{}多林,
      上座与法救,
      世友与妙音,
      祥受及觉天,
      童受、婆摩那,
      鸠那罗、能善'18',
      僧增,三菩提,
      为诸大尊者。
      {}耶、须{}那,
      贤善、悉陀{},
      罗伽波、具种,
      托尊、商羯罗,
      具法与精进,
      遍入贤、甘露,
      须钵罗摩度,
      第二胜爱师,
      以及具明生,
      遮那迦、宝目'19',
      项拘与橛师,
      摩{}{}伽师,
      贤护及满慈,
      满者贤等师,
      于教作事业,
      诸大婆罗门。
      教示大乘者,
      诸大阿{}梨,
      多数具大名。”
      “{}洲六庄严,
      世上咸称颂。
      毗罗、罗{}罗,
      功德光、法护,
      称之为四大。
      寂天与月宫,
      贤者称此二,
      殊胜阿{}梨。
      所谓二胜者,
      印度无此说,
      六严二胜者,
      藏人所起名。
      智足、燃灯贤,
      楞伽{}耶贤,
      祥持、跋缚婆'20',
      具缘耶舍师,
    梨多伐折罗,
    以及难胜月,
    誓言金刚师,
    善逝护、觉贤,
    莲护等十二,
    具有催伏态,
    真言阿阇梨。
    另有六贤门,
    众多密咒师。”
1。 印度地理概况【21】
 如上,从七代付法藏师至迦湿弥罗大班智达(即喀切班钦)释迦室利等,其间诸贤哲大德于各国王时期讲辩著述,以讲修二门于圣地印度弘传佛教,若欲知其概况,先应知印度寺庙、山川、城市等及其位置,方能容易了解那里佛教的传播及持教情形,故作如下简说。
  赡部洲的大致情形,从须弥山北边的赡部树,到南部的大海边,依次有千泉之水地、香拔拉、宗拉仁摩(藏文)山,冈底斯山,无热湖(藏文)、泥婆罗、印度、宾陀山(藏文)【22】,海中有檀那室利(藏文)之小岛、米聚塔所在的吉祥山(藏文)和普陀山(藏文)【23】。印度本位于赡部洲南部,因佛祖说法,佛教首先从这里弘传,故以佛法言之,谓之中部地域。其东有里姜(藏文)和大小支那(藏文),其西部有乌仗那(藏文)(欧提耶杰之变音),东北有藏地和大霍尔地(藏文),西北有杰果仁摩(意长铁门)、克什米尔(藏文)和左翼女国地(藏文)等;从东南到西部之间的海中,有诸岛屿;从西北到东北之外边,有睹货罗(藏文)、大食(藏文)、突厥(藏文)【24】、鞑靼(藏文)、呼图那(藏文)、俄罗斯(藏文)等边远地域。在印度,发源于冈底斯山的恒河(藏文)之北,有耶牟那河(藏文)和尼连禅河,此二河于摩揭陀和恒河汇合,东流至东南部的当斯底(藏文)和洛诃底(藏文)之尾端,再与毗讫(藏文)河汇合,同西部的印度(藏文)河一起注入西南部大海。亦有人云,称为二十四地之一的底罗沙拘尼(藏文)为恒河、印度河和毗讫河的交汇处。(在东印度的阿波兰多伽,有鸡胤部的精舍,北有男舞者寺,东有那烂陀寺,在南部贡拘所属的迦尼遮罗为佛王顶饰宝发称的寺院,在西北部的磨吐罗城有芦草佛堂和法称的住地之一丹补罗,南部有佛护的住地索罗佉)。中部摩揭陀国的金刚座(藏文)有那烂陀寺(藏文)、欧丹多补梨寺(藏文)、毗讫罗摩罗尸罗寺(藏文)等诸大寺院。《毗奈耶花鬘续》中云:
“舍为、尼吉、遮摩伽,
婆罗奈斯、毗舍厘,
再加圣地王舍城,
是为著名六大城。”
  除这些著名城池外,在北印度的他缕(藏文)地带,尚有阇兰拔(藏文)、罗诃梨陀(藏文)等地;在东印度与中印度的交接地带,尚有梨喀罗木增(藏文)等地。东印度分三部分,即潘迦罗(藏文)、底罗呼底(藏文)和欧提毗舍(藏文),总称为“东方阿波兰多伽”(意为东方日下地区)。在东北方与潘伽罗毗连的地带,有迦摩缕(藏文)、憍吒(藏文)、底补罗(藏文)、诃娑摩(藏文)等地,总称为“:耆利伐河”(意为群山围绕地区)。上述地区的东边(靠近北方的雪山),有南伽吒9)、补甘(藏文)(靠近大海)、跋俱(藏文)等地,总称为“罗康”(藏文);有罕娑伐底(藏文)、末拘(藏文)等地,总名为“牟尼陀”(藏文);另有遮甘摩(藏文)、甘菩遮(藏文)等地,这一切地区的总名称“拘基”(藏文)。在中印度与南印度之间有焰窟(藏文),南部印度有迦罗尼吒(藏文)、毗地耶那伽罗(藏文)、恭军那(藏文)、都牟罗底(藏文)、陀罗波梨(藏文)、摩梨耶罗(藏文)以及羯陵伽(藏文)所属的迦楞(藏文)、喀甘(藏文)等地。南端地形呈三角形,一角伸入海中,其上有罗弥莎梨(藏文)(为陀摩罗王之地)。其角东面之海名“摩霍提”(藏文),西面之海名“罗多那基梨”(藏文),佛教即在其间传播,如《妙吉祥根本续》中所授记:“此地两边接大海”。从中印度的婆罗奈斯向西,有波罗耶迦(藏文)、吐摩罗(藏文)、拘罗(藏文)、般遮罗多(藏文)、阿迦罗(藏文)、萨迦梨(藏文)、提利(藏文)、摩腊娑(藏文)以及默卢提利(藏文)、诃罗迦遮阇(藏文)等地。这些均按诸译师口传写出,至于汉和尚【25】的《旅途纪实》中所述情况,将在后文述及。
 2.阿阇世王世系时期
 在上述地区中的中印度,自佛陀及其三胜弟子舍利子和目犍连、摩诃迦叶等圆寂后,有阿阇世王世系中的五王出世。第一王为善见王(藏文)。有人说在佛住世时,此王已在位五年,佛灭后又在位二十七年(《详文书》云),但实际在位四十余年(《毗奈耶经》云),统辖除弗栗恃城(藏文)以外的毗舍离五城,居摩揭陀。当阿难住持佛教十五年时,此王闻金色童子(藏文)证得阿罗汉果,遂供养阿难及其眷属五千阿罗汉五年。当时,有婆罗门跋罗堕阇(藏文)及其同族幻术师有害从南方的金弥离摩罗城(藏文)来到摩揭陀,化现出四宝山,每座山上各有四座林苑和莲池,阿难以变化出的大象、狂风、石雨等予以镇服,示现五百身相,跋罗堕阇等五百婆罗门遂生信仰,领悟了真谛。另有某一时期,麻衣尊者亦供养阿难及其徒众,得到阿罗汉位。阿难在住持佛教四十年期间,万人证得阿罗汉果。后来,阿难为了教化伍佰仙人,于恒河中央化现出一岛,仅日中一个时辰,为彼等尽授近缘戒,使之成为罗汉,故称之为“日中罗汉”或“河中罗汉”。继后,阿难于该岛圆寂,其遗体被自然火焚化,成为宝石般的两个圆块,受水浪冲击,漂向两岸,分别由北面的弗栗恃人(毗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